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32  2018-04-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2]
2017-2018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终测语文试卷
2017-2018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终测语文试卷
出卷人:唐书成 审核:余家复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今天,学界有一些年轻的朋友以为中国古代没有学术规范,所以我们没有学术规范的传统,只能从西方引进。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没有认识到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国古代的学术规范与当今学术规范存在着很大不同,不少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规范当时还不存在。
比如,由于书籍的流传相当困难,特别是在印刷术普及以前,古代学人对前人的著作或研究成果往往只能依靠记忆和背诵,所以他们在引用前人著作或别人的成果时常常无法逐字逐句地直接引用,而只能取其大意,一般都是间接引用。他们大多不习惯注明出处,往往将前人的话与自己的话混在一起,或者完全按自己的意思改写了。
又如,古人为了做学问或学习的方便,经常将从看到的书籍和资料中摘录出的有用内容分门别类编为类书。这些类书,有的是为自己用的,有的是为别人编的,或者是奉皇帝命令用公费开馆编纂的。很多类书的资料来源和引文都不注明出处,除了一些现成的诗文或整段资料有时会提一下作者或书名外,一般就按内容编入不同的类别。但要知道,这种类书的编纂,无论是因公还是因私,都不会有什么著作权,更拿不到稿费,只要编得质量高,就会博得“嘉惠学林”的赞誉,就是被引用的人也不以为忤,而只着眼于知识的传播。
古代还有一种故意作伪的现象,将自己或别人的作品假托为古代或当代名人的作品,如先秦的不少作品都冠以周公、孔子之名。但除了极少数人是出于政治或经济目的外,这类作伪者大多是很可怜的。因为无势无名,即使他们的作品很有价值也无法流传,而一旦托名于古代圣贤或当代名流,就有可能被刻成碑,印成书,传诵一时,流传千古。尽管绝大多数真正的作者依然默默无闻,但他们的自我价值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
然而,这些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没有学术规范,相反,在一些重大的学术问题上,从先秦开始就存在着严格的规范。例如儒家典籍和学说的传承与解释,自从在汉代儒术成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以来,不仅流派分明,次序严密,而且任何注或疏都署明作者,原文与注释、注释者和传播者绝不相混。在《汉书•儒林传》中,对儒家不同流派的传承过程和人物有明确的记载。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也有这样的传统,如给《史记》《汉书》作注释的学者代有其人,但对有价值的注释,后世学者无不尊重作者的署名,即使有些作者名不见经传,也都一一注明。
由此可见,中国并不缺少学术规范的传统,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继承这样的传统,建立起适应现代学术发展需要的新规范。20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的学术规范面临着新的挑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学者能够平等地、自主地考虑如何适应国际学术规范的时间并不长,很多问题自然还来不及解决。实际上,中国的传统学术规范与西方及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所不同的只是具体做法、方式和程度。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也有“学术规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固有特点,导致一种错误认识,即中国学术缺少规范的传统,只能从西方引进。


浏览完整试题B.古人引用他人著作或成果时取其大意,间接引用,甚至按照自己意思改写,这些惯常做法,与当时书籍流传困难的情况关系密切。
C.古人编纂的类书,除了某些现成诗文或整段资料偶尔会提及作者或书名外,大多不注明资料来源和引文的出处。
D.古代类书的编纂是为了做学问或学习的方便,没有著作权和稿酬,只要编得质量高就会博得“嘉惠学林”的赞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不规范地借鉴前人成果,甚至将自己的作品假托为名人之作,但这些现象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就没有学术规范。
B.自先秦以来,儒家典籍和学说的传承与解释,流派分明,次序严密,原文与注释、注释者和传播者绝不相混。
C.如何继承中国的学术规范传统,建立起适应现代学术发展需要的新规范,这是今天我们面临着的新挑战。
D.中国的传统学术规范与西方及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之间没有根本差异,只是具体做法、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与现代社会有明显差异,很多今天习以为常的学术规范当时还没有出现。
B.作者引用《汉书•儒林传》明确记载儒家不同流派的传承过程和人物这一史实,旨在肯定班固等人对传播儒家学说的贡献。
C.古代很多作者无名无势,但只要托名古代圣贤或同代名流,就有可能使得自己的作品流传后世,进而体现自我价值。
D.中国虽然并不缺少学术规范的传统,但在国际化的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借鉴外国的学术规范,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12分)
“硬人”张奚若
王小民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张奚若是一位可圈可点的人物。这位连蒋介石都敢骂的大学者,为中国的自由和民主引领了时代风骚。
张奚若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学者,这个个性在于他能保持独立人格,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批判社会的不正常。80年前,张奚若曾被徐志摩称为“一位有名的炮手”。徐志摩非常欣赏张奚若的个性,他认为“奚若这位先生……是个‘硬’人。”
张奚若之所以被称为“硬人”,多半在于他有真才实学。辛亥革命前夕,张奚若到上海求学,并很快投身革命,结识了于右任、宋教仁等革命志士,奔走于上海、武汉、北京、西安和日本东京等地,为购买军火、发动起义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辛亥革命后,张奚若看到革命党人的短处,于是,他萌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起初,张奚若想学土木工程,但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加上他认为“国家要富强必需仿效西方民主制度”,所以还是选择了政治学专业。这一去就是十二个年头,他不仅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还去德国科隆大学进修,并考察了欧洲各国民主制度的由来和发展,从而确立了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人生道路。等到他回到祖国,发觉国内的政治与自己追求的政治理想完全不同。就凭这一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张奚若“硬”得有理。
1929年,张奚若受聘至清华大学任教,教授西方政治思想。在西南联大时期,张奚若出任政治学系主任。在当时,有人把大学里的政治系谑称为“升官系”,经济系则被标为“发财系”,因此,时任政治学系主任的张奚若执意把政治系定位为政治学系,以区别人们印象中的政治系。在当时,报考政治学系的人很多,张奚若对此颇不满。一次迎新会上,张奚若向新生大泼冷水:“如果你们来政治学系的目的是想做官,那你找错了地方。国民政府不大喜欢西南联大的政治学系。如果你来此的目的是想当一个学者,我可以老实告诉诸位,四年时间培养不出一个学者来。”不但对新生如此,对毕业班的学生,他照样浇冷水。
张奚若不但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学者,而且也是一位能坚持己见的民主人士。也许是所学的和所教授的专业都是政治学,他特别关心时局动态,对国内的民主政治和百姓民生问题,动不动就要痛骂政府。张奚若的出现,让国民政府多了一面镜子,但这是一面高贵的镜子。1946年初,就在政协开幕前夕,张奚若在西南联大图书馆前的草坪上做了一次大为轰动的讲演,听众达六七千人,他在正式讲演前大声说:“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这是客气话。说得不客气点,便是请他滚蛋!”张奚若的举动,有时候让很多高层人物都感到难堪。抗战期间,他以无党派知名人士身份被聘为国民参政员。有一次国民参政会开会,他当着蒋介石的面发言批评国民党的腐败和独裁,蒋介石感到难堪,就打断他的发言:“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张奚若一怒之下,拂袖而去,从此不再出席参政会。等到下一次参政会开会,政府并没有忘记他,给他寄来开会路费和通知,张奚若当即回电一封:“无政可参,路费退回。”
张奚若能如此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堪称做人的典范。
(节选自《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称张奚若为“硬人”,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张奚若的个性特征,也亦褒亦贬地表达了作者的评价。
B.张奚若选择政治学专业,其原因就在于他在辛亥革命后看到了革命党人的短处,认为“国家要富强必需仿效西方民主制度”。
C.在西南联大时期,张奚若出任政治学系主任,他执意把政治系定位为政治学系,并对新生和毕业班的学生大浇冷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一身正气的品格。
D.张奚若直言不讳,在西南联大发表演讲时,敢于对国民党猛烈抨击,这让很多高层人物都感到难堪,蒋介石就曾打断他的发言:“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
5.这篇传记在选材和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6.作者说“张奚若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学者”,你如何看待张奚若的“个性”?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体阅(14分)【试题来源:汇编;命题:韩 鹏】
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14分)

沈从文
北京城什刹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
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展开余下试题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一个人,正在打量投水似的神气,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样子。
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的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就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再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闲人为了看傀儡殴斗,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正当他第二次钻进傀儡衣服底里时,一个麻脸庞收地捐的巡警,从人背后挤进来。弯着腰的老头子,却从巡警足部一双黑色后皮靴上认识了观众之一的身份和地位,故玩了一会,只装作赵四力不能支,即刻又成一堆坍在地下了。
他记起地摊捐来了,他手边还无一个铜字。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观众中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
收捐的巡警已把那黄纸条画上了记号,预备交给老头子,他见着时,赶忙数了手中铜子四大枚,送给巡警。这巡警就口上轻轻说着“王九王九”,笑着走了。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看着,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等待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四周已经没有一个人了。
他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选自《沈从文文集》,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多次写到老人的“笑”,“微笑”,“疲倦的微笑”,“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不同情形下的老人,不同的笑其实都是“含泪的笑”,令读者不胜悲悯。
B.小说叙述时深沉朴素,波澜不惊,使人觉得一切戏剧性的变化也只不过人生中极其自然的一部分。,正是这种内敛的笔法,表现了“生”者难言的巨大压力与束缚。
C.老人的儿子已经死了十年,但他从没有忘记过儿子,而采用街边傀儡打架的独特方式,表达他的父爱,诉说他的思念,并从王九的胜利中得到虚幻的满足。
D.小说虽一直在写王九与赵四摔跤,但始终没有写王久与赵四打架的英勇,没有写谁对谁错,作者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道德的是非,而是要批判社会的不公。
E.小说中多次写到观众的笑,他们对老人的种种笑,和鲁迅笔下《祝福》中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一样,冷漠麻木,作者批判的锋芒也指向了这些看客。
8.请说说结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9.这篇小说通过写一个老人玩傀儡游戏,写出了诸多“生的况味”,你从中读出了哪些“生的况味”?(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3题。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兄布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元祐初,为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肇言:“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不草制。四年,春旱,有司犹讲春宴。肇同彭汝砺上疏曰:“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翼日,有旨罢宴。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会除给事中,汝砺独封还制书,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是岁当郡,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请不已,出知徐州,徙江宁府。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肇言:“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良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普暬御,其损益相去万万矣。”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日食四月朔,当降诏求言。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者如织。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布之拜相,肇适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当食四月。肇请对言:“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更十一州,类多善政。绍兴初,谥曰文昭。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宋史•曾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B.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C.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D.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元祐,为庙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庙号。
C.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肇博览群书,熟悉礼制。他努力学习,广泛阅览;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文献残缺,他做了许多工作,关于礼制的见解多年后仍然受到肯定。
B.曾肇稳重自持,处事冷静。他受兄长牵连被撤官,但并不钻营,平和淡定;为蔡确辩护一事,谏官认为他出卖朋友,他也不为自己辩解。
C.曾肇刚毅正直,敢于直言。太皇太后要罢黜韩维,他说韩维明辨正邪,拒绝起草命令;春旱时官吏饮宴,他同彭汝砺上疏请求禁止。
D.曾肇忠诚国事,屡遭排挤。他建议选拔贤良,不要亲信近臣,结果被排挤出京;起草诏令征求臣民意见,招致章惇厌恶,想借机打击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
(2)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酌酒与裴迪
(唐)王维①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②,朱门先达笑弹冠③。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①王维一生沉浮宦海,过着亦显亦隐的生活。②按剑:意为“结仇”。③先达:指有德行有学问的前辈。笑弹冠:笑侮后来的出仕者。
14.下列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白首相知犹按剑”紧承首联,由总到分,写白首相知尚且成仇,其他人就不用说了。
B.颈联描绘的清新明丽的画面与颔联所写的“势利”“凉薄”形成对照,又为尾联的抒情作铺垫。
C.尾联 “高卧”一语双关,表面含意是“躺着舒服”,实则暗含隐居不仕,超然洒脱之意。
D.尾联与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浮云”意象含义相同。
E. 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恬淡、清幽、澄澈、自然的,与王维诗歌一贯风格相符。
15.诗的首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写到蜀地之难行时还联想到了蜀地军事上的易守难攻,其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离别总是让人伤感,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离别时的豁达胸襟。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由于奥运奖牌事关运动员个人名利,一些人铤而走险,使用兴奋剂,试图通过欺骗手段获得本不属于自己的荣誉。
②阅卷的导向,唯分数论的功利目的,使得大多数老师的训练方针也好高骛远——教学生写朴实的三段论,不如教他们写漂亮的排比句。
③美好的爱情故事和美好的男主角,永远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目。娱乐圈对这个题目的运作,向来是三心二意。
④面对当下社会发展变革,利益诉求多元,假如我们揣摩上意,专拣领导喜欢听的报送,岂不是让领导一叶障目,及至贻误大局吗?
⑤那受难的一家人死一伤一,除了前段时间各个媒体扑朔迷离的众说纷纭,就是接下来冷酷无情的一场官司。
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硕人》通过对齐女庄姜的细腻描绘,刻画了一个珠圆玉润、亮丽动人的古典美人。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⑤
18.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专题学习,大家表示,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政治立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B.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期间,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在北大引发热议。
C.天文学家推测,宇宙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占宇宙25%,暗能量占70%,我们观测到物质只占宇宙质量的5%。
D.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膝盖曾做过多次手术,经常需要打消肿针,饱受伤病的折磨,最终李娜在32岁的时候做出了离开的决定。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华文明的发展 ① 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我们居住的村舍下面,也许就是某个王朝宫殿的遗址;我们 ② 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挥不去、抹不掉的深沉历史感。 ③ 今天贫穷落后的地方,历史上也许一度鼎盛。一块石碑、一棵古树、一座山峰、一条河流, ④ 是历史的见证, ⑤ 有故事在民间流传,彰显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中华文明, ⑥ 不断赋予其新鲜气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尽管 不管 如果 常常 / 而且
B 虽 无论 / 往往 仍 并
C 固然 / 可能 太多 还是 也
D 不仅 / 就是 常常 总是 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真正的贵族精神, ① 。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 ② 。作为社会精英,要严于自律,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会与国家的重任。 ③ 。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利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具有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21.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 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篾编是老胡家的祖传手艺,老胡是第三代传人,年事已高,对篾编的传承老胡一家有不同看法。
大胡说,继承这祖传手艺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对先人的一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7-2018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