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23  2018-04-1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3]
河北省遵化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训练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遵化一中高三第二次综合训练
语文试题 命题人:
说明:本试题共5页,共22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慈善理念以“养济”为主,直接向各类弱势群体提供衣食救助。养济院、育婴堂、普济堂、粥厂、栖流所、留养局、全节堂等多是秉持这一思想。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开眼看世界的过程中,开始关注西方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发现中国传统慈善思想在注重“养”的同时,忽略了“教”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教养并重”、“教养兼施”开始成为晚清以来我国慈善理念转型及实践的主要内容。
“教养并重”理念的最初实践多是个人或慈善组织的自发行为,道光年间,裕谦在武昌设立恤孤局,对孤儿因材施教,聪颖者读书识字,平庸者教之纺花、织布、结网、打蕈鞋等手艺。
清末,清政府也开始逐渐将实践“教养并重”理念上升为国家政策,教授贫民习艺的教养院、工艺局和习艺所也纷纷设立,先在京师五城设教养局以“拘收初犯轻罪之民、给以衣食,教以粗浅工艺”。光绪三十三年,民政部奏请“责成地方官绅以育婴堂附设蒙养学堂,养济院、栖流所、清节堂附设工艺厂”。此后,各地教养局也纷纷建立,譬如天津东门内贡院旧址就设有教养局,设织布、染色、地毯三科,聘用三名日本技师教授简单文字、算术和技艺。
与此同时,在“民生日蹙,失业日多”的背景下,针对社会普遍的流民问题,“教养并重”理念的实践往往与振兴工艺相结合,并力图使其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途径。此外,晚清江南地区还设有洗心局、迁善局等,在教以工艺的同时,对流民的思想教育也有所关注,北京工艺局亦然,他们考虑到游民“闲荡日多,骤难就范”,收养之初,先送入迁善所进行思想教育,再教授工艺。这些习艺所、工艺局均以流民、轻度罪犯为教养对象,部分监狱也开始附设习艺所,救助对象远远超出传统的老弱病残废疾者,在当时强调工艺的背景下,这些机构的教养内容也开始发生变化,将传统手工艺与近代机器工艺和西方先进文化相结合。光绪三十一年,广仁堂扩充设立女工厂和女学堂,除规定时间教以习字外,大部分时间教授女工西式花辫、机器缝纫、刺绣、草帽辫、毛巾、织布、鳊绒等七科手艺。在倡导“教养并重”理念和相关政策激励下,原有的慈善组织也开始增加了工艺或近代教育的比重。光绪三十年,天津广仁堂筹办了女工厂和女学堂,天津育婴堂创办了女工厂,组织女童半日学习,半日劳动。保定府全节堂附设私塾改为两等小学,并设立直隶女学分校;第二年保定育婴堂附设直隶女学堂,堂内所有成员尽数入学。
进入民国以后,“教养并重”的实践继续发展。1917年京直大水灾救济中,除办理传统的赈济、平粜、粥厂外,还特别强调设立因利局、籽种贷款所、贷纱所等,通过向灾民提供小额贷款的形式,将灾民救济与灾后经济恢复相结合。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各地方救济院规则》,对原有传统慈善组织进行改组和整顿,设立官办救济院,下设养老、孤儿、残废、育婴、施医、贷款六所,贷款所就是“寓教于养”理念的主要体现,该机构向贫民借贷小额资金,不再以教授工艺为主,与清末已有很大的不同。
(摘自郝红暖《慈善理念的近代转型》)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养济”是中国传统的慈善理念,它的方式是直接提供衣食来救助,救助对象
是各类弱势群体,它的机构有养济院、育婴堂、粥厂等。
B.“教养并重”是近代西风东渐的结果。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借鉴西方国家慈善事
业的做法,改造中国传统的慈善思想,既“养”又“教”。
C.“教养并重”最初大多是个人或慈善组织的自发行为,恤孤局、抚教局等慈善
机构在教救助对象读书识字的同时,又教他们学习手艺。
D.“教养并重”在清朝末年由政府推动而逐渐上升为国家政策,政府设立教养院、
工艺局、习艺所等教习技艺,有的甚至请来外国技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教养并重”突破了中国传统慈善注重“养”而忽视“教”的局限,是晚清
以来我国慈善理念的转型,“教”有读书识字、习艺、思想教育等多种内容。
B.清政府设立的习艺所、工艺局大多以流民、轻度罪犯为教养对象,后来救助
对象逐渐扩大,教养内容逐渐与近代机器工艺、西方先进文化相结合。
C.天津广仁堂、育婴堂设立女工厂和女学堂,组织女童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在
慈善活动中增加工艺、近代教育的比重,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快速发展。
D.民国后政府设立贷款所,向灾民提供小额贷款,将灾民救济与灾后经济
恢复相结合。这体现了“寓教于养”的理念,表明“教养并重”实践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普济堂、栖流所、全节堂等是以“养济”为主的慈善机构,而工艺局、习艺
所等是实践“教养并重”理念的慈善机构,它们分别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B.清末“教养并重”的理念与振兴工艺相结合,曾经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
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生日蹙,失业日多”背景下普遍的流民问题。
C.慈善理念的近代转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既有个人与慈善机构的自
发行为,又有政府的积极参与、引导,也是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结果。
D.“教养并重”理念及其实践不仅拓展了传统慈善事业的内涵,也使慈善组织的
日常事务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转交,综合类慈善堂日益成为慈善组织发展的主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写 字
毕飞宇
当父亲的做决定往往是心血来潮的,这是父性的特征之一。一清早父亲把我叫到他的面前,用下巴命令我坐下来。父亲说:“从今天起,你开始学写字。”这个决定让我吃惊。
我才七岁,离“上学”这种严肃正确的活法还有一段日子。更关键的是,现在刚刚是暑假,父亲的决定在这个时刻显得空前残酷。他是学校里仅有的两个教师之一,而另一位教师恰恰就是我的母亲。我坐在小凳子上,拿眼睛找我的母亲。母亲不看我,只给我一块背。我知道她和父亲已经商量好了,有了默契,就像宰猪的两个屠夫,一个拿刀,一个端盆。过去母亲可不是这样的。过去父亲一对我瞪眼,我就把脸侧到母亲那边去,而母亲一定会用两眼斜视我的父亲。①那样的目光就像电影上的无声手枪,静悄悄地就把事情全办掉了。
父亲是教识字的老师,母亲教的是识数。识字和识数构成了这所乡村小学的全部内容与终极目标。可关键是我才七岁,而刚刚又放了暑假。这段日子里我忙于观察我的南瓜,是我亲手种的。我用我的小便哺育了它。即使在很远的地方我也会把小便保留在体内,到家之后幸福地奉献给我的南瓜。可是我的南瓜长得很慢,就像我的个子,一连四五天都不见起色。成长实在是一种烦恼。
现在,一切都停下来了。成长现在放在了写字之外,成了副业。
……
学校总是有一块操场的,而这块操场在暑期里头就是我家的天井了。操场不算大,但是相对于天井来说它又显得辽阔了。因为写字,我整天被关在这个天井里头。我望着操场上的太阳光,它们锐利而又凶猛,泥土被晒得又白又亮。写字的日子里我被汉字与大太阳弄得很郁闷,在父亲午睡的时候我望着太阳光,能做的事情只有叹息和流汗。我的暑期分外寂寞。
这样的时刻陪伴我的是我的南瓜。乡村故事和乡村传说大部分缠绕在南瓜身上,被遗忘的南瓜往往会成精,而另一种说法更迷人,当狐狸在遭受追捕时它们会扑向南瓜藤,在千钧一发之际狐狸会十分奇妙地结到瓜藤上,变成瓜。这样的事情我都没有见过,但是,我向往南瓜身上的鬼狐气息,基于这种心情,我主动向父亲询问了“南瓜”、“瓜藤”这一组汉字的写法。但是父亲拒绝了“狐狸”这两个字。由于没有“狐狸”这两个汉字做约束,狐狸的样子在我的想象里头越发活蹦乱跳了,水一样的不能成形。
我的功课完成得相当顺畅,在专制下面我才华横溢,会写的字越来越多。我甚至主动要求写字,以积极巴结的心情去迎合奉承专制。我在下课的时候十分讨好地说:“再写几个吧。”父亲便拉下脸来,说:“按我说的做。我说什么,你做什么,说多少,做多少。”②专制不领巴结的情,只有服从。这是专制的凌厉处,也是巴结的无用处。然而,我写字的瘾是吊上来了。在父亲给我放风的时候,我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尖刀走上了操场。操场上热浪滚滚。我蹲在操场上,开始了书写。一上来我就不由自主地写下了这样的一行:
我是爸爸。
接下来就是批判。我用“坏”、“狗屁”等词汇向我的敌人进行了疯狂攻击。“打倒小刚坏吃狗屁”。我一定要用粉笔把这句狗屁不通的话写到他家的土基墙上去。我的字越写越大,越写越放肆。我甚至用跑步这种方式来完成我的笔画了。整个夏季空无一人,我站在空旷的操场上,一地的汉字淹没了我。那些字大小不一,丑陋不堪,伴随了土地的伤痕和新翻的泥土,但是我痛快。我望着满地的疯话,它们难于解读,除了天空和我,谁都辨不清楚。我的心中充盈了夏日里的成就感,充盈了夏日黄昏里痛苦的喜悦。
夜里下了场雷暴雨。我听到了,睡得很凉快。
这个上午令我最为愉快的是操场。一夜的暴雨把操场洗刷得又平整又熨帖,干干净净,发出宁和的光。所有的字都让雨水冲走了。我守望着操场,舍不得从上面走。我在等太阳。太阳一出来操场就会晒硬的,到那时,平展熨帖的操场没有负担,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可写最新最美的文字。


展开余下试题我决定在这一天从父亲那里把“狐狸”两个字学过来,把我知道的狐狸的故事都写下来,写满整个操场。……
但是父亲没有告诉我“狐狸”的写法,而操场也面目全非了。
操场的毁坏关系到一个人,王国强。一夜的雷暴雨冲坏了他们家的猪圈。为了修理猪舍,王国强,这个狗屁东西,居然把他家的老母猪和十六只小猪崽赶到学校的操场上来了。我的光滑平整的操场表面被一群猪弄得满目疮痍。我自己都舍不得下脚,居然让猪糟蹋了,我对这群猪怒目而视,可它们不理我。我回到家,对母亲大声说:“你看,操场全弄破了!”
夏日里的阳光说刺眼就刺眼了。太阳照在操场上,那些丑陋的、纷乱的猪爪印全让太阳烤硬了,成了泥土表面的浮雕。这些猪爪印像用烙铁烙在了我的心坎上,让我感受到疼痛与折皱,成为一种疤,抚不平了。
(节选自《写字》,有删改)
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因为“我”才七岁,就被迫过上了“上学”的生活,所以对“我”来说,父母的决定显得空前残酷。
B、从 “当父亲的做决定往往是心血来潮的,这是父性的特征之一”“成长实在是一种烦恼”句子中可以看出,小说中隐藏在第一人称“我”叙述之后的,是一个多年后成熟的叙述者“我”。
C、小说中“我”对南瓜长大的热切期望和对狐狸的美丽想象,主要是表明“我”对成长的热切渴望和对自由美好的世界的向往。
D、小说的语言幽默晓畅,力道十足,又充满童趣,比喻、拟人等修辞及民间传说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E、小说的结尾设置很巧妙,作者用“操场被毁”事件形象而又深刻地揭示了“专制”以摧毁一切美好的本质在“我”的童年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的记忆。
5. 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4分)
(1) 分析画线①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画线②处的含意。(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学校的操场是“我”的主要活动空间。在学写字的过程中,“我”对操场的感受有一个变化过程,从中也反映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特立独行的“布鞋院士”
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北师大教授李小文被推到聚光灯下。“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2015年1月10日下午,噩耗传来,这名莫测高深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
貌不惊人,神功盖世。这是很多人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在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泰斗级的专家,“那时他才53岁,已经有那么多成果了,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偶像。”
初次见面让谢云很意外。谢云下楼时,发现一个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穿着一双布鞋的男子迎面上楼。“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诉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地遥学院晚上11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把钥匙分给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李小文做的是遥感基础研究。李小文的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评价,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李小文的快乐来自学生。有人曾问他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他经常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讲到遥感的大气纠正,他引用“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冬心的诗:“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讲到自己的成名作“遥感几何光学模型”,他说其实就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直生,远看绿色浓郁,但站到近处看,绿色就没有那么浓密了。
李小文被称为“爱打赌的教书匠”。他喜欢和学生打赌,学生们也知道,老师和自己打赌另有用意。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实验观测中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李小文起初认为这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他就和这个学生打睹。师生俩分头查阅资料,仔细论证。最终,学生赢了老师。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去年,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做讲座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蓄着胡须的李小文穿着黑色外套,没穿袜子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不经意地跷着二郎腿,低头念着发言稿。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很多人惊叹,“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量迅速超过了400万次。媒体蜂拥而至,有时,他会在电话里赔笑,“理解一下,理解一下”;有时,他会用商量的语气说:“再等等,等这波热点过去吧。”他希望赶紧出个新闻,为自己那张被热炒的照片降降温。
李小文大学时期的校友戴绍基说,李小文的言行,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这种影响甚至比他在遥感领域做出的贡献更可贵。
(摘编自《新京报》2015年4月29日)
相关链接:
①汶川地震后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说他看见时任总理温家宝去灾区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里看的还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说,“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杨三喜《微观中国:再无“扫地僧”》)
②身负院士光环的李小文身怀绝艺、低调行事,在看惯了学者西装革履、高谈阔论的时代里,他的光脚和布鞋,让我们感受到了纯粹的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李小文学术成就非凡,作为国际遥感基础研究领域顶尖的科学家和国内遥感界泰斗级专
家,他的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
B.李小文虽然很早就在网络上一举成名,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推崇,但他能依然保持着谦
虚谨慎、低调行事的作风。
C.李小文工作勤勉。为了方便出入以更好工作,他要求系主任不要在晚上11点就把地遥
学院大门锁上。
D.李小文授课深入浅出,经常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他用“打赌”的方式鼓励学生,发现真理。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因为李小文具有“貌不惊人”“神功盖世”的特点,所以文章作者用“扫地僧”“布鞋院
士”来称呼特立独行的李小文。
B.文章从谢云对李小文的印象和初次见面写起,旨在以谢云的西装革履反衬李小文不修边
幅的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李小文心系苍生,勇担责任。汶川地震后,他为没有及时制出遥感图而道歉,“恨不得打个


展开余下试题 地洞钻下去”。
D.李小文不仅科研成果突出,还致力于教学。秉承“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只要愿意跟他
求学的,他都不会拒绝。
E.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的反差让李小文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不问世事的学者因此
被广泛关注,连他也始料未及。
9.《人民日报》称“(李小文)的光脚和布鞋,让我们感受到了纯粹的力量”,请结合材料谈谈李
小文的“纯粹”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浅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地支又可以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C.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指在朝廷任职的官员朝见帝王。后引申为下级拜见上级或朋友间的礼节。
D.谥,即谥号,官员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朝廷赐谥,很多时候都是有褒有贬的,有的还既扬善又不讳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刘辟叛乱,刻功鹿头山。
B.高崇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高崇文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
C.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高崇文韦率军进入成都时,为不惊扰百姓,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物秋毫无犯。
D.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高崇文自恃有功,洗空蜀地国库且拥兵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忌,不敢入朝觐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的。(10分)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4~15题。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宋】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亡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①,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②未如鸥鸟惯。经惯③,也
应学得老渔蓑。
【注】①居士:指未作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②借使:即使。
③经惯: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起句点明离宴,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
B.“但使”句,上承离别之情又有转折,情深意厚,与“无情”句形成对比。
C.词人寄语建康水,自己归退不再怕“风波”,“风波”双关,暗指政治风波。
D.词人无鸥鸟相伴,深以为憾,但能效仿“老渔蓑”生活,也是人生幸事。
E.本词上片抒离别情,含蓄婉转;下片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情感深沉。
15.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古代圣贤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保持清白节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杜甫《望岳》中以“_______”写出了傍晚时分翩翩飞鸟映入眼帘的美景。
(3)《阿房宫赋》以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经过调解员苦心孤诣的劝说和耐心细致的说理,公司负责人最终认识到自身责任,并愿意尽快兑现货款,随后双方当场达成了谅解。
②.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不遇到挫折,因此,不因噎废食,不过早地给教育改革定性,宽容地看待改革,给改革一定的时间,才是当下最需要的态度。
③.喜剧不能被低俗小品取代,其本质也不是插科打诨所能表达的;喜剧应该用高雅品质赢得观众,而不是用媚俗的桥段取悦观众。
④.站在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之基上,却仍然只能看到眼前的方寸之地,执着于一厘一毫的得失,甚至解构历史,厚诬古人,那无疑是宝山空回了。
⑤.对互联网文化,既要看到它释放出来的文化生产力目前还处于比较无序的状态,难免鱼目混珠,也要看到它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⑥.整顿文风的一个要求是要用平易近人的文字传播真理。语言晦涩难懂,空话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遵化”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