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470  2018-03-12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本试题满分150分,包括卷面分5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 《逢入京使》)
④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赵师秀的《约客》)
⑤___________________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⑥宣室求访逐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⑧__________________ ,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2)默写韩愈的《晚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①独坐幽篁里 (2). ②散入春风满洛城 (3).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 (4). ④青草池塘处处蛙 (5). ⑤烟笼寒水月笼沙 (6). ⑥贾生才调更无伦 (7). ⑦莫言下岭便无难 (8). ⑧将军百战死 (9). (2)草树知春不久归, (10). 百般红紫斗芳菲。 (11). 杨花榆荚无才思。 (12). 惟解漫天作雪飞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幽、篁、笼、菲、荚、惟、漫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效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天坛(________) lún为(__________) 公寓(_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颠沛流离”在文中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引述句。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tán (2). 沦 (3). yù (4). (2)西效 (5). 西郊 (6). (3)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7). (4)他说:“我非常后悔,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解析】第(1)(2)小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沦为”不能写成“伦为”;“西效”应该写作“西郊”。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颠沛流离”在文中的的意思是形容“我”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浏览完整试题(4)此题考查转述句改引述句的能力。转述句改为引述句时要加上冒号和引号。第三人称“ 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据此可改为:他说:“我非常后悔,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3.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骆驼祥子》中的____________是个有知识、讲道理、服装淡雅、活泼大方的人,他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告发。
(2)儒勒•凡尔纳是_____________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被公认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1)曹先生 (2). 给学生阮明一个不及格的分数 (3). (2)法国 (4). 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4. 某校七年级(2)班正在举行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下面一些问题,请你与解决。
(1)给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次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在下面的表格中写出相应的正确字。
①默默无蚊 ②一明惊人 ③终生无汗 ④百衣百顺
① ② ③ ④
错别字
正确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语文少不了断句,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标明朗读停顿。(要求:标两处,标在恰当位置)
人 不 堪 其 忧,回 也 不 改 其 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中,明明同学从网上摘抄了一篇倡导学语文的短文。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起修改。
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会极大地怂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A】学好民族语言,【B】形成自主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C】提高全民素质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①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_______”改为“___””。(要求:符合语境)
②最后三句【A】【B】【C】语序不合理,应该把【 】与【 】调换位置。(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示例:走进语文世界,处处彰显语文。 (2). (2)①蚊——闻②明——鸣③汗——憾④衣——依 (3).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 (4)①怂恿 (5). 激发 (6). ②A B
【解析】(1)此题考查了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做到紧扣主题、用语简明、有号召性即可。围绕“漫游语文世界”的主题来拟写即可。
(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默默无蚊”应写作“默默无闻”;“一明惊人”应写作“一鸣惊人”;“终生无汗”应写作“终生无憾”;“百衣百顺”应写作“百依百顺”。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来划分即可。
(4)此题考查修改病句。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①“怂恿”与“兴趣”搭配不当,应将“怂恿”改为“激发”。 ②最后三句应为递进关系,正确与语序为:对形成自主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学好民族语言,,提高全民素质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故应【A】句与【B】句交换位置。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中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中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二、 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我的宋老师
■叶梅
①进入初中后,班主任老师姓宋,30来岁的样子,清瘦的长脸,有些发黑的薄嘴唇。他留着小平头,头发一根根直立着,显得很严厉。上课时,宋老师常将两只瘦胳膊撑在讲台上,以至于身上那件宽大的灰衬衫也被撑起来,整个儿看上去空荡荡的。
②没有哪一位老师不喜欢学习好且听话的女孩子,从他的目光里闪现出的不常见的笑意,从他背着手踱步而在我的课桌前稍停片刻,从他点名发言时常常点到我的名字,当时12岁的我得意洋洋地感受到宋老师对我的宠爱。
③当时12岁的我很爱玩儿,还不懂得约束自己。有了那一点得意,我下课后便去林间玩捉迷藏,上课时也想入非非,做一个变为蝴蝶或小鸟的梦,不知不觉地在课本上点染一团墨,至于熄灯铃响前在寝室里的嬉戏更是其乐无穷,你扮狐狸我扮乌鸦,十几个女孩疯作一团,熄灯铃响后,裹在被窝里还要讲一阵子悄悄话。
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结果是刚进入初中不久的期中考试我的数学成绩只勉强及格。我脸上一阵红阵白,抬头看见宋老师那双失去笑意而充满忧虑的眼睛,感到触目惊心。宋老师将我叫到教师办公室,那是一间很大的屋子,摆着一张张可称之为雄伟的大办公桌,暗红的油漆泛出( )的光泽。他叫我坐在一个小凳子上,沉思了片刻,才缓缓地说起话来。话其实很平常,可他那( )的神色,忧心忡忡的语气以及屋子里( )的气氛使我永远地铭心刻骨。我再也不敢懈怠。
⑤转眼到了夏天,学校去乡下帮助农民割麦子,这是大家都感到新奇和快乐的。细胳臂瘦腿的宋老师在金黄的麦浪里像变了个人似的,一改平日里的庄重矜持,有说有笑地舞着镰刀,马儿似的独自蹿上前去,留下一排排割倒的麦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往前赶,我只觉得左手食指被什么撕了一下,低头一看,镰刀已将左手食指拉开了一个大口子,白森森的骨头露了出来,一瞬间便渗红了,一股又红又浓的鲜血涔涔地往下淌。我骇得大叫一声,惊慌失措地呆住了。
⑥周围一片惊呼,没看清宋老师是怎么一下子就跑到了跟前,他的脸煞白,他二话没说就撕开了他那件灰衬衫的袖口,扯下一根布条死命地勒住我的手指,然后背上我就跑。回城的路有十几里,我趴在他的背上脸正对着他的满头硬发,他那发根里冒出的一颗颗汗珠,就像一颗颗珍珠那么大。宋老师交了手术费,又代表家属签了字,医生给我缝了四针,我的家人才闻讯赶来。


展开余下试题⑦“文革”来了,课也停了,学校里满地飘着大字报的碎纸片,却没有了人影儿。一年多之后再到学校去领毕业证,听说宋老师调回了家乡,他有一个务农的妻子。大家各奔东西,心里的那一分惆怅也只好随风逝去。
⑧几年后,我已在湖北恩施州委宣传部工作,出差到州里的一个小县城来凤。与当地人闲聊时,我突然想到宋老师,记得有人说他的家乡是来凤,便随口问了一句。不料当地那位男子说:“宋老师?他就在一中啊!“我兴奋得一下子站起来,连声逼问,弄得人家很是张皇。
⑨当天下午,我便借了辆单车,急不可耐地向那座校园奔去。一路上,我想象着同宋老师见面的情景,会是怎样的激动,弄得心里就像开了锅的水。进入校园后,我小心翼翼又满怀激动地叩开了那扇乳黄色的门。随着门的开启,我一眼就看见了宋老师。
⑩眼前的宋老师显然苍老多了,粗黑的头发已然花白,额前也布满了皱纹。我生怕自己的眼泪会滚出来,索性大喊了一声:“宋老师!”他立刻热情地把我朝屋里让着,说:“哎哎,请坐,请坐。”但并没有显示出特别的惊喜和意外。这使我有些诧异:难道他没认出我来?我说:“宋老师,我是您从前的学生,您不认得了?”
⑪宋老师的脸上显得有些窘迫,说了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对;狼狈地又说出一个班级的学生,仍然不对。很显然,他已经想不起来我是谁了。我很失望,甚至有些酸楚。
⑫那晚我同宋老师,还有他的妻子坐在火盆边,一起聊了很久,聊过去和现在的学校,聊大家都经历过的许多变化,同时嗑着师母炒的瓜子,很香。师母一看就是土家人,穿一身宽袖的青衣,包着头帕,朴实好客,茶斟了一道又一道,我与宋老师相谈甚欢,但直到最后宋老师也没想起来我的名字。
⑬在我的记忆中,宋老师为我付出过那么多心血;而对他来说,却是很平常的,他用心血浇灌的小树不是一株两株,而是一片片桃李芬芳的林子啊!
5. 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6. 阅读第②-④段,分析“我”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7.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凝重 肃穆 神秘 B. 神秘 凝重 肃穆
C. 凝重 神秘 肃穆 D. 肃穆 神秘 凝重
8. 多年后、“我”见到宋老师时的心情与宋老师见到“我”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呢?
(1)“我”见到宋老师时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老师见到“我”时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中的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答案】5.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突出了宋老师清瘦的特点。
6. 宋老师的宠爱,让“我”得意洋洋,有些傲气;“我”过于贪玩,耽误了学习。 7. B
8. (1). 兴奋,激动,又有些失望、酸楚,但能理解宋老师。(能答到“激动”即可) (2). 高兴,心态平和,没有显示出特别的惊喜和意外。(能答到“没有显示出特别的惊喜和意外”即可)
9. 他是一个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责任心且热情的老师。
【解析】
5. 此题考查对肖像描写的理解。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30来岁的样子,清瘦的长脸,有些发黑的薄嘴唇。他留着小平头,头发一根根直立着,显得很严厉”属于肖像描写,突出了宋老师清瘦的特点。
6.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根据第二段“当时12岁的我得意洋洋地感受到宋老师对我的宠爱”和第三段“当时12岁的我很爱玩儿,还不懂得约束自己”可解答此题。
7. 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选择合适词语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凝重”,端庄、庄重;“肃穆”,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神秘”,难以捉摸、高深莫测。根据以上词语的意思来选择即可。
8. 此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感情变化。解答时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的概括出切题的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原文中有词语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根据第九至十三段的内容,提炼表现人物情感的词语即可。围绕“激动、酸楚、理解”来回答“我”见到宋老师时的心情;围绕“没有显示出特别的惊喜和意外”来回答宋老师见到“我”时的心情。
9. 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宋老师安慰鼓励因贪玩而考试失意的“我”,可看出宋老师是一位关心学生、,有责任心的老师;从“我”受伤后,老师背“我”去医院,给“我”付医药费,可看出宋老师是一位爱护学生的老师。
【二】
聆听冬天的故乡
■章中林
①你能用声音串起冬天的故乡吗?文友在电话里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在声音的世界里,冬天的故乡是什么模样呢?我的思绪随着窗外的月光飘到了那个江南水乡小村。
②记忆里,冬天的故乡是银白的、安静的。我们睡在舒适的稻草床上,喜欢一睡到天亮,但是总会被公鸡唤醒。那黄公鸡似乎不知道疲倦,天还没有亮,它就急不可耐地破空长啼,扰了我多少清梦啊。鸡叫了,母亲拨门闩的声音也响了起来。随着木门吱呀呀地被推开,一天的生活就开始了。
③母亲最先关心的是她的那两头肥猪。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烧猪食水喂猪。那时,没有什么粮食,烧的一般是猪草或者是山芋藤。也许是这样的食料味道不错吧,随着母亲“啰啰啰”的召唤,接着就传来猪们大快朵颐的吞食声。父亲一般这个时候都是清缸挑水。水井在田地中间,有一段坑洼的土路。一担水挑起来,扁担颤颤悠悠的,发出有节奏的快乐颤音。
④水缸灌满了,父亲就会打扫庭院,刺啦啦,刺啦啦,扫帚与落叶亲吻的声音是那么悦耳。不想却惊扰了树上的麻雀,它们在院子里起起落落,唧唧喳喳地叫着闹着,与扫地的声音应和着。
⑤这时,母亲开始忙着烧早饭。火舌快乐地舔着锅底,偶尔还有竹子爆裂的声音。等到母亲的粥开始飘香的时候,她就会把我们从被窝里拉起来。“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母亲的教导,我们怎么能忘记?我们胡乱洗把脸,就捧着书在院子里读起来――拉长的音调就像在唱山歌。对于母亲这样的说法,我们是得意的,因为她不识字,只要知道我们读书就满足了。而一旦父亲进门,我们就得正襟危坐,字正腔圆地朗读――父亲是老师范生。即便不是,他的那张脸冷下来,我们也是不敢造次的。
⑥早饭过后,母亲到塘堰洗衣服。这时,村子里就会响起有节奏的棒槌声。那声音响亮饱满,似乎连那枝头上的霜也被敲暖了――不然怎么一转眼,香樟上就只有亮亮的水痕了呢?父亲赶着耕牛下田去翻墒。牛儿也许是觉得寂寞,哞哞地叫着,挑逗得我们坐不住了,跟在后面去拣泥鳅黄鳝。犁沟里泥鳅现身了,我们就叫着嚷着扑上去。这泥鳅却也不笨,一露头就溜,急得我们手忙脚乱头都撞到了一块儿。
⑦白天,母亲除了去菜园,一般是不出门的。母亲做得一双好鞋,织得一手好毛衣,每天都有那大姑娘小媳妇上门来。家里的几个火桶被她们霸占着,还你侬我侬地知知不休。她们说着笑着,我们怎么办呢?到稻场斗鸡,到野地逮兔……村子里,到处都是我们奔跑的身影,到处都是我们欢乐的笑声。


展开余下试题⑧这时,乡村的小贩们次第登场了。“鸡内金换钢针,一个换三根。”货郎挑着货郎担子来了。那浑厚、悠长的吆喝声立即引来一群女人。他们围在货郎的身边,挑选着中意的小物件,唠着家长里短,那明净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村子里。这边货郎才走,那边“磨剪子来戗菜刀”的吆喝声又响了起来;这边卖麦芽糖才到,那边锔匠又来了……
⑨冬天故乡的声音虽然简单,但并不单调;虽然琐碎,但并不沉闷,可以说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今天,当我回忆起那时那地的声音时,才发现那单纯而朴素的声音是多么的美妙动听,令人留恋――因为那里有充实的生活,有生命的律动,更有我快乐的童年。
10. 阅读全文,指出贯穿全文的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1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舒服 正襟危坐 依次 B. 舒适 正襟危坐 次第
C. 舒服 一本正经 次第 D. 舒适 一本正经 依次
12. 本文通过描写故乡冬天的声音,表现了故乡冬天怎样的特点?
13. 自选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14. 结尾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案】10. 明线:冬天故乡的声音。暗线: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1. B
12. 忙碌,充实,温暖,充满欢乐
13. 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麻雀的顽皮与可爱,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
14. 内容上,点题,深化文章的中心;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
【解析】
10. 此题考查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分析文章内容可知,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冬天故乡的声音;一条是暗线: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1. 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选择合适词语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区分近义词的不同意思。“舒服”指身体状况好;“舒适”给人以安乐舒服的感觉。“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次第”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依次”按照次序。根据以上词语的意思结合文段的意思来选择词语即可。
1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根据文中对母亲一天的劳作和结尾段落的内容可知故乡的冬天是忙碌、充实、温暖、充满欢乐的。
13.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画线句用“闹”来形容“麻雀”,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麻雀的顽皮与可爱,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
点睛: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
14.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结尾语段的作用。结尾语段的作用有语意双关,以富有哲理的警句结尾,给人以人生的思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回应标题和上文,使文章结构严密;画龙点睛,深化文章的中心。最后一段中“当我回忆起那时那地的声音时,才发现那单纯而朴素的声音是多么的美妙动听,令人留恋――因为那里有充实的生活,有生命的律动,更有我快乐的童年”内容上,深化文章的中心;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
【三】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
(4)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7. 《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 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士呢?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5. (1). 品德高尚 (2). 使……劳累 (3). 繁多 (4). 很少 (5). 洗
16. (1)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17. (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8. 示例一:我认为刘禹锡更像菊花那样的隐士。他不屑为官场所累,身居陋室,调素琴,阅金经,远离世俗的污浊,独善其身。
示例二:我认为刘禹锡更像莲花那样的君子。他以古代名贤自况,表达出自己也具有他们那样的志趣、操守与抱负,表达出自己即使在污浊的世间,也要保持高洁情操高远追求。
【解析】(甲)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乙)选自《周敦颐集》 作者:周敦颐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会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乙)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本植物,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部编版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