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37 2018-04-10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7]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2018年春季学期3月月考考初二语文试卷
1. 把下列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写在文后括号内。
有这样一首kuài(▲)炙人口的散文诗:“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思念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那真挚的、zhōng(▲)爱深谙(▲)的母语!是它给了我们希望和力量,我们决不能亵(▲)渎自己的母语。”(《汉字的魅力》)
(1)kuài (______)炙人口 (2)zhōng(______)爱
(3)深谙(______) (4) 亵(_______)渎
【答案】 (1). 脍 、 (2). 钟、 (3). ān、 (4). xiè
【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脍”“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谙”不要读成“yīn”。
2. 请写出语段中省略号的作用。
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的完成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烂漫春光里能寻觅诗意,萧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仇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让心境宁静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排比中排比内容的省略
【解析】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静默或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这里表排比中排比内容的省略。
3.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烦躁 瑰宝 松懈 含辛如苦 痛心疾首
(2)凋零 谛听 暇想 别出心裁 物竞天择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如改为茹 (2). 暇改为遐
【解析】字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的辨析,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此题都是形似字和音近字。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 ( )
A. 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B.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 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依靠科学,依法办事,才能夺取抗击灾害的全面胜利。
D. 万籁俱寂时,才拥有一片真实自由的天空。黑夜里,无论是云淡风清,一地风光,还是云雾笼罩,夜色沉沉,大自然都像一张怡静的网。
【答案】A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的名字对每一个热爱苹果的人都不陌生,乔布斯有着过人的智慧,是计算机业界的标志性人物。
B.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这一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C. 公众人物在被默许公众拥戴、媒体追捧、广告收入等公共资源的同时,也理所应当要成为公众知情权和媒体批评监督权所直接涉及的对象。
浏览完整试题
D. 调查显示,老年人的跌倒有一半以上是在家中发生的。因此,家庭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成员的悉心照顾,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A项不合逻辑,主客体颠倒,应在“每一个热爱苹果的人“后加上“来说”。C项成分残缺,状语中“公共资源“的谓语残缺,应在“默许”后加上“拥有”。D项搭配不当,应将“发生“改为“发生率”。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6.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305篇,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列为“五经”之一。
B. “号”,是名和字之外的称号,一般用于自称,以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南宋词人辛弃疾,号六一居士。
C. 冰心的诗语言清丽,意蕴隽永。我们学过她的《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D. 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等。他们两人都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B
【解析】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故B项有误。
7. 按要求默写。
(1) 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2) 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
(3)《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形象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历来为世人传唱。
(6)《泊秦淮》一诗中揭露统治阶级纸醉金迷,荒淫享乐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几处早莺争暖树 (2). 塞上燕脂凝夜紫 (3). 造化钟神秀, (4). 阴阳割昏晓 (5). 不畏浮云遮望眼, (6). 只缘身在最高层。 (7). 人生自古谁无死? (8). 留取丹心照汗青。 (9). 商女不知亡国恨, (10). 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本题为连续性默写和情境默写的综合,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注意“凝”“割”“遮”“缘”几个字的书写。
点睛: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塞上”又做“塞土”。
8. 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9.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答案】8. 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
9.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解析】
8.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9. 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展开余下试题
10.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_________ (2)礼愈至 ______
(3)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 (4)主人怪问衡 ________
11. 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计日以还 B. 弗之怠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以书映光而读之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3. 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
甲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10. (1). ①借 (2). ②周到 (3). ③报酬 (4). ④感到奇怪 11. D
12. ①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13. (1). 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 (2). 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14. 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
【解析】
10.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此题注意词类活性现象,“怪”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1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虚词的意义。A.因此/表修饰,不译;B.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的;C. 转折,但是/表顺接;D项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13.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疏通本文文字,了解内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梳理情节,根据情节点概括。
14.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两文的内容浅显易懂,根据两文的情节,抓住人物行为表现,从做学问的精神、方式方面概括。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5. 为什么第三段“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16. 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17. 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8. 阅读第六段,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答案】15. “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侯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 相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6. 是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意义。
17. 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 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8. 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解析】
15.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但不表示是全部,如果删去,则表示古代流传下来的所有农谚都与物侯知识有关,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6. 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代词指代的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下文内容。结合前文内容来理解,指的是前一句所说的,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展开余下试题
17.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表明运用的是举例子。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些实例,来具体准确地说明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
18.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判断。说明文有三大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文章第六段,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来说明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可见使用的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上最辛酸的秘密
楼下的简易房里住着父子俩,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我每次回家,都要经过这间简易房,促使我多看两眼的原因是父子俩,白天他们去捡破烂儿,晚上回来就住在这儿,父亲四十岁的样子,儿子十多岁吧。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们都有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父亲驼背,五官像挤在一起;儿子脸相却很好看,和父亲一点也不相像,只是腿脚也不好。
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也收破烂儿,有一辆破三轮车。搬家的时候,我把不要的东西给了他们——旧书旧报旧家具,还有一张小床。我说:“不要钱,是我送给你们的。”他们很感动。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男人姓白,是从安徽过来的,因为穷,媳妇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跟人走了。他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北方,靠捡破烂儿生活。
男人舍不得花一分钱,常年穿着那身破衣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买身新的。他们在简易房里过年,有人给他们送饺子,我送了单位里发的腊肉,他感激地说:“城里人真好。”
那天,有件事使我大吃一惊。下班回来,邻居突然对我说,老白好像有对象了。我说:“真的啊,谁能看上他啊?”可后来,我还真看到了。
是一个也拉扯着一个孩子的女人,家在本地,有房子,打算和他一起过。老白却不愿意。我有点纳闷儿,去问老白,老白抽着烟,一袋一袋地抽着。他说:“我不敢结婚,一是怕耽误人家,二是我得攒钱。儿子的腿要做手术,得十多万。大夫说越早做越好。我不能让他一辈子一拐一拐的走路。我不能结婚,一结婚,负担就更重了。”
后来,我很多天没有看到老白,我总怀疑他去了外地,因为简易房拆掉了。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十几万,什么时候可以攒够啊?!
再后来,我听说了一件事,眼泪当时就掉下来。
是我朋友那里出了事。朋友是做建筑的,招了一个男人,没做几天,就从楼上掉下来了,公司要给他治病,他说:“别治我了,我都四十多岁了,赔我点钱,给我儿子做手术吧。”
公司的人不理解,也不愿意给这笔钱。男人哭着说:“求求你们,给他做手术吧,我……我是故意的……出了意外就会赔钱,我想让你们给我儿子做手术,这孩子跟着我不容易;我还想告诉你们,儿子……儿子是我捡来的,我根本就不能生育……”
所有人惊呆了。那个朋友哭了,他告诉公司的人,给他儿子做手术,也要救他!
孩子做了手术,手术后再也不一拐一拐地走路了,可男人仍然是一拐一拐的,父子俩依旧捡破烂儿为生。过年过节,父子俩就给我的朋友送点玉米山芋过去,他们知道感恩。我的朋友仍然穿梭于生意场上,可是,他忘不了那个秘密。
老白曾说:“这个秘密我不想让儿子知道,因为儿子说是世界上最好的爹。”老白倾尽所有爱着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却不知道,老白不是他的生父。
我和我的朋友都相约着要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那应该是世界上最令人心酸的秘密了。
也许真正的爱就是这样:我爱你,不图一丝回报;我爱你,用我的所有,包括生命——只要我有。
(选自《读者》2009年第9期,作者程青衣。原文有改动。)
19. 文题中“世上最心酸的秘密”指的是什么?“心酸”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20. 文章后半部分点出儿子并不是老白亲生的,请在文章前半部分找出两处对此有暗示作用的句子。
21. 请分别说明下面两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1)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
(2)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22. 文章主要写了老白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3. 文中的“父亲”最能感动“我”的品质是什么?为什么“我和我的朋友都相约着要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19. ①老白倾尽所有爱着他的儿子,儿子却不知道,老白不是他生父。②同情、敬重。
20. ①父亲驼背,五官像挤在一起;儿子脸相却很好看,和父亲一点也不相像。②因为穷,媳妇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跟人走了。
21. (1)突出老白父子俩生活极其贫困、艰难。(2)这是动作描写,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埋下铺垫。
22. ①为了给儿子攒钱,老白不敢再婚。②老白故意摔伤,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的机会。
23. ①儿子不是亲生的,但老白愿意为其牺牲所有,这是一种真正伟大无私的爱。②老白不想这个秘密让儿子知道,“我和朋友”非常敬重老白,尊重老白的想法;这个秘密凝系着老白父子俩之间的深情,只有“藏在心底”,才能不对老白父子俩造成伤害。
【解析】
19. 试题分析:找到文中的“这个秘密”涉及到的语句,便可找到“老白曾说‘这个秘密我不想让儿子知道,因为儿子说是世界上最好的爹。’老白倾尽所有爱着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却不知道,老白不是他的生父”的语句,答案自然就明确了。“心酸”一词体现了我和朋友对老白的同情、可怜,但更多的是敬重。这要联系全文的故事和“这个秘密”做具体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及理解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首先要确定答题的范围,然后从前向后精读并提取出符合要求的相关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结合题干要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揣摩人物情感必须要联系事件的全过程才能做出准确的理解。
20. 试题分析:“父亲驼背,五官像挤在一起;儿子脸相却很好看,和父亲一点也不相像”此句表明父子二人的长相差别很大。“因为穷,媳妇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跟人走了”,暗示这个孩子不是老白亲生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作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一般会前有伏笔,后面有照应。这样写,可以使文章有吸引力,给读者造成悬念,使文章的情节有起伏。我们仔细体会,一般读到这个句子会有所疑问的地方,便是伏笔句。
21. 试题分析:前句是对老白生活条件的介绍,表现在父子二人的生活之艰难。第二个句子是对父子二人拾破烂时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父子形影不离、相依为命,感情很深
上一篇:
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篇:
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学月语文试题(解析版)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云南民族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