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485  2018-03-31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导练
24 唐诗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712—770),字字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人,唐代诗人。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擅长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以后被尊称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公元759年,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杜甫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最后抵达成都。公元760年,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所。哪知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广大人民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宏愿,于是写下这首流传久远、脍炙人 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 布衾(  )
庇护(  ) 突兀(  )
倚杖(  ) 俄顷(  )
广厦(  ) 口燥(  )
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 节奏。
(1)八 月 秋 高 风 怒 号
(2)公 然 抱 茅 入 竹 去
(3)秋 天 漠 漠 向 昏 黑
(4)安 得 广 厦 千 万 间

一词多义
(1)安安得广厦千万间(哪里)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向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便扶向路(旧的,原来的)
古今异义
(1)秋天漠漠向昏黑(古义:秋季的天空。今义:秋季)
(2)卷我屋上三重茅(古义:表示多数。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词类活用
风雨不动安如山(名词用作动词,被风吹,被雨淋)
特殊句式
(1)倒装句[来源:Z,xx,k.Com]
安得广厦千万间。(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安得千万间广厦”)
(2)被动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由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居无定所的穷苦百姓,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美好愿望。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将记叙、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条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D.这首诗属于古诗中的近体诗。


5.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结合全诗内容,说说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6.诗人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7.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8.“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几句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这几个动词,写出了狂风对茅屋的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聚焦
分析诗歌的主旨
考点解读: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有两个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此看来,古代诗歌鉴赏的考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主旨),而思想感情(主旨)又是诗词的“灵魂”,所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考查,往往在试题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都可以牵涉或落脚到对思想感情 的考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要把握好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主旨),那么在古代诗词鉴赏这个专题中,就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答题思路:分析、解答主旨题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 说和自然现象;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③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④时代背景、社会现实等。,答题模式:这首诗(词)写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寄寓了作者……的思想。
10.除了这首诗外,你还知道哪些诗人留下了“忧国忧民”的名句?试写出两句。


描写细节,语言精练
诗人善于描写有特征的细节,运用精练的语言,将他所经历的生活,绘声绘形地描写出来,使人读了仿佛身临其境。如本诗中描写秋风吹破茅屋的情形,先写秋风怒号,接着写怒号的狂风一层又一层吹走屋上的茅草,然后写茅草在空中飞舞飘落的情形,有的挂在树梢上,有的飞过江去,有的落在水塘里。这样,就生动形象地将茅屋被吹破的过程写了出来。
情感浓郁,画龙点睛[来源:学科网]
诗歌的前半部分是叙事,描写了狂风暴雨及“屋漏无干处”的悲惨景象。后半部分是诗人的感慨,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由眼前“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困苦和不幸,推己及人,想到“天下寒士”的苦难,从而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崇高理想 。这几句诗把诗人身处残破的茅屋而胸怀天下寒士的伟大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深思,让人感动。

这首 诗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致死,也希望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Z,xx,k.Com]
[来源:Zxxk.Com]
课时作业(二十七)[来源:学§科§网]
[24 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怒号(háo)  挂罥(juàn)  塘坳(ào)
B.布衾(qīn) 庇护(bì) 突兀(wù)
C.恶卧(è) 倚杖(yǐ) 俄顷(é)
D.断绝(jué) 茅屋(máo) 三重茅(zhònɡ)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卷我屋上三重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忍能对面为盗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秋天漠漠向昏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何 时 眼 前 突 兀 见 此 屋,吾 庐 独 破 受 冻 死 亦 足[来源:学科网]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B.秋天漠漠向昏黑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自经丧乱少睡眠 自李唐来
D.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5.判断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6.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小瓯在温州江心屿看到一处石头上的题字,很喜欢,便拍下照片(见图1)与家人分享。请你以小瓯的身份,参考图2,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位亲人向他(她)介绍。

A.爷爷
B.上小学的妹妹
要求:①根据选择的对象,得体、清晰地介绍;②至少包含内容、字体特点两方面;③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④120字左右;⑤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登 高①
[唐]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②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③多病独登台。[来源:学科网ZXXK]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 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
7.阅读中间两联,完成题目。(4分)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2)第三联从多个方面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8.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加以分析。(4分)
答题技法  详见《听课手册》P83
详解详析


1.chóng juàn ào qīn bì wù yǐ qǐng shà zào
2.(1)八月/秋高/风怒号
(2)公然/抱茅/入竹去
(3)秋天/漠漠/向昏黑
(4)安得/广厦/千万间
3.茅屋被秋风吹破 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
4.[解析] D 这首诗是古体诗。
5.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在诗中不只是写自己的不幸,而且推己及人,想到在这风雨之夜,普天之下还有很多人像他一样处于困苦的境地。这正是诗人的伟大之处。
6.“老”字体现的是诗人的心情,能够表现出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的状态,所以用得准确。
7.杜甫生长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使他从小就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由于仕途不顺,生计窘迫,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下层人民,关心民生疾苦,从而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悲愤之语,以及《兵车行》、“三吏”“三别”这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他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感叹的不只是身世之悲,更有忧国忧民的博爱情怀。 杜甫的感情是真挚的,是不容置疑的。
8.描写 肆虐[来源:学科网]


展开余下试题9.这首诗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致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 襟和崇高理想,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感情。
10.示例: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作业手册】
1.[解析] D “重”应读“chónɡ”。
2.(1)多层茅草。(2)挂着,挂住。(3)狠心如此。
(4)一会儿。(5)阴沉迷蒙的样子。(6)哪里能得到。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解析] C A项,两个“高”分别为“深”“上下距离大”的意思;B项,两个“向”分 别为“接近”“朝向,面对”的意思;D项,两个“安”分别为“哪里”“安稳”的意思。C项的两个“自”意思相同,都解释为“自从”。
5.(1)对偶 (2)比喻
6.示例一:爷爷,今天我在江心屿看到一处石头上的题字,是启功先生的笔墨,您看,上面有“诗之岛”三个大字、落款和一个印章。“诗之岛”是用行书写的,三个字竖着排列,字的大小不一,笔画有粗有细,结构疏密得体,整体看来修长清秀,舒展流动,古韵悠长。您是不是和我一样喜欢呢?
示例二:妹妹,这是江心屿一处石头上的 题字,右 边竖着写的三个大字是“诗之岛”,这三个字是行书,笔画有粗有细,笔画之间有点勾连。你再看,左下方有“启功题”三个小字和一个印章,告诉我们这三个大字是启功先生写的。他写得真好,下次带你去看看。
7.(1)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2)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
8.[解析] 本诗和《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所抒发的情感相同,但方式有别,本诗借“繁霜鬓”“停浊酒杯”的描写,间接表现了自己的愤懑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情溢于外,直接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 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情感外露。 (122.240.197.57)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茅屋为秋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