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46 2018-05-04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46]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3
拿来主义 同步训练
一、语文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吝啬(sè) 玄虚( xián) 国粹(cuì) 譬如(pì )
B.蹩脚(bié ) 孱头(càn) 自诩(xǔ) 掘墓(jué)
C.磕头(kē) 糟粕(cáo) 冠冕(miǎn) 残羹(gēng)
D.存膏(gāo) 茅厕(cè) 徘徊(huái) 鱼翅 (zhì)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古董 摩登 恬不知耻 礼上往来
B.羡慕 脑髓 残羹冷炙 栩栩如声
C.嘉节 唐皇 浑蛋废物 积重难返
D.剔除 给予 装腔作势 勃然大怒
3.下面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 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 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
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A.运 拿 挂 B.运 揣 走
C.送 捧 挂 D.送 拿 走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
②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④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⑤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④⑤③ C.①②⑤③④ D.①③⑤②④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9题。
拿来与送来
林默涵
①近来,很有些人 把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拿来,为自己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作辩护。其实,这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
②“拿来”是与“送来”相对称的。自从帝国主义者发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以后,首先送来的就是鸦片烟,其数量逐年增加,结果不但捞走了大量银两,而且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面黧肌瘦的“大烟鬼”。这使得清朝政府中一些较 有识见的官吏,也担心这样下去,“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不得不起来抵制鸦片输入了。然而,帝国主义者硬是要“送来”,并且用枪炮迫使你非接受不可,这就是有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止 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一次香港被占领,第二次圆明园被烧了。
③除了最先送来的英国的鸦片外,接着还“送来”了许多东西: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鲁迅先生说:这是因为那些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他提倡“拿来主义”。
④“拿来”是“要运用脑髓”,根据我们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的。既不是盲目地乱拿,更不是被迫接受人家“送来”的东西。这就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拿来是有辨别,有选择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比方一个穷青年,由于某种原因得到一所大宅子,对宅子里的东西就要区别对待,看见有营养的东西,可以拿来吃掉;看见鸦片当然不必丢进毛厕,可以送到药房去供治病之用,但如果欣欣然地自己也躺下来大吸剩下的鸦片, 那就是废物了。
⑤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在今天,我们更要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四化”建设之用,但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没落腐朽的文化思想,也当作奇货搬进来。我们要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才能从复杂纷繁的外国文化艺术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实行鲁迅所主张的“拿来 主义”。
浏览完整试题
⑥现在,还有没有“送来”的东西呢? 还是有的。比如,淫秽书刊和黄色录相带 之类,就是别人极力要“送来”的,其毒害程度不亚于鸦片烟。虽然送来者不敢像过去那样明目张胆,并且强迫你接受了。 但若浑浑噩噩,不加以抵制、清除,一任其流入、泛滥,甚至竟然自己伸手去拿,这种人就真真是十足的废物了。
5.第①自然段中“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指的是( )
A.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等种种无用的东西。
B.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等精神鸦片。
C.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腐朽没落的文化思想。
D.淫秽书刊和黄色录相带之类的文化遭毒品。
6.第②自 然段中有两个“鸦片战争”,前一个用引号,后一个没有用,这是为什么( )
A.前一个加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B.前一个加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C.前一个加引号表示强调突出; D.前一个加引号表示讽刺或否定;
7.用一句话归纳第②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8.第③自然段“这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中划线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归纳。
9.根据第④自然段的内容,给“拿来主义”下定义。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0~12题。
传统文化观念的现代诠释
一种观念,如果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以分析,很难形成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易接受和“操作”。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亦即证明,是我们提倡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如“天人合一”,今天借用,就必须确定“天”与“人”各自的科学含义,否则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范围。再如弘扬“忠”“孝”,离开科学的诠释,也难免会出毛病。
我们的先人倡导“普遍和谐”,但很难实现;今人依然钟情“普遍和谐”,并努力付诸行动。自然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内与外,在时空两无限中,根本属性是和谐的;一时畸形,事出有因。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斗争恰是一种“正畸矫形”的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关系的观念很不少。其中,“内圣外王之道”值得研究。这种说法的原意是,人的道德修养达到完美的地步,社会问题就算是解决了。实际上“内圣外王之道”始终停留在宣传阶段。古人的“内圣说”,是缺乏约束力的一种泛道德主义观念,历史已经诠释了它的作用;“内圣”,不可能成为“外王”的充要条件。现代社会面临着种种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来解决。所以,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这并不是说我们敌视“内圣”甚至要摒弃传统文化观念;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没有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没有现代的、科学的文化观念的发展。
明了这一点还不够。回溯历史,中国人“有容乃大”,曾真诚地“吸纳百川”,在唐朝,西域的音乐、舞蹈,印度的佛教文化都请了进来,当时佛经“百十倍”于儒家经典,中国文化并没有因此萎缩,反而非凡地繁荣发展了。现代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是不会逊于古人的,而且更讲究科学的态度。
10.(1)最后一段“明了这一点还不够”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是不会逊于古人的”中的“这一点”指的又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第一段内容看,如何理解“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分两点概述作者提出“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
13.阅读下列新闻,回答问题。
鲁迅作品将在中国教科书中消失?
《阿Q正传》和《药》等鲁迅的作品在中国的高中教材中相继消失,这引起了广泛争议。
《阿Q正传》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秋季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首次被删除的。这使教科书中鲁迅的作品从以往的7篇减少到了3篇。受此影响,一些地方出版社也开始在教科书中删除鲁迅作品。出版方面给出的删除理由包括:作品内容脱离当今时代,鲁迅作品晦涩难懂,汉语的用法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等等。
请就出版社这种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准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自信是以自知之明为前提的。文化自信必须以文化自觉、自省为基础,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家命运浮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都会影响文化的健康发展。文化自信应当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是什么?对于我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我们自己是否足够珍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不会从天而降,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吸收外来、着眼未来。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C(把这句话放回原文,作者的观点,拿来主义是有鉴别的,而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所以这些主义应是指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腐朽没落的文化思想。)
6.A(前一个属于特定称谓需要加引导来强调一下,已经出现了一次,所以下一个就不用加引号了。)
7.“送来”的祸害之烈(第二自然段通过写鸦片战争来例举送来的危害。)
8.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送来”各种东西(这为代词,承前指,前面提到英国、德国、日本送来的东西。所以答题时只要把这三句话进行概括则可。)
9.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根据需要,有辨别有选择地自己来拿,是为拿来主义。(第四段开头的一句话就已指出了观点。所以只要适当整合一下则可。)
10.(1)对古代文化传统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洋为中用。
11.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观念并非是科学真理。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必须进行现代诠释。
12.历史证明“内圣外王”不能解决社会问题,现代社会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矛盾、解决问题。
13.提示:(1)分析出版社这种做法的可行性。(2)分析出版社的删除理由是否正确。(3)要明确自己的态度。
14.自信就有可能表现得盲目和简单 自大自傲和自卑自弃 对自身文化的清醒认知 不忘根本 (122.240.215.170)
上一篇:
《拿来主义》精品测试
下一篇: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拿来主义》练案(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拿来主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