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84  2018-04-2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4]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月)语文
泉港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
沈壮海
①文化自信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再次凸显为重要的实践问题和学术课题,这是历史、时代、现实多重因素促成的。
②涤除仍客观存在的文化上的不自信,是一个现实课题。中华民族有着早醒的文化自觉、骄傲的文化自视,曾长期饮誉潮头。然而,近代以来接踵而至的外力犯侵,使得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不断遭遇重创。在顽强抗争、拼搏、逐梦中站起来、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改变着现实命运,也改变着精神面貌、文化心理。但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其调适提升,绝非旦夕之功。
③要引导我们的文化自信由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随着我们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当下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不断恢复、增强。这是与民族振兴进程必然伴行的文化自信的自发恢复。强调文化自信的涵养,就是要引导这种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一方面,要引导人们克服一时的虚骄、自负的膨胀等非理性的成分:但另一方面,更要引导人们认识当代中国向前向上的大局,认识增进文化自信之于文明重振、民族复兴的意义,促进国人民族自信、发展自信、文化自信的普遍性增进。虽然我们的文化实力在不断增强,但文化的魅力还亟待增强。
④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构成,推进这样的文化建设,需要的是与之相应的文化自信。这是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的本质所在。
⑤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的文化自信。辉煌璀璨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气。但是,这种底气只有在旧邦新命的历史接续中、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下实践中,才会更加充盈浩荡。对本民族优秀传统的高扬,有助于我们持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不过,现实中不同文化猛烈激荡,如果我们迎对现代的西方,只能求助于古老的传统,那即是对当代国人文化责任的逃避。当代中华民族,不能做望“洋”、望“古”兴叹者,而要有承于古、强于今的雄心和作为。
⑥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等于文化上的自我迷恋、自我封闭,它既要体现在对自我文化的确信,也内含着开放包容的气度。既要坚守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作出具有中华民族主体性原创性的文化开拓,又要注重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吸纳镜鉴。
⑦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当今时代中华民族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也是我们的自觉追求。
⑧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重要前提是普遍性地增进、提升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的认知、理解,进而走向认同与确信,增强传承好、发展好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觉,增强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概言之,文化自信立基于文化自知之上,包括对优秀传统文化之“知”,对近代以来革命文化革命传统之“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知”。系统推动中国文化的社会化普及,激发普遍的文化建设的当下意识责任意识,需要我们基于时代特点、受众特点顶层规划与落地设计。同时,还需要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核心,抓住全民族文化能力建设这个关键,用好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这个最大的教育资源。


浏览完整试题(选自2017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重新强大的中华民族,使自己的现实命运得以改变,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使文化心理得到快速调适提升,彻底改观。
B.虽然民族振兴的进程会伴随着文化自信的自发恢复,但是我们仍需要通过自觉努力,深刻认识提振文化自信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魅力。
C.面对西方文化的激烈竞争,仅凭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是不够的,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
D.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应该夯实对传统优秀文化、近代以来的革命文化革命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种文化自知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②段结合历史说明了现实中文化不自信客观存在,论证了涵养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B.文章在第③、④、⑤、⑥段中,条分缕析,阐释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
C.第⑦段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之上,水到渠成得出了要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的结论。
D.第⑧段属于文章解决问题部分,重点说明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所应选择的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早醒的文化自觉、骄傲的文化自视,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的脆弱性,当其面对外力入侵时缺乏必要的自信,不堪一击。
B.在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的当下中国,只要克服文化自信中的虚骄、自负等非理性成分,就能普遍增进国人的文化自信。
C.文化自信力与国家竞争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增强文化自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反之亦然。
D.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需要立足当下,继往开来,这足以说明文化开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文化传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鸟 音
衣向东
“今天又不会有鸟了。”张宏英听到风沙踩着他的脊背“呜呜”地走过,心里空荡荡的。
张宏英执勤的任务是打鸟。新兵连结束后,他被分到戈壁潍上的一个实验基地的警卫中队,中队长发给他一支枪,命令他看守眼前的废水池。中队长在向张宏英交代任务的时候,神色严肃地说:“你的主要任务是打鸟,凡是饮了废水的鸟,就要像对待敌人一样,一个也不放过!”
其实,水池的废水看起来是那么清澈,在戈壁滩上汪出了一处风景。无风的时候,水面上波光粼粼,荡漾起一层又一层的诱惑。
早晨天一放亮,张宏英就掮起枪巡逻,一直到天黑的时候才撤回。起初,张宏英绕着水池巡逻的时候,心里异常紧张,恨不得眼睛一眨不眨。他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只要从他视线飞过的鸟,一个也不放过,谁能断定它是否饮过废水呢?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漏过一个!他总是担心由于自己的疏忽,让饮过水的鸟儿飞走,把核污染带到戈壁滩外。他最怕看到天空中的飞翔物,心里祈祷说:“小鸟呀小鸟,你从我的眼前绕开吧,别走进我的枪口里,如果你不听我的劝告,就别怪我太无情了。”
有时候,风沙把戈壁滩上的一簇干枯的红柳或是一片废纸吹上天空,在风沙中上下飞舞,由远而近地向废水池降落,张宏英就拉出了战斗的姿态,举枪跟踪瞄准飞行物。如此折腾了几次,却始终没有看到真正的鸟儿出现,他便有些灰心丧气。
一天,中队长问他巡逻的情况,他竟有些委屈地说:“打鸟打鸟,连根鸟毛也没看到!”
中队长并没有理会张宏英的委屈,说:“永远没有一根鸟毛才好呢。”但是,张宏英却不这样想了,他开始盼望鸟儿出现,很想能在戈壁滩上听一听鸟儿的鸣叫。这个季节,在他的家乡,应该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景象。
没有鸟叫,张宏英就自己吹口哨学鸟叫,希望以此招引鸟来。但是,三个月过去了,他把嗓子都吹哑了,连个鸟的影子都没见到。
他开始怀疑连人影都少见的戈壁滩上是否会有鸟儿光顾。
今天沙暴刚刚过去,按说更不会有鸟儿存在。然而,就在张宏英灰心丧气的时候,一只鸟儿却突然间飞进了他的视线,竟让他怀疑自己看花了眼。他用力揉了揉眼睛,确信这个越来越清晰的黑点就是一只鸟儿。
显然,这只鸟是尾随在沙暴身后赶来的,很疲倦的样子,因此在它发现池水后降落的时候,几乎是任凭身体的重量向下坠落,一头栽倒在池水旁。
张宏英兴奋的样子就不必说了,他冲着鸟儿小声说:“叫一声呀,你叫一声呀!”但是疲倦的鸟儿一声不吭,朝着池水一步一步地走去。就在这个时候,张宏英突然喊叫起来:“快走开,哟兮——”
张宏英一边奔跑,一边“哟兮、哟兮”地喊叫,试图轰开朝池水逼近的鸟儿。但是,鸟儿已经听不到他的叫喊了,它的眼前只有一池碧蓝的水,它盯住这个目标奋不顾身地走去。
张宏英站住不动了,他发现鸟儿已经把嘴插进了水里,一起一伏尽情地饮着。鸟嘴是粉红色的,碧蓝的水在粉红色的鸟嘴的啜饮下,轻轻地颤动起来。
他轻轻举起了枪,瞄准了鸟儿,却迟迟不扣动扳机。即使是废水也让鸟儿饮个痛快吧,他相信饮水后的鸟儿一定会发出几声酣畅淋漓的鸣叫。
他举着枪,满怀了希望,等待着。
鸟儿终于满足地仰起头,四下张望了一眼,然后拖着笨重的身体起飞了,它饮的水,足够它飞出戈壁滩了,于是它有力地扇动翅膀,朝着它向往的山清水秀的地方飞去。它始终没有叫一声,它是积攒了所有的力气,用于飞越茫茫戈壁滩的搏击中。
当鸟儿即将飞出张宏英的瞄准区域时,他扣动了阪机。中弹的鸟儿挣扎着滑翔,一会儿降落,一会儿滑起,几经折腾,开始坠落了。鸟儿明白自己飞不出茫茫戈壁滩了,就在它告别蓝天的瞬间,它拼尽了所有的力气,发出了两声悠扬的鸣叫,声音婉转清丽。
张宏英清晰地看到鸟儿的两声呜叫,划出了两道优美的曲线,垂挂在戈壁滩碧蓝的天空中。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运用补叙的手法,将张宏英在戈壁滩上打鸟的缘由进行了说明,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加完整。
B.张宏英的任务虽是打鸟,但他最初却不希望鸟来。鸟来了之后他不愿扣动扳机,这体现了张宏英的善良。
C.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为打鸟,暗线则是张宏英对家乡的思念,正因此文章多次提到张宏英希望听到鸟音。


展开余下试题 D.本文通过描写一人一鸟的对峙,人最终在无奈之下射杀了鸟,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坚守在戈壁滩的忠于职守的军人形象。
5、小说结尾有什么好处?请从艺术手法和内容两方面作简要说明。(5分)



6、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灵魂所在,请简要分析本文的主要矛盾冲突并赏析其作用。(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3小题,9分)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安慰 月落庭空影许长 许:如此的
B. 舍瑟而作 作:起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本来
C. 族庖月更刀 族:差的 先妣抚之甚厚 抚:对待
D. 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女子出嫁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送给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 杳不知其所之也 顷之,持一象笏至
9、 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句读之不知 ②不吾知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其势弱于秦
⑦唯兄嫂是依 ⑧智勇多困于所溺
A.①②③ / ④/ ⑤⑦/⑥⑧ B.①②⑤ / ④⑥ / ⑦⑧/③
C.①②⑦/ ③⑤ / ④⑥/⑧ D.①②⑦/ ③④⑤/⑥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丁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B.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C.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D.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B. 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之意。
C. 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 丁忧,按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等人的升官,他均作诗表示祝贺。
B. 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一邪被贬退,其同类也应被贬退,一贤被进用,其同类也应被进用,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太平。
C. 蔡襄体恤民情。他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 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知府以及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
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5分)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选自《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
上西平•送陈舍人
吴泳①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②。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著③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注释】①吴泳:字叔永,南宋潼川人,关心国事,正直敢言,不避权贵。②襄州:襄阳,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当时处在宋金对峙的前线。③高著:高明的招数。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上片三句,直接写陈舍人赴襄州上任。把“跨征鞍,横战槊”放在开头,醒目突出,塑造一副 “横槊立马”的出征形象。
B.“便匹马”两句,预祝对方在秋高气爽、草长马肥之时驰骋疆场,打击敌人。看来陈舍人动身是在秋天,所以作者才这样祝愿、鼓励他。
C.“芙蓉”二句,进一步说明陈舍人赴襄州上任及作者鼓励他的原因就是敌人骚扰,边塞吃紧。 “塞云”是不会愁的,此处运用夸张的手法。
D.下片开头四个三字短句,表明襄州是大有作为的去处,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言外之意是现在就要靠你大显身手了。
E.结句语重心长,谆谆叮嘱:不要学那些靠巧言利舌爬上高位的人。言外之意是讽刺那些鼓吹议和、苟且偷安者。


展开余下试题15、 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词人抒发的并不是一般的离愁别绪,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题共6小题,10分)
(1)《庄子•逍遥游》中,“ ”一句表现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赞誉而更加奋勉。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 。”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通过“ ,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4)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 , ”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意义。
(5)《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传达出幽微难言的辛酸情感的两句诗是“ , ”。
(6) 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一直是男子心中理想的配偶,《关雎》中的“ , ”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18分)
17、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炮制 荧光屏 坐阵指挥 桃李满天下 B.厮杀 录相带 词不达义 惺惺惜惺惺
C.毗邻 试验田 一如继往 时事造英雄 D.白晰 黏合剂 望而怯步 久旱逢甘霖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逃不过,即纳税与死亡。” 纳税是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
②我们从心理学研究中认识到,人的思维 决定于外界客体的作用, 外界客体并不直接决定思维, 通过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间接地决定着思维。
A.因此 虽然 然而 而是 B.因为 虽然 但是 而是
C.因此 由于 然而 即使 D.因为 即使 但是 如果
19、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在,一些民族节日少人问津,而与东方传统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一些西方节日却大有席卷华夏之势,这种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关注和反思。
B.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去给儿女交学费。
C.虽然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违规车辆和违规厂家的查处,但每次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收到的实效有限。
D.在审题环节上不下工夫,写起来必然“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文在审题上要舍得花工夫才行。
20、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近期来,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做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吃了亏还自以为讨了便宜。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经过西方现代、后现代美学思潮熏陶的新生代作家,文学观念已和他们的前辈南辕北辙。
D.有些中学生的作文喜欢穿鞋戴帽,给人的感觉是无病呻吟,面目可憎。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
A.所有作者都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那些用字不规范,一定要不断地增强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意识。
B.乔盛的长篇小说《黄沙窝》以众多女性人物的命运沉浮为载体,深刻地展现出千百年来封建文化桎梏给广大妇女造成的沉重的身心伤痕。
C.山上的食品已严重不足,为了最后的胜利,这些可爱的战士决定把食品留给晚上来的战友食用。
D.著名作家曹文轩认为,文学性是幻想文学的基础。当下的幻想文学让他产生很多忧虑,因为很多此类作品都缺乏文学性,“幻想”成了“胡思乱想”。
五、写作(60分)
2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类的努力应该是没有边界的,我们千差万别,不管生活看上去有多糟糕,总有你能够做的事情,并且能够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摘自史蒂芬•霍金传记影片《万物理论》
泉港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题,共9分)
1、(3分)A
(“也使文化心理得到快速调适提升,彻底改观”与文中“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其调适提升,绝非旦夕之功”的内容不符。)
2、(3分)B
(文章第③段与第②段一样,都是论证涵养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迫切性。)
3、(3分)C
(A“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的脆弱性”错;B“只要……就”的分析,过于武断片面;D“文化开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文化传承”于原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4-6题,共14分)
4、 (3分)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暗线则是张宏英对家乡的思念,正因此文章多次提到张宏英希望听到鸟音”对原文理解错误,“希望听到鸟音”更多的是要完成他自己的使命,实现其工作的价值。
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答案:①运用了通感的修辞,将鸟的鸣叫变成了两道优美的曲线,写出了两声鸣叫给张宏英带来的心理上的震撼。(2分)②照应题目“鸟音”,两声鸣叫,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终结,也意味着另外一个生命因此而自责与愧疚,使小说的主题变得更加意味深长。(3分)
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作品结构和艺术手法、作品主旨的分析。
答案:矛盾冲突:主要是张宏英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他的职责是打鸟,但又不希望鸟来送命;长时间没有鸟,他又开始学鸟鸣引鸟,而鸟真的到来之后他又不愿扣动扳机。一方面是职责所在,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泉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