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义务教育阶段2017年秋季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 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选项填入下表对应空格。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蔓延/烂漫 踌躇/田畴 B. 悄然/料峭 凋谢/格调 C. 崎岖/秀颀 虬枝/遒劲 D. 遏制/恶劣 主宰/记载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形似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A项两组加点字读音分别是“màn、màn”“chóu、chóu”;B项两组加点字读音分别是“qiǎo、qiào”“diāo、diào”;C项两组加点字读音分别是“qí、q픓qiú、qiú”;D项“è、蔓zǎi、zǎi”。B项每对读音都不相同,所以选择B。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轻盈 娴熟 油光可鉴 精疲力尽 B. 蒙昧 狼藉 潜滋暗长 藏污纳垢 C. 古朴 映衬 交头接耳 重峦叠幛 D. 擅长 摄取 惟妙惟肖 摩肩接踵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这样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C项“重峦叠幛”应写作“重峦叠嶂”。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为什么现在有的中学生对名著不感兴趣,对感人的事情 ? (2)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 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3)然而蝉卵置身于芮这个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 ,真令人惊讶。 A. 不动声色 滔滔不绝 顾忌 B. 漠不关心 更新不断 顾及 C. 从容不迫 络绎不绝 顾及 D. 无动于衷 接连不断 顾忌 【答案】D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B.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C. 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D. 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A项不合逻辑,将“请假”改为“迟到”;B项前后不一致,删去“与失败”;D项词语重复,删去“大约”或“左右”。 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托尔斯泰吗? B.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均衡为先。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C. 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 见李清照被拘押,众人惊问:“才女怎么了?”李清照答道:“只因奴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涉嫌酒驾,被拘于此。”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与辨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或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A项“逗号”改为“问号”,“第一个“问号”改为“感叹号”,“感叹号”改为“逗号”。 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散文《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朝花夕拾》,都出自我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之手。 B.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120篇。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 C.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可以从他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找到答案:他为寻求爱情、寻求知识、寻求人类的苦难而活着。 D. 杜甫的《春望》抒发了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王绩的《野望》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B项表述错误,《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共130篇;C项表述错误,《我为什么而活着》概括了作者人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D项表述错误,杜甫的《春望》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王绩的《野望》抒发了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 7. 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 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 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 ③①②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读句子,然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要衔接的句子应该是什么句式,最后做出选择。仔细阅读文段,根据三处诗句表达的不同意境选择恰当的句子填空即可。“海鸥无事,闲飞闲宿”表达“悠远有自在”的心情;“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表达“寂寞而又淡然”的心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与“馨香又空灵的意境”相映成趣,所以排序为②③①,选择B项。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节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8. 下列并非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的一项是 A. 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B. 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C. 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D. 教育“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9. 下列对上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作者“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有了强健的身体和勤劳的习惯,作者“再没感到过困难”。 B. 母亲认识到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所以把它们教给儿子。 C. 作者“无法补救的”是在母亲去世前见她一面,“能做到的”是尽忠于革命事业。 D. 第③段从悼念母亲、思念母亲、评价母亲、报答母亲、祝福母亲等五个方面来写的。 10. 下列对文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第二句的“这”指“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第③段末句中的“这”指“我将继续尽忠于……过快乐的生活”。 B. 第③段第三句中,“创造了”表示已经创造,是总结过去;“创造着”表示正在创造,是强调现在和未来。二者有时间上的先后,不能颠倒次序。 C. 第③段第四句是一个疑问句,其作用是:承上启下,从上句对母亲的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与下句构成设问,表明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升华了感情,深化了主题。 D. 第③段末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了作者今后要做到的“大任”。 【答案】8. D 9. C 10. D 【解析】 8. 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章中的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做出选择。仔细阅读文章前两个自然段,这两段讲的是母亲对“我”的教育,可以提炼得出“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由此可以看出A、B、C三项表述正确,故选D。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对文章的段落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主旨、思想情感等内容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A项表述错误,从第(1)段可以看出,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作者“再没感到过困难”;有了强健的身体和勤劳的习惯,作者“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B项表述错误,“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是“我”的认识,不是母亲的;D项表述错误,第③段是从悼念母亲、思念母亲、评价母亲、报答母亲四个方面来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