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42  2018-03-1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2]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据说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种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如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除了楚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对楚辞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这一节论述,正确地指出了战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对《楚辞》形成的影响。
当然,“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辨骚》)。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摘编自骆玉明、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
1. 下列关于“楚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楚辞”这一名称至迟在汉代前期已经出现。它本是泛指楚地的歌辞,如孔子游楚时听到的当地小孩所唱的《孺子歌》。
B. “楚辞”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后来专指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不使用四言句。


浏览完整试题C.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而汉代人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D. “楚辞”是一种诗体,而《楚辞》是屈原、宋玉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集,由西汉末年的刘向辑录。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楚辞》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其中的作品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B. 楚辞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但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它需要用类似古希腊史诗“吟唱”的特别声调来诵读。
C. 楚辞虽然脱胎于楚地歌谣,但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它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D. 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屈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文化氛围中,所以他创作的作品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为了与汉赋区别,我们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而汉人因为楚辞“不歌而诵”,称它为赋,这也并不为过。
B. 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垓下歌》,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但不应属于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
C. 从楚辞中可以看出《诗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也可以看到战国时代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使《楚辞》与《诗经》朴质的体式有所不同。
D. 楚辞的形成有多种因素,除受巫教等楚文化外,同时还受到不同文学体式以及形成时代的影响,但不会受个别诗人创作影响。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种诗体不使用四言句“错误,楚辞有时使用四言体。文章第五段“屈原《九章》中《菊颂》全用四言句。”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B项过于绝对,混淆范围。
2. 试题分析:“这大约类似古希腊史诗的‘吟唱方式’并非古籍记载,而是今人推测。”,选项混淆范围。
3. 试题分析:“不会受个别诗人创作影响”错,原文最后一句“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选项曲解文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莲池老人
贾大山
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了,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
“喂----不要上去,危险----”
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
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
“老人家,辛苦了。”
“不辛苦,天天歇着。”
“今年高寿了?”
“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得很投机。
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道理,很有趣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
“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
“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
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
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
“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杨莲池之墓”。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
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
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
“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
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你的‘坟头’呢?”
“平了。”
“怎么又平了?”
“那也是个挂碍。”


展开余下试题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摘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写莲池老人不愿买电视这件事,不仅体现了老人的节约,更突出了老人生活的清贫,而最后“先占坟头后又平”一事又含蓄地写出了老人内心深处自私的一面,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饱满。
B. 小说采用多种描写手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莲池老人”这一形象,运用了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莲池老人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
C. 本文写了一个普通的老人,有着不寻常的本领: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隔着一个池塘,竟能听得出“野物上了钟楼”。他就像一尊雕像,默默地守卫着那唐代遗物——钟楼,不为金钱,不为私欲。
D. 这篇小说语言精练质朴、情节曲折,视角独特,主题深远。作者借“莲池老人”之语——“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来讽刺现代社会人心的浮躁和精神生活的匮乏。
5. “莲池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小说。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请结合全文谈谈理由。
【答案】4. C 5. ①恪尽职守,毫不懈怠。文中两次出现老人隔着池塘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这一行为表现了他的敬业精神,而文章末段更体现了这一点。②淳厚朴实,知足常乐。他的生活很简单,不贪图享乐,四元钱的补助,还干额外的活却从不抱怨,反而在“清风明月,水汽荷香”的生活环境中怡然自得。③幽默达观,洒脱淡定。老人把粗茶淡饭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对于买不买电视的问题见解深刻,而且言语诙谐,让人忍俊不禁;而从平坟头的事件中足见他对死亡的洒脱豁达、从容淡定。
6. 观点一:这是一篇叙述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小说。①从题材来看: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叙述了一个普通的守钟楼老人的故事。②从主题来看:小说显示出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态度,其中蕴含着朴素的人生哲理;在对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叙述中流露出对其深深的爱怜和敬意。③从语言来看:本文语言质朴,通俗易懂,生活味浓,比如“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等对话表现了平常人的生活态度。
观点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小说。①从题材来看:选材典型,情节紧凑,撷取老人工作与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凸显人物性格。②从主题来看:小说平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心无挂碍”“有‘功夫’”的莲池老人的身上,折射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③从语言来看:语言纯净有味,很有表现力。如开头莲池老人的出场,描写意境悠远, 有古典的诗意。
【解析】
4. 试题分析:A项,“更突出了老人生活的清贫”错,“老人不愿买电视”不仅体现了老人的清贫、节 约,更表现了老人的睿智和豁达;“写出了老人内心深处自私的一面”错,老人“先占 坟头后又平”行为表现了他的淡然和洒脱,而并非自私。 B项,“既有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还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错,“心理描写”无中生有。 D项,“讽刺现代社会人心的浮躁和精神生活的匮乏”错,“讽刺”词义过重,曲解了原文 意思,小说显示出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态度,其中蕴含着朴素的人生哲理:心 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老人把粗茶淡饭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对于买不买电视的问题 见解深刻,而且言语诙谐,让人忍俊不禁;而从平坟头的事件中足见他对死亡的洒脱豁 达、从容淡定”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幽默达观,洒脱淡定”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恪尽职守,毫不懈怠”“淳厚朴实,知足常乐”“幽默达观,洒脱淡定”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6. 试题分析: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从题材、主题、语言的角度分析原因。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4月1日来电)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摘编自2017年4月1日新华网)
材料二:
“北京有很多非首都功能,但也没有说所有非首都功能都一定要搬过去。”邬贺铨说,不会强迫哪个企业一定要搬到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的水环境问题特别受重视。水量以及泄洪时对下游的影响、上游河道水域质量等问题,都有专家进行专门的论证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曾澄清:“雄安不是首都副中心,就是新区。”
“我们这里暂时还叫‘安新县’,之后怎么办,我们也在等国家规划。”河北省安新县精神文明办主任张胜伟坐在临时充当接待室的宾馆标间里,疲惫地望着三天里他接待的将近第20拨记者。“来的都问同样的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
三年前,盛传河北保定将成为政治副中心。“那是传说,(中央)从来没这么说过。”4月4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区域最终划定雄安新区,而非保定市区,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主要还是考虑资源环境。
“保定人口较密集。雄安新区围绕白洋淀周边开发强度不大,除3个县城以外,还有很多人口稀少的地方,动迁问题相对也少很多。”邬贺铨说。
总体规划尚未出来。一位专委会成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3月他看到征询意见中的新区规划,特别注重绿色低碳:“绿化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四十,比一般城市高。基本都是轨道交通,货运都用轨道交通,减少汽油、柴油的排放。”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2017年4月6日《南方周末》)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报道了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等用语传达了本消息的重要程度。
B. 雄安新区的名称源于河北省的雄县、安新县,以这两个县和容城县共同作为其规划范围,涵盖了京津冀区域的腹地。
C. 材料一从发展区域面积的角度介绍了雄安新区的规划,分为起步区、中期发展区和远期控制区三个开发阶段。
D. 雄安新区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其规划建设提出了需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的要求。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为新闻报道,核心信息均为围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然而两者的语言风格有着一定的差异。
B. 材料二通过雄安新区政府部门官员的解释和描述,主要谈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一些情况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C. 从新闻的权威性来看,第一则消息具有最高权威性,一个重要标志是,它是由中国的国家新闻社----新华社发布的。
D. 中央最初打算将政治副中心设立在保定,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但最终划定在雄安新区,主要考虑到了资源环境的问题。
E. 设立雄安新区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集中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但并非意味着所有非首都功能都一定要搬过去。
9.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雄安新区的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目标和措施。
【答案】7. B 8. BD
9. 目标:①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关键词:“绿色”);②构建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关键词“水城共融”)。
措施:①绿化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四十,比一般城市都要高;②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基本都是轨道交通,货运都用轨道交通,减少汽油柴油的排放。
【解析】
7. 试题分析:B项,“以这两个县和容城县共同作为其规划范围”表述错误。本选项对应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原文表述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两者不一致。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8. 试题分析:B项,“雄安新区政府部门官员”表述错误,从原文材料二第四段的“河北省安新县精神文明办主任”可以看出,安新县政府部门官员并不等于雄安新区政府部门官员。D项,“中央最初打算将政治副中心设在保定”错,从原文“三年前,盛传河北保定将成为政治副中心。‘那是传说,(中央)从来没这么说过。’”可见,中央从未表态将保定设成政治副中心。
9.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需要通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按题干要求筛选出雄安新区的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应采取的措施,然后归纳总结即可。如由材料一第五段,可筛选出“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由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筛选出“绿化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四十,比一般城市高。基本都是轨道交通,货运都用轨道交通,减少汽油、柴油的排放”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规八岁,以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 年十二,五经大义,并略能通。既长,好学有口辩。州举秀才,郡迎主簿。
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改构太极殿,功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拜秘书丞,历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属、从事中郎。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钧、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普通初,陈庆之北伐,克复洛阳,百僚称贺,规退曰:“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威势不接,馈运难继,将是役也,为祸阶矣。”俄而王师覆没,其识达事机多如此类。
六年,高祖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高祖嘉焉,即日诏为侍中。中大通二年,出为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其年,王立为皇太子,仍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民尚书,郡吏民千余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许。寻以本官领右军将军,未拜,复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规辞疾不拜,于钟山宋熙寺筑室居焉。大同二年,卒,时年四十五。规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文集二十卷。
(节选自《梁书•王规传》)
10. 对文中画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B. 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C. 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D. 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文中指太子,古代设三少、三公等侍奉太子。
B. “丁忧”即遭逢父母丧事,“丁”是“遭逢”的意思,“忧”是“居丧”的意思,多指居父母丧。
C. “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D.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中庸》《春秋》,其实本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亡于秦末战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规有预见性。陈庆之北伐时收复了洛阳,朝中官员都在祝贺,他却认为这场战役会成为祸端,后来果然应验。
B. 王规好学才高。他十二岁时便大致通晓《五经》的大义,长大后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天监十二年,他向朝廷呈献《新殿赋》,文辞十分精巧。
C. 王规备受器重。他在担任新安太守时,同陈郡的殷钧、琅邪的王锡、范阳的张缅都受到昭明太子礼遇。
D. 王规不留恋官场。当朝廷任命他为散骑常待、太子中庶子、步兵校尉时,他称病不任职,在钟山宋熙寺筑室居住。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之。
⑵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
【答案】10. D 11. D 12. C
13. ⑴太尉徐孝嗣每次见到他都要为他哀伤流泪,称他为“孝童”。王规的叔父王暕也十分器重王规。
⑵当时珍宗休假回家,王规待他很疏远,珍宗返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宜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