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15 2018-03-06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5]
安徽省巢湖市第三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性检测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巢湖市第三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性检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ān世事(_____) 劲松(_____) 呜咽(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凌厉”的“厉”意思为(______)
A. 严格 B. 严厉 C. 凶猛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谙; (2). jìng; (3). yè (4). (2)振撼; (5). 震撼 (6). (3)C (7). (4)作为一座山,这不正是它的本分吗?
【解析】(1)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2)试题分析:字形题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3)试题分析:凌厉,指凌空高飞;意气昂扬,气势猛烈。
(4)试题分析: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要想原意不变,需要在句子中添加否定词。
视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浏览完整试题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2. 第①段中划线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
3. 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4. 本文②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 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
【答案】2. 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3.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4. “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 以及“我”的—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这一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5. 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
6. 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②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③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
【解析】
视频
2.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可知“这样说”就是指“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点睛: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及归纳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文章第二段列举“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的事例,和第三段的事例证明“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这个中心论点。
4.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在文中作用的能力。文章的二、三段是论述阅读重量的“重”,五、六段论述阅读“无用之用”。因而第四段的作用很明显: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
5.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的重点是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里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要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二是要细嚼慢咽;“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其实是在建议我们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石崖上的枣树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一大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又只能兴叹。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三两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枝头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⑧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⑨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展开余下试题
(有删改)
7. 文章叙述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儿件事?请简要概括。
8. 文章第一段开头对山崖进行细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9. )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10. 第⑤段说“我”当年摘枣“悻悻离开”,第⑥段又说“不再悻悻了”,结合上下文和你的理解说说各自的原因。
11. 文中不吝笔墨写到《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
12. 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说一说你对第⑥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答案】7. ①经过的人们只能望枣兴叹;②崖下的匠人想摘枣子,年轻后生扔石打枣;③我和友人上山寻枣,悻悻离开。
8. 呼应文题中的“石崖”;突出山崖的险峻;表现枣树的生长环境不同一般,也为下文人们无法摘到枣子埋下伏笔。
9.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或生命力旺盛)。
10. 当年费了很大的劲还是没有更近地接近或摘到枣子,心中有些遗憾和失落,所以悻悻离开;多年后读了《诗经》,明白了石崖上的枣树因为距离而给人带来了美感(或“诗的意境、浪漫的情怀和美学的情景”),所以不再悻悻。
11. 改变了我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2. 美好的事物与我们会有一定的距离;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我们,但却总在召唤着我们;面对美好的事物,要学会欣赏,而不是占有;美好的事物可以给人带来美好的境界;我们要以思慕的心态,与美好的事物保持距离,畅想蕴含其中的情境。
【解析】试题分析:
7. 此题考查学生们筛选、概括、整合语言的能力。通过“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 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可以概括出枣树生长环境的特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此题是考查句子赏析的,答题思路:1.先判断这个句子的特点,可以从修辞、描写、有特点的词语入手。2.在这类句子的作用中选择,用术语解说句子的作用很重要。3.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句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结合段中心句和文章中心分析表达作用或效果。这两句读完之后就确定了从修辞角度赏析,降低了题的难度。解题此题的步骤:首先要确定该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次要分析采用此种修辞后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最后联系上下文或全文体会该句的思想感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做此题时,应该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带给作者的感悟。本题主要结合文章结尾段作者的抒情、议论来考虑,只要将语言稍微整合,不脱离文本,语言流畅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综合性学习
13. 语文综合性学习。①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新浪网和有关基金会共同发生一项公益活动——书香飘飘公益助学项目,②旨在通过捐课外书建立“书香飘飘图书馆”,③帮助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开拓视野、增长见识,④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用书籍放飞梦想。
(1)句中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2)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________“和”________互换。
(3)请你为他们这项活动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装奶茶开创者,香飘飘奶茶,一年销售七亿只,围绕地球两圈。”这是香飘飘奶茶的广告词,你觉得这则广告词好不好,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点评一下这则广告,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发生; (2). 发起 (3). (2)开拓视野; (4). 增长见识 (5). (3)“书香飘飘,用书放飞梦想”。 “捐一本书,圆一个梦”。 (6). (4)观点一:好,广告词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用具体数据写出了奶茶销量大,受消费者喜欢的特点,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观点二:不好,“卖出”二字是站在商家立场说的,整句话都是在大吹自己的销售量,这会让观众觉得商家只注重利益,而不注重消费者的感受,令听者反感。或者,所涉及的数据难以令人信服,有些言过其实,或者缺乏文采,缺乏创意。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 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豁然开朗________
②阡陌交通________
③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
④泉香而酒冽________
15. 翻译下列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6. 《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
17. 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答案】14. (1). 开阔敞亮的样子; (2). 交错相通; (3). 摆开,陈列; (4). 清澈
15. ①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②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16. ①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②桃花源中的景象。
17. 《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
【解析】试题分析:
视频
14. 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理解能力的考查。要结合语境解释词义。如第(1)题中的“豁然”,不能理解为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而是指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第(2)题中的“交通”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我们现在日常所说的交通,而是交错相通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如下重点词要译出:第(1)句中的“平旷”和“俨然”;第(2)句中的“临”。句子要通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所学所读,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内容叙述的侧重点即渔人来到桃花源的前后来划分层次。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注意题目中要求的是作者所表达的“社会理想”。两文都是学过的课文,根据所学理解记忆,直接回答两文的中心思想即可。
展开余下试题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命题作文
18.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的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感情等。
提示与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不该丢失的自信
随着生活的优越,我们享受着、快活着,却在这无形中丢失了某些,而最不该丢失的就是自信.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成败的主要原因.”的却,漫漫人生,翻开历史的卷历,有哪篇诗歌不是用自信谱出?有哪一幅图不是用自信绘出?又有哪些歌儿不是自信的音符的跃动?……让我们重拾自信吧.
重拾自信,你会离幸福更近一步.
张海迪身患残疾却从没自甘堕落,自学4门外语,翻译多本着作,还自学针灸,治疗一万多名病人,自信给了她重新绽放笑容的力量,更让她感到幸福,正如她所说:“残疾怎么了,我要做得比正常人还要好.”
张海迪,虽身残,但志不残.的却,她做到了,凭着对自己的自信,她活出了精彩,活出他人艳羡的幸福,更活的比某些正常人还要好.展眼望去,大街上、小巷里,那些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们难道不能如张海迪般自信?难道不能活得比正常人还好?答案是能,只需他们重拾自信.
重拾自信,你会离成功更近一步.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曾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她曾被人们尊称为“铁娘子”.有一次听见别人议论:“女人怎么能执政.”她立即站出来自信的说:“我不仅要当英国第一女议员,还要当英国第一女首相.”后来,当她与石油大亨撒切尔喜结连理时,她又对记者说:“今天,人们知道撒切尔夫人是因为撒切尔,明天,人们将因撒切尔夫人而知道撒切尔.”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气魄.1979年5月4日,撒切尔夫人入住唐宁街,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她担任首相11年,成为英国最有权势的女人.
撒切尔夫人,一届女流,却是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她的自信,她的气概,即使是男儿都无从比拟.身为中学生的我们,若能拥有像她一样自信,那么定会让我们的学习生涯如虎添翼.
如今的我们,是一群丢失自信的孩童.有人为自己的样貌身材而自卑,但法国的拿破仑不也日渐奇丑?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小时不也患有口吃?有人为自己的智商而自卑,但爱迪生、牛顿小时不也学习不好?但他们都没有丧失信心,而是日趋努力,终成理想.如今的我们,也因重拾信心,成绩不好就努力,相貌丑陋就心灵美好,个子太矮就努力锻炼.
失败与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自信,丧失了激发我们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让我们重拾信心,始终坚信:人生航船由我们自己掌舵,只要鼓起自信的风帆,就能战胜风浪,抵达美好彼岸.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恰当、新颖的题目。一般地说,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一般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以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居多,如“爱心、自信、美德、记忆等,可以写出议论文,也可写出记叙文。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2.49.18.118)
上一篇: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解析版)
下一篇: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安徽省巢湖”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