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12  2018-04-10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2]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冠湘中学2018年上期八年级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面是《朗读者》中的一段话,读一读,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生,或重于泰山,或轻于hóng( )毛,是司马迁的选择。选择是一次有一次自我重sù( )的过程,让我们不断的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hóng____毛 重sù________
【答案】 (1). 鸿 (2). 塑

2.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粗犷kuàng 笨拙zhuó 脂肪zhǐ 百折不挠ráo
B. 嫌恶 wù 嫉妒jì 琐屑xiè 浑身解数xiè
C. 差事chāi 妥帖tiē 河畔pàn 载歌载舞zài
D. 狭隘yì 奔丧sāng 慰藉jiè 情不自禁jìn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应为粗犷 guǎng、笨拙zhuō、脂肪 zhī;B.应为嫉妒jí;C.正确;D. 狭隘ài、情不自禁jīn。
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 网传天然气要涨价,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的市民济济一堂。
C. “最美新娘”李成环的事迹可歌可泣,她被兰州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的称号。
D. 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B中“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这边指的是市民,而不是有才能的人,B错,固选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古诗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江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满江红》
③令初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此生谁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诉衷情》
关河梦断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诉衷情》
【答案】 (1). 兔从狗窦入 (2). 八年风味徒思浙 (3). 俗子胸襟谁识我 (4). 群臣进谏 (5). 门庭若市 (6). 心在天山 (7). 身老沧州 (8). 尘暗旧貂裘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窦、徒、襟、谏、貂、裘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5.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_________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_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补充姓名)


浏览完整试题(2)《童年》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外祖母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补充性格特点)
【答案】 (1). (1)保尔•柯察金 (2). 朱赫来 (3). (2)慈祥善良、聪明能干; (4).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多识记。熟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童年》,识记其故事情节,即可解答此题。注意保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高尔基的《童年中》,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的人、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6.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二】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三】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请从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所给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
【备选成语】锲而不舍 雪中送炭 不耻下问 众志成城
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________体现了一种______的精神,这种精神是_____。
【答案】 (1). (1)成语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或成语和文化关系密切。 (2). (2)锲而不舍 (3). 体现了一种坚韧执著的精神 (4). 这种精神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发动机
【解析】试题分析:“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是审题的关键,从材料一到三的内容可以看出,成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分析:只要注意成语意思将其联系起来即可。但要注意“依照所给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理解与鉴赏
诗歌鉴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7. “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8. 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7. “中原地区”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或“中国”。
8. 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解析】
7.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的意思来解答。“何处望神州”的意思是“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 所以“神州”指“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
8. 本题考查学生借古讽今写法的作用。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写作方法。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神佛福也(______) (2)公将鼓之(_______)
10.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登轼而望之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 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何以战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D. 小大之狱 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9. (1). 赐福,保佑 (2). 击鼓 10. A
11. (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2)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12. 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 ②精于谋略,知己知彼 ③善于观察,把握时机 ④洞察时政,进谏献言。
【解析】选自《左传》 作者:左丘明 年代:春秋时期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展开余下试题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崐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福”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的的意思;“鼓”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10. 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而”都表修饰;B.介词,在/认为;C.凭借/因为;D.助词,的/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狱”,案件;“虽”,即使;“以”,根据;“靡”,倒下。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曹刿的“远谋”体现: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政治上取信于民;在战斗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把握战机,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 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13. 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
14. 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5. 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
16. 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向“汽车社会”,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13. 第一,土地制约;第二,能源制约;第三,环境制约。
14. 打比方 把摆在城市街道两侧的车比作长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汽车之多,占地面积之广,使说明对象形象可感。
15. 不能删除,“ 超过”表范围,说明美国的汽车普及率高于50%,去掉表示确数,与原意不符,“ 超过”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6.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3. 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阅读全文,注意把握关键词语。“第一”“第二”“第三”。
14. 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15. 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超过”表范围。
【点睛】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16.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够根据制约的原因,提出具有切实可行的建议即可。
萧萧池塘暮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展开余下试题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将身为父母的幸福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
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
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
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
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
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粝的土砖和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①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②,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
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一代再来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
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纸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
(陈志宏/文,有删改。)
【注释】①田畈(fàn):田地。②罱(lǎ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理出来。
17. 本文作者按照_____的顺序写出了多年以前故乡池塘 _____的特点。
18. 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19. 作者曾经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面的“痛苦”?
20. 作者忆过去的池塘,看今天的“池塘”,想未来的“池塘”,是为了唤醒我们关注哪些问题?
【答案】17. (1). 第一空:季节(或时间,或四季,或春夏秋冬) (2). 第二空:鲜活(或充满活力,或充满快乐)
18. 【示例1】这句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池塘具有灵性、充满活力的特点,表明了池塘与故人生活密切相关,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池塘的动态美,突出它鲜活而有灵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19. (1)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生态的恶化。(2)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永远失去了。(3)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古典乡村之美永远逝去了。
20. (1)关注环境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生存的家园。(2)关注保护美好事物的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曾经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事物。(3)关注发展和传承的问题,提醒我们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解析】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脉络分析即可。通读全文可知,作者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池塘为脉络对故乡的池塘进行描写,即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文章第八段作为过渡段,在描写完四季的池塘之后,作者用“鲜活”二字总结性地形容多年以前的故乡池塘,即池塘特点为“鲜活”。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作用的理解。解答时,结合文章主题,分析上下文语境进行解析。拟人是一种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池塘比作村里人共有的孩子,并通过“应答”等拟人化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池塘的灵性,表现出人与池塘的和谐关系。“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句式、结构、意思相似,都是池塘的美景,组在一起,展现了池塘的活力,富有趣味。综合上述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注意:在写其作用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显得内容过于笼统)。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耒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