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600 2018-03-22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00]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综合练习试题(逐题解析)
16短文两篇
陋室铭
01 积累运用
【课前预习】
1. 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德馨(_____) 苔痕(______) 案牍(_____)
【答案】 (1). (xīn) (2). (hén) (3). (dú)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2. 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陋室铭》的作者______,字______,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答案】 (1). 刘禹锡, (2). 字梦得 (3). 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铭”指的是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
【基础提升】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名:______
(2)有龙则灵 灵:_____
(3)惟吾德馨 馨:______
(4)谈笑有鸿儒 鸿:_____
(5)无案牍之劳形 形:_____
【答案】 (1). 出名,有名 (2). 灵:灵验 (3).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 鸿:大 (5). 形:形体、躯体
【解析】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节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节词表达。双音节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节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名”在这里是动词,“出名,有名”的意思。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解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上”“入”“丝竹”“劳”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02 课内精读
阅读《陋室铭》,回答下面问题。
5. 文章题为“陋室铭”,作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陋室,而写山水?
【答案】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类比”手法的辨析能力以及其作用的分析。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这里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而引出陋室。
6. 作者赞扬简陋居室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表达自己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必须首先理清文章的大意,结合主旨句进行分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浏览完整试题
7. 陋室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①自然环境清幽;②交往人物不俗;③生活情趣高洁。
8. 作者从不同角度写陋室,有什么作用?
【答案】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同时也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的是自然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的是交往人物不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的是生活情趣高雅。这些都表明了作者的品德高尚,为文章主旨提供了依据。
03 拓展阅读
【甲】见课文《陋室铭》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 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龙则灵 灵: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劳:______
(3)未尝有喜愠之色 愠:______
(4)亦雅咏不辍 辍: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11. 【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刘禹锡和陶渊明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9. (1). 灵验 (2). 劳:使……劳累 (3). 愠:生气,恼怒 (4). 辍:停止
10. (1)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了。
(2)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
11. 【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雅;【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志趣高雅、不拘束、真性情等)。
【解析】甲: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乙:选自《晋书》 作者:房玄龄 年代:唐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陶潜(陶渊明),字元亮。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的人也这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从没有高
上一篇: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习题)
下一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逐题解析)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短文两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