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28  2018-03-06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8]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练习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练习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任选四题做答。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黄鹤楼》中,诗人在黄鹤楼上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使至塞上》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山山唯落晖 (2). (2)月下飞天镜 (3). (3)谁家新燕啄春泥 (4).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晖”“燕”“暮”“孤”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áo shǒu(___________)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ǔ(_________),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3)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ǎo wú xiāo xī(_______)了。
【答案】 (1). (1)翘首 (2). (2)摧枯拉朽 (3). (3)杳无消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翘首”指仰起头来眺望远处,形容盼望之切。“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杳无消息”意思是没有一点儿音信。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刚才放的那几首歌都不大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B. 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C. 小明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D. 这本书的情节引人入胜,读起来真让人津津乐道。
【答案】A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B项的成语使用有误,“进退维谷”意思是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与此处的语境不符;C项有误,“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用在这里不恰当;D项“津津乐道”意思是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不能用来形容读书的感受。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 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浏览完整试题C. 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D. 这段时期以来,小红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A中缺少主语,“通过”“使”去掉一个;C中否定不当,删去“不”;D中词语搭配不当。“增强”改成“提高”。故选B。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句子仿写,要求句式一致,内容连贯。
若要有明亮的眼睛,请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若要有姣好的面容,请多展露真诚的微笑;若要有____________,请多_______________;若要有_____________,请多____________。
【答案】 (1). 聪明的头脑 (2). 学习别人的优点 (3). 优雅的姿态 (4). 礼让身边的行人(或:若要有良好的修养,请多尊重他人的人格;若要有美好的心灵,请多关心他人的疾苦)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 解释加点的字词。
(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 (2)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 (4)哀转久绝(_______________)
7.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8. 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答案】6. (1). (1)空隙、缺口 (2). (2)有时 (3). (3)飞奔的马 (4). (4)消失
7. (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搁了。
8. 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解析】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参考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奔”在这里是名词,指“飞奔的马”。
点睛: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节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节词表达。双音节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节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
7.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自”“曦月”“襄”“溯”是此题中的易错字,要注意解释准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原三日即下矣/上下一白
C. 群臣左右谏曰/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10.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11. 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答案】9. A 10.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11. (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解析】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作者:韩非 年代:战国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时,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文士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已经粮食枯竭,力量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武士约期十天,还不离开的话,那就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收兵离去。原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好不归顺呢?”就向晋文公投降了。卫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么能不跟从他呢?”随后投降了晋文公。


展开余下试题9.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的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B:动词,攻下;下面。C:指身边的人;左面和右面。D:归顺;归宿。
10.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离开的话,那就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11.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阐述自己看法的能力。对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我们可赞成,原因是他守信;可反对,原因是他墨守成规;更可辩证看待,把前两者结合起来谈即可。如果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错失时机,功亏一篑。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酒婆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1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 “炮打灯”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酒,穷人们喝了它,可以在劳碌了一天之后,缓解疲劳,忘记烦恼,洒脱放纵一番。
B. “直落”“好像倒进酒桶”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婆喝酒之急;“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则表明酒力并不长久。
C. 老板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这表现人们只图喝了痛快、不想惹事生非的心理状态。
D. 酒婆死了,老板知道祸根在自己身上,感到非常内疚,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头脑发热,诚实了一次反而害了酒婆。
E. 小说着力塑造了以酒婆为代表的一群下层劳动者的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
13. 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4. 有人说酒婆的死完全是个意外,是偶然;也有人说有必然性。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12. BC 13. (1)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没人知道她叫什么”等,说明她是一个穷困、地位低微的人。(2)而喝完就走,从不赊账,也不多事,又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3)她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下层小人物。
14. 选择偶然、必然均可,只要能自圆其说。
必然:老板给酒掺水,人们对“假酒”的习惯、麻木,都表明“假”“骗”文化之深重。酒馆是社会的缩影。社会习惯了虚假,人们反而无从适应真实。害死酒婆的罪魁祸首是“假”“骗”的横行,善的缺失,从这一角度看,酒婆的悲剧有必然性,是社会大环境使然。文章的主旨是对社会中“假”与“骗”的揭示与批判。
偶然:老婆怀孕让老板动了良心,发誓老实做人,这才停止了掺水的欺骗行为,这是个偶然。而酒婆不知道,向例一饮而尽,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更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因此酒婆的死也有偶然性。
【解析】
12.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炮打灯”不是物美价廉的酒,与原文说的“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意义不同;D项老板只是对酒不搀水反而害了酒婆感到别扭和奇怪,并没有内疚和后悔;E项小说主题在于揭示批判“习惯于作假”的社会现象,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3.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酒婆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文中对酒婆的肖像描写,可以看出她生活穷困、地位低微;从她爱喝酒,但过十字路口却十分清醒,可以看出她虽嗜酒却老实本分;从她最终的结局可以看出她的可怜,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14.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文中描述,酒馆的老板总在酒中掺水,酒婆也总来喝酒,所以她与众人都对酒的劲头了如指掌,但是因为老板的妻子有喜,老板决定诚实做人,那天就不再往酒中掺水。这样很明显,酒的劲头就大了许多,但是酒婆和其他人都不知道这回事。所以酒婆到了路口没有清醒,众人也以为她应该和往常一样清醒过来,也没有当作一回事,酒婆因此而丧生。由此可见,她的死是酒馆老板造成的,推而广之,是社会的“造假”行为造成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展开余下试题留住她的温暖
在台湾,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妈妈,每天都给女儿打电话。她听到的总是语音信箱的留言:“对不起,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哦!”那轻俏活泼的声音,让妈妈禁不住笑容满面。明知女儿不在电话那头,她仍会慈爱地回答:“好,你去忙,妈妈明天再给你打!”
而事实上,这声音的主人已在一年前因车祸去世。这句熟悉而亲切的留言,是母亲找到女儿的唯一方式。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随时开启一扇通向秘密花园的门。那里,盛开着有关女儿的所有温柔的记忆。
女儿走后,这个手机再也无人使用,可母亲仍然按时交纳着月租费。每天听着这句留言,她觉得女儿并未远走,还在从前的那家公司上班。
母亲仿佛就坐在女儿身边,微笑地看着她,看女儿灵巧的手指敲击着键盘,看女儿在会议室与同事侃侃而谈,看女儿将一份文件放进复印机……
在这甜蜜的遐想里,母亲挨过了漫漫的长夜,挨过了一寸一寸的疼痛。在茫茫复茫茫的海上,有时只需一句话,就能摆渡一颗柔软的心。
可是,有一天,当她又习惯性地拨打这个电话时,那个留言竟消失了!她听见的是对方已关机的提示音。惊慌失措的母亲,恍如失掉了整个世界。
她费尽周折,找到了女儿手机的客服电话。电话接通的一瞬,她泪眼蒙蒙,语不成句。对方听清她的问题后,耐心地向她做了解释。
原来,电信公司已通过短信告知客户,语音系统即将升级,请大家将旧的语音留言与欢迎词,转换到新的系统保存,否则会丢失。而这位母亲从未看过手机短信,所以在新系统上线一周后,她失去了这个珍贵的留言。
母亲彻底崩溃了:“这是我过世女儿的留言,以后,我该怎么办……”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哽咽着,像个无助的孩子。
客服人员立即将此事通报给主任,主任又迅速汇报给公司资讯部门。工作人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从数百万用户的上百万个旧的语音信箱中,找到了她女儿的录音。
他们立即开始研究,如何让原音重现。工作人员用原始的方式,使用公司内部的电话,打入她女儿的手机,取得了那句至关重要的留言,再从客服中心的录音系统中,将这句话转录出来,汇入新的语音系统。
日夜盼望的母亲,终于又听到那活泼轻俏的声音。这一瞬,她开心得笑起来:“听到了!听到了!”仿佛那个眉眼乖巧的女孩,又亲昵地偎在她的身旁,一伸手,就可以抱到她。
为了永远不再遗失这条留言,公司人员将这段录音拷贝到光盘里,赠送给这位母亲。
也许我们都是普通人,无法阻止地震、车祸、海啸的发生,可我们能够用持久的耐心和绵密的关怀,去缝合一位母亲破碎的心,留住她的温暖。
15.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情节。
16. “在这甜蜜的遐想里,母亲挨过了漫漫的长夜,挨过了一寸一寸的疼痛”句中“甜蜜”与“疼痛”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17. 文中画线处用了插叙,能否删掉,为什么?
18.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答案】15. 一位台湾妈妈因手机语音升级丢失了已过世女儿的手机留言而非常伤心,电信公司费尽周折,找回录音并拷贝成光盘赠送给她。
16. 不矛盾。“甜蜜”是指当听到女儿的录音时,引起的美好的遐想。“疼痛”是指失去女儿的痛苦。
17. 不能删。交代了手机语音丢失的原因,为下文电信公司寻找语音作铺垫。
18. 我认识到生命是美好的,要关爱他人,要多给人关怀、给人温暖。
【解析】
15. 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据此可以概括为:电信公司帮台湾妈妈找回过世女儿的语音留言。
16. 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在这甜蜜的回想里,母亲挨过了漫漫的长夜,挨过了一寸一寸的疼痛”,结合上文可以看出“甜蜜”指通过录音对女儿的美好回忆,“疼痛”是因为失去了女儿。
17. 此题考查学生对插叙作用的分析。插叙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起到补充主要事件、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为下文做铺垫。画线部分交代了手机语音丢失是因为“这位母亲从未看过手机短信”,从而为下文电信公司的帮助作铺垫。
18. 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还多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通过文章结尾“可我们能够用持久的耐心和绵密的关怀,去缝合一位母亲破碎的心,留住她的温暖”和女儿去世留给母亲无尽的伤痛,母亲只能依靠女儿的留言找回女儿的回忆,可以认识到生命是美好的;电信公司的做法启示我们要关爱他人,要多给人关怀、给人温暖。
四、作文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作。
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拥有财富;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获得地位;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享有声誉;……也有人认为,拥有财富并不意味着幸福;也有人认为,获得地位并不意味着幸福;也有人认为,享有声誉并不意味着幸福;……
(1)请以“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2)“特别的 ”(自己补充完整题目)
【答案】(1)范文:
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幸福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幸福是雨天里的一把雨伞。而我则认为,幸福是寒冷冬夜里的一个暖壶。
那是一个极其寒冷的晚上,我提着书袋子去上晚自习。到了教室,依然那么寒冷。我心想:今晚肯定很冷。爸爸去开会,十点多才会回家,而妈妈又去了外婆家,只有我一人在家。
晚自习铃响了,我的心早已飞出教室,而在想着如何熬过如此寒冷的今夜。我向窗外望去,花儿在这冰冷的空气中凋谢了,小草也换上了枯黄色的保暖衣,小鸟也飞到了南方温暖的家里。唯有那刚理了光头的梧桐树与我一样,无法度过这寒冷的夜晚。
我不由得用两只手互相搓着取暖,并用嘴哈一点儿热气,但今夜必定如此寒冷,我该怎么办呢?不觉中,我发现窗外已经飘起了雪花。不一会儿,学校就变得银装素裹,仿佛披上了羊皮大衣。
“铃铃铃”,下课了,我便装好书本提着袋子,向家的方向走去。一路上,顶着风雪冒着严寒,冰冷的月光撒在洁白的雪地上,更显得冰冷。我的双手虽蜷在袖子里,但仍是那么的冷。
到家了,我打开灯,便刷了牙,就去睡觉。心想:都八点多了,爸爸回来还要两个小时,看来今夜要与寒冷作战了。我上了床,钻进被窝里。突然,一股暖流涌上身来。我惊奇的发现,有一个暖壶。这一刻,我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父母对我浓浓的爱。一切寒冷全部消失,我兴奋无比!
幸福可能是十元钱,可能是一顿丰盛的饭菜,也可能是一个游戏机。但在我的心里,幸福则是寒冷冬夜里的一个暖壶!
(2)范文:
特别的如水幸福
不知从何时起,我迷恋上了葡萄酒。
或许是因为那一盏盏精致的高脚杯,像一个个高傲的贵妇人,高昂着头,玲珑剔透,却不得不臣服于那一抹酒红色之下。
又或许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肇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