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81  2018-03-30
标签:语文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1]
平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高二语文
平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
高二语文

第I卷 阅读题(阅读题共计73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 ,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隐逸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翼,它仅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B. 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不少,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算是中国最早的隐士。


浏览完整试题C.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D. 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B. 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C. 隐士是士阶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D. 隐士人格与隐逸文化具有强劲的辐射力和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B. 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C.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D. 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 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14分)
孤鹰岭的枪声
雪又下了起来。这会儿起了风,雪花被撕成碎粒,打着旋儿在空中翻卷,叫人睁不开眼睛。太阳躲入云层,天空布满阴霾,孤鹰岭陡峭的山崖压抑人心。跳下警务直升机,走向秦老师家小院时,侯亮平每走一步都那么艰难,腿仿佛灌满了铅。
屋内,祁同伟一手扶着架在窗台上的狙击步枪,一手握着制式手枪,久久屏住呼吸。小院落里空空荡荡的,没有任何隐蔽物。侯亮平的身影出现了,一颗脑袋晃动着显现在狙击步枪的瞄准仪里……
侯亮平双手高举:老同学,请你看清楚了,我没带武器!
祁同伟叫道:侯亮平,你不知道我最想打死的人就是你吗?!
侯亮平在小院柴门前站住,往门框上一靠,双臂环抱,像是和一位老朋友聊天:老同学,你想啥我当然知道,但该说的,我还得和你说!今天我历尽艰难找到了你,真心是想带你回家,我不希望你死!可你清楚,有人希望你死!……老同学,你说你在这里找到了人民,那就请你以人民的名义去想一想,以残存的良知想一想,是不是该收手了?
——侯亮平,你一口一个老同学,可为啥就是盯着我这个老同学不放呢?土屋里传来祁同伟嘶哑而绝望的声音。
侯亮平开始一步步慢慢向前走,在漫天风雪中向土屋走——你既然以身试法,就应该勇敢去面对,而不是逃避!是你的事,自己去担当!不是你的事,也请你如实说出来,让那些应该承担的人去承担……
突然,“砰”的一声枪响!侯亮平怔了一下,立即转身对身后的警察们高喊:不许开枪!
院门口的警察和秦老师紧张地看着侯亮平。这时,侯亮平才搞明白,身后的警察们并没开枪,是祁同伟开了一枪!这是对他的警告。
老同学,你要想杀我,我现在肯定就躺在地上了。我知道,你的枪口抬高了一寸!既然这样,那么我们接着谈,谈陈海!祁同伟,别怪我逼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我,能容忍一个制造车祸暗算自己兄弟的家伙逃脱法网吗?在H省,你是公安厅厅长,陈海是反贪局局长,陈海一次次和你协同行动,你怎么就下得了手呢?我正和陈海通电话啊,和他约好,要向反贪总局领导做汇报,可你却先动手了……
祁同伟的声音响了起来:我并不想杀他,可我不能坐以待毙!
没错,所以你才要杀人灭口!可你毕竟是个有过光荣与梦想的人啊,你对自己作的孽就一点都不恐惧吗?你在梦中还敢再见陈海吗?
祁同伟嘶叫道:侯亮平,别说了,我会把命还给陈海的!
这时,雪越下越大了,侯亮平身上落满了白雪,几乎成了一个移动的雪人。他又向土屋前走了几步:老同学,既然你不想打死我,那就请跟我回家吧!哪怕死,也死在家里,我会给你送行的……
不,猴子,你别再靠近了,别逼我开枪!我告诉你,我不会接受别人的审判,我……我会审判我自己,你快离开,否则我让你陪葬!
侯亮平仍不管不顾地走着,边走边说:老同学,别忘了这是啥地方——这可是孤鹰岭啊,是你的光荣之地,是你的得救之地……
让侯亮平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即将跨过土屋门槛的那一瞬间,土屋的里间猛然响起了枪声!不好!侯亮平冲过去一看,祁同伟手握制式手枪,脑袋中弹,倒在血泊中,那张熟悉的面孔变得十分陌生……
(节选自周梅森《人民的名义》,题目为编者所加)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叙写了两个老同学最后一个回合的较量,告诉读者正义必胜;祁同伟自知党纪国法不容,饮弹自杀,悲怆的结局令人深思。
B. 祁同伟先是三次称呼老同学侯亮平的名字,最后一次却直呼他的绰号,表现了祁同伟因为侯亮平对他步步紧逼的恼怒和愤恨。
C. 小说善于运用对话表现人物,侯亮平跟祁同伟谈陈海,一下子击垮了祁同伟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线,表现了侯亮平善于运用心理战术。
D. 小说最后说“那张熟悉的面孔变得十分陌生”,含意是祁同伟这几年变化太大,早已不是那个有着光荣与梦想的祁同伟了。
5.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5分)
6.小说没有脸谱化写人,而是写出人物的夏杂性,特别是写祁同伟。请结合上文分析祁同伟的“复杂性”。(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5日,合肥火车站,一列由合肥开往广州南的列车上,女子以等丈夫为由阻止列车关门发车。1月9日上午,合肥火车站派出所宣传部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证实,事发列车是G1747次开往广州南的列车,该趟列车属于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广州铁路公安局正在调查处理。网络视频显示,一名带着孩子的妇女正在打电话,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并让列车员通知检票员放行其老公。列车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二:
据安徽交通广播FM90.8最新消息,据了解,该女子为合肥人,当天该趟列车G1747因天气原因,进入合肥站时已晚点,计划在合肥站停站时间为15分钟,该女子的行为并未造成列车进一步晚点,在列车停车至第14分钟时,该事件得到处理,没有造成网传的导致列车延误4分钟。目前,该女子已交由铁路警方进一步处理。
材料三:
安徽合肥一女子于近日强行阻碍高铁发车,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涉事女乘客还是一名教师。1月9日下午,该涉事女子罗某的主管部门合肥市庐阳区教体局召开了新闻通气会,公布了对其的处理结果。
新闻通气会上,合肥庐阳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称,通过网络了解到事情后,区教体局成立了事件调查处置小组,分别向合肥火车站和当事人了解了真实情况。表示此行为极坏、影响恶劣。
该负责人称,事件发生后,庐阳区教体局召开局党委会,对此事件作出如下处理:一、责成当事人罗某立即停职检查;二、勒令罗某所在的小学就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深刻检查,深入调查事件原因,依法依规依纪处置到位;三、区教体局举一反三,在全区教育系统中广泛开展学法守法及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严厉杜绝此类现象再度发生。
材料四:
@安徽铁路公安在线 1月10日消息,1月5日16时44分, G1747次列车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女)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公安机关对此开展了调查取证。1月10日上午,罗某到合肥站派出所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罗某的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95条规定,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铁路警方提醒:广大旅客出行要自觉遵守铁路运输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原题为《情况通报》)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涉事女子,强行阻止高铁关门发车,是为了等未及时检票上车的丈夫。
B. 材料一,事发列车G1747次隶属于广州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是广州南站。
C. 材料二,由于不可抗拒因素,该趟列车驶入合肥站时已经处于晚点状态。涉事女子的行为没有造成列车的进一步晚点,说明网传消息部分不属实。
D. 材料三,涉事女子是安徽省合肥市某小学教师,鉴于其行为影响恶劣,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对当事人给予撤职检查处理。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涉事女子以等丈夫为由阻止高铁关门发车,该行为极坏,影响恶劣,引发网民的广泛关注。经多部门介入,目前已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
B. 事件发生后,涉事女子工作单位的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不仅对当事人进行处理,还举一反三,要求罗某所在小学的教师作出深刻检查,以杜绝此类现象再度发生。
C. 涉事女子阻止高铁关门发车,属于个人行为,且其教学工作并无过失。教育主管部门处罚不当,属于反应过激。
D. 涉事女子不仅是一名普通乘客,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社会树立正面榜样。另外,作为母亲,在自己孩子面前做出如此恶劣的行为,也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E. 网络媒体的发达,是这次事件能广泛传播并持续发酵的重要原因。人们可以在网络空间自由地发表自己关于热点事件的看法。
9、这次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荀崧,字景猷,颍州临颍人,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龆龀时,族曾祖见而奇之,以为必兴家门。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其为名流所赏如此。与王敦、顾荣、陆机等友善,赵王伦引为相国参军。
王弥入洛,崧与百官奔于密,未至而母亡。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葬母于密山。服阕,族父籓承制,以崧监江北军事。
元帝践阼,征拜尚书仆射,使崧与协共定中兴礼仪。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太尉、临淮公荀顗国胤废绝,朝廷以崧属近,欲以崧子袭封。崧哀序孤微,乃让封与序,论者称焉。
敦表以崧为尚书左仆射。及帝崩,群臣议庙号,王敦遣使谓曰:“豺狼当路,梓宫未反,祖宗之号,宜别思详。”崧议以为:“礼,祖有功,宗有德。元皇帝天纵圣哲,光启中兴,德泽侔于太戊,功惠迈于汉宣,臣敢依前典,上号曰中宗。”既而与敦书曰:“承以长蛇未翦,别详祖宗。先帝应天受命,以隆中兴;中兴之主,宁可随世数而迁毁!敢率丹直。询之朝野,上号中宗。卜日有期,不及重请,专辄之愆,所不敢辞。”初,敦待崧甚厚,欲以为司空,于此衔之而止。
苏峻之役,崧与王导、陆晔共登御床拥卫帝,及帝被逼幸石头,崧亦侍从不离帝侧。贼平,帝幸温峤舟,崧时年老病笃,犹力步而从。咸和三年薨,时年六十七。赠侍中,谥曰敬。
升平四年,崧改葬,诏赐钱百万,布五千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B. 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C. 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D. 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体犹未壮,故曰“弱”,行加冠礼并取字取号以示成人,故曰“冠”。
B. 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C. 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文中“幸”指皇帝被迫逃到某地。
D. 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者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他们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荀崧深受名流的赏识。太原王济对荀崧很器重,把荀崧与他的外祖陈郡袁侃相比,认为他人品德行很纯粹。
B. 荀崧为人厚道。堂弟荀馗早死,荀崧把他的两个儿子接来一起居住,关爱有加,并且将自己的封号给了荀序继承。
C. 荀崧不为名利所动。王敦曾上表任荀崧为尚书左仆射,但当王敦希望荀崧在确定庙号一事上从长计议时,却遭到荀崧的反对。
D. 荀崧忠心耿耿,一心侍奉皇上。苏峻之战时,荀崧登上御床保卫皇帝,即使皇帝被逼前往石头,荀崧也侍从在皇帝身边,寸步不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龆龀时,族曾祖见而奇之,以为必兴家门。
(2)初,敦待崧甚厚,欲以为司空,于此衔之而止。


展开余下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11分)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 ,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题2分(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曾子认为人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优惠,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上天对“天将降大任者”进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种种考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李白蔑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扬州慢》中化用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扬州城清冷孤寂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共77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徒步三千,流亡万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悲壮的师生长征,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
②要形成良好风气,赢得群众信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认识,率先垂范,这样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能从根本上好转。
③从南极洲的血色瀑布到毛里求斯近海的“水下旋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既古老又充满生机,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④射击比赛开始,小刘第一个上场,他趴在那里,目不交睫地盯着靶子,不慌不忙,一勾扳机“叭”的一声,打出了九环的好成绩。
⑤杜甫写景的作品不多,而全诗都写景的更是鹤立鸡群,在他西行途中,却被太白山的美景所吸引,写下了《喜达行在所三首》。
⑥前三季度500余只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1.68%,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在“资产荒”背景下,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A.①④⑤ B.①③⑥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韩国乐天集团自签署供地协议后,中国游客抵制韩国的声音就此起彼伏,鉴于目前的情势,不少旅行社下架了赴韩国的旅游产品。月考参考答案
1. D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文中第1段说“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故“它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只是其中一部分。B项,文中说“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C项,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不是由孔子的“道”发展来的。
2.D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隐士人格与隐逸文化具有强劲的辐射力和强劲的张力”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
3.C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有两处错误:第一处,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依据原文,“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效果,而非主观目的;第二处,“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表述错误。
文学类
4.B
5.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②渲染紧张氛围。③暗喻反腐战争的严峻。④表现侯亮平捉拿老同学时复杂难言的心情。
6.①选择孤鹰岭这个光荣之地负隅顽抗,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现实的幻灭。②要枪杀老同学,可把枪口抬高了一寸,怨恨老同学,又喊老同学“猴子”,要他离开,既有自私冷酷的一面,也有重情义、存良知的一面。③对自己的犯罪,既怪老同学不放过他,辩称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又说“我会审判我自己”,一方面他在犯罪的泥淖里陷得很深,执迷不悟,也希望侥幸逃脱,一方面意识到自己国法难容,只能饮弹自杀。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鉴赏能力。B项,“现了祁同伟因为侯亮平对他步步紧逼的恼怒和愤恨”说法错误,称其绰号是祁同伟在生命最后人性的萌发,用绰号表达了对同学情的眷恋。故选B。
5.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是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小说环境描写作用能力。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展示人物性格;④暗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⑥深化作品主题等。本题答题时,根据内容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比如文章第一段的环境描写“雪又下了起来。这会儿起了风,雪花被撕成碎粒,打着旋儿在空中翻卷,叫人睁不开眼睛。太阳躲入云层,天空布满阴霾,孤鹰岭陡峭的山崖压抑人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渲染紧张氛围,表现侯亮平捉拿老同学时复杂难言的心情。同时暗喻反腐战争的严峻。
实用类
7、D
8、AD
9、启示:①出行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出行。②作为工职人员,应为社会树立正面榜样。如若犯错,当勇于承担责任,虚心接受批评。③相关部门要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防止事态恶化。④人们应文明上网,共同维护网络空间,谨慎面对网络信息,不传谣,不信谣。
【解析】
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上级主管部门对涉事女子的处罚是“停职”而非“撤职”。
8、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要求罗某所在小学的教师作出深刻检查”错误,原文是“勒令罗某所在的小学就教
标签:语文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平罗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