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583 2018-03-25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3]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唐诗二首习题
24.唐诗二首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何所营(______) (2)黄衣使者(______)
(3)驱将(______) (4)系向牛头充炭直(______)
(5)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_) (6)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__) (8)归来倚杖自叹息(______)
【答案】 (1). (1)谋求、需求 (2). (2)指太监 (3). (3)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4). (4)同“值”,价钱 (5). (5)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6). (6)停 (7). (7)遮盖、覆盖 (8). (8)倚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关键词语的能力。是初中生学习古诗词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诗句。注意“直”是通假字,通“值”,价钱的意思;“庇”,遮盖、覆盖。
2.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2)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
(4)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
【答案】 (1). 可怜身上衣正单 (2). 系向牛头充炭直 (3). 手把文书口称敕 (4). 高者挂罥长林梢 (5). 下者飘转沉塘坳 (6). 布衾多年冷似铁 (7).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 风雨不动安如山 (9).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直、敕、罥、塘、坳、衾、庐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3.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答案】C
4. 指出下列句子中“为”字的不同意思。
(1)茅屋为秋风所破(______) (2)忍能对面为盗贼(______)
(3)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 (4)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__)
(5)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
【答案】 (1). 被 (2). 做 (3). 雕刻 (4). 因为 (5). 为了
【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以下几种。(1)做。例如“忍能对面为盗贼”;(2)被。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3)因为。例如“为有源头活水来”;(4)为了。例如“向为身死而不受”;(5)对,向。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6)雕刻。例如“为宫室、器皿、人物”。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词语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5.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不同意思。
浏览完整试题
(1)秋天漠漠向昏黑(______)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______)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______)
【答案】 (1). (1)接近 (2). 朝着 (3). (2)哪里 (4). 安稳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1)根据“秋天漠漠向昏黑”的意思“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来”可知,“向”是接近的意思;根据“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的意思“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可知“向”是朝着的意思。(2)根据“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意思“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可知“安”是哪里的意思;根据“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意思可知“安稳得象山一样”可知“安”是安稳的意思。
6. 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对具体语句的赏析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逐句进行分析。A.正确;B.白居易是唐代诗人;C.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的是描写的表达方式。
7. “半匹红纱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_______。这句诗反映了____。
【答案】 (1). 半匹纱和一丈绫与一车炭的价值相比相差很远 (2). 宫市的霸道不公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8. “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答案】“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说明了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9. 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 (1). 秋风破屋图 (2). 群童抱茅图 (3). 屋漏无干图 (4). 遥想广厦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分别概括即可,注意字数限制。诗歌第一段描绘的是秋风破屋图,第二段描绘的是群童抱茅图,第三段描绘的是屋漏无干图,第四段描绘的是遥想广厦图。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0.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1)卖炭得钱何所营(______) (2)心忧炭贱愿天寒(______)
(3)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 (4)系向牛头充炭直(______)
11.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2. 下列对诗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指黑”强调了卖炭翁劳作到伸手不见十指。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13. 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1). 谋求、需求 (2). 希望 (3). 骑马的人 (4). 同“值”,价钱
11. (1). 身上衣 (2). 口中食 12. C
13. (1). 宫使掠夺的残酷 (2). 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解析】
10.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诗歌中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诗大意。注意“骑”在这里读作“jì”,指的是骑马的人;“直”是通假字,通“值”,价钱的意思。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诗大意,根据相关的语句来回答即可。由“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得知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12.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A.根据“十指黑”的意思“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可知“强调了卖炭翁劳作到伸手不见十指”的说法不正确。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故此项不正确。C.正确;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D.“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故此项不正确。故选C。
13. 此题考查反衬的写作手法。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诗人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宫使掠夺的残酷;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展开余下试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4. 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6. 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1). 怒号 (2). 卷 (3). 飞 (4). 渡 (5). 洒 (6). 挂罥 (7). 飘转 (8). 沉
15.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6. (1). 年老体弱 (2).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 生活贫困 (4). 布衾多年冷似铁 (5). 忧心国事 (6). 自经丧乱少睡眠
【解析】
14.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诗,注意提示性语言。描写秋风的句子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从中找出描写秋风威势的动词即可。
15.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根据最后一段的意思“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可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表现了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
16. 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根据例句来仿写即可。示例: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了解诗歌内容,从人物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注释】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7. 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8. “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什么?
19.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答案】17. (1). 单调 (2). 清冷
18. “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表现了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字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19. 主题是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边塞生活的艰苦及将士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
【解析】
17. 此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古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来完成即可。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解答。做此题可着重体会“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一联中的“雪”与“寒”,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而在这塞下却常年被积雪覆盖,再加上“春色未曾看”,更突出了边塞生活的单调、清冷。
18. 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能力。赏析词语时,要根据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对“抱”字做出赏析。首先“抱”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由此可以想象将士们怀抱马鞍的目的应该是随时做好应战的准备,想要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更好的表现将士们的这种迫切心情。而用“枕”字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19.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思念家乡;“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条件艰苦;“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报国杀敌。
诗话两则
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指士人)不识好恶。
(选自许觊《彦周诗话》)
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
(选自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
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选自杨慎《升庵诗话》卷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
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生灵涂炭(______) (2)社稷存亡(______)
(3)彦周未免错会(______) (4)莺啼绿映红(______)
21. 对“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
B. 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
C. 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
D. 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
22. 依照许彦周的意见,杜牧《赤壁》诗的后两句可改为:“东风不与周郎便,生灵涂炭国不保。”你认为“生灵涂炭国不保”与“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整首诗来理解。
23. 杨慎是明朝一位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他的《升庵诗话》是明代有名的著作,在解读杜牧的《江南春》时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你能为他找些理由作点“申辩”吗?
展开余下试题
【答案】20. (1). 这里比喻苦难 (2). 借指国家 (3). 理解错误 (4). 映衬 21. C
22. 原句富有形象性,是东吴国破家亡的形象写照,能够唤起读者的想象;改句较平实,只是普通意义上的概括,并不能专指东吴,缺乏典型性。
23. ①这可能是杨慎一时“逞才”,借批判名家而炫耀才学,一时“失口”;②夸张也要有一定的合理性,要“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杨慎与杜牧在对夸张的把握上有不同的见解;③杨慎可能真的看到过“十里莺啼绿映红”这一版本,想到“十里蛙声出深山”的成句,有此“失口”不足为奇。(只要能说出两种,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0.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是初中生学习诗歌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诗大意。注意“社稷”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21.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解答时先分析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的意思,再理解句意即可。“微以婉”的意思是“精深奥妙委婉含蓄”。“论言”的意思是议论性语言。“直遂”的意思是直截了当。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故应选C。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句子的理解。答题时需要通晓全诗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铜雀春深锁二乔”富有形象性,是东吴国破家亡的形象写照,能够唤起读者的想象;“生灵涂炭国不保”较平实,只是普通意义上的概括,并不能专指东吴,缺乏典型性。
23. 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结合诗句的意思和修辞手法来思考即可。杜牧的“十里莺啼绿映红”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杨慎认为夸张也要有一定的合理性,要“夸而有节,饰而不诬”,他认为“十里莺啼绿映红”更为合适,这是杨慎与杜牧在对夸张的把握上有不同的见解。据此回答即可。 (122.240.214.18)
上一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9.登勃朗峰 习题
下一篇:
江西省崇仁二中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部编版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