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324  2018-04-1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4]
河南省2018届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安阳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夜别韦司士①
高适
高馆张汀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乌堪求侣,无那②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③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韦司士,要从甘肃武威前往河南洛阳赴任,②无那: 无奈。③曲里:拐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首联写馆舍夜宴,其中上句写馆舍张灯,酒清香冽,由此可见待客之殷勤。
B.首联的下句连用“夜钟”“残月““雁声”等表达时间的词语,显示宴饮时间之长。
C.颈联通过联想和想象的虛写手法,描写出了韦司士的行程。
D.尾联的“暂离别”,是希望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有逢迎”说明韦司士是一个深谙官场之道的人。
E.这是一首送别诗,既表达了对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达了对友人为人和才名的赞颂。
I5.诗歌颔联常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试作简要分析。(6 分)
答:
14.BD (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
15.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鉴赏的能力。
答案 (1)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啼鸟求侣来比喻诗人与韦司士的情感。(2)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春风”赋予人的性情,借春风送行说不能长聚,用语清新。(3)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遗憾之情。(每点2分)( 答“反衬”“对比”亦可酌情给分)
濮阳二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Il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再泛吴江①
王禹傅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
【注】①诗人之前由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吴江流经长洲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以叙事发端,从首联“住江滨”“重到”等词可见诗人是一位难与世俗相融的高雅之士。
B.诗歌用词凝练,一个“病”字,语带双关,既可指自己身体上的病痛,也包含精神思想上之“病”。
C.颔联重在描摹江面景色,以“野鸟”和“渔人”为写作对象,视角由近及远,画面富有层次感。
D.颈联巧用拟人手法,将人望月、山,化为月、山随人,把客观的山、月写得极富人情味。
E.诗歌紧扣“吴江”展开,以写景见长,融景物描写、叙事、抒情为一炉,全诗浑然一体,情味悠长。
15.该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概括分析。(6分)
答:
14.AC(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
1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①体弱多病,心情苦闷。诗人由丁直言进谏被贬吴江一带,自己重到江边,以江水“照病身”。②厌倦
官场,向往自由。颔联通过对江面野鸟、渔人悠闲自在牛活的描写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③思念家乡,意欲归隐。尾联通过张翰的故事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新乡二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晓发公安①
(作者原注:数月憩息此县)
桂甫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②亦不迟。
邻鸡野哭③如昨日,物色生态④能几时。
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出门转眄⑤已陈迹,药饵扶⑥吾随所之。
【注】①大历三年,诗人离开公安前往岳阳。②明星:启明星。③语出《孔子家语》:“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④物色:指物。生态:指人。⑤转眄(miǎn):转眼。⑥扶:陪着;维护。


浏览完整试题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的“击柝“明星”点明标题中的“晓”字,“复”字便见得前此已饱闻。
B.第二句中的“亦不迟”意谓柝声一歇,启明星也出现了,仿佛催人早早出发。
C.颔联写听到邻鸡之鸣和野外的哭声而引发感慨,“能几时”透露出幻灭感。
D.第七句照应颈联,第八句照应颔联,形成尾联分别呼应颈联和颔联的结构。
E.全诗叙写晓发公安之见闻感受,以人生感触为主线,景中融情,语言老到。
15.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
14.C.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C诗中的“野哭”不是指哭于野外,而是指协哭或号啕大哭。D应是“第七句照应颔联,第八句照应颈联”)
15.①对自己滞留他乡数月且衰病一身的遭遇的悲愁。②对乱离时代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③对个人无止境的漂泊生活的感伤。(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郑州二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陈师道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注】①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白门,徐州城门名。②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③小市:徐州地名。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题中的“和”字表明这是一首和诗,应是诗人为酬答寇十一同题材的诗而作。
B.首句写登城所见的雄伟壮丽之景,“屹相望”写出了楼观高耸对峙的样子。
C.第二句写徐州城的地理形势,此处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堪称一方重镇。
D.第四句写诗人回家之后伫立门前,晚风吹动衣衫,顿生凉意,让人伥惘不已。
E.第六句写游子青春年少便能重见故乡,与上句中孤臣白首才被召回形成对比。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4.(5分)D、E(D项“让人怅惘不已”不当,诗人的心情应该是轻松愉悦的;E项“青春年少”和“与……形成对比”错误,诗中“青春”指春天,它与“白首”只是形式上的对仗,不是意义上的对比。杜甫有诗句“青春作伴好还乡”。)
15.(6分)①诗人登楼观览的轻松愉快。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城门饱览山河风光,直到小市张灯才萌生归意,意兴盎然,轻松愉悦。(如答“对徐州城雄伟壮丽之景的赞叹”给1分)②政局变化、旧友回乡的欣慰喜悦。颈联写元佑党人喜逢新政被召回,被流放贬谪的朋友终于能重回故乡,诗人为此感到喜悦。(如答“‘孤臣白首’的伤感”给1分)③想要归隐江湖又不甘心退出仕途的矛盾心情。尾联写明知自己与富贵无缘,却又不能忘怀功名,自由自在归隐江湖。(每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情感”1分,“具体分析”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洛阳二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__________。
月夜泛舟
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 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 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 作逸民。
【注】①刘著:安徽皖城人,北宋遗民,后仕于金。② 传邮:上传下达的文件、书牍。③区区:庸庸碌碌。④尧封:相传尧划天下为十二州,每州表封一山,以作祭祀。后以“尧封”称中国的疆域,或故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取陶渊明笔下“无心以出岫的云”的意象,寄寓作者遭逢宋金易代的感慨:世事变迁,人世浮沉就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定。
B.第二句使用典故,以出使北朝被扣留,终生不能南归的南朝诗人庾信自比,“南朝”“北朝”两词对举起到了强化情感的作用。
C.颔联描述作者的公务活动状况和内心感受,“扰扰”“区区”的使用不仅有叠词的音韵效果,更收描述真切、表意强烈之功。
D.颈联由远及近写泛舟所见的优美景象:两岸青山绵延流转,身侧白鹭傍船翩飞。但从诗歌抒情的角度看,应是以乐景衬哀情。
E.诗人像李白、苏轼等古来许多文人那样在月夜泛舟、独酌,是因为置身月下就似“到了另一世界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4.AD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 项陶渊明笔下的“出岫”云蕴含着无心无意、自然自在的意味,而本诗首句中“出岫云”则是无根无倚、漂浮不定的意象,寄寓作者对浮世变迁的感慨,二者大异其趣。D 项颈联不是“以乐景衬哀情”,厌烦官场俗务的诗人徜徉于青山碧水间,体验到的是难得的解脱的愉悦,句中“不厌”“相亲”更是诗人喜爱之情的直接表露)
15.①国家破亡,人世漂泊的悲痛。首联写祖国灭亡、异朝为臣的屈辱,悲叹自身如孤云漂泊,无依无凭。
②对公务繁冗、官场庸俗的厌烦。颔联写文书繁多终日碌碌,应对庸俗僚吏让人心灰意懒。
③暂得摆脱公务、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轻松愉悦。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绘了月光照耀的优美山景,傍船飞掠的白鹭轻姿,表达了诗人暂时摆脱俗务的喜悦心情。
④对故国的眷恋,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句“暂向尧封作逸民”,诗人特称早已沦陷的中原为“尧封”之地,宁做故土的隐逸之民,而不愿仕宦金朝。(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要求每条理解至少有一处具体诗句分析。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河南省中原名校六次质量考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关山月
李端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
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
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
只应城影外,万里共胡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句言虽简而意实多,“苍苍”突出关山“月”的特色和夜晚月色朦胧的状态。


展开余下试题 B.第二句写关山之地榆叶尽黄,让人备感秋意,为全诗定下凄清的感情基调。
C.第三句写月轮运转,月光皎洁,照耀着远处的大海,突出月夜的空阔明净。
D.第四句作近距离的定点描写,“上”与“长”两字写出月光的动态美与情态美。
E.第五句写戍卒因“水冻”而不断移动帐篷,照应首句“露湿”,说明月夜露水之多。
15.最后三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4.CE
【解析】(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5分。)选三个及其以上不给分。C项,“照耀着远处的大海”错误,“海”指“瀚海”,即西北大沙漠,不是指大海。E项,“说明月夜露水之多”错误,这句诗通过露水结冰能够压倒帐篷来表现边塞的苦寒。
15.①对战乱频起的厌恶之情。“兵疲”写戍卒因为战争频繁而厌倦。(2分)
②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数望乡”写戍卒多次眺望家乡的方向。(2分)
③关山难越的孤独。“万里”写戍卒离家遥远,归家不得。(2分)
【解析】每点2分。回答问题,注重思考诗句描写的具体内容,然后从内容的角度确定诗句表达的情感等。
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游终南龙池寺
孟郊
飞鸟不到处,僧房终南巅。
龙在水长碧,雨开山更鲜。
步出白日上,坐依清溪边。
地寒松桂短,石险道路偏。
晚磬送归客,数声落遥天。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此诗以“游”为线索来贯穿全篇,行踪不定,视角多变,取景有独到之处,因而
目接心想的景观与感受显得奇特、新鲜。
B.诗人从山寺的位置人手,首联写龙池古寺,幽然独立在终南山鸟也飞不到的
最高处,显示出古寺超尘脱俗,不同凡响。
C.“步出”句突出山势巍峨,人行如在太阳上头;“坐依”句写出山景清幽,游客依
溪而憩,这是以主观感觉反映客观环境。
D.“地寒……”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山中景象:环视山野,天寒地冻使得松
树桂树都矮了,山石险峻,使得道路更加偏僻。
E.尾联余韵悠长,让人回味:山寺敲响晚磬,专为依依不舍的游者送行,游者渐
行渐远,磬声悠扬,飘落在遥远的天边。
15.有人评价“龙在水长碧,雨开山更鲜’’虚实结合,用词巧妙。请简要分析。(6分)

14.(5分)AB(C项“坐依”句不是以主观感觉反映客观环境。D项“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山中景象”错。E项“专为依依不舍的游者送行”分析有误。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满分。)
15.(6分)①“龙在”句属于想象,是虚写,作者突发奇想,池水澄澈清莹,大概是龙潜于此而致。②“雨开”句写眼见,是实写,雨过天晴,山色显得格外清朗、明净、鲜润。③“碧”“鲜”两字色调明朗,传神地形容出色彩的明亮;“长”“更”两个字修饰准确,恰当地突出了色彩的程度。(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河南省八市学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①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②。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一、二句对仗工整,选用“紫塞”“白云”“明月”等意象,渲染与友人离别时的凄凉氛围。
B.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芳樽夜”创设了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
C.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透露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D.七、八句作者临行时表明心意,化用了典故,既委婉含蓄,又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
E.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的感受。
15.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4.A.D(A项,“凄凉氛围”错。D项,“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属无中生有。)(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①与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第四句直接写“离忧怅有馀”,五、六两句通过渲染离别时凄清寂静的环境来表达离别的悲伤。(3分)②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七、八句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议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3分)
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注],请予赋诗二首(其一)
黄庭坚
食贫自以官为业,闻说西斋意凛然。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
未尝终日不思颍,想见先生多好贤。
安得雍容一尊酒,女郎台下水如天!
【注】黄庭坚的朋友郭明甫在颍尾建西斋,隐居读书。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起笔不写西斋之景,先说自己家境清贫,不得已做官为业,有抑扬转折之妙。
B. “意凛然”三字感情色彩浓郁,既含有对友人的敬重之情,又寓有反躬自问之意。
C. 结句写自己最终与友人载酒泛舟于女郎台下,表达了和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
D. 从“闻说”到“想见”再到“安得”,诗意连贯,并列呈现,体现了构思的严谨细密。
E. 写这首诗时,诗人并末到过西斋,所以全诗以想象为主,虚实结合,自然浑成。
15. 本诗的第二联意蕴丰富,广受后世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D 15. ①既写了西斋的藏书、子弟、林木、风烟,又表明了培养人才的见解。②既称
赞友人藏书之富,又赞美友人饱读诗书,学问渊博。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项,“结句写自己最终与友人载酒泛舟”有误,尾联宕出远神,以景结情,诗人想象自己已到颍上,同友人从容载酒泛舟于女郎台下,但见台下水天一碧,空明澄澈。这阔远的境界,正好衬托出两人聚会时心旷神怡之情;D项,“并列呈现”有误。从“闻说”到“想见”,再到“安得”,诗意连贯而下,层层递进。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重点在于赏析手法,也可以从内容、情感上是赏析。本题抓住题干中的“意蕴丰富”,主要从所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来分析。“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由首联的“闻说”,便引起颔联对西斋风光的遐想。西斋是友人隐居读书的书斋,于是从藏书写起。称赞友人藏书之富,正是赞美友人饱读诗书,学问渊博。“宜子弟”,更是表述友人的诗礼传家。第四句写景兼寓意,暗用《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之意。这一联,既写了西斋的藏书、子弟、林木、风烟,又抒发了关于培养人才的深刻见解,巧妙地寓议论于描写,使人几乎感觉不到这是说理之笔。这样的议论,带情韵而行,有形象,不失诗意之美。 (61.240.237.5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河南省2018”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