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71  2018-04-0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1]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9分)
数据造假销蚀网络诚信
互联网上向来不乏怪事。一些网播剧播放量过百亿却讨论者寥寥,一些网购平台上的“销量第一”却差评不断,一些所谓“今日热门”的文章却完全不知所云。问题何在?互联网时代,网民选择相信数据背后代表的“公众眼睛”。然而近年来,这些本应成为用户选择时重要参考的数据,却屡屡成为一些平台掺水造假的对象。
去年9月,不少平日里阅读量动辄“10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而起因竟是源于某些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工具失效。监测数据显示,当晚有六成微信“大号”的阅读数下降,其中阅读量暴跌80%以上的公众号超过100个;同样在去年,国内某直播平台曾显示某热门直播间观看人数超过13亿,令人匪夷所思。
无据之数,难称数据。那些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衡量着品质优劣,透露着市场反馈,反映着用户认可。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造假者不仅令优质内容沉匿网海,更给了烂俗内容和劣质产品服务以次充好的可乘之机。
数据造假,受伤的不仅是手握“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可能在更广范围内威胁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世界著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的这句论断产生于纸质媒体时代,而在如今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应用成为广告主眼中香饽饽的时代,却更多了几分无奈和讽刺。
根据营销平台AdMaster发布的《广告反欺诈研究报告》,2016年全年无效流量整体占比为30.2%。此外,一些创业者为粉饰一个“好故事”,不惜用虚高的数据吸引投资人青睐。文学创作可以虚构,但虚吹数据实则等同饮鸩止渴。建立在谎言、欺骗和水分上的“数据泡沫”,终究无法掩饰一些互联网企业惨淡经营的现实。
“只有当大潮退去,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屡被评价为“虚火正盛”的今天,被动等待显然不够。一些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除却引入足够的技术支持,企业应该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打通“数据孤岛”,让政府、公众以及第三方监测机构能够合理有序地采集、存储、分析和使用数据,令各方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此外,行业内也亟待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这不仅能有效挤压数据造假者浑水摸鱼的空间,也有助于提高公众辨别数据造假的能力。
唯有如此,量化数据才能继续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向网民陈述日益庞大的行业体量,陈述海量用户集合而成的行为选择,陈述各方褒贬多样的态度倾向,陈述那些网民选择继续相信的真相。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些“销量笫一”的网购平台产品和“今日热门”的文章,只因为网民选择相信数据背后代表的“公众的眼睛”。
B.数据造假不仅伤害手握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会威胁互联网产业的生态系统。
C.文学作品可以虚构,而且在营销策略中,虚吹数据也可以暂时解决目前困难,可以适当为之。
D.唯有在行业内建立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采集指标,量化数据才能继续陈述那些网民选择相信的真相。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网络数据怪象入手,既有数据造假的原因分析,也有建立网络诚信的应对策略,论说有理有据。
B.文章论说中借用的“10万+”“13亿”等数据均属于作者笔下的难称“数据”的“无据之数”。
C.世界著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关于广告费的论断是针对当今新闻门户等成为广告主眼中的香饽饽而发出的嘲讽。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目的在于表达改变当今互联网行业“虚火正盛”的现实,实现网络诚信的愿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那些衡量着品质优劣,透露者市场反馈,反映着用户认可的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才能称为数据。
B.数据的造假掺水让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也让数据失去了应有的标尺作用。
C.“只有当大潮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一些互联网企业经营惨淡的现实终将会透过富有欺骗性的“数据泡沫”显现出来。
D.今天,只有互联网公司、企业、政府和公众都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各自作用,国内互联网“虚火正盛”的现实才能得到改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烟火气(吕峰)
自我有了记忆,母亲就与灶台、与烟火联系在了一起。灶台是乡村生活的恒久风景,它和那些粗糙干裂的手掌、那些因烟熏火燎而迎风流泪的眼睛,共同构成了农家生活最本质的背景,掩映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凡常四季。有了灶台就有了安宁和温饱,就有了繁衍和生存。
我清楚地记得,家里有一个大大的灶台,里面镶嵌着一口大大的铁锅。母亲忙碌之时,身影总是被白炽灯映照着,在墙壁上晃来晃去。她在灶前煮东西的时候,便把我放在厨房门口的一张小小的矮凳上。我坐在那儿,托着腮,看灶下熊熊的火,把整间厨房照得通红,而母亲瘦削的脸也淡淡地染上一层美丽的红晕。此刻,母子俩都没有说话,只有食物的香味,兀自在小小的空间里静静地回旋。
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母亲总是想尽办法改善生活。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无非是在玉米饼中加点白菜或绿豆做成的馅儿,或是偶尔炒个糖豆,蒸个花卷。母亲每每为了哄我多吃一些,便带我做一些小游戏。现在回想起来,玉米饼如何下咽似乎已经记不起来了,而留在记忆深处的则是那缭绕在灶台前无法割舍的浓浓亲情。
那时候,村里的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个灶间,有一个烟囱通向屋顶。每当在野外割草或是放学回来,老远就会看到炊烟从村子里的一座座青灰色或红色的瓦房间袅袅升起。每当炊烟升起时,就会看见田埂上许多荷锄归来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那道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对于孩童们来说,我们熟悉村子里的每一座房子,也熟悉每一个烟囱、每一道炊烟。透过炊烟,我们可以知道是谁家的母亲在做饭;透过炊烟,我们可以亲吻四处飘逸的饭香,咂巴着口水,生出对生活的眷恋和向往;透过炊烟,我们还可以懂得父亲的汗水怎样瘦了自己的筋骨,肥了田间的谷穗。灶台和烟火就是乡下人的日子,是乡情浓聚成的一道优美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乡亲们生活的希冀和灵魂。
在我看来,烟火的味道也就是母亲的味道,它是母性的,缓缓上升,维系着整个村庄,也承载着村庄沉甸甸的希望和淌不干的汗水。所以,有村庄就有人家,有人家就有灶台,有灶台就有喜怒哀乐里的一日三餐。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烟火,就是守着一份幸福,一份满足。
一天天一年年,日子就在灶台前母亲的忙碌身影中流走了,我也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背井离乡。可是,母亲却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她居住的老屋。每次去看她,她总是蹲在厨房的灶台前,默默地给我们做饭做菜。生火以后,火势不够猛,她便用一根长长的吹管,对着灶下的柴火呼呼地吹气,火星子在灶下狂乱地飞舞。
火势够猛后,母亲便在灶台上以亲情为味精,为她的儿子、儿媳与孙儿做丰盛的饭食。厨房狭小而局促,我常常被烟气呛得呼吸困难。可是在烟气缭绕中掌勺的母亲那张汗水淋漓的脸上,总是隐隐地含着笑意。
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也是独一无二的味道。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善于描写:乡村灶台的描绘、母亲忙碌的身影、村民晚归的画面……语言生动,充满深情,也令人难忘。
B.荷锄而归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炊烟走去时,“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是因为回家时人们摆脱了身上的重担,前行更为轻松。
C.文章第二段和第七段写我与母亲在厨房的场景,描绘母亲忙碌而幸福的形象,突出了母亲对我潜在的影响。
D.文章以“烟火气”为题,写乡下的灶台与烟火,写忙碌的母亲,表现了母亲的满足和幸福,突出了滋养我一生的浓浓亲情。
5.文章语言真情而隽永,请说说末段中“不会再有饥饿感”的理由。(5分)
6.“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结合全文分析“烟火气”的深刻意蕴。(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槐花(汪曾祺)
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面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醋瓶、酱油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撒上青蒜,往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到了春暖,再往北返。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这很出乎我的意料。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展开余下试题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有那么简单?
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西南北到处跑,好耍。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四川女孩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她们结婚已经几年了。丈夫对她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
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她到哪里去了。养蜂人说: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
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她带他到甘家口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勾针给他勾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子。她很爱这个孩子。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潭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来,养蜂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节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
7.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赏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第二段中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写养蜂人和他的妻子,准确生动。如“排”字表现“家”的日用品整齐丰富和生活的寡淡乏味。
B.“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这既是写蜜蜂,也是写养蜂人,借物写人,抒情藏于字间,自然巧妙。
C.这篇散文善用描写,语言朴素准确,完全依靠叙事就使读者在这平凡的故事、平常的人物身上看到了一种感动。
D.“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是女人选择养蜂人的理由,“有那么简单?”可以读出作者对这种轻率行为是颇有微词的。
8.文章的结尾写到:“玉渊潭的槐花落了。”读来并不仅仅只是写花落这件事,还在暗示着一些什么,请谈谈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9.根据文意,概括分析文中“妻子”的性格特点。(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 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曰:“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兖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 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时乏国用,言利者争献富国计。尧俞奏曰:“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
英宗即位,转殿中侍御史,迁起居舍人。皇太后与英宗同听政,英宗有疾,既平,尧俞上书皇太后,请还政。久之,闻内侍任守忠有谗间语,尧俞谏皇太后曰:“外间物论纷惑,两宫之情未通。臣谓天下之可信者,无大于以天下与人,亦无大于受天下以公,况皇帝以明睿之资,贯通古今,而受人之天下乎?如诛窜谗人,则慈孝之声并隆矣。”于是皇太后还政,逐守忠。
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
哲宗立,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四年,拜中书侍郎。六年,卒,年六十八。哲宗与太皇太后哭临之,太皇太后语辅臣曰:“傅侍郎清直一节,终始不变,金玉君子也。方倚以相,遽至是乎!”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献简。(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
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检/ 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B.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C.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D.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亥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第,即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
B.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20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C.嘉祐,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D.谥,指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尧俞性格沉静,潜心向学。他十岁便能写文章,未冠时即登第,但却仍能闭门读书,不事游冶,受到石介赞叹。
B.傅尧俞尽职尽责。兖国公主与驸马不和,仁宗皇帝袒护公主,将驸马调到外地任职,时任监察御史的傅尧俞上疏指出这种做法不合礼制。
C.傅尧俞正直敢言。皇太后听信身边奸邪小人的谗言,迟迟不将政事还给英宗。傅尧俞上疏请求皇太后以天下和公心为重,还政给英宗,并驱逐那些进谗言的小人。
D.傅尧俞公正无私。王安石推行新法,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并许以高官厚位,傅尧俞不为所动,并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新法的态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
(2)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一、二句对仗工整,选用“紫塞”“白云”“明月”等意象,渲染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
B.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芳樽夜”创设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


展开余下试题C.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透露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D.七、八句作者临行时表明心意,化用了典故,既委婉含蓄,又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
E.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的感受。
15.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
辛 弃 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想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以高人自勉,渴望挥戈跃马驰骋疆场。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
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
D.下阕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情感挣扎。
E.全词借用眼前青山、万马、烟雨、白发、沙鸥等物,写出情感的变化:愁由无到有,由有到浓得无法消解。
17.在表达情感上,本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 , 。(李白《蜀道难》)
(2)《琵琶行》中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张旭的书法笔走龙蛇、行云流水,很多书法爱好者爱不释手,争相模仿。
②我们在学习时,要不断积累,必须厝火积薪,厚积薄发,才会学有所成。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两位在朝鲜战场上几十年不见的老战友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⑤⑥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3分)
A.铿锵婉转的川戏,别具一格的巷子,香气扑鼻的老茶馆盖碗茶……老成都的这些符号,在繁华的都市文明进程中已渐行渐远,甚至成了一种伤感的记忆。
B.核心技术别人不可能施舍给你,也不可能卖给你,最终需要自主创新。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一定要走的必由之路。
C.12月2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陆地勘察卫星二号,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D.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不仅需要传承文化、做优文创,提升发展“软实力”,而且需要壮大经济、做强产业,增强发展“硬实力”。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我虽然毕业于名校,但短时间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只好暂时在这个单位屈就。
B.足下一向敢为人先,此番在“阿里云”创客大赛上斩获佳绩,实在是可喜可贺。
C.我拜读了你的辩论稿,发现在个别词语的使用上有失斟酌,很冒昧地做了雅正。
D.化学竞赛冬令营报名即将截止,来不及回家和您磋商,只能擅自做主先报了名。
22.作文(60分)
市民小刘悄悄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屏蔽了父母,“其实只是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发的朋友圈而已。”小刘坦言,自从父母半年前加入自己朋友圈之后,就开始“极度关注”她的一举一动,“有些小情绪发着好玩,却被他们当了真,不断询问、劝说,让我哭笑不得。”
你的微信朋友圈是否对父母无权限开放?你是否愿意父母从朋友圈关注你的一举一动?当我们在朋友圈里屏蔽父母时,我们屏蔽的究竟是什么?
也许是不想父母因为风吹草动就紧张兮兮,也许是不想父母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唠唠叨叨。也许,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吧。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B
2.C
3.B
【解析】
1.题中A项,不合逻辑,应为“‘销量第一’却差评不断,一些所谓‘今日热门’的文章却完全不知所云”是因为“互联网时代,网民选择相信数据背后代表的‘公众眼睛’”;C项,“可以解决目前困难,可以适当为之”错误,原文“文学创作可以虚构,但虚吹数据实则等同饮鸩止渴”;D项,条件不足,还有公司、政府等的努力。
2.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论断并非针对当今。
3.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标尺作用打了折扣”而非“失去”。
4.B
5.①物质上:母亲所做的可口饭菜让我腹中充实,不会感觉饥饿。
②精神上:母亲所做的饭菜充满爱意和幸福,也带给我生活的自信与满足,让我从容而平和的行走。(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5分)
6.①烟火气是乡情,是乡村生活的独特(永恒)风景,对生活的眷恋和向往,是生活的希冀和灵魂; ②烟火气是亲情,承载着努力和希望,带来了幸福和满足,获得自信、知足、平和、从容。 (每点3分)
【解析】
4.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手法,B项考核情节,C项考核语段作用,D项考核文章的标题,其中B项,“轻松”是因为有温暖的家在召唤。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要求回答“末段中‘不会再有饥饿感’的理由“,注意根据文章的整体进行概括,此题注意结合全文答出物质上的饥饿“母亲所做的可口饭菜让我腹中充实,不会感觉饥饿”;根据文中的句子“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概括“母亲所做的饭菜充满爱意和幸福,也带给我生活的自信与满足,让我从容而平和的行走”。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标题的意蕴的题目,实际就是概括文中的主旨情感,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灶台和烟火就是乡下人的日子,是乡情浓聚成的一道优美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乡亲们生活的希冀和灵魂”概括第一点;根据“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烟火,就是守着一份幸福,一份满足”“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概括第二点。
7.B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枣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