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基础知识.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答案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倜傥(tǎng) 秕谷(bǐ) 吝啬(sè) 气冲斗牛(dǒu) B. 高邈(máo) 赫然(hè) 喉咙(nóng) 迥乎不同(jiǒng) C. 莅临(wèi) 蝉蜕 (duì) 喧闹(xuān) 脑髓(suǐ) D. 重荷(hè) 木屐(jī) 菜畦(wā) 慷慨淋漓(lí)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B项“高邈(máo)”应读“miǎo”;“喉咙(nóng)”应读“long”;C项“莅临(wèi)”应读“lì”;“蝉蜕(duì)”应读作“tuì”;D项“菜畦(wā)”应读qí。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睥睨 挑衅 秫秸杆 人情练达 B. 技俩 纳凉 发祥地 语无伦次 C. 赃物 掳掠 养值业 再接再厉 D. 驻足 愕然 笑吟吟 不可明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结合字形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根据同音字的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的特点进行总结。A.没有错别字;B.“技俩”应为“伎俩”,属于同音形似字误用;C.“养值业”应为“养殖业”,属于同音形似字误用;D.“不可明状”应为“不可名状”,属于同音字误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我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百思不得其解,在老师点拨下,我的思路豁然开朗,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B. 老王在公园里边喝茶边哼着小曲,一副怡然自乐的样子 C. 前段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某部大片,今天在我市首映却无人问津,各大影院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D. 小张望着刚刚从下水道里干活出来的环卫工人,热情的赞美道:“你们环卫工人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啊.”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故D项不正确。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仅引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也唤醒我们对大自然应有的礼敬. B.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 C.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并讲话,希望大家注重家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 D. 在许多青少年观看了电影《疯狂动物城》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正确;B.前后不是不一致,去掉“能不能”;C.语序不当,改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D.缺少主语,去掉“在…后”。 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 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 中的康塞尔,他忠心耿耿,性格沉稳,为人随和,对分类学入迷.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浏览完整试题C. 《骆驼祥子》中,祥子从农村来到老北京城,从饭里茶里省钱,攒了三年,买的第一辆车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答案】C
选项B:正确。选项C:祥子的第一辆车是被大兵抢走的。选项D:正确。故选:C。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导语和背景可以省略. B. 《藤野先生》选自《呐喊》,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 C.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在母亲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愧疚、怀念之情,以及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决心. D.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自传,对人物眼睛的刻画惟妙惟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不是所有的新闻都具有五部分;B.《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C.正确;D.《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人物传记,不是自传,作者是茨威格。故选:B。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 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怀民/亦未寝 B. 盖竹柏/影也 C. 大雪/三日 D. 莫说/相公痴 10. 请比较两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的描写手法。 不同点:甲文运用了_______的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 【答案】7. (1). ①考虑,想到 (2). ②白色 8. 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9. B 10. (1). 情景交融 (2). 虚实结合 【解析】 7. 试题分析: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句意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句意为:上上下下全白。白:白色。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①中重点词语有“但”:只,只是;“耳”:罢了。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②中重点词语有“更”:还。句意为: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A正确;B改为:盖/竹柏影/也;C正确;D正确;故选B。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描写方法.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即可。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不同点:甲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 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