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期末复习 《苏轼词两首》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 B. 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 C. 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 D. 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项,“纶巾(lún)”应读“guān”;B项,“芒鞋(wáng)”应读“máng”;C项,“连累(lèi)”应读“lěi”。故选D。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慰藉 销毁 羽扇伦巾 瞠目结舌 B. 焦躁 坐标 变本加厉 缘木求鱼 C. 吟啸 竣工 哄堂大笑 怀瑾握玉 D. 狼狈 蓑衣 关怀倍至 迫不及待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一尊还酹江月 B. 被甲上马 C. 早生华发 D. 竹杖芒鞋轻胜马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判断文言文通假字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项,“尊”通“樽”;B项,“被”通“披”,穿上;C项,“华”通“花”。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 4.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实词含义能力。题干要求“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并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句,风流:有文采有功绩。②句,风流:繁华的景象。③句中,故:旧。④句,故:旧,指琵琶女年纪大。故选C。 5. 与“故垒西边”句中的“故”意义相同的是 A. 故作不良计 B.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C. 已而遂晴,故作此 D. 故国神游 【答案】D
6.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浪淘(冲刷)尽,千古风流(有功业)人物 B.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英俊奋发) C. 谈笑间,樯橹(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 D. 一尊(同“樽”,酒具)还酹江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C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意思是“周瑜在说笑间就把曹操的百万大军烧光了”,这里“樯橹”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曹操水军。故选C。 7. 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浏览完整试题B. 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 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 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了解识记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故选C。 8.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1)料得年年肠断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 (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答案】 (1). 明月夜 (2). 短松冈 (3). 淡妆浓抹总相宜 (4). 春江水暖鸭先知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冈、淡妆浓抹、宜、鸭。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9. 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填写句子。要求:使上下文意连贯;与带点的句子句式或修辞方法相同或相近。 祖国的语言,像繁星那样灿烂,像珍珠那样宝贵,像牡丹那样美丽,像梅花那样芬芳。 祖国的语言,耸立着珠峰,镌刻着长城,①________,________;有汉魏的风骨,②________,________,明清的小说;有皇宫凤阙,阆苑奇葩,竹篱茅舍,朝暾霞光;有婉约浓艳,③________,________,典雅豪放。 【答案】 (1). 绵延着昆仑 (2). 流淌着黄河 (3). 有唐宋的诗词 (4). 有金元的曲剧 (5). 有朴素大方 (6). 有清新冷峻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本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来比喻形容祖国的语言。第一层用繁星、珍珠与花等来形容。第二层用珠峰,长城等来形容,所以空的地方也要找此类的事物,并且与前者句式要相同。第三层用文字或文化来形容,第四层用风格来形容,内容要与前面的相承接,相对应。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11.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一诗句,理解正确的一种是 A. “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 “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 “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 “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12.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13. 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案】10. D 11. D 12. 以“乱”修饰“穿空”之“石”,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拍岸”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起千堆雪”,“卷起”这个动词,“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13. 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有报国无路的感慨。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诗文的理解能力。该句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作者:苏轼。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主语是“我(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两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à):花白的头发。句意为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根据分析只有D项符合要求,故选D。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诗文的理解能力。该句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作者:苏轼。本句中“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不是诸葛亮。且周瑜大破曹军亦与诸葛亮无关。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