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18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互联网技术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时空结构一一虚拟时空,虚拟时空的首要变化表现为空间上的“去中介化”,互联网逻辑的空间拓展彻底摆脱了对空间近邻的依赖性,进而建构了一种没有中介的市场,市场结构变得极为简单。正因为如此,按照互联网逻辑呈现的空间才具有一种流动性,互联网的技术特征能够围绕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关系,对供给与需求进行空间上的“黏合”,从而实现了市场交易的“去中介化”,虚拟时空的另一个变化表现为时间上的“弹性化”,在信息技术范式和互联网逻辑的作用下,高度程序化的时间脉络变得富有弹性和机动,高度体系化的时间结构变成了时间碎片并且能够及时组合。。 毫无疑问,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化逻辑中时空事项的组织方式,但同时也重构了一种全新的时空事项结构,并成为“互联网+”的技术红利的结构性源头。具体而言,“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主要来自于虚拟时空作用于市场的技术效应(简称“虚拟时空”的市场效应)。 第一个效应是“去中介化”显著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技术性扩展.“去中介化”意味着市场交易彻底摆脱了空间的障碍和对空间近邻的依赖性。在虚拟的时空结构中,市场关系可以无限延伸,只要存在互补性的供给和需求,不管供求双方身居何处,互联网都能够通过技术性撮合,将受空间限制的潜在交易对象变为现实的交易伙伴。因此,“去中介化”不仅重构了市场关系的空间特征,而且实现了市场规模的技术性扩张。 第二个效应是“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有效改善了市场交易的成本结构。一方面,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直接缩短了市场链的跨度,从而降低了资源流动过程中由于市场中介“雁过拔毛”式的利益实现而不断向下游转嫁、累加所形成的市场成本。工业化逻辑下的市场交易虽然也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过度延伸的市场链和复杂的市场结构却不可避免地抬高了资源流动的成本。另一方面,虚拟时空的“弹性时间”以及相应的“弹性工作”,导致时间与事项的搭配更为机动灵活。在互联网条件下,人们不仅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创造价值;还可以对时间进行重新分割,实现时间与事项的最佳组合。因此,虚拟时空中的市场交易随时随地都能够完成,而不需要功能化的时间安排和制度时间的协调,从而有效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 总体来说,互联网技术通过“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空间和时间的体验。新的时空结构不仅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互联网+”的技术术红利,而且,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与便利。 (摘录于张兆曙《“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与非预期后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虚拟时空的变化表现在空间上是“去中介化”,表现在时间上是“弹性化”,它们简化了市场结构,打碎了程序化的时间脉络。 B. 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重构了一种全新的时空事项结构,成为“互联网+”的技术红利的结构性源头。 C. “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主要来自于虚拟时空的市场效应,这种市场效应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技术性扩展,有效改善了市场交易的成本结构。 D. 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降低了资源成本,时间上的“弹性化”降低了机会和时间成本,提高了时间效率。
浏览完整试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主要论述虚拟时空的两大变化,即空间上的“去中介化”和时间上的“弹性化”。 B. 文章主要从市场关系变化的角度,对比分析虚拟时空交易与工业化逻辑下的交易特点。 C. 文章从两方面重点阐述了虚拟时空的市场效应,旨在具体阐明“互联网+”技术红利的形成。 D. 文章从虚拟时空的变化,到市场效应,再到互联网技术的意义,有层次地展开论述,逻辑严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让市场彻底摆脱了空间的障碍和对空间近邻的依赖性,将使交易关系变得越来越简单。 B. 工业化逻辑下的市场交易资源流动成本高,主要原因是市场链的过度延伸和市场结构的复杂。 C. 虚拟时空中的市场交易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弹性时间,弹性工作,人们可以实现时间与事项的最佳组合。 D. 互联网技术塑造的虚拟时空不仅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空间和时间的体验。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打碎程序化的时间结构”,错误。“高度体系化的时间 结构”不等于“程序化的时间结构”。原文“在信息技术范式和互联网逻辑的作用下,高度程序化的时间脉络变得富有弹性和机动,高度体系化的时间结构变成了时间碎片并且能够及 时组合”,意为:时间的高度程序化是信息技术范式和互联网逻辑作用的结果。C项,偷换概念,将“去中介化”与“弹性时间”偷换成“这种效应”(虚拟时空效应)。或者说,“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技术性扩展,有效改改善了市场交易的成本结构”,这是市场效应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市场效应的作用。D 项,应为虚拟时间的“去中介化”降低资源流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市场成本,而不是“资源成本”。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文章在阐述两大效应时有对比论述,但不只是从市场关系变化的角度,还有其他角度的对比。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去中介化”,可以使“市场结构变得极 为简单”,“市场关系可以无限延伸”,但无法推出“使交易关系变得越来越简单”。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木桩 苏亦薇 文庙街不认识刘老头,刘老头很熟悉文庙街。刘老头每年秋冬时节在文庙街卖烤红薯,一卖就是七八年.看着客人递钱时仍盯着手机的双眼和行色匆匆的背影,他明白就是再卖上七八年,他仍然是文庙街的陌生人。 这座城市的冬日漫长酷冷,但刘老头每天都会诚恳地缓缓推着他烤红薯的铁皮车子,出现在昏暗的晨光中,那时辰,路灯通常还没有熄灭,他坐在暖黄的灯光里,不吆喝,也不像其他商贩那样把钱盒放在趁手的位置,连人带车像一棵古老又踏实的木桩,不粗壮,但足够稳妥。 刘老头以前是个教师,每月有退休全;他儿子很出息,在一个大城市工作,每月汇来的钱足够让他活得更安逸。亲威朋友没人明白他干嘛非得寒冬腊月里跑到街边卖红薯,隔三岔五会有人苦口婆心地劝他回家享福。对此,刘老头只是报以微笑,就像他每卖一个红著也都会对每个顾客微笑。 绝大多数顾客无暇看他那一笑.偶尔会有人的眼神对上那笑容,他们会一愣,然后匆忙离开。 “这老头子就是犟噢!”亲友看到他这笑呀,便明白说再多也无济于事,于是刘老头就那么在文庙街日复一日地卖烤红薯。 偶尔走进街内的我,感觉刘老头摆弄那些烤红薯的样子,很有些“写意”——小铁皮车子擦得锃亮,车身被细心地分出了许多许多小抽屉,抽屉里躺着红薯,既不沾马路扬尘,又能借炉温加热。 刘老头侍弄烤红薯,像是在安抚自己的孩子。他顺着一种小曲儿似的奇妙韵律错落地打开那些抽屉翻动那些红著,时而捏一下;那烤炉是烧柴的,他细心地把木柴分成小把小把,隔三岔五放进炉膛,从来不一次扔一大把。 烤红薯摊边偶尔会跑来街口小超市店主的孙女,小姑娘约摸六七岁吧,长得不算漂亮,但那双大眼睛总泛着亮的水光。她是很少能对刘老头的微笑回报一个大大的笑容的人。刘老头慈爱地看着她,他总觉得这小姑娘专心啃红薯的样子,像一朵大晴天里的钤兰花。 “爷爷你为什么不把柴一次性都加进去,多省事啊?”小姑娘奶声奶气地问。 “小宝贝儿呀,一次性全加进去火太旺,烤煳了就不好吃喽!” 很多时候,刘老头叹息除了这个小姑娘,很多顾客好像并不在意口感。自己生意之所以还算过得去,是因为那七八年都没有涨过价的烤红薯用来充饥,又省钱又节约时间。 刘老头用心地这么做,他觉得自己像个老得一塌糊涂的木桩,已经没法再向上长了,但根部仍然紧紧抓着深深的土壤;他想为高楼鳞次栉比的城市和匆匆来往的人们,用最质朴最平凡的烟火味道,添个有温度的生活细节;他想用深埋炉膛里的火星,把时光里那点情感留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他觉得自己还是个老师,课堂是陋巷,教具是红薯,教学表达是微笑,如果能被感受到,就算功德圆满。只是,他的多数学生意识不到有人在教他们。 那些深冬的晨光里,刘老头总爱盯着炉膛里飞出的火星看,那么小小的、耀眼的、滚烫的一簇,飞出短短的一段距离后,泯灭在呼啸的北风里。 刘老头感觉到在自己心口也有这么一团炉火在燃烧,火苗来自遥远的过去,不断地有火星飞出来;他是馈赠世人火苗的木桩,扎根在温柔的土壤里,盼望着耀眼的、小小的、安和的、滚烫的火星,飞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选自《芙蓉》)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A. 本文开头入笔直接,一句“文庙街不认识刘老头,刘老头很熟悉文庙街”看似突兀,实则在对比反差中留下疑问,引起读者思考。 B. 小姑娘的微笑如冬日阳光温暖人心,作者写小姑娘的出现,既暗含对比,又通过对话引出下文,隐约交代刘老头执著坚持的原因。 C. “木桩”并非文中描写的实物,文章以“木桩”为喻,表现人物特点,形象贴切,内涵丰富,可谓形神兼备。 D. 刘老头本可在家安享退休生活,却选择寒冬腊月在街边卖烤红薯,对亲友的善意劝告也是置之不理,都缘于其固执的性格。 5.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刻画刘老头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他觉得自己还是个老师”,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 【答案】4. D 5. ①运用正侧描写。正面描写了刘老头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心理,又以顾客、亲友和小姑娘侧面衬托,表现刘老头待人、工作等方面的品格。②运用多重对比。文章通过顾客与刘老头、亲友与刘老头、小姑娘与顾客等多重对比,突出刘老头真诚、执著的性格特点。③运用环境烘托。漫长酷冷的冬日、昏暗的晨光、呼啸的北风等自然环境描写以及鳞次栉比的城市、行色匆匆的人们等社会环境描写的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④运用比喻手法。刘老头自比为木桩,作者把刘老头内心的热情比作炉火,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形象贴切而又耐人寻味。 6. 我认为刘老头依然是个老师。他虽已从教师岗位退休,但从未忘记育人的责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①不图享受,以工作育人。他虽已退休,但不贪求享受,坚持工作;他上街卖烤红薯,一丝不苟,追求品质,做到价廉物美。他以认真用心的工作态度教育他人。②待人真诚,以微笑育人。他选择卖烤红薯,面对不理解他的亲友,面对行色匆匆的顾客,面对可爱的小姑娘,他都报以微笑,他希望用真诚的微笑影响他人。③甘于奉献,以精神育人。他自喻为木桩,既紧紧抓住土壤,又不断燃烧自己,馈赠世人火苗,传递耀眼的火星,希望用最质朴最平凡的烟火味道为社会增添有温度的细节,以此温暖社会,化育他人。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语段作用,BC项考核手法,D项考核内容,其中D项,“都缘于其固执的性格”错,过于绝对。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的题目,注意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分析,正侧面主要是正面描写了刘老头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心理,又以顾客、亲友和小姑娘侧面衬托,表现刘老头待人、工作等方面的品格;然后是其他的手法,比如漫长酷冷的冬日、昏暗的晨光、呼啸的北风等自然环境描写以及鳞次栉比的城市、行色匆匆的人们等社会环境描写的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刘老头自比为木桩,作者把刘老头内心的热情比作炉火,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等。 点睛:此题考核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重点考核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小说有时也用这些手法,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对象是对“他觉得自己还是个老师”这句话的看法,数显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明理由,如“是老师”,从其“不图享受,以工作育人”“待人真诚,以微笑育人”“甘于奉献,以精神育人”等角度阐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立足新时代“三农”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今年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顶层设计,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 虽然都是关注“三农”工作,与过去的一号文件多讲当年或近年工作部署不同,今年的一号文件具体部署了2020年、2035年以及2050年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具有管长远的作用。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辅以精准脱贫、体制改革、人才支撑等要点,《意见》从方方面面对乡村振兴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又是一个管全面的“三农”工作部署安排。 (摘录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乡村振兴,五个方面都要强
(摘录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2017年10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在对媒体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时说,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含金量非常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如果单纯地忽视农村,认为通过城市发展就可以把农村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是非常天真的。”韩俊说,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敢于打破一切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求我们改变关于城乡关系的一系列旧认识,树立新观念,首先则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进一步扩大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 (摘录自《南方周末》) 材料四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收入7573.7万元。 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现在,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 (摘录自《搜狐财经》) 7. 下列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已经连续发出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B. 同是关注“三农”工作,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是部署近期工作,而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却是立足长远部署目标任务。 C.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根本。 D. 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到2018年底,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规模将达到1500万人以上。 8. 下列对材料米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二以图表形式概括了关于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目标任务的相关情况,用准确的数据反映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基础。
展开余下试题B. 材料三指出,城市发展解决不了农村问题,要敢于打破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障碍,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 C. 永联村和高家堂村两个经济最落后的贫困村都实现了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D. 材料三引用韩俊的话表明了城市与农村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材料四的两个成功典型更是直接说明了乡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道理。 E.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以及时间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 9. 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同是乡村振兴典型的永联村和高家塘村,在实现乡村振兴途径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7. C 8. AE 9. 永联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组织领导作用,走以企带村的路子,发展集体经济,推进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高家堂村立足本村山林面积大、竹林资源丰富的实际,走生态立村的路子,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经济快速发展。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五个方面”不是“总体要求”而是“目标任务”,“文化振兴 是根本”原文无信息。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因果关系不对,强拉因果; C项,“两个经济最落后的贫困村”与材料不符;D项,“直接体现了乡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道理”,错,不是直接。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永联村和高家塘村,在实现乡村振兴途径上有什么不同,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般字伯兴,宣帝之玄孙也。般数岁而孤,独与母居。王莽败,天下乱,太夫人闻更始即位,乃将般俱奔长安。会更始败,复与般转侧兵革中,西行上陇,遂流至武威。般虽尚少,而笃志修行,讲诵不怠。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精若此。数以晓般,般犹不改其业。建武八年,隗嚣败,河西始通,般即将家属东至洛阳,修经学于师门。明年,光武下诏,封般为菑丘侯,奉孝王祀,使就国。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乃赐般绶,钱百万,缯二百匹。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数年,杨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元怨恶,宜蒙旌显。显宗嘉之。十年,征般行执金吾事,从至南阳,还为朝侯。明年,兼屯骑校尉。每行幸郡国,般常将长水胡骑从。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是时下令禁民二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百姓患之。般上言:“郡国以官禁二业,至有田者不得渔捕。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夫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无关二业也。又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故诏敕区种,增进顷亩,以为民也。而吏举度田,欲令多前,至于不种之处,亦通为租。可申敕刺史、二千石,务令实核,其有增加,皆使与夺田同罪。”帝悉从之。肃宗即位,以为长乐少府。建初二年,迁宗正。般在位数言政事。其收恤九族,行义尤著,时人称之。年六十,建初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刘般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B. 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C. 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D. 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束脩,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文中指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表示敬意奉赠的礼物。 B. 郡国,一般的郡和诸侯王的封国统称为郡国。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都是郡一级的行政区划,下辖县级单位,所以“郡”“国”并称。 C.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后来,刺史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D. 常平仓,是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谷贱时增其价而来之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般有志于学,常读不辍。他年少时就立志修养品行,讲诵不怠;河西与内地沟通后,他将家属东迁到洛阳,又拜师修经学。 B. 刘般德才兼备,受人好评。建武十九年,皇帝在沛诏问郡中诸侯,太守推荐刘般可为诸侯师表;扬州刺史观恂认为他什么话都敢说,行为不受人怨恶。 C. 刘般心怀百姓,体恤民情。皇帝想设常平仓,刘般据理反对;朝廷禁民二业,他认为打鱼捕猎不妨害农事,有助谷食。 D. 刘般据实言事,深受信任。郡国发生牛瘟,实行分区耕种,官吏检查结果多与实际不符,他认为务必要让刺史、二千石去核实,皇帝都采纳了他的进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分,不宜苦精若此。 (2)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他母亲和诸舅父,认为寄身在边远地区,死生尚难预料,不应如此苦读精思。 (2)现在沿江湖的郡多半少种桑养蚕,百姓借打鱼捕猎来补助口粮,再说冬春闲月,并不妨害农事。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小民”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是“对”的后置状语,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