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424  2018-03-06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4]
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附加题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繁衍(______) 胚胎(______) 拓宽(_______) 鳞次栉比(_________)
祈祷(______) 巨创(______) 风靡(_______) 肆无忌惮(__________)
mì食(______) lín峋(_______) 疾qū(______) 图文并mào(________)
zhēn酌(____) tiào(______)望 荒dàn(______) 如火如tú (_________)
【答案】 (1). 繁衍(yǎn) (2). 胚胎(pēī) (3). 拓宽(tuò) (4). 鳞次栉比(zhì) (5). 祈祷(qí) (6). 巨创(chuāng) (7). 风靡(mǐ) (8). 肆无忌惮(dàn) (9). mì食(觅) (10). lín 峋(嶙) (11). 疾qū(趋) (12). 图文并mào(茂) (13). zhēn酌(斟) (14). tiào(眺)望 (15). 荒dàn(诞) (16). 如火如tú(荼)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此题应该注意“栉”的读音,“祈”的声调,“嶙”的偏旁。
2. 古诗默写
(1)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4)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答案】 (1). (1)吟鞭东指即天涯 (2).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 (4)感时花溅泪
一、基础•运用
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
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后历经北宋、明、清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古往今来,对联一直被誉为“诗中之诗”,蕴含其中的修辞魅力令人称奇。不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与汉字有关,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构思,形成佳对。我们把这种艺术手法称为“汉字修辞”。其中有这样几种:一、析字,分为拆字和合字两种组合形式。如拆字联“闲看门中木,思间心上田”,上联拆首字“闲”为“门中木”,下联也对应地拆首字“思”为“心上田”。又如合字联“少水沙即现,是土堤方成”,上联合“少水”为“沙”,下联也对应地合“是土”为“堤”。二、嵌字,即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巧妙嵌入有特定意义的汉字、历史典籍或人名掌故等。三、异字同音,即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对联中。四、回文,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这些“汉字修辞”的运用使对联具有 、 、 的艺术魅力。
其它修辞手法的魅力也令人拍案叫绝。如以下几联:郑板桥故居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固原六盘山联“峰高华岳三千丈,险据秦关百二重”;桂林阳朔联“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拓展了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情趣。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划线字笔画数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载体(zǎi) “水”字的笔画数是:四画
B. 载体(zǎi) “水”字的笔画数是:五画
C. 载体(zài) “水”字的笔画数是:五画
D. 载体(zài) “水”字的笔画数是:四画


浏览完整试题(2)根据上下文,在横线空白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①风趣别致 ②构思奇特 ③组合精巧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3)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 “田”是象形字,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形状。
B. “增”是形声字,“土”是形旁,“曾”是声旁。
C. “林”是会意字,二木成“林”,表示聚集的树木。
D. “上、下”是象形字,以“一”为基准,在“一”上加一竖表示“上”,在“一”下加一竖表示“下”。
【答案】 (1). D (2). C (3). D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字音和笔画数的判断。A项应为载体(zài);B项应为载体(zài),“水”的笔画数是四画;C项“水”的笔画数是四画。故选D。(2)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所填的三个词语应该与上文的内容相对应。从“不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与汉字有关,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构思,形成佳对”可知对联“组合精巧”的特点,从“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巧妙嵌入有特定意义的汉字、历史典籍或人名掌故等”可知对联“构思奇特”的特点,从“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可知对联“风趣别致”的特点。故选C。(3)此题考查学生对造字方法的分析能力。D项有误,“上、下”都是指事字。
点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平时写作,要养成字字斟酌,力求用词准确的习惯。
4. 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完成第(1)-(2)题。

(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 书写纯正沉稳,笔画刚劲有弹性
B. 折弯有力,收放有度
C. 字体方正,结构严谨
D. 布局适宜,飘逸俊美一
(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抄写在田字格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 (2). 工整书写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本题考查对学生书法作品的赏析,注意结合图片作品赏析。从书法作品可知,每个字为竖长形,C项“字体方正”的说法是错误的。(2)此题考查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5. 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博学古今大师学识千古长存,融汇东西先生风范百世流芳
② 高士贤人,饥荒岂争三斗米? 鸿儒骚客,片刻即成一首诗
③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④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川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A. ①朱自清 ②季羡林 ③白居易 ④ 沈复
B. ①季羡林 ②朱自清 ③杜甫 ④ 沈复
C. ①朱自清 ②季羡林 ③杜甫 ④ 沈括
D. ①季羡林 ②朱自清 ③白居易 ④ 沈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对联和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学文化常识包括作家生活的朝代或国籍,字、号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作家的重点作品及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评价,作家的创作风格等。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由此可知②句写的是朱自清,排除AC;从“万户争传新乐府”可知③写的是白居易。故选D。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走进商场,家用电器琳琅满目,空调、电视、冰箱、微波炉……等,可谓应有尽有。
B. 清晨,老鸹成群飞向城外,在乡下地里觅食;黄昏,成群飞回城里,在城里类似万寿寺这种多树少人的深宫大院里过夜。
C. 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D. 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有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A项的标点使用有误,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使用,应删去“等”。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诗人在题目中用“望”而不用“登”,有什么用意?
8. 划线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古诗词中还有诸多表现诗人雄心壮志、豁达心胸的语句,请你写出两句。
【答案】7. 诗中重写望山的所见所感,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8.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7.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望”字体现了诗歌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以及神奇秀丽的景色,体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8.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积累。这一题型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在注重知识迁移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联想,写出最准确的答案。体现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有很多,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任选其一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二)阅读《小石潭记》和《西湖梦寻》,完成下面小题。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展开余下试题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西湖梦寻
张岱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如鸣佩环,心乐之 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
(3)遂弃舟 ________________
(4)得支径上风篁岭 ________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B. 憩于龙井亭 泥于掌故
C. 影布石上 乃密布字印 D. 是夕,天宇开霁 是日更定矣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12.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文中划线句“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答案】9. (1). 以…..为乐 (2). 像狗的牙齿那样 (3). 于是、就 (4). 登上 10. D
11. (1)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12. 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
【解析】甲:选自《永州八记》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乙:选自《西湖梦寻》 作者:张岱 年代:明
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离开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我们)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洗脚,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9.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此题中“乐”为意动用法,“犬牙”为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10.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D项的两个“之”都是“这”的意思。A:把;因为。B:在;对于。C:映;排列。
11.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俶尔”“翕忽”“毫发”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12.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文章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此题在作答时要注意抓住房子、灯火、草木、水这些意象。
三、名著阅读
13.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成长的路上面临过很多次选择,每次选择都让他走向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路。请你根据整本书的内容,完成(1)-(2)题。

(1)请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将上面的图文重新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保尔一生的选择值得吗?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一】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②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保尔,你不能留下不走吗?我已经老了,一个人过日子多难受啊。养儿育女,一长大就都飞了。城里有什么让你那么牵肠挂肚?这里也可以过日子嘛。反正你们什么都不跟我这个老太婆说。阿尔青娶亲的事儿,一点没告诉我,你是更不用说了。只有等你们病了,或者受伤了,我才能见到你们。”母亲一面把她儿子简单的几件零星用品放进干净的布袋里,一面轻声地诉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①④②③ (2). (2)值得,保尔是一个为理想而献身的人,他的奉献不仅表现在为革命英勇作战,受重伤失去健康后,离开战场投入国家建设中,忘我地工作。还牺牲了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对母亲尽孝的责任。
不值得,孝是仁德的根本,是做人的基础。保尔作为儿子,不仅没有照顾母亲,反而在一次次受伤后让母亲照顾他,让母亲担心。
【解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保尔救走朱赫来发生在先,修路发生在后面,接着是悼念红军的行动,最后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故应为①④②③。(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人生的追求和生命的意义角度来看,保尔的选择是值得的;从对母亲的孝敬方面,保尔的选择是不值得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4. 《论语》中蕴含着许多智慧,请根据以下几则内容,概括出你从中获得的三个学习方法。


展开余下试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论语•为政》)
【答案】温故知新、精益求精、勤学善思、诚实严谨、批判求真、举一反三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论语》中有讲学习态度的,有讲学习方法的,还有讲个人修养的。其中写学习方法的有很多,任选几个进行总结即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是讲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只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西湖秋意》,完成下面小题。
①碧云天,黄叶地……湖波的微语,落叶的沙沙声,轻轻地协奏着一支秋的小曲。苏堤像一条青黄相间的绒带,默默地伸向水烟迷朦的湖心……
②又看见西湖了!现在是深秋了,而且时近黄昏。踏着遍地落叶漫步苏堤,我默默打量着西湖。西湖呀,你会不会依然能像春天一样,给我充满生机的宁静,给我美的享受,给我欢乐?你能不能和我谈谈心?能不能告诉我,在萧瑟的秋风里,你正想些什么呢?你会不会只使我回想起那些伤感的往事?
③一叶孤舟,像飘落湖心的一片枯叶,在平静的水面上缓缓地描绘着一幅苍茫的秋景。湖上飘忽着淡淡的烟霞,仿佛青灰色的透明的轻绡,笼罩着逶迤起伏的远山,使它们显得若游若定,似有似无。然而湖畔的山坡上,还是顽强地透露出几星秋的色彩,是金黄、是殷红,是在秋风里变得深沉的墨绿,还有那些使人想起遥远历史的古老屋脊……
④对于眼前的西湖秋景,我很难找出一个恰当的形容词来,不尽是凄凉,不尽是寂寥,不尽是苍茫。是什么?我说不上来。我只觉得眼前的画面静谧极了,幽远极了,和谐极了。这画面中,蕴含着许多还没有为我所理解的丰富的内涵。环顾湖波山色,我的饱经旅途劳累的身体,连同思想和灵魂,全都陶醉在诗一般的、画一般的秋光之中了……
⑤苏堤尽头是花港。枫叶正红。那一瓣瓣红五星般的叶片,在微风中抖动着,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在青色和黄色之中熊熊地燃烧着。所有的一切,山石草木,池塘楼阁,仿佛全被燃着。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在北京香山看到的红叶,那是满山遍野的火焰,把秋天燃烧得一片通红。我曾经惊喜得失声叫起来。此刻,面对着西子湖畔的如火红枫,虽没有在香山时的那种惊喜,却也身心为之一振。香山红叶是一种黄栌的树叶,远看红得轰轰烈烈,近看也不免有一种枯萎的感觉。红枫就不一样了,远眺近看,都一样生机盎然。红枫,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植物之一,在秋天的西子湖畔,它们用自己鲜艳的色彩,向世界透露着生命的亮色,在秋风里吟诵着一首美丽的抒情诗……
⑥西湖,用她的永不枯竭的心血,用她的始终不渝的柔情,哺育着湖畔众多的生命。如今,到了秋天,到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季节,西湖的儿女们却依然顽强在秋风里挥舞着手臂,为母亲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
⑦我在树林中寻觅,是什么使我眼前豁然发亮:一片耀眼的金黄,彩霞一般垂挂在宁静的湖畔。这是我视野里最醒目最辉煌的色彩,西湖的黄昏也仿佛因它们而明朗起来、亮堂起来……看清楚了,是两棵高大的梧桐。在盛夏的烈日中,它们曾用蓊郁的树冠在湖畔铺展一片浓绿的荫凉,谁不赞叹它们的绿叶呢!此刻,每一片绿叶都泛出了金黄的色彩,然而它们还是紧紧依偎着枝干,在湖畔展现出另一番更为激动人心的景象。谁能说这是衰亡和委顿呢?两棵梧桐像两位精神健旺的老人,毫无倦色,也毫无愧色地面对夕阳,面对西湖,那肃然伫立着,似乎在庄严地宣告:即使告别世界,我的生命的光彩依然不会黯淡!我知道,一夜秋风,也许就能扫落这满树黄叶,然而我再也不会忘记它们那灿然的金黄,不会忘记它们那最后的动人的微笑、最后的悲壮的歌声……
⑧在一座小土山上,终于看见一棵脱尽了叶片的树,一棵桃树,在夕照中伸展着枯瘦扭曲的枝干。“瞧,桃树的影子。”诗人指着桃树边上一条鹅卵石路,轻轻地告诉我。这条黑白相间的小路上,白的是卵石,黑的也是卵石,铺路者用黑卵石勾勒出了花满枝头的桃树形象,这卵石铺成的桃树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不会凋零。这就是一种梦境吧——是桃树的梦,也是人们的梦。在秋风里,在冬雪中,憧憬着发芽,憧憬着用新绿和万紫千红去装点西湖的春天……永不消失的梦境呵,每年都会有一次蓬蓬勃勃的兑现的!到春天,人们大概再也不会注意这镌刻在小路上的影子了。影子边,有缤纷的花,有缀满新芽的树枝,远处的梧桐,也一定会悄悄披上绿色的新衣,影子,将融化在绿荫里……
⑨西湖之秋,到处蕴藏着生命的力量和春天的憧憬……
(有删改)
15. 阅读文章第③-⑧段内容,根据文章的行文思路,填写下面表格。
行文思路 景色特点 作者心情或感受
游苏堤观景 西湖秋景 静谧、幽远、和谐 ①
游花港公园赏景 红枫 火红鲜艳、② 身心为之一振
在树林中寻景 两棵梧桐 金黄、精神健旺 ③
一棵桃树 ④ 憧憬
16. 第③段中的划线句“一叶孤舟,像飘落湖心的一片枯叶”,能让你联想起曾经学过的《湖心亭看雪》中的哪一句?
17. 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赏析第⑤段的划线句。
18. 第⑧段中划线句“也许是一种梦境吧——是桃树的梦,也是人们的梦”,你认为梦是指什么?
19.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西湖之秋,到处蕴藏着生命的力量和春天的憧憬”的理解。(120字左右)
【答案】15. 陶醉 生机盎然 激动人心 枯瘦扭曲
16. (与)余舟一芥
17.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枫叶比喻成红五星、小火苗,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枫叶的红;还把枫树比喻成巨大的红色篝火,“一簇簇、一篷篷、熊熊”等叠词,“所有的一切”、“全”、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101中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