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25  2018-03-2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5]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九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规定的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1分)
(2)□□□□□□,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2分)
(3)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1分)[来源:Z。xx。k.Com]
(4)如果说,龚自珍是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意的生命之歌,那么李商隐在《无题》中则用“□□□□□□□,□□□□□□□”来倾诉思念不尽、泪水难干的绕指柔肠。(2分)
(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4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pì měi。
(2)让我们远离xuān xiāo 去倾听,去深思吧。
(3)明白过后便想,天津卫九河下梢,rén qíng liàn dá ,生意场上,心灵嘴巧。
(4)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青奥会议中心建筑群形似太空帆船,这样的设计打破常规,极富创意。
B.他十分懒惰,要是追溯他的未来,肯定是一事无成。
C.《红楼梦》是曹雪芹沥尽心血创作的文学巨著,其艺术魅力扬名海内外。
D.经过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终于出征深海。
4.下列各句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眼下,越来越多的进口水果亮相江门,丰富了水果市场,独特的形状色泽和口感吸引了许多顾客尝鲜的欲望。(将“吸引”改成“勾起”)
B.李光耀时代终将会随着李光耀先生的离去而结束,如何在未来新的环境下发展和继承李光耀的治国思想,这是留给新加坡的挑战。(将“发展”和“继承”互换位置)
C.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在“依法打击”后加“犯罪行为”)
D.你如果不在中考冲刺阶段更加勤奋努力,学习成绩就没办法有更大的突破。(把“你”移到“如果”的后面)
5.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4分)
人生,就是不断地前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以自信的姿态前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以奉献的姿态前行;(1) , ;(2) , 。
二、阅读(46分)
(一)(10分)[来源:Zxxk.Com]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濯清涟而不妖( ) (2)不可亵玩焉( ) (3)可爱者甚蕃( )


浏览完整试题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下面 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通过对莲花生存环境的交代,写出了莲花不随世俗、洁身自好和天真自然、 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B.《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C.“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遗世独立,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颐不同于陶渊明“避世”的生活态度,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
D.作者以牡丹为正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君子洁身自爱的美德,同时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二)(9分)
越人寇,不韦①避兵而走剡②。贫无以治舍,徘徊于天姥③之下,得大木而庥④焉。
安一 夕,将斧其根以为薪,其妻止之曰:“吾无庐,而托是以庇身也。自吾之止于是也,骄阳赫而不吾灼,寒露零而不吾凄,飘风扬而不吾凓⑤,雷雨晦冥而不吾震撼。谁之力耶吾当保之如赤子仰之如慈母爱之如身体。犹惧其不蕃且殖也,而况敢毁伤之乎?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⑥鸣而巢鸟悲,畏夫川之竭、林之落也。鱼鸟且然,而况于人乎?”
【注解】①不韦:人名。②剡(shàn):剡县,在今浙江奉化。③天姥(mǔ):山名,即天姥山在今浙江境内。④庥(xiū):庇荫,保护,遮蔽风雨。⑤凓(lì):寒冷。⑥霜钟:寒冬时节的钟声。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不韦避兵而走剡/兵革非不坚利也 B.得大木而庥焉/人不知而不愠
C.自吾之止于是也/是进亦忧,退亦忧 D.而况敢毁伤之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谁 之 力 耶 吾 当 保 之 如 赤 子 仰 之 如 慈 母 爱 之 如 身 体
11.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三)(10分)
时间都去哪儿了
金建云
⑴“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⑵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⑶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⑷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幺呢?
⑸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⑹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来源:学*科*网]
⑺再次,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12.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新路还是接触生活中的新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比重越大。
1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了幼年时光去哪儿了和年龄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感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D.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于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标题和开头都与流行歌曲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14.文中所介绍的幼时记忆容易遗忘的原因有哪些?(4分)


展开余下试题[来源:学科网]
(四)(17分)
薄暮中的刀锋
凸凹
⑴一如大雪覆盖旷野,遮其丑陋,使其美白,风霜侵袭颜面,去其鲜润,使其粗糙,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譬如眼前这个人——
⑵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⑶至楼口,我说:“你且等一等。”他笑笑:“好,不急。”
⑷我住的是一楼,出门来时,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
⑸一大一小,两把刀,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心想,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接过刀,他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刀,虽光亮唬人,却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一试,果然。
⑹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手柄一转,火星一闪,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有些不耐烦:“干吗不用砂轮,不过是把切菜刀。”他说:“您这把是合金做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一把四块。”说完,他似乎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红了,让我心生一丝惭愧。
⑺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不断反复。其间,他点燃了长杆烟袋,衔在嘴上,因为漫长,烟火竟断了数次。他那个样子,让我惊疑:他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
⑻这把刀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看了一眼那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他把刀固定,然后再点燃了烟袋,重复着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不耐烦地进了屋,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⑼不知为何,我总不时到临街的阳台看一眼那人。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⑽知他快完成工作了,走出去,掏出十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他坚决把两元毛币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贪心了。”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望着匠人,突然想起一句台词,情不自禁喊了一句:“磨剪子来戗(qiànɡ)菜刀——磨剪子来戗菜刀——”
⑾真有数邻人拿刀出户,没想到他却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黑,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模糊,会磨不好。”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哪”,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⑿最先来到的是教历史的张老师,他满疑惑,听我言说后,他唏嘘不已:“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摘自《散文》2013年第2 期,有删改)
15.标题“薄暮中的刀锋”中“刀锋”的含义是什么?(4分)
16.第⑼段画线语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写得非常传神,请加以赏析。(4分)
17.“我”对匠人的称呼由第⑶段的“你”到第⑾段变为“您”,根据文意,谈谈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4分)
18.下面哪段文字更适合作为文章的结尾?说说你的理由。(5分)
A.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厚暗,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
B.我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端详着匠人磨好的菜刀,那刀锋闪过一丝光芒,夺人心魄,竟让人不敢直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记忆中的那一抹微笑,像灿烂的阳光,令你难忘,它点燃你的希望、启迪你的智慧、增强你的信心、传递给你无穷的正能量……请以“那微笑,给了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字。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附加题(10分)
【甲】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掬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 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 渥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 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乙】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 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趟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2分)
(1)上文甲段选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保尔因 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了自己。(1分)
(2)《骆驼祥子》是老舍最钟爱的作品,文中写了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 ,大胆泼辣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以及受到政治迫害的大学教授曹先生等等。(1分)
2.乙文段的最后一段将祥子比作“风雨中的树叶”,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3. 比较两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所用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不同。(4分)

九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每句1分,每个错别字0.5分,每句扣完为止。)
(1)独怜幽草涧边生(1分)


展开余下试题(2)无言独上西楼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2分)
(3)无案牍之劳形(1分)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4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每词1分,错一个字则整个词语错。)
(1)媲美 (2)喧嚣 (3)人情练达 (4)恪尽职守
3. (3分) B
4.(3分) C
5.(4分)
示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以阅读的姿态前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以友爱的姿态前行。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6.(3分)(1)濯:洗涤 (2)亵:亲近而不庄重 (3)蕃:多
7.(4分)【翻译参照“教参”】
8.(3分) D
(二)(9分)
9.(3分)C
10.(3分)
谁之力耶?吾当保之如赤子,仰之如慈母,爱之如身体。 错、多、漏各扣1分
11.(3分) 要爱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要与环境和平共处。对环境要有尊重甚至敬畏之心。(意思接近某一点即可计满分。若答“不能过河拆桥”“要懂得感恩和回报”等,计1分。)
(三)(10分)
12. (3分) D
13.(3分)B
14.( 4分)
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在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每点1分,共3分,1分为综合表述分】
(四)(17分)
15. (4分)①明指匠人在薄暮中为“我”磨的刀刃;②暗含解剖自我,探求人和事的本质的寓意。
16.(4分)把匠人在夕照下的身姿比作剪纸(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表现了匠人磨刀时的专注,也映衬出匠人的纯朴,同时也能引发读者的思考(3分)。
(评分说明:剪纸多把纸剪出物体的轮廓来展现事物的形象。文中作者把匠人工作的身姿定格,是有意突出其专注;又略去周围的种种繁杂的景象,用干净明晰的画面映衬匠人的纯朴;而这样纯净的画面也会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匠人这个小人物形象的更多思考。比喻1分,专注、单纯朴实、引发思考,答对1点给1分,答对任意2点给3分。)
17.(4分)开始,“我”并不了解匠人,有所戒备、轻视,所以证据不够尊敬,用一般性的称呼,称“你”。(2分)后来,“我”对匠人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匠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所以改称为“您”。(2分)。
(评分说明:对用“你”的理解,答出“不了解”、“一般性称呼”即可给分。)
18.(5分)
示例一:选A段 。(1分)A段 与开头“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1分)更有利于点明应该透过表面来体察人和事的本质的主旨。(1分)B段过于强调刀锋的锐利,“让人不敢直视”,显现出的敬而畏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从匠人身上得到的认识和作者要进行的自我解剖不一致。(1分)(综合表述 分1分)
示例二:选B段。(1分)B段照应题目,与标题“薄暮中的刀锋”相呼应;(1分)很好地表达了“我”对匠人敬业、真诚等美好品质的敬意。(1分)文末已借张老师的话说出了匠人的品质,文章到此结束,会让读者更有回味的余地。所以不用补写A段。(1分)(综合表述分1分)(评分说明:只有选择,没有分析不给分;有选择,但分析不合理可酌情扣分;也可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文(50分) 【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来源:Z&xx&k.Com]
附加题(10分)
1.(1)疾病缠身、失去了战斗能力 (2)刘四爷
2.(4分)
风雨 中的树叶是单薄的、无助的、而黑暗社会中的祥子也同样是单薄的、无助的,他根本没有力量和这个社会抗争,正如风雨中的树叶没有力量与风雨抗衡一样。
3.(4分)
甲文已心理独白为主,着重表现人物此时矛盾的内心世界。乙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着重表现人物在暴雨中拉车的情景,突出作品主题。 (122.240.214.18)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江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