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222  2018-03-1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2]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基础小题保分练8
基础小题保分练8
一、语用选择小题保分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人以为自己很忙。
②2017年两会召开期间,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教育医疗”“反腐倡廉”“养老改革”“环境治理”等话题。
③一直不瘟不火的京津冀一体化问题,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随着路线图越来越明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的产业转移也提上日程。
④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仍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⑤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打破“亡羊补牢”的思维定式,对待工作既不凑合也不麻痹,恪尽职守,力求做到曲突徙薪。
⑥九寨沟自然山水巧夺天工,那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令人流连忘返。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解析:选C ①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此处使用正确。②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作谓语,后面不能跟宾语。并且“道”与后面的“谈论”语义重复。此处使用错误。③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此处使用对象错误。④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此处使用正确。⑤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此处使用正确。⑥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7年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B.《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
C.屠呦呦作为中国本土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情况是广大青年学生最为关注的。
D.有了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有了人民精神世界的不断增强,有了民族精神力量的极大丰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解析:选A 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子的最后加上“的作用”。C项,中途易辙。可将第一个“屠呦呦”删掉。D项,搭配不当。“精神世界的不断增强”“精神力量的极大丰富”不搭配,应改为“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
3.在下列高一年级各班为参加学校运动会制作的标语牌中,最得体的一项是(  )
A.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B.八班一声吼,地球抖三抖
C.青春活力扬,雄风震赛场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夺冠军死不还
解析:选C A项,“重振”“再创”无从谈起,因为题干明确指出是高一年级;B项,夸张过当;D项,化用诗词,但诗句内涵与运动会的场合不符,“死不还”程度过重。
二、古诗文小题保分练
4.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语录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二十四史是纪传体。
B.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


浏览完整试题C.“加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期颐之年”指八九十岁,“耄耋之年”指一百岁。
D.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字数的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张贴时,面对欣赏者,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解析:选C C项,“‘期颐之年’指八九十岁,‘耄耋之年’指一百岁”说法错误。“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指一百岁。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        ,       ”。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气势雄伟,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           ”。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6.文言片段精练(练文言基础,筑翻译之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晏子之晋
晏子之晋,见反裘负刍息于涂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曷为而至此?”对曰:“齐人累之,名为越石父。”晏子曰:“嘻!”遽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弗辞而入。越石父怒,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邪也?”越石父曰:“吾闻君子屈乎不己知者,而伸乎己知者。吾是以请绝也。”晏子乃出见之,曰:“向也见客之容而已,今也见客之志。婴闻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讥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客。俗人有功则德,德则骄。今晏子功免人于厄矣,而反屈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吕氏春秋•观世》)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词义是(  )
①见反裘负刍息于涂者  ②越石父怒,请绝
A.①割草      ②截断
B.①草把 ②横渡
C.①喂牲口的草 ②绝交
D.①谦辞 ②自绝
答案:C
(2)下面的三个句子中都有“辞”字,对词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弗辞而入 ②观行者不讥辞 ③婴可以辞而无弃乎
A.①③告辞 ②说话 B.①②③都是告辞
C.①告辞 ②③谢罪 D.①告辞 ②言辞 ③谢罪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以为君子也”中的“以为”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晏子遂以为客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④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⑥吴广以为然 ⑦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①②⑥ D.③④⑦
解析:选D ③④⑥⑦中的“以为”与题干中的“以为”均意为“动词,认为”;①②⑤的“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参考译文:
晏子到晋国去,看见一个反穿皮衣背着草的人正在路边休息。晏子认为这个人是个君子,就派人问他,说:“你为什么弄到这种地步?”那个人回答说:“我被囚禁,成了齐人的奴仆,名叫越石父。”晏子听后说:“噢!”立刻解下车左边的马把这个人赎了出来,让他上车一起回去。到了馆舍,晏子未向那人告辞就进去了。越石父非常生气,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派人回答他说:“我不曾跟你交朋友啊。现在我把你从患难中解救出来,我为你做的事还未完吗?”越石父说:“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可以忍受屈辱,在已经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就要挺胸做人。因此,我要跟您绝交。”晏子于是出来见他,说:“刚才只是看到客人的外表罢了,现在才看到客人的心志。我听说考察人的实际的人不留意人的名声,观察人的行为的人不考虑人的言辞。我可以向您谢罪而不被拒绝吗?”越石父说:“先生您以礼对待我,我怎敢不恭敬从命!”晏子于是把他待为上宾。世俗之人有功劳就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自以为有恩德就骄傲。现在晏子有从困境中解救人的功劳,却反而对被救的人很谦卑,他超出世俗已相当远了。这就是保全功劳的方法啊。 (61.240.236.9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18年春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