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457  2018-03-12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7]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精品测试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草率(shuài) 选聘(pìnɡ) 深恶痛绝(wù)
B. 元勋(xūn) 薪金(xīn) 锲而不舍(qiè)
C. 殷红(yīn) 秩序(zhì) 气冲斗牛(dǒu)
D. 迭起(diě) 彷徨(pánɡ) 兀兀穷年(wù)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中“聘”应读pìn;C项中“殷”应读yān;D项中“迭”应读dié。故选B。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抱歉 慷慨淋漓 锋芒毕露
B. 抹杀 目不窥园 燕然勒功
C. 谣言 潜心贯注 鞠躬尽瘁
D. 暑名 迥乎不同 妇儒皆知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项有误,“暑”应为“署”,“儒”应为“孺”。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B. 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绝。
C. “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殊不知,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却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D. 中华文明中以家谱、家礼、家规、家训、家祭为主要内容的家教传统举世罕见,已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但这一宝贵遗产在其发源地大陆已鲜为人知。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C项的成语使用有误,“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根据该题语境,此处应该用“漠不关心”。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己,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B.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C. 通过学习《孙权劝学》,使我明白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D.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搭配不当,应删去“国家之一”;B项句式杂糅,应该删去“的结果”;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删去“通过”或“使”。故选D。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B.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均出自《孙权劝学》这篇课文。
C.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D. 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即《鲁迅全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A项有误,这是一个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浏览完整试题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物理学家杨振宁。
B.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文章,作者通过叙写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
D.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主持编写的一部国别体通史。
【答案】D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D项有误,《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7. 班级开展“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题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凸显主题,请为此次活动题写一则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活动。打开智慧宝匣,为活动再设计两种形式。
A.名人故事大家讲
B.瑕瑜互见说名人
C.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心目中的那颗“星”是谁呢?请你从以下名人中选择一位并简要说明理由。
备选:邓稼先 闻一多 贝多芬 鲁迅 莫言 林书豪 袁隆平
我心目中的那颗“星”是: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示例一:璀璨之星,引人前行. 示例二:榜样的力量无穷,名人的影响深远 (2). (2)示例:人物传记我在读 (3). 名人对我之影响 (4). (3)示例:闻一多 (5). 作为学者的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做了再说或做了不说,取得一个个研究成果;作为革命家的他说了就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走在游行示威的前头,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语一定要易懂易记,大多会采用对偶的修辞。此题可以从名人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这一角度进行拟写。(2)此题是对学生语文活动形式的考查。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活动的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可以从交流阅读名人传记的体会,分析名人的精神品质等角度来设计活动形式。(3)此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首先选择一位熟悉的名人,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他的成就和影响即可,语句要通顺。
阅读《说和做》选段,回答问题。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⑪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⑫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⑬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8.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9. 文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
10.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两句话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特点?
11. 文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8.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9.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10. 这些话语义正词严,声震天地,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和对敌人的蔑视。
11. 动作和外貌描写;形象地突出了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解析】
8. 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问题和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从文中“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可以看出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以宝贵的生命,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10. 本题考查人物精神的分析与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以及具体情节来分析其精神品质。结合句子内容,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面对特务的威胁,他毫不畏惧,而且将生死置之度外,表现了他作为革命者英勇无畏的精神。
11.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是动作描写,“长须飘飘”是外貌描写,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视死如归以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太阳和霓虹灯
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
②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讲述完毕,“大腕”严肃地说:“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种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已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甲)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
⑤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象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象,非常羡慕。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
⑦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乙)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
⑧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
⑨紫禁城的傍晚很美。太阳悬挂在地平线上,光线柔和。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情愿寻求平等,因为它知道这种姿态更有利于交流。都市的霓虹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并且极富动感,竭力招揽着人们的目光。太阳和霓虹灯同时出现,看上去竟不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也许因为它们都发光吧。
12. 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子中的“竟”都含有__________的意思,甲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______之情,乙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13. 文章①~⑧段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从不同角度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14. 文章的第⑨段有何作用?
15. 结合文本谈谈你能从季羡林先生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12. (1). 出人意料 (2). 惊喜 (3). 敬佩或赞美
13. 示例一:将女演员、主持人和季羡林先生的言行思想进行对比,突出季羡林先生的人物形象。示例二:将作者对女演员、主持人与对季羡林的感情进行对比,突现作者对前两者的不满和对季羡林的赞美和敬仰。(能够从其他角度举例也可酌情给分)
14. ①内容上:太阳指季羡林,霓虹灯指女演员和主持人,作者借太阳和霓虹灯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季羡林和女演员、主持人的情感和评价。②结构上:照应题目,深化了对季羡林地位崇高,人却平易近人的品质的赞美这一主旨。
15. ①平易近人。替青年学子看管行李;明明很累,也接待采访。②生活简朴。室内空间被书占据,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③尊重知识。认真思考,“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④尊重他人。即使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认真思考,认真回答。
【解析】
12. 试题分析:分析一句话的含意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句中的“竟”有“出人意料”和“惊喜”两层意思。而“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句中的“竟”有“出人意料”和“敬佩和赞美”两层意思。要着重体会“竟”的句中意义,这要求要理解和上下文。
13. 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把电视台节目支持人对知识陈述的马虎、随意与季羡林先生的沉思冥想进行对比,突出季羡林先生的优良品格,表明做人处事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14. 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是“太阳”暗示了像季羡林先生一样的尊重知识、尊重别人、谦逊的人。“霓虹灯”暗示了像名演员、名主持人一样盛气凌人、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的人。用此来反衬季羡林的高尚品质。结构上:照应题目,深化了对季羡林地位崇高,人却平易近人的精神的赞美这一主旨。这是此段在位置上的意义。
15. 试题分析:要从情节和对季羡林先生的描写角度来分析概括人物性格。如第五段记叙季先生为新生照看行李的事情,表现了先生平易近人的作风以及热心助人的品质。而四段“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表现了先生尊重他人、平易近人的良好品格。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治经为博士邪 为:成,当
B. 但当涉猎 但:然而,却
C. 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D. 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8. 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
19. 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
【答案】16. B 17. (1)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2)与有志之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
18. 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
19. .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解析】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展开余下试题16.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B项有误,“但”在这里是“只,只不过”的意思。
17.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辞”“以”“刮目相待”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8.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现手法的分析。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所要描写对象周围的人事景物,来衬托被描写的主要对象。文章标题为《孙权劝学》,吕蒙学习的效果却没有直接写出,却是借助鲁肃的“大惊”,“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一侧面描写来写出。
19. 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迁移。从孙权劝说的“不可不学”,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写出了吕蒙的巨大进步。故“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写作与表达
20. 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地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不少于500字。
【答案】例文:
你是我最贴心的人
坐在考场上,猛烈的风刮得窗户哀哀呻吟,我想起了你,我最贴心的人。
“哼,我才不是感冒灵”
自从进入中考倒计时,我们一家便都开始紧张起来,将我保护的如同一只温室里的熊猫宝宝,即便如此,前段时间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把我浇的透心凉,还没来及“心飞扬”,就已经“病殃殃”,你一边埋怨自己没有都教授让一切静止然后送伞的超能力,一边四处寻方问药,比较哪种药药效好,副作用小,眉头皱了几天。
后来,你终于选定了“999”感冒灵,天天给我冲几包,我窝在沙发上,手里摇晃着半杯冲剂,学着电视上的广告说:“老爸,你是我的感冒灵哦。”你抬头,一脸不屑:“哼,我才不是感冒灵。我是暖暖的,很贴心。”自此,你便自封我最贴心的人。
“这个不能吃!”
中考近了,你却比我还紧张,一贯号称君子远庖厨的你,成天琢磨哪些菜品搭配起来营养合理,哪些可能会让人不舒服,然后给妈妈科普。久而久之,妈妈也不耐烦了:“许百科,你一个不做饭的人能不能别在这科普碍事!”你总是呵呵笑着,该科普的内容却一字不落。
不仅如此,你还开始全方位监督我的饮食。天气炎热,我刚从冰箱里抱出半个西瓜,准备享受一番,却被你半路“拦截”:“这个不能吃,万一肚子疼了怎么办?”“好好,不吃。”碰巧妈妈问我晚上想吃什么菜,我随口点了个你最喜欢的鱼烧豆腐,心想这你应该没啥话说,不想你却一脸“忍痛割爱”:“这两天我不吃这个!豆制品吃了田田可能要不舒服的。”我不由得惊呼:“老爸,你不用那么拼吧?”你却笑得一脸无奈:“唉,谁叫我是你最贴心的人来着……”
“柠檬味道香不香”
终于,该中考了,今天早晨,我刚与被窝分离,靠在床头迷糊着醒困,鼻间突然一股柠檬清香,耳边传来你得意的声音:“来来来,闻闻看,柠檬味道香不香。”我睁开眼睛,原来是一块白色的橡胶垫字板。
橡胶怎么还有柠檬味?正疑惑着,妈妈进来了,无奈地看一眼你,慢慢说道:“你爸一周前跑了各大文具店,选了个质量最好,垫着写字最舒服的,就是橡胶味道不好闻。他怕你考试时闻着难受,便用柠檬泡水泡了它将近一周,然后再洗干净拿给你,真是没见过哪个男的像你爸那么心细……”
我几乎要哭了,你却一脸骄傲得意:“那是,我可是女儿最贴心的人哪……”
现在我坐在考场上,窗外渐渐平静,我想到了你送考时的情景:你挥挥拳头,对我说“田田加油”。是的,我会加油,为了我,也为了你——我最贴心的人,爸爸!
【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的作文。“你”是第二人称,这是在作文的行文中需要注意的。在审题中尤其要注意“最”字,“最”字是体现出这个人与其他人的区别之处,是其最典型的形象特征,是令“我”牵挂,感激,敬佩……的原因所在。而所补充的词语是“我”情感的抒发点,或者是文章的线索。首先根据题目,要突出的是人物“最”这一典型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记叙生活中你所描写的人物的典型事件,来突出其典型的特征、精神、品质。例如,从贴心角度,可以写老师、父母、同学等人在生活中非常的理解你、关心你的事件;从感激角度,可以写在你的学习生活中,给予你帮助的人(具体的帮助、精神上的支持);从牵挂角度,可以写在你的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因为某种客观原因不能相见而令你牵挂;从欣赏角度,可以写某个人身上闪光的精神、品质,让你敬佩(可以选择身边的小人物)。
点睛: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表现了一定的灵活性,便于考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受到命题人的青睐,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我们可以通过看结构、辨词义、析提示来恰当补题,确定主题、题材、重点,明确体裁、字数等要求。 (122.240.205.44)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部编人教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