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突兀(wù) 嘉肴(yóu) 兑命(yuè) 修睦(mù) B. 尽粟(sù) 矜寡(guān) 鯈鱼(tiáo) 骈死(bìng) C. 挂罥(juàn) 槽枥(cáo) 两鬓(bìn) 北冥(míng) D. 布衾(qīng) 叱牛(chì) 迁徙(xǐ) 塘坳(ào)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肴”应读yáo;B项“骈”应读pián;D项“衾”应读qī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南冥者,天池也 B. 请循其本 C.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 才美不外见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A项“冥”通“溟”,C项“与”通“举”,D项“见”通“现”。 3.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C. 虽有嘉肴 D. 讲信修睦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古今义的区别。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A项中“怒”的古义为“奋起”,今义为“愤怒”。B项中“或”的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C项中“虽”的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D项中“睦”的古今义都是“和睦”。 4. 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子之不知鱼之乐 B. 故人不独亲其亲 C. 策之不以其道 D.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现象的分析。A项中“知”的意思是“知道”,不存在活用现象;B项“亲”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把……当作亲人”,“亲近”的意思;C项“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D项中“下”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下”的意思。故选A。 5.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知其几千里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C. 是鱼之乐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答案】A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中两个“其”都是“它”的意思。B:到;从。C: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表顺承;表转折。 6. 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求其能千里也 选贤与能 B. 不独子其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C. 故曰:教学相长也 幼有所长 D. 安求其能千里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答案】D 【解析】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A:能够;贤能的人。B:名词活用作动词,“以……为子”;你。C:促进,增长;成长。D项的“安”都是“怎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