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B. 政府受公共福利的刚性存在的拖累常常陷入“两难”境地,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甚至导致政府垮台。 C. 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易落入公共福利陷阱,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生活之中。 D.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无法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福利需求,这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在。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立足于公共福利刚性特征,重点剖析了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困境。 B. 文章提出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易入公共福利陷阱的观点,并阐述了其原因。 C. 文章谈到中等收入群体基本特征,是为了论证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D. 作者提出“公共福利陷阱”问题,为后文提出加强公共福利预期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社会财富极大地丰富,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就不会出现公共福利陷阱。 B. 如果政府加强了公共福利的预期管理,就不会轻易陷入“两难”境地,导致垮台。 C. 只有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才能规避公共福利陷阱。 D. 公共福利陷阱的存在启示我们:应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社会稳定性。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强加因果,“不依赖于经济周期的变动”是公共福利刚性特征的表现,而不是原因。C项,“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生活之中”错,主要因素是没有形成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D项,“发展中国家”错,应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是为了论证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错,应是为了推出“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稳定器”的结论。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就不会出现公共福利陷阱”错,根据原文,所有国家都可能落入公共福利陷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往事一页 【奥地利】卡夫卡 看样子,保卫祖国的许多事情被忽视了,至今,我们也没有予以认真思考,而只是忙于各自的事情。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却令我们十分担忧。 在皇宫前的广场上,我开了一家鞋店。这天清晨,我刚打开店门,就看见所有通向这里的巷口都被武装人员占领了,而那不是我们自己的士兵,显而易见,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我不明白,他们怎么能长驱直入进入京城,这里可是远离边境啊。不论怎样,他们还是来了,而且,看样子人数会与日俱增。 由于习性所致,他们讨厌房屋。他们磨刀削箭,练习骑术,忙个不停,把这块平时宁静的、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持着清洁的广场弄成了一个真正的马厩。我们曾几次试图冲出店门,想至少把那些令人恶心的垃圾清理掉。但后来这尝试越来越少,因为这不仅徒劳无益,而且还给我们带来野马坚蹄或者蛮人利鞭的危胁。 与游牧民进行交谈是不可能的。我们的语言他们不懂,他们又没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互相交流如同野鸟。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设施,他们既不理解,也待之漠然。因此,对于任何一种手势语言,他们也表示反对。哪怕你下巴错位,手腕脱臼,他们也还是不明白你的意思,而且也永远不会明白。他们经常做出鬼脸,眼白翻出,口吐白沫,但他们这样既不想表达什么,也不想吓唬谁,他们这样做,只是因为习性如此。他们需要什么就拿什么,你不能说他们使用暴力。遇到他们干什么,大家都退避一旁,任其自便。 从我的库存中他们也拿走了一些好东西,但我不能有所怨言,因为我看见其他人的遭遇,比如对面的肉铺老板,他刚一进货就被游牧民一抢而空,吞食下肚。他们的马也吃肉,经常看到骑士躺在马的旁边,与马同食一块肉,各啃一头。肉铺老板恐惧万分,而且不敢停止供肉。我们理解他的处境,募集了一些钱来援助他。如果游牧民吃不到肉,天晓得他们会想到干什么;而又有谁知道,即使每天给他们肉吃,他们又会想到干什么啊。 后来,肉铺老板想,他至少可以省去宰杀的辛苦,于是就在早晨送来了一头活牛。他千万再不能这么干了。大约有一个小时,我趴在店铺后面的地板上,把所有的衣服、被子和褥垫一古脑儿捂在身上,只是为了听不到那牛的惨叫声,游牧民从四面八方扑到牛身上,抢着用牙齿从它温暖的身上撕下一块肉吃。等一切早已平静以后,我才大着胆子走出来。只见他们就像酒桶旁边的醉鬼一样躺在牛的残骸旁边。 恰在这时,我相信我看见了国王本人站在皇宫的一扇窗户边。平常他从不到这外间来,而总是深居内院,但这次却站在窗户边,低垂着头,看着皇宫前发生的事。至少我相信他站在窗户边,低头看着自己皇宫前发生的这一幕惨剧。 “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你问我,我问你,“这种重负和折磨我们还要忍受多久呢?”惹来了游牧民,但却没有办法将他们退去。宫门仍旧紧闭着,以往那些总是盛气凌人地进出皇宫的卫兵这时却全呆在装了铁栅的窗户的后边。于是,我们这些工匠和商人就肩负了拯救祖国的使命,然而这样的使命我们却担负不起。我们也从来没有夸过口,说自己有这般能力。这是一场误会,而我们却要毁于这场误会。 (节选自《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北方游牧民族从很远的边界长驱直入,作为文明国度的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没有语言、习性落后的游牧民在皇宫前撒野。 B. 小说通过对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的对比描写,揭示出祖国被侵占后得悲剧性,给读者以震撼。
(资料来源于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2018年3月1日) 材料三: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传统年俗正在式微,新年俗逐渐成为主流。网购年货、春运“逆向迁徙”、视频拜年、春晚“摇一摇”抢红包、网络年夜饭……互联网时代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新年俗,为百姓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给传统年俗带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年俗是一种行为文化,必定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更新换代”,虽然其仪式活动在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则仍然鲜活。我们要做的是因势利导,利用新媒体、新平台丰富年俗的形式,在适应新时代年俗变革的过程中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 “物随心转,境由心生”。醇厚的年味,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全家人齐聚一堂,于亲情的浸润之中尽情交融,就是最有滋味儿地过年。当心中有爱、有情怀,年俗必然不会衰落,春节的精神文化内涵也必然会得到承袭。 (摘编自刘鑫《不同的“年味”,同样的“情怀”》,荆楚网2018年2月7日刊文) 材料四: 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人们对物欲的需求和向往,消解了传统节日的社会期望;西方节日较传统节日开放性和娱乐性更强,相较而言,民众对西方节日更有参与热情;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传播挤占了传统节日的“鬼神”思想,民众对传统节日敬畏之心大大降低,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大缩减;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节日节俗活动形成理念冲突,传统节俗退让给现代生活方式。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加以调整,为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提供路径。传统节日发展的理想情况应该是其能融入当代社会,其节日内涵和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政府、舆论媒体和家庭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政府引导、舆论助推、家庭实践,群策群力,为传统节日的当代发展保驾护航。 (摘编自王凤美《传统节日的当代适应性研究——以陕西关中春节为例》)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2018年春节文化活动有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这些活动依然是春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 B. 根据“春节旅游消费力指数走势图”可以看出,旅游消费力指数逐年上升,说明居民观念发生变化,春节旅游消费意愿不断增强。 C. 作为一种行为文化,年俗的更新换代更多体现在它的仪式活动的变化上,我们要做的是丰富它的形式,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 D.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春节活动形式受到冲击,要想让它融入当代生活,就要为它的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398场演出,480项活动,以及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的免费发放,主要是为了吸引各地游客,以增加北京市的年节氛围。 B. 如今的春节文化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文化展览、抢红包、微信拜年、出门旅游等活动备受青睐,已经取代了春节传统活动形式。 C. 根据“分城市线旅游消费力指数”图,我们能够得出一线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力指数保持领先,其余城市线依次降低的结论。 D. 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为缩减,主要原因是科学观念的发展,破除了“鬼神”思想,民众对传统节日敬畏之心大大降低。 E. 只有政府、媒体和家庭个人群策群力,保驾护航,才能使传统节日融入当代社会,内涵和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余下试题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春节文化活动逐渐转向多元的原因。 【答案】7. A 8. CE 9.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使人们对年俗节日的重视程度降低,有了更多其他形式的选择。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这些活动依然是春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错,根据文意,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等不属于春节传统文化活动形式。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主要是为了吸引各地游客”错,根据文意,这些活动面向北京市民。B项,“已经取代了春节传统活动形式”错,根据材料四,传统节俗只是“退让”,并没有被取代。D项,“主要原因是……”错,它只是原因之一,而非主要原因。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春节文化活动逐渐转向多元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传统年俗正在式微,新年俗逐渐成为主流”“互联网时代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新年俗,为百姓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给传统年俗带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人们对物欲的需求和向往,消解了传统节日的社会期望;西方节日较传统节日开放性和娱乐性更强”“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节日节俗活动形成理念冲突,传统节俗退让给现代生活方式”“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加以调整,为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提供路径”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瑀,字伯宇,饶州浮梁人。其姑臧氏妇,养瑀为子,姑没,始复本姓。少有声太学,试为第一。累官至校书郎,除兵部员外郎。适高丽使回,充送伴使。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瑀渡淮,见民丁挽舟如故,遂劾珣,珣反奏瑀违御笔。诏命淮南提举潘良贵核实,良贵奏珣言非是。高宗即位,召为太常少卿,迁给事中兼侍讲。权邦彦除签书枢密院,瑀言邦彦五罪,疏三上,不报。求罢,除兵部侍郎,不拜,以敷文阁待制知信州。侍御史江公跻、左司谏方公孟卿言瑀不可去,复以为给事中。久之,复命知信州。胡安国、刘一止言:“瑀忠信可以备献纳,正直可以司风宪,不宜去。”遂复留。颐浩荐席益,既得旨,以御批示后省官。瑀曰:“益为人公岂不知,何必用?”颐浩曰:“给事不见御批耶?”瑀曰:“已见矣。公不能执奏,乃先示瑀辈,欲使不敢论驳耶?然益之来,非公福也。”颐浩赧然,即劾益。未几,以言者罢,提举亳州明道宫。俄召赴行在,除兵部侍郎兼侍读。因论:“金人入侵,未尝一大衄,有轻我心,岂可保其不背盟。宜省费抑末,常赋外一毫不取于民,民日益厚,兵日益强,使金人不敢窥为长计。”帝曰:“且作十年。”瑀再拜曰:“十年之说,愿陛下早夜毋忘。”除兵部尚书。桧既主和,瑀议论不专以和为是,桧忌之,改龙图阁学士、知信州。会大水,桧见瑀奏牍,谓同列曰:“尧之洪水,不至如是。”瑀遂称疾,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坐通书李光,降朝议大夫,卒,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程瑀传》,有删节) 【注】衄(nǜ):损伤,挫败。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B. 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C. 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D. 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创于汉武帝时期,经魏晋至北朝末衰落,到唐宋再度鼎盛,元明清称为国子监。 B. 高丽:又称高丽王朝,继新罗之后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国家,故“高丽人”也成为全球朝鲜民族的别称。 C. 提举:原意是“管理”,宋代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即以“提举”命名,其官署称“司”,元明以后也沿用。 D. 疏:古代的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成“奏疏”“奏议”或“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瑀是饶州人,少有学名。他曾经被姑姑收为养子,后又恢复本姓;少年时在太学读书,小有名气,考试成绩优异。 B. 程瑀为官忠信正直,深受同僚认可。他经常弹劾权贵,揭露官员不法行为;他初被外调信州时,同僚进言极力挽留了他。 C. 程瑀熟知金人本性,反对苟安政策。他向皇帝进言,金人不可信,应积极备战,建议皇上要有使金人十年不敢侵犯的计划。 D. 程瑀得罪权贵,仕途受挫。他为国家前途着想,与秦桧政见不合,为秦桧所忌恨,时常受到诋毁,不得不称病外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瑀忠信可以备献纳,正直可以司风宪,不宜去。 (2)宜省费抑末,常赋外一毫不取于民,民日益厚,兵日益强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程瑀忠贞诚信,可以让他献忠言以供采纳,为人正直可以让他掌管风纪法度,不应该让他离开(朝廷)。 (2)应该节省费用抑制工商业,除正常赋税外,不能向老百姓索取一毫,百姓一天比一天更富裕,军队就一天比一天更强大。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原文标点应为: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A项“舟/夫”不该断,B项“遇风/逆水涩”不该断,D项“禁止提举人船/王珣”不该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表”和“疏”不同,“表”是用来陈述自己的请求、具有言情成分的文体。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