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471 2018-03-06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1]
江苏省镇江市润欣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6页,20题,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3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
1. 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依次填在方格内。
下雪了,果然。校园白了。那一株株独立不羁( )的小杨树,昨日还有飘yè( )在枝头的几片零星枯叶,对着深蓝色的天空默默低yín( ,而一夜间就不知被雪花弹拨到哪去了,断送了簌簌( )秋声。
(摘自迟子建《北国一片苍茫》)
【答案】【答题空1-1】jī
【答题空1-2】曳
【答题空1-3】吟
【答题空1-4】sù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注意“曳”不要多一点,“吟”也不要多一点。
2. 默写。
①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②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④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⑧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答案】 (1). ①窈窕淑女 (2). ②老骥伏枥 (3). 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5). ⑤狐裘不暖锦衾薄 (6). ⑥鸢飞戾天者 (7). ⑦似曾相识燕归来 (8). ⑧阡陌交通
【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窈窕”“衾”“鸢”“戾”等字词的书写。
3. 名著阅读。
⑴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
A.汤姆与哈克去闹鬼的屋子挖金子,结果意外发现逃跑的印第安乔与假装聋哑的西班牙老头在一起。
B.秦大奶奶因为不肯将家搬离麻油地小学,所以一直与麻油地小学有矛盾,但是她最后因救落水儿童而死,获得师生敬佩。
C.因为贵族青年维克多的出卖,保尔路救朱赫来,打伤哥萨克骑兵的事暴露,保尔被关押起来。
D.为了使自己看起来与“耶胡”不一样,格列佛一开始向慧骃主人隐瞒了自己穿衣服的事实。
⑵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老儿答道:“老汉姓金,排行第二。孩儿小字翠莲。郑大官人便是此间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绰号镇关西。老汉父女两个只在前面东门里鲁家客店安下。”
浏览完整试题
听了道:“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臜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根据选段,补充出空格处的人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黑汉道:“我夜来得了一件宝贝,名唤锦襕佛衣,诚然是件玩好之物。我明日就以他为寿,大开筵宴,邀请各山道官,庆贺佛衣,就称为佛衣会如何?”
锦襕佛衣是如何落入选文中的黑汉手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⑴B(秦大奶奶是为捞一个南瓜而死) (2). ⑵鲁达或鲁提辖(如果答“鲁智深”算错) (3). ⑶唐僧师徒借宿观音院,院主为吞占锦襕佛衣火烧唐僧师傅禅房,孙悟空将计就计反将院内其他房屋烧掉,黑熊怪趁乱偷取锦襕佛衣。
【解析】试题分析:(1)B“但是她最后因救落水儿童而死,获得师生敬佩”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原著的情节是秦大奶奶为捞一个南瓜而死。(2)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此题考查的是对《西游记》重要情节的记忆。
4.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能够利用网络进行社交的老年人日益增多。①报告显示,在这些老年网络社交达人中,有近九成多的人会使用微信。“心灵鸡汤”和养生秘诀都是老年人重点关注的信息,②但只有三分之一老年人能够信息真假。③很多年轻人甚至抱怨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文字是信息“骚扰”,表示收到过很多长辈转发的“鸡汤”。
①处不合逻辑,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_词语后增补________。
③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答案】 (1). (1)删去“近”或者“多”。 (2). (2)“能够” (3). 词语后增补“识别”或“辨认”。 (4). (3)“表示收到过很多长辈转发的‘鸡汤’” (5). 与“甚至抱怨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文字是信息‘骚扰’”
【解析】试题分析:(1)“有近九成多的人”不合逻辑。去掉“近”或者“多”均可。(2)残缺谓语的中心语。可在“能够”词语后增补“识别”或“辨认”即可。(3)语序错误。应该是先“收到过很多长辈转发的‘鸡汤’”,然后才有“甚至抱怨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文字是信息‘骚扰’”。注意“甚至”这个表示递进意思的关联词语。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5.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我国99%的城市目前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只能从管道中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修再多管道也不够用。许多城市几十年前的地面径流系数是0.3,现在是0.7,也就是说现在一下雨70%的水要在地面流淌,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这么让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
材料二: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市江滨新村探索将不透水路面改为透水路面,利用现有空间做透水绿化带、停车场,楼宇之间安放雨水罐。施工方用模型做实验,在不扩大下水管道管径的情况下,这个老小区足以应对30年一遇的暴雨。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来洗车、保洁,减少对新鲜水的使用。而房屋楼顶的“绿地贴”也是亮点之一,不仅解决了楼顶漏水和阳光直射问题,还增加了城市蓄水功能。
材料三:习近平同志指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1)根据材料一,说说许多城市每逢大雨就内涝,又让雨水白白流失的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说“海绵城市”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三则材料和自身经验,试说明“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排水都是快排模式,城市土地大量硬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 (2)①有效缓解城市内涝,贮存水源。②美化城市环境,增加绿化面积。③还可以解决屋顶漏水和阳光直射。 (3). (3)①应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力量排水,积水。②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与绿化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联系起来。③利用现有资源,节约资源,注意环保。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材料要点的概括。通读材料一,把握内容,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可抓住关键句“我国99%的城市目前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只能从管道中集中快排”压缩整理即可。(2)筛选材料中重要的信息。仔细阅读材料二,把握内容后根据题干要求提取相关信息。可抓住“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来洗车、保洁,减少对新鲜水的使用”“房屋楼顶的‘绿地贴’也是亮点之一”“不仅解决了楼顶漏水和阳光直射问题,还增加了城市蓄水功能”等句即可整理出答案。(3)题干问“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通读三个材料,特别是第二、第三个材料。综合考虑后根据题干要求提取要点。如材料二可概括出要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与绿化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联系起来。材料三可抓住“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一句进行压缩整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中所描绘的“塞下”之景,“异”在何处。
7. 结合全词内容,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不寐”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展开余下试题
【答案】6.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孤城被群山环抱且城门紧闭;夕阳西照,荒漠上的烟直而高。
7. 苦寒之地,环境恶劣(或夜晚寒冷);思念家乡;功业未建;心系军务。
【解析】
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理解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远处,兵戈相碰发出的砰砰之声与边疆号角相和,奏出一曲令人斗志昂扬的交响。平川之上,草衰叶黄,塞上朔风吹动着胡杨的枝条,吹弯了苍白的狼烟,也吹动了南飞孤雁的翅膀。风景异在“千嶂”、“长烟”、“边声”、“孤城”等通过“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
7.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篇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人不寐”的原因可从以下角度考虑:因为作者不能为国效力,杀敌报国,壮志难酬的郁闷徘徊在心头;作者思念远方的家人,体现了作者有家难回的惆怅;“人不寐”还展现出对战士深深的忧虑之情。注意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郑板桥工书,自创一格。盐商某乞书,愿以百金为寿①。公性傲,固不可以利动者。唾弃不顾,某亦无如何。公生平酷嗜狗肉,一日出城游,薄暮归,忽觉狗肉香,踪其所在,则见竹篱茅舍,柴扉半,因径入焉。主人方讶不速之客至,公曰:“余板桥郑某是也。适闻狗肉香,不觉信足而入。唐突之罪,自知不免,许我一尝异味。”主人大喜,曰:“久耳鸿名,邀恐不至,今乃赐光,幸已。”揖让入室,公据案大嚼,抚腹呼饱而止。主人导入书斋茗话。四壁悬名人书画,案上琳琅满轴,纸墨横陈,知主人亦精于书者,谓曰:“饫君佳馔,请酬以书。”主人笑颔之。公援笔狂书,腕颓始去。一日,公偶至某商处,见所悬条幅皆曩在城外某处书者,大惊质商,商具以告,并出一仆曰:“先生识此人乎?”公视之愕然,盖即当日狗肉主人也。
(选自清•易宗夔《新世说》,有改动)
【注释】①寿:酬劳。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主人方讶不速之客至 (_________)
②薄暮归 (__________)
③适闻狗肉香 (___________)
④曩在城外某处书者 (________)
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公性傲,固不可以利动者。
②公援笔狂书,腕颓始去。
10. 为得到郑板桥的书法,盐商费尽心机。请简要概括他做了哪些安排。
【答案】8. (1). 邀请 (2). 靠近 (3). 刚好(“正好、恰好、恰巧”等) (4). 过去
9. ①郑板桥性格傲岸,本来就不是可以用利益打动的人。②郑公拿笔狂写,直到手腕无力才离开。
10. 建(或“找”或“租”或“借”或“买”)了一所竹篱茅舍;房内陈设文雅;让自己的仆人假扮主人;在郑板桥游玩饥疲之时故意准备了他最爱的狗肉吸引他;热情款待,使郑板桥产生亏欠之感。
【解析】
8.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薄”:靠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曩”这个生僻字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固”“可以”“动”“援”“颓”“始”“去”等字词的翻译。
10. 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可抓住“忽觉狗肉香,踪其所在,则见竹篱茅舍,柴扉半,因径入焉”与“主人导入书斋茗话。四壁悬名人书画,案上琳琅满轴,纸墨横陈,知主人亦精于书者”两句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王宏伟
①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中国人用“二十四节气”指导着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申报文本认为,“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通过观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而制定,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甚至成为中国文化深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③目前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该台副研究员成灼向记者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学原理:“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古人将之称作‘黄道’,并把黄道分为24份,每15度就是一个节气”。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就有二十四节气的记载,所有的名称都与今天一样,这就表明至少在西汉,中国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今天,因为天文学的发达,人类已经可以很精确计算二十四节气。成灼透露:“每年的二十四节气都提前一年公布,时间误差可以控制到一秒钟以内。”
④中国千百年来以农业立国,直到今天人们仍然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表示,二十四节气是先人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智慧,虽然历史上会出现一些极端气候,但是现在全国的农业生产仍然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节气与农业最直观的联系就是各种农谚,比如“梅种芝麻莳种豆”,说的是进入梅雨季节要种芝麻,莳是插秧,插秧的时候就该种豆了。再比如清明要吃青团子,立秋要吃西瓜叫“啃秋”,而冬至时人们会吃饺子或汤圆。
⑤在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看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时间框架的一部分。虽然外国也有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样的划分,但是能再细分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使生产生活与自然结合得如此紧密的,只有中国人,而这对于人们的文化认同和国家凝聚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⑥城市里的人与农业相距遥远,那么我们还需要节气吗?“遵循什么样的时间框架,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现在按星期来安排工作和生活,其实这是工业化的产物,是一种机械而单调的生活节奏”,刘魁立认为,“节气是依据大自然的变化制定的,会更加丰富多彩,因此人们要回归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就需要在生活中加入像节气这样的时间框架。现代人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漠视自然已经太久,而要了解自然,节气作为一个时间尺度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余下试题
(原题《节气,在时间的脚步中感悟诗意》 选自《新华日报》,有删改)
11. 请简述文章3-5小节分别从哪些角度为我们介绍了二十四节气?
12. “梅种芝麻莳种豆”是一句与节气相关的农谚,试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概说这类农谚的作用。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就表明至少在西汉,中国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14. 结合全文,说说作为一个城市人,为什么要重视二十四节气?
【答案】11. 3-5小节分别从二十四节气的天文学原理、诞生和发展;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的重要关系以及二十四节气在文化认同和国家凝聚力的角度分别为我们介绍了二十四节气。
12. (1). 内容:突出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2). 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让人记住。
13. “至少”起着限制性的作用,表明西汉前已有节气的划分,只是不一定成熟,到了西汉节气的发展已经成熟,表达更加准确。
14.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增进我们的文化认同和国家凝聚力。②二十四节气有利于我们摆脱城市的刻板生活,使生活丰富多彩。③二十四节气体现了我们对大自然的尊重,有利于我们亲近大自然。
【解析】
11.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能力。通读文章3-5小节,理解这几段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要求找到能表达这种内容的关键句。第3段主要从二十四节气的天文学原理、诞生和发展的角度介绍;第4段主要从“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角度介绍;第5段主要从二十四节气“对于文化认同和国家凝聚力”的角度介绍。
12. 试题分析:考查对一句农谚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内容上:“梅种芝麻莳种豆”,说的是进入梅雨季节要种芝麻,莳是插秧,插秧的时候就该种豆了。因而突出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形式上: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让人记住。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以精炼的语句,通俗的语言反映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13. 试题分析:考查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理解。也是在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至少”起着限制性的作用,表明西汉前已有节气的划分,只是不一定成熟,到了西汉节气的发展已经成熟。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14. 试题分析:考查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意义。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作答。当然也可渗入自己对二十四节气重要意义的理解。可从文化遗产的角度、从生活生产的角度、从尊重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等角度作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记忆
张海生
①虽然时隔已经很久远了,但我却依然念念不忘。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冬天里,一块石头、一堆柴草、一根鸡绒毛很自然就成了我患难的伙伴。
②我记忆里的冬天是那样的寒冷,我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走在上学的路上,寒风打着呼哨扑过来,刀一样地扎疼我的脸,割疼我的耳朵,顺着袖口、脖子、胸口往棉衣裤里钻。教室里没有取暖的设备,窗户上常常没有玻璃,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白塑料布或纸袼褙片儿,风刮过来嘭嚓作响,顺着缝隙往教室里钻,坐在教室里,写字的手冻得拿不住笔,把两手抄进棉袖筒里或凑到嘴上哈几口气暖暖手再写。下雪的日子,冰天雪地,树木上、老墙上、屋顶上全是雪,整个世界萧杀而苍茫。消雪的日子,更是冷得厉害,房檐上垂挂着短则几寸、长则数尺的小檊杖一样粗细的冰凌柱,哩哩啦啦的滴着水。我们用一根长长的竹竿,一根根将冰柱捣下来,小手冻得象透明的红萝卜。晚上睡觉的时候是最受罪的时候,脱了衣服往被窝里钻,被窝里冰凉冰凉,冻得人浑身哆嗦,大半夜也暖不热。那时候我曾想,晚上我要能有一个温暖的被窝该有多幸福呀。
③那些个冬天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寒冷。在梦一般的记忆里,我用驱寒的方式,用寻找温暖的方式,度过了一个个自由、率真、充满野趣的冬天。在学校里,下课的铃声一响,我们就跑着挤到一堵太阳光照得到的背风的墙根前,一字排开从两边往中间挤,使劲的挤,一边挤一边高声喊叫:挤挤,挤老干,挤出老干我喜欢。挤挤,挤老干,挤出老干我喜欢。如果中间的那一位被挤出来了,就迅速的跑到两端继续往中间挤,直到浑身发热,浑身出汗。我们还打皮老尖儿、迈大步、推铁环、吹鸡毛上天。
④放学了,几个同学一合计,直奔老麦场的麦秸垛,在麦垛的一方掏一个洞,再到地里偷几个白萝卜,用竹批儿剥去厚厚的一层皮儿,躺在麦秸洞里吃得津津有味,辣甜绕口。有时候,我们也会跑到大河塄的格档堆上,用自制的枪、棒做武器玩“打仗”、捉迷藏,我们常常忘记了时间,直玩得天昏地黑。麦场的小庵也是我们常去的地方,我们会在小庵的朝阳背风处挖一个坑,坑沿上垒几块土坯或砖块,然后到地里去拾些树梢干柴,点上火取暖,有时还用泥包住用弹弓打来的麻雀,放到火里烧烤,等到泥烧干了的时候,剥开泥块,麻雀的羽毛也会被烧的无影无踪,烧熟了的麻雀肉热气腾腾,再撒上些从家里偷来的盐,一边烤火一边吃,香甜而温暖。
⑤在关于寒冷的记忆中,尤其使我难忘的是那些圆溜溜、胖乎乎的鹅卵石,不知从啥时候开始,我冬天的冷被窝里竟有了这些可爱的小伙伴。那是母亲去城河里洗衣服时捎回来的,母亲选择了这些大小适中,形状可爱的鹅卵石洗净带回家。傍晚做饭时,母亲将几块石头围在煤火口边,到了睡觉前石头已经被炕得很热,母亲又把每一块石头用一块包袱布裹住,放进我和弟弟妹妹的被窝。我钻进暖和的被窝里,脚蹬一块石头,怀抱一块石头,冬天的寒冷已躲得无影无踪。
⑥时光已过去了几十年,如今我的女儿已将大学毕业,当我和她谈起这些往事,她听得一脸茫然,不知所云。当然我理解女儿,在这个地球逐渐变暖,北方再也找不到大雪,空调、水暖、电暖、暖水袋随处可见的年代,让女儿去理解一块石头的作用,理解人与人挤在一起用来取暖的方法,的确愚顽可笑。但我这个从贫穷年代走过来的人,怎么能够忘记了对一颗萝卜的回味,对一块石头的怀想,对一缕阳光的感恩呢?
(选自2012年7月2日《文艺报》,有改动)
15. 童年的“我”用哪些方式驱散寒冷,寻找温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6. 试分析第②段划线句的作用。
17. 试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傍晚做饭时,母亲将几块石头围在煤火口边,到了睡觉前石头已经被炕得很热,母亲又把每一块石头用一块包袱布裹住,放进我和弟弟妹妹的被窝。
18. 结合加点词语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当然我理解女儿,在这个地球逐渐变暖,北方再也找不到大雪,空调
上一篇: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篇:
河北省丰宁县万胜永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镇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