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91  2018-03-1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1]
安徽省舒城桃溪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文理分班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文理分班考试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有多种。面对同一件事物,有时看法是美的或是丑的,有时是真的或是假的,有时会是善的或是恶的。究其原因: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 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靠本身现出价值。所以,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
1.下列关于“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美是美感态度的最高目的。
B.美并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是人所定的价值。
C.美是最没有用处的,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
D.美是人类异于其他动物的各种欲求中更高尚的企求之一。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美感的态度中,人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则对直觉有所偏重。
B.人的美感的活动有些是无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有时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
C.美的需要是人的精神上饥渴,没有这样饥渴的人或民族是不正常的。
D.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是因为在美感世界中事物能孤立靠本身现出价值。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同一件事物,人们的看法不同,所看出来的现象也会有所不同。
B.“生命”与“活动”同义,人的生命意义与人的活动程度相关。
C.历史上成功和失败虽会过去,但它们会与同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朽。
D.《孔雀东南飞》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它们可以靠本身现出美的价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高祖尝召访之,俭曰:“公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及大将军府开,授记室参军。从定京师,晋昌郡公。
武德初,迁中书侍郎。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和。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率兵致讨。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始,怀恩屯蒲州,阴与部将元君实谋反,会俱在贼中。君实私语俭曰:“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断不断而受乱者。”俄而怀恩脱归,诏复守蒲。俭恐必乱,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会高祖幸蒲津,舟及中流而世让至,高祖惊,曰:“岂非天也!”命趋还舟,捕反者,怀恩自杀,余党皆诛。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高祖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诏复旧官,许以便宜。尽簿怀恩赀产赐俭。还为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使突厥还,太宗谓俭曰:“卿观颉利可取乎?”对曰:“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四年,驰传往诱使归款,颉利许之,兵懈弛,李靖因袭破之,俭脱身还。
岁余,为民部尚书。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俭居官不事事,与宾客纵酒为乐。坐小法,贬光禄大夫。显庆初卒,年七十八,谥曰襄。
(节选自《新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 善:友善、交好
B.北招戎狄,右收燕、赵 北:向北边
C.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白:明白
D.俭封府库 、籍兵甲以待秦王 籍:登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然事亲以孝闻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舟及中流而世让至 吾尝终日而思矣
C.颉利许之,兵懈弛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群豕突出于林 月出于东山之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俭富有政治远见。看到隋室昏乱,他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在受到高祖 召见时,唐俭分析天下大势,为高祖出谋划策。
B.唐俭屡建奇功。他曾参与平定京师;在奉命守卫蒲州时,及时发现独孤怀恩的反叛阴谋,解救了高祖的危难;后来又击败突厥立下大功。
C.唐俭善于因势利导。他跟随太宗打猎时,看到太宗拔剑砍死野猪,趁机劝谏太宗不要沉溺于打猎而忘了治国之策,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D.唐俭为人不拘小节。年轻时爽快豪迈,不受约束;后来在官任上却不好处理政事,喜欢与宾客纵酒玩乐。
7.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5分)
译文:
(2) 高祖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诏复旧官,许以便宜。(5分)
译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海旅次 曹松①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①、曹松,晚唐诗人,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这首诗就是他连年滞留南海(郡治在今广州市)时的思归之作。
8.颈联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答:

9.请简要赏析“心似百 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这一佳句。(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其中的6小题)(6分)
(1) ,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2)是日也,天朗气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
(5)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7)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4分)
栀子花
  栀子花是一种很常见的花,栽植起来也很容易,从母株上压下一枝来,浅埋入土里,第二年就可移栽。时间不长,便郁郁葱葱,长成一大丛,平时青枝绿叶,倒也貌不惊人,不显山露水,像是乡下随处可见的村姑。直到有一天清晨你从睡梦中醒来,突然嗅到一种淡雅清幽的芳香,探头向外一看,窗外的那丛栀子已经吐露芳华,那一瞬间的惊讶,大抵就如看到邻居家那个前些年还拖着鼻涕的小丫头,一眨眼就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展开余下试题  唐人王建是喜欢栀子花的,他曾写有一首《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诗的最后一句,颇能让人品味出栀子花的闲情风致。
  我也养过栀子花,以前我住过的石牛小区的那所小院里,就长有这么一丛,是爱人从她娘家带过来的。更早的经历是我刚工作的那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个在林场当场长的学生家长特意从山里给我送来一棵,说是这种花开起来很香,好闻,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花,怕养不好,就栽在我母亲任教的那所学校的宿舍门前,请母亲代劳。后来我家从那所学校搬出来,那丛栀子花就留在了那里。
  每年槐花落尽的晚春,满城淡淡的甜香还未散尽,栀子翠绿的枝头便挂上了青青的花骨朵。麦黄杏香的季节,在下过一场小雨的清晨,空气像被过滤过一般澄净。小院井边那株蓄满一春梦想的栀子花,便选择在这样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晨悄悄开放,舒展开一张张玲珑剔透的笑脸,青青花萼托着如雪的花瓣,恰似一个个白衣仙子惊现人间,袅娜而多姿。这时候,小院便笼罩在栀子花浓郁的芬芳之中了。花香透过纱窗的洞眼挤进房间,房内熟睡的人便被扑鼻的花香唤醒,妻欣喜地剪下几支带去班上,于是,整个教室便溢满诱人的芳香,一如满屋孩子欢乐的笑声。
  因为这株栀子是妻从娘家带过来的,身上或许还带着娘家的气息,所以妻对这棵花便宝贝的不行,前年我家从那小院搬来这大院的时候,妻宁愿留下那两棵长得正盛的石榴树和葡萄树,也执意要把这栀子花带过来,说是看着它十几年了,已经有了感情,舍不得将它丢下。可惜的是因为爱花心切,来到大院时间不长,妻在尚未完全成活的栀子的根部埋了抽油烟机上积淀的一小盒食油,原指望它能长得更加茂盛,结果却事与愿违,先是叶子由绿变黄,最后竟至枯萎 ,尽管在树上扎了红布条,也是回天乏术,栀子花树竟是不管不顾,归了西天。这让妻唏嘘不已,后悔不该那么急功近利。许以明年再去找一棵栀子花树来,妻那负疚的心才稍稍得以安慰。
  自那棵栀子去后,我以为我已经忘记了栀子的花香,没想到这个周一,一只脚刚刚踏进采编大厅的大门,就被那缕熟悉的清香所吸引,办公桌上,赫然躺着两朵盛开着的鲜花,两三片卵形的叶片青翠欲滴,白色的花瓣闪着玉石的光亮,正是久违了的栀子。同事说,家里的栀子花开了,不敢独自享受,拿来和大家分享——真是好同事。拿起一朵放在鼻头底下贪婪地吸吮,醇醇的花香便在心脾间散开,令人陶醉,置身于满室的栀子花香中,顿觉神清气爽。
  室内有淡淡的乐声响起:“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爱你,你轻声说。我低下头,闻见一阵芬芳……”刘若英在幽幽地唱着《后来》,这个内秀的女子,亦如一朵盛开的栀子,清纯,淡雅,浑身上下散发着掩饰不住的芬芳。
11. 请简要概括本文围绕栀子花写了哪些事情?(6分)
答:


12. 文中划线的句子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作赏析。(6分)
答:


1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4分)
答:

14.请联系文本内容探究这篇散文在结构和选材上的特点。(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寒喧 挖墙角 察言观色 苍海桑田
B.国粹 水龙头 冠冕堂皇 通宵达旦
C.沦落 独角戏 真知灼见 殒身不恤
D.潦倒 渡难关 百无聊赖 畏葸不前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B.夜色降临,遍体鳞伤的桑地亚哥满怀喜悦地返航,却没料到,看似平静的海面上,一大群饿疯了的鲨鱼正循着血腥味尾随而来。
C.鲁镇年终祝福大典开始的时候,人们都恭敬而有序地准备着各种福礼,不大的福堂里一片沸反盈天的景象。
D.戏剧的说白要根据表演的需要,有明确的主题和表达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内容的主要方面,为舞台情境服务。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
A.7月21日午后至22日凌晨,北京市普降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大约170毫米以上,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
B.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虽然有点离奇古怪,但不失幽默含蓄。全球多家媒体对这种“不讲排场,只讲创意”的形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C.对涉及百姓健康的药品研发活动能否适时进行监管,是防止 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的胶囊进入药品市场的重要保证。
D.2012年香港高校录取约1600名内地新生,港校在内地高度受捧的原因:一是回归之后内地与香港交流融合的结果,二是其先进教育体制及理念的结果。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吴菊萍的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这一感人事迹在网络上热传,无数网民为之动容,称其为“最美妈妈”。
材料二:2012年5月8日晚,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正当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 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猛力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危险瞬间,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被卷入车轮下,双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张丽莉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她的伤情也牵动着人们的心,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最美女教师”祈祷、祝福。
材料三:2012年5月29日中午,杭州司机吴斌驾驶大客车在途经沪宜高速公路时,突然有一铁块从空中飞来击碎挡风玻璃再砸向吴斌,导致吴斌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在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将车辆缓缓停下,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安全疏散车上的24位旅客。最后,吴斌因伤势过重瘫坐在座位上。6月1日凌晨,吴斌经抢救无效离世。吴斌的事迹感动了数百万网民,他也被人们赞为“最美司机”。
请根据材料,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释你对“美”的理解。
要求:(1)紧扣三则材料内容。(2)句式整齐,语言生动。(3)60字左右。
答:


展开余下试题

19.选择高中语文课本中你最喜欢的一篇古诗文,仿照例句,写一段话。(5分)
例句:最喜欢李白的《蜀道难》。不事雕琢的文辞,汪洋恣肆的遐思迩想,宛如一曲豪放的咏叹调。
最喜欢

20.下面是张杰同学与教他语文的谢老师QQ聊天记录的片段。其中有些句子删掉了,请你根据语境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4分)
张杰:老师,我想请教您个问题,① ?
谢老师:呵呵,这个题目太大了。② ?
张杰:我常常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这该怎么办?
谢老师: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平时多积累素材,二是写时要广泛联想。
张杰:③ !
谢老师:就是联想自己曾经听到或看到的同类的或相反的人或事;其实更重要的是联系自己的经历来破解题目,演绎题旨。
张杰:哦,④ ?
谢老师:当然,都可以。关键看你能不能化远为近,找到题目跟自己生活的对接点。
张杰:哦,这个对我挺有启发。谢谢老师。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列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也都可绽放出自己的精彩。自然如此,人生亦然。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一文理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从第三段中可以得出“美是最没有用处的”只是从“‘用’字的狭义”来说;“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不切实用的人物”,只是从“实用的观点看”。)
2.B(从第四段中可以得出“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的”,而且是不受环境需要限制的。)
3.C(最后一段的首句可以看出“历史上成功和失败会过去,但真正不朽,永远对于人是亲切的只是美的艺术作品”)
4.C(白:禀告,报告)
5.D(均为介词,译作“ 从”)
6.B(“奉命守卫蒲州”的是独孤怀恩而非唐俭, “击败突厥立下大功”也有误)
7.(1)唐俭凭借使节的身份到军中去,正赶上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虏,唐俭也被擒获。
(“适”、“会” 被动句、“见”、 “禽”各1分)
(2)高祖表彰唐俭在囚禁受屈辱时却不忘朝廷,下诏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允许他见机行事。(“嘉”、“幽辱”、“旧官”“便宜”、语句通顺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亲名鉴,在隋朝任戎州刺史,唐鉴与唐高祖李渊私交很好,曾一同统领军卫,因此唐俭平时与秦王有交往。唐俭爽快豪迈不受约束,但侍奉亲人以孝顺闻名。唐俭看到隋朝政治渐乱,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高祖曾召他询问,唐俭说:“您如果向外聚集豪杰,向北招抚戎狄,向西收服燕、赵之地,渡河向南,从而据有秦、雍之地,这是商汤王、周武王的大业。”等到(高祖)开设大将军府,让他担任记室参军。跟随平定京城,被封为晋昌郡公。
武德初年,升任中书侍郎。吕崇茂在夏县造反,与刘武周联合。(高祖)下诏永安王李孝基、独孤怀恩率兵前去讨伐。唐俭凭借使节身份到军中去,正赶上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虏,唐俭也被擒获。开始,独孤怀恩屯驻蒲州的时候,暗中与部将元君实图谋反叛,恰巧都(被囚)在贼军中。元君实私下对唐俭说:“独孤尚书准备起兵图谋建立大业,因犹豫而没有发动,因此到了这一步。正是人们常说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不久独孤怀恩逃回,(高祖)下诏仍命他镇守 蒲州。唐俭担心他迟早必要做乱,悄悄派刘世让回去揭发他的阴谋。正赶上高祖前往蒲津,船行到河中央的时候刘世让赶到了,高祖大惊,说:“这难道不是天命啊!”立即下令返回,捕捉反叛的人,独孤怀恩自杀,余党全 部被诛杀。不久刘武周战败,逃入突厥。唐俭封存府库、登记兵器甲仗等待秦王。高祖表彰唐俭在囚禁受屈辱时不忘朝廷,下诏恢复了他的原职,并允许他见机行事。没收独孤怀恩的全部财产赐予唐俭。回朝后任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年,(唐俭)出使突厥返回后,太宗对唐俭说:“卿观察颉利可以谋取吗?”唐俭回答说:“仰赖国家的声威,或许会成功。”贞观四年,唐俭奉命出使突厥,劝说颉利归顺朝廷,颉利答应了,军队松懈不加防备,李靖趁机偷袭打败突厥,唐俭脱身返回。
一年多以后,唐俭做了民部尚书。跟从太宗出猎洛阳苑,一群野猪从林中突然窜出,太宗连发四箭,就射死了四头野猪。一头野猪跳到皇帝鞍鞯下,唐俭跳下马与野猪搏斗。太宗拔剑砍死了野猪,回头笑着说:“天策长史没见过上将杀贼吧!为什么如此害怕?”唐俭回答说:“汉高祖用武力得到天下,不用武力治理天下。陛下用神武平定四方,怎么可以为了一时高兴而与野猪搏斗呢?”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唐俭在官任上不处理政事,与宾客纵酒玩乐。因犯小过失获罪,被贬为光禄大夫。显庆初年去世,终年七十八岁,谥号叫襄。
8.选用了“晓角”“晨霜”“残潮”“明月”四个意象。(2分)营造了凄清的意境,融入了作者连年羁留南海所产生的归思。(2分)
9.尾联把归心比喻为含苞待放的百花,形容归思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2分)生动贴切的表现出诗人纷乱强烈、难以遏止的思归之情。(2分)
(如果答“拟人”的手法并且有具体分析可以酌情给分)
10. (1)青青子衿 (2)惠风和畅 (3)万里悲秋常作客
(4)望帝春心托杜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 一蓑烟雨任平生
(7)水随天去秋无际 (8) 莫道不销魂
(任选6小题,每题1分。错填、漏填、多填均不得分。)
11.作者围绕栀子花写了下面几件事:(1)栀子花常见且容易移植。(2)唐人王建喜爱栀子花并且写诗赞美。(2)我刚工作时,学生家长送来栀子花,母亲帮忙栽植。(3)妻子对从娘家带来的栀子花十分宝贝。(4)妻子移植栀子花但没有成活。(5)同事分享栀子花。(6)聆听刘若英的《后来》,品读栀子花的品格。(共6点,每点1分)
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舒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