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438  2018-03-11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8]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精品练习
5 大自然的语言
一、基础知识运用与积累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biān) 农谚(yán)
B. 簌簌(shù) 萌发(méng) 芳菲(fěi) 销声匿迹(nì)
C. 衰草(shuāi) 草长莺飞(yīng)窥见(kuī) 纬度(wěi)
D. 风雪载途(zhài)侵害(qīn) 逆温(yì) 数据(shù)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应为翩然(piān),农谚(yàn);B项应为簌簌(sù),芳菲(fēi);D项应为风雪载途(zài),逆温(nì)。故选C。
2. 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草木萌发 周而复始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B. 天空晴朗 大地苏醒 冰雪溶化 草长莺飞
C. 采积种子 花香鸟语 次第开放 物候观测
D. 不毛之地 川流不息 丢三落四 衰草连天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应为“冰雪融化”,C项应为“采集种子”,故选D。
3. 选词填空: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__,动物的养育往来。
发荣 荣枯 枯落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得多。
灵活  灵敏  机灵  生动
【答案】 (1). 荣枯 (2). 灵敏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荣枯”指草木茂盛与枯萎,是两种情况,与此处的语境相符。“灵敏”指能够显示微小差别,用在这里比较恰当。
4. 对下面的病句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
修改意见:
【答案】在“农业丰产的”的后面加“科学”二字。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 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语,“物候学是一种科学”,应该在在“农业丰产的”的后面加“科学”二字。
5.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
A. 说明 拟人  比喻
B. 叙述 拟人  比喻
C. 描写 对偶  拟人
D. 抒情 比喻  拟人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是拟人的修辞,“冰雪融化,草木萌发”是对偶的修辞。这句话是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所以是“描写”的表达方式。
6. 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
A.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浏览完整试题C. 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答案】C

7.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A项表述不全面,“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物候学;B项中“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叫做“物候”,而不是“物候学”;C项不准确,从“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可以看出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生动”,不是“平实”。故选D。
8.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 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 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 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其它可以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题目也是可以的,与文章是否改写没有关系。
课内精读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9.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何种说明方法?
10.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1. 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那么大连的春天比北京来的得早,对吗?为什么?
12. 画“【】”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事理的?
13. 指出这下面诗句表现了哪种物候现象。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
【答案】9. 举例子和作比较。
10. 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
11. 不对,因为凡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12. 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13. 天山到了五月仍没有花,写出了纬度的差异。
【解析】
9. 此题考查的是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从“如”可以看出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济南和烟台的苹果开花时间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0.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说明对象的把握。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从“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句话可以判断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为“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
11. 此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从“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可以明确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13. 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中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属于纬度的差异。
二、综合提升
14. 最近,初二一班开展了一次以“人与自然”的主题班会活动。
(1)你是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次主题班会的活动中,有位同学向大家出了这样一道题:自然万物总能给我们人类以无穷的启示,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出你对自然的感悟。
例句:水滴石穿,那是在启示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你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
(3)在这次活中,你也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题:
根据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季节,从春到冬排列顺序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路蹄轻。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在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老师请同学们写一条保护自然的宣传标语,选出精美的粘贴在班级里。你的标语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主持这次班会。有人说,地球上人类是主宰,我们可以随时随刻的对大自然进行掠夺,征服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责任;有人说,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与大自然应当和谐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得以生存。我们人类与大自然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正下面就请大家尽情的讨论吧! (2). (2)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做人要谦虚。 (3). (3)②①④③ (4). (4)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开场白的能力。设计开场白时,一般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点出活动的主题和意义,最后宣布活动开始即可。语言一定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据此可作答。(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此题应该从一种自然现象挖掘出包含的哲理。(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积累以及对重点诗句的把握。从“荷叶”“荷花”可以判断出第一句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色;从“杨柳风”可以判断出第二句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从“雪尽”可以判断出第三句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从“霜叶”可以判断出第四句描写的是秋季。所以语序应为②①④③。(4)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点睛: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三、拓展延伸
冬眠的奥秘(2017•安徽)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5.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6. 朗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17. 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18. 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
19. 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答案】15. 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6. 生命指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
17. 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箱龟冬眠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8.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型相关,还和冬眠有关。
19. ①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②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③有一种猴子能冬眠。④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
【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中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引出说明的对象,总领全文等作用。一般在答题时都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考虑答案。在内容上: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内容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总领全文。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16.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要求答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原句为“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所以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
17. 试题分析: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的特点。从句子中看,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所以在阅读说明文时,一定要注意说明文中限制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18. 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这又是列数字,又是作比较。在答作用时,要考虑到此段说明的事理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点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19.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推测的依据要结合对④⑤两段内容的分析概括。要抓住④⑤两段中关键性的句子,如“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等句来解释“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的原因。 (122.240.205.44)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部编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