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836 2018-03-14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6]
《礼记》二则阅读能力提升练习(无答案)
B卷阅读能力提升练 -《礼记》二则
一、文言文阅 读(共9题,共33分)
1.
(一)阅读《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回答下面问题
(1)
解释加线词。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睦:______
(2)不独子其子 子:______
(3)矜、寡、孤、独 孤:______
(4)盗窃乱贼而不作 贼:______
(2)
写出大同社会的三个 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______。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 样理解“天下为公”的。
(4)
“大同”社会跟陶 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 似的地方?试着参照示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 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 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2.
(二)阅读文段,完成练习。[来源:学|科|网]
【甲】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揉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中( 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鞣(róu):同“燥”,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同“曝”,晒干。④参:同“叁”,多次。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来源:学#科#网Z#X#X#K]
(1)不知其旨也______
(2)然后能自强也______
(3)学不可以已______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来源:Zxxk.Com]
A.鞣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 D.学 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翻译下列句子。
(1)《兑 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______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 _____
(4)
甲文运用 了类比的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观点一;乙文则在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 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来源:学&科&网]
(5)[来源:Z#xx#k.Com]
请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122.240.197.122)
上一篇:
《礼记》二则基础过关练习(无答案)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PDF版)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礼记》二则”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