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59  2018-03-0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8届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积累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呜咽(yè) 地壳(qiào) 磕绊(pàn) 言简意赅(gāi)
B. 迸溅(bèng) 褴褛(lǚ) 雄踞(jù) 明眸善睐(lài)
C. 拾级(shè) 精髓(suí) 恣睢(suī) 清新隽永(juàn)
D. 拮据(jié) 藤蔓(màn) 惊诧(chà) 不屑置辩(xi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B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绊”应读bàn。C项中“髓”应读suǐ,“隽”应读jùn。D项中“蔓”应读wàn。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B. 我市23家粮油店(柜)相继完成创建工作,将在验收通过后挂上“放心粮油店”的牌匾。
C. 北京市持续遭遇重度雾霾,PM2.5浓度最高时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能见度只有七八十米。
D. 中国召开最高级别的城市工作会议,会议的名称由37年前的《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D.会议名称不能用书名号,将两个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勉强使人满意,用在此句不恰当。B事倍功半的意思: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应改为事半功倍。D炙手可热的意思: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在此句不恰当。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B.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D. 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B.搭配不当,不能说“加快了质量”,应改为: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提高了质量;C.语序不当,按照学习的规律来说,应该是先观察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D.句式杂糅,应改为:全社会的历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浏览完整试题5. 阅读下面文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A. 文段中“挟”字声母是“x”,韵母是“ie”,声调是阳平。
B. 文段中“春水”“聚集”“一股”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C. 文段中“遭遇”都是半包围结构,其中“遇”字共12笔。
D. 文段中“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句的主干是“他享受着一切”。
【答案】B

考点:理解语文语法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
A. 《蒹葭》选自《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作品305篇。
B.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美》中谈到了美貌与美德的关系,告诉我们:只有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C. 茅盾的《百合花》是一篇小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安排精巧合理;二是通过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丰满。
D. 《囚绿记》选自陆蠡的散文集《囚绿记》。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C《百合花》的作者是茹志鹃。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扬州处处皆风景,秀美如画,_____(juàn)永如诗。穿过一带林园,瘦西湖里,一_____(hóng)曲水,细柳轻斜,随风挑拨湖面,不知哪来片片落红在湖中逐波而去。画_____(fǎng)清荡,玉桥横卧,别有一番风味。不想归去,只想做瘦西湖上,一____(què)诗,一方亭,一棵柳,一朵花……
【答案】 (1). 隽 (2). 泓 (3). 舫 (4). 阕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书写时做到正确、工整、美观即可。注意书写时将字写在田字格中间,大小要合适。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8. 默写。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柳永《凤栖梧》)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5)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6)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8)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⑴宵眠抱玉鞍 (2). ⑵窈窕淑女 (3). ⑶为伊消得人憔悴 (4). ⑷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 ⑸老骥伏枥 (6). ⑹瀚海阑干百丈冰 (7). ⑺鸢飞戾天者 (8). ⑻无可奈何花落去 (9). 似曾相识燕归来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9. 专题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罗家伦在《学问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请参与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活动,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⑴【诗歌里的“智慧”】 唐宋诗词中,常常写到各种自然景物。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常常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请发挥想象,描述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物候现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经典里的“智慧”】《格列佛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家认为这种改革不但对于身体健康有益,同时对表达思想更加简练也有好处。”这里的“这种改革”指什么?请你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真实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生活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一则好的广告语会让人过目不忘,比如右图公益广告“雾霾,让你前途无‘亮’”的广告语非常巧妙,请你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⑴春天到了,绿柳如烟,一片嫩绿,清晨,寒气轻微。枝头上红杏盛开,一簇簇红艳艳的,分外热闹。 (2). ⑵“这种改革”指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作者运用反语,表达了作者对设计家废除口语的反对,运用讽刺的手法,批评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3). ⑶运用谐音,化用“前途无量”的成语,巧妙点出雾霾让前途没有光亮和希望的严峻现实,引起人们对防霾的重视,令人深思。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描写诗歌所展现的画面,解答时结合诗句的意思,加入描写性的词语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影射现实,借这种荒谬的现象来抨击当实英国宫廷的现实,讽刺了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据此可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广告的能力.这几则广告都用了谐音的方法把我们熟识的成语改头换面,这样做虽然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但会给汉字的规范和文明的传承带来不好的影响.据此可作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端居
【唐】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②端居:闲居。 ③素秋:秋天的代称。
10. 分析诗歌第一句中“悠悠”二字的表达效果。
11. 请自选角度,赏析“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一句。
【答案】10. “悠悠”这里指长久、遥远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别家乡,得不到亲人书信的时间已久,表现了诗人希望落空时怅然若失的神情。
11. 这一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和对妻子强烈的思念之情。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双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外。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认真阅读全诗可知,最后一句中的“愁“之一字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内心情感。由诗意可知,作者忧愁的原因就是因为思念自已的家乡,思念身在家乡的妻子。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仆(1)去月谢病,还觅薜萝(2)。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3)日,幽岫(xiù)(4)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5)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6)。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注释:(1)仆:作者谦称。(2)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3)限:遮断。(4)幽岫:幽深的山穴。(5)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6)办:具备。
12.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
(2)具答之(___________)
(3)于斯已办(___________)
(4)仁智所乐(___________)
13.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梅溪之西 辍耕之垄上 B. 遂葺宇其上 其真不知马也
C. 于斯已办 行者休于树 D. 乃不知有汉 陈涉乃立为王
14. 翻译下面句子。
(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15. 请结合乙文中的某一处(用自己的话概述),写出乙文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2. (1). ⑴好像 (2). ⑵同“俱”,完全、详尽 (3). ⑶这里(这儿) (4). ⑷喜爱(喜欢) 13. C
14. ⑴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⑵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⑶(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生活,于是就在那山上修建了房子。
15. ①从描写的景色上看,景色优美,作者要建房居住在这儿,可见其避世退隐 、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②从菊花、竹实这些所吃食物来看,都是隐士最爱,可见其避世退隐 、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③从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句来看,表达了作者避世退隐 、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C两个“于”都是“在”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注意以下关键词的意思:孰,谁;以,因为。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直抒胸臆句来看,表达了作者避世退隐 、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名著翻拍之我见
①翻拍名著已成为当下电视剧制作的一股潮流,中国的四大名著也自然成了翻拍的热点。翻拍本身无可厚非,但翻拍的水准却令人担忧。譬如新版《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剧情里有这样的桥段:当时张飞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而剧中的吕布竟然对如此伤自尊的谩骂不知是何道理。结果一向暴躁的张飞又花了一大段时间用了一大段的废话对“三姓家奴”进行细致解读。直到张飞讲完,骑着赤兔马,手握方天戟的吕布才明白原来张飞在天下英雄面前骂他忘恩负义。
②如果对文学名著的解读不负责任,名著翻拍意义何在?
③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晓得,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大多数演员均出身梨园世家:六小龄童出身“猴王世家”,马德华是昆剧演员。还有扮演唐三藏母亲的殷小姐是黄梅戏头牌马兰,虽只有几个镜头,没有台词,就是几个戏曲程式化表情,但足以给人留下永远铭记的深刻印象。那些看似做作的一招一式,都蕴含戏曲程式的一板一眼。当下大多翻拍的人物塑造与演绎缺少的正是其自身文化的积淀。缺少了厚重的文化,翻拍的作品注定苍白。
④这种厚重文化的丧失也是商品时代的必然,因为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得创造者很难投入更多的个人情感。为了创作 87 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当年的王立平老师闭门谢客,寝不安席,在狭小的空间用长达近五年的时间去品味解读。其中《葬花吟》的创作耗时一年零九个月。可谓“一朝入梦,终生不醒”。这种情感的执着对于追求快节奏的商业制作而言只能割舍,因为投资商需要经济上的回报。
⑤对观众而言,中国人一向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想到“奸绝”曹操就想到鲍国安,想到“义绝”关羽就想到了陆树铭,想到“智绝”诸葛亮就想到唐国强。至于孙悟空的形象,我们允许李连杰的客串,我们也接受周星驰的颠覆,但是心中不变的经典形象永远定格在82年版的六小龄童身上。因为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是所有80后共同的成长记忆。其他版本中无论演员怎样演绎,都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同,因为我脑海中的人物形象是我们认定的正统。观众不认同,翻拍有何用?
⑥诚然,名著需要以新的方式去传播,但是中国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宏伟场面的视觉冲击,更需要对文学名著的深刻解读和情感投入。如果没有对文本本身的感情,为了商业利益一味翻拍,说轻点是劳民伤财,误导观众;说重点就是糟蹋文学,亵渎名著。如此看来,文学名著还是不要一再翻拍。
16.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7. 文章首段讲述新版《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18.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晓得,82 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大多数演员均出身梨园世家。
19. 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极力反对文学名著翻拍的原因。
【答案】16. 文学名著还是不要一再翻拍。
17. 引出下文的论题“名著翻拍”,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文学名著还是不要一再翻拍”的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故事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8. 不能删去。因为“大多”是超过一半的意思,它表明82 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超过一半的演员均出身梨园世家,但也不排除一些特例(少数人),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9.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三国演义》中的角色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角色,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一向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一论点。
20. ①翻拍的剧本没有水准,令人担忧;②当下大多翻拍的人物塑造与演绎缺少自身文化的积淀,翻拍的作品注定苍白;③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得创造者很难投入更多的个人情感;④中国人一向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不认同翻拍。
【解析】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总结。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题目,二是文章开头,三是文章结尾。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结尾提出:文学名著还是不要一再翻拍。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为引出论点或论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以故事开头的还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下文的议论具有了针对性。不同的开头段具体的作用不同,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讲述“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引出下文的论题“名著翻拍”,并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文学名著还是不要一再翻拍”的中心论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大多”表限制,是超过一半的意思,它表明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超过一半的演员均出身梨园世家,但也不排除一些特例(少数人)。
考点:分析议论性语言的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第五段列举《三国演义》中的角色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角色,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一向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一论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根据第一、三、六段的内容即可解答此题。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思想的天鹅
①有时候我在想,人的思想究竟像什么呢?有没有一种具体形象的事物可以来形容我们的思想?
②偶尔,我觉得思想像彩色的蝴蝶,在盛开的花园中采蜜,但取其味时,不损香色。而这蝴蝶不能在我们预设的花园中飞翔,它随风翻转,停在一些我们考察的花丛中,甚至让我觉得,那蝴蝶停下来时,有如一株花。
③偶尔,我觉得思想犹如海洋,广大与深度都不可探测,在它涌动的时候,或者平缓如波浪,或者飞溅如海啸,或者反映蓝天与星光。只是,思想在某些时候会有莫名的力量,那像是鱼汛或暖流、黑潮从不知的北方到来,那可能就是被称为“灵感”的东西。
④偶尔,我觉得思想像是《诗经》中说的“鹞飞戾天,鱼跃深渊”的鹞或是鱼。上至飞鸟下至渊鱼,无不充满了生命力,无不欢欣悦豫,德教明察。鹞鸟的眼睛最锐利的,可以在一千公尺以上的高空,看见茂盛草原中奔跑的一只小鼠;鱼的眼睛则永远不闭,那是由于海中充满了凶险,要随时改变位置。
⑤不过,蝴蝶的翅力太弱,生命也太短暂;而海洋则过于博大而不能主宰;鹞则太过强猛,欠缺温柔的性质;鱼则过于惊慌,因本能而生活。
⑥如果给思想一个形象,我愿自己的思想像天鹅一样。天鹅的学名叫鹄,是吉祥的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的那种两翼张开有六尺长的大鸟。它生长在酷寒的北方,能顺着一定的轨迹越过高山大河到达南方的温暖之地,它既善于飞翔,也善于游泳;它性情温和而仪态优雅;它善知和群,能互相守望;它颜色分明,非白即黑;它能安于环境,不过分执著……天鹅有许多的品质,它的耐力、毅力和气质,都是令人倾倒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对情感至死不渝的天鹅,不知道使多少人为之动容。我愿意自己的思想浩大如天鹅之越过长空,在动荡迁徙的道路上不失去温和与优雅的气质。更要紧的是,天鹅是易于驯养的,使我不至于被思想牵动,而能主引自己的思想,让它在水草丰美的湖滨自在优游。
⑦据说,驯养天鹅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把天鹅的一边翅膀修剪,使它失去平衡不能飞,它就会安住于湖边。另一种方法是,把天鹅养在一个较小的池塘里。由于天鹅起飞,必须先在水中滑翔一段路途,才能凌空而去,若池塘太小,它滑翔的路程太短就不能起飞了。
⑧驯养思想的天鹅似乎不必如此,而是确立一个水草丰美的湖泊作为天鹅的家乡,让它保持平衡的双翼,也让它有广大的湖泊,然后就放心地让它展翅翱翔吧!只要我们知道天鹅是季候之鸟,不管它飞到万里之外,在它的心灵中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经过数万里的时空,在千百劫里流浪,有一天,它就会飞回它的家乡。
⑨在我的心灵之湖泊,有一只时常起飞的天鹅。我看它凌空而去,心里充满对生命的探索的无限热忱。它总会飞回来,并以一种优雅温柔的姿势,在湖中降落。
21. 文章的标题为“思想的天鹅”,有什么作用?
22. 我们一般主张写文章要简洁,你觉得文章②—⑤段应不应该删除?为什么?
23. 怎样理解“天鹅有一个家乡,它的远途旅行只是偶然的栖息,它总会飞回来的,并以一种优雅温柔的姿势,在湖中降落”在文中的含义?
24. 作者为什么愿自己的思想像天鹅一样?请简要说说理由。
【答案】21. 标题运用比喻,将“思想”和“天鹅”联系起来,比较新颖、形象,揭示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2. 不能删除。因为作者将“思想”比作“蝴蝶”、“海洋”、“鸢”、“鱼”,都具有一定的弱点,都不能很好地体现作者对“思想”的深刻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引出下文,通过对比,衬托出“天鹅”之喻的准确性、合理性。
23. ①有了思想,有了理想,便能主宰自己的一生。②不管走向何方,都不会迷失方向,永远具有温和与优雅的气质。
24. ①因为我愿意自己的思想浩大如天鹅之越过长空,在动荡迁徙的道路上不失去温和与优雅的气质。②更要紧的是,天鹅是易于驯养的,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仪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