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346 2018-05-13
标签:
北京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6]
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中考统一练习(一)
语 文 试 卷2018.4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四月初,某学校组织初三学生参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展了以“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3题。(共16分)
1.活动前,一位同学在搜集资料时发现了下面一段文字。认真阅读,完成(1)—(4)题。(共8分)
孔庙前院大成门东西两侧,在古树浓荫掩映下,静静地【甲】着198 块进士题名碑。这些石碑形态(gè)异:或微微倾斜,或高高耸立;或透雕盘龙,或素朴无纹;或精美华贵,或大方简洁。石碑上镌刻着元、明、清三代51624 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还记录国家、社会, 尤其是与科举考试有关的历史情况。保卫北京的于谦,实施改革的张居正,“心学”领袖王阳明,一代奸臣严嵩,戏剧大师汤显祖,大词人纳兰性德,风流才子纪晓岚,湘军统帅曾国藩,三代帝师翁同龢……科举制度使这51624人得以题名在碑石之上;反过来,这51624 名进士也(zhāng )显了科举制度、 【乙】了科举制度。石碑因文字而留存,文字因人物而生动。进士题名碑因51624 名进士而闻名天下,它如一枚活化石,静默在孔庙里,向人们讲述历史。
行走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一个个名字幻化成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在眼前一一回放。一个人、一则故事、一段历史,回眸时不免让人发出无限感慨……
(1)下列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倾斜(qīng) 形态个异章显
B.倾斜(qǐng) 形态个异彰显
C.倾斜(qīng) 形态各异 彰显
D.倾斜(qǐng) 形态各异章显
(2)根据语意,从下列备选词语中分别选出一个,填入上面文段中的【甲】【乙】处。(2分)
【甲】_______(A.屹立 B.矗立)
【乙】_______(A.延续 B.延伸)
(3)根据文段的相关内容,解释文中画线的“活化石”一词的意思。(2分)
(4)该同学认为选文结尾应写出“慨叹”的内容,根据相关内容,你认为补充最恰当的一
项是(2分)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走进博物馆,孔庙内的“乾隆石经”受到同学们的关注。下面是班长的一段解说词。完成(1)—(2)题。
“乾隆石经”亦称“十三经刻石”,是乾隆年间镌刻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刻石的统称。经文628000余字,全部为雍正年间江苏贡生蒋衡手书,历时12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钦命动工刻石,历时三年刻成,全部刻石189块,加上一块御制告成碑,共190块。
(1)班长在向同学介绍这十三部儒家经典时有意漏掉了两个,请你根据班长的提示将其补充完整。(2分)
十三部儒家经典包括:《周易》、《尚书》、《 ①》、《周礼》、《仪礼》、《礼记》、《 ②》、《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提示: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浏览完整试题
(2)面对“乾隆石经”,宣传委即兴写了一段感言。请同学们为他补写结尾。(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字数不超过20字)(2分)
汉朝以来,十三部儒家经典一直是中国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一代代的读书人从中汲取了无尽的营养,它孕育了李白、杜甫,它孕育了范仲淹、苏轼,它孕育了梁启超、鲁迅……“十三经”所代表的精神和气质,已经深深地刻划在我们这个民族的骨骼上,已经深深地融化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里。那一百九十块石头,。
3.博物馆有很多匾额,这些匾额的文字内容大多出自儒家经典,或是褒扬孔子,或是劝诫国子监师生。下面是一位同学记录下的四块匾额的内容,依据解释判断匾额内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万世师表——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
B.生民未有——自有生民以来,从来没有过,世上只出现这圣人
C.与天地参——于天地齐名
D.文行忠信——好学、文明举止、尽忠职守、诚信
4.“柳体”以瘦硬、骨干而见长,折笔处“骨节”明显,点画爽利挺秀,结体严紧。下面书作中,是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一项是(2分)
A BC D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古诗文默写(共3分)
5.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1分)
6.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景象的语句是,。(2分)
(二)阅读《游山西村》,完成7—8题。(共5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游山西村》描写了“游村”的见闻,诗人借助农村日常生活表达了自己心情。(2分)
8.这首诗通过不同情境的描写,表现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村民习俗。请你任选一个情境,说说阅读后的体验。(3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0题。(共9分)
归鉞○1,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②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后大饥③,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从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④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⑤,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节选自归有光《归氏二贤传》选文有改动)
[注]①[归鉞yuè]人名。②[依依]依恋的样子。③[饥]饥荒,年成不好。④[家乘]家谱。⑤[卓]高。
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致”的义项有:①招引,引来;②尽,极;③到;④送达;⑤精密,细密;⑥意态,情趣。“问母饮食,致甘鲜焉”中的“致”,应选的一项是( )(填序号)(1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比归,母又复杖之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B.匍匐道中得道者多助
C.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D.母内自惭,从之隶而从者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翻译
12.下面语录是《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你认为“归鉞”符合孔子“孝”的标准吗?结合文章和语录的内容陈述理由。(4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3.《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部经典小说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叱咤风云、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作家在尽情书写英雄们的优点时,也敢于写出他们性格中的欠缺,这些不足之处反而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有血有肉,真实可信。请你从其中一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简要分析其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体会小说的艺术魅力。(100字左右)(5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5题。(共6分)
【材料一】
哈尔滨群力新区,年降雨量近600毫升,且集中在夏季,所以雨涝是城市的一大问题。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处于该城市的低洼平原地带,设计者用填挖土方的方法,在公园营造了一处城市中心的绿色海绵,仅用10%的城市用地就解决城市的雨涝问题。具体做法是沿场地四周,通过挖方和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高地种植旱生果木,而洼地养鱼或种植湿生植被,成为一条蓝绿相间的“海绵”带,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过滤、沉淀和净化后进入核心区的低洼湿地。在此整体格局基础上,建立步道网络,穿越于丘陵和泡状湿地之间。建成后的雨洪公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做出了贡献,同时为新区居民提供优美的游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
【材料二】
浙江金华燕尾洲公园位于金华市区的三江口,为了摆脱雨季洪水的困扰,改变以往在两江沿岸筑起水泥高堤以防御洪水的做法,提出与洪水为友的理念。将河岸改造为多级可淹没的梯田种植带,将来自陆地的雨洪滞蓄和过滤。这种梯田河岸不但增加了河道的雨洪行走面积、减缓了水流速度,而且缓解了对岸城市一侧的防洪压力。这样生态化地处理雨洪,减少了城市开发所导致的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和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让开发前后水流量和峰值保持不变,同时水流峰值①的出现时间也基本保持不变。
梯田上广植适应于季节性洪涝的乡土植被,每年的洪水为梯田上的多年生植被带来充足的沙土、水分和养分,使其能茂盛地繁衍和生长不需要任何施肥和灌溉。而梯田的挡墙建成可行走的步行道网络,使滨江水岸兼具防洪能力和休憩的美丽景观。
公园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的考验,目前已成为金华市的一张名片,也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优秀案例。
低影响开发与传统开发水文②比较示意图
①峰值:在所考虑的时间间隔内,水的流量变化的最大瞬间值。
②水文:自然界中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材料三】
四川的活水公园改造是在原有的总体设计不变的基础上,融入海绵城市“水体自然净化”理念,因地制宜地安装新设施,对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雨水经过流水雕塑通向兼氧池(兼有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的污水净化池),然后进入人工湿地,湿地中种有鱼藻、黑藻等沉水植物,浮萍、睡莲等浮水植物,以及菱白、菖蒲等挺水植物,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对吸收、过滤或降解雨水中的污染物负有不同的功能,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从整个处理系统中游人可以看到上游的水质较差,生物稀少,随着水被逐步净化,生物群落越来越繁盛的过程。成都活水公园收集雨水后,将部分雨水透过土壤回填到地下,其余的雨水经过各个环节的净化处理后一部分回收进行浇灌或景观用水,一部分排入河中。这种景观化的雨水处理方式不但顺应雨水循环的自然模式,而且人性化的生态景观,丰富了人们的视觉,增长了人们的知识,创造出了一个极具亲和力的生态公园,体现了人与水的依存关系。
展开余下试题
14.请你依据“示意图”,对【材料二】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3分)
15.读了上面三则材料,说说你对“海绵城市”有了哪些了解。(3分)
(二)阅读《远去的紫藤》,完成16—18题。(共9分)
远去的紫藤
秦一鸣
①一直寻思在自家阳台上栽种一盆紫藤,这大约是出于对久居都市的厌倦和对乡野绿意的一丝念想了。
②年前,如愿在花市觅得一株长势颇健的紫藤,还专门请工匠在阳台为它搭建了一个攀援的架子。那以后,竟然对阳台有了牵挂。每日清晨,总要去看看,看看那阳台是否比先前多了点生机,看看那紫藤是否又爆出了新芽,看看那枝蔓是否开始悄悄爬攀。但一次次地让我失望。这使我越发怀想起老房子花园,怀想起老房子花园的那个紫藤架,怀想爬满紫藤架的绿意盎然的紫藤了。
③老房子,是我曾居住过的一幢三层楼的法式花园洋房,周遭多别墅,环境幽雅而宁静。老房子有一个极大的花园,约摸有两个篮球场大。花园里没有什么特别名贵的植物,除了些野花野草外,尽是些高高低低的树木,尤以梧桐、冬青、女真居多,此外,还有几株松柏、夹竹桃、野杨梅以及至今都叫不出名的灌木丛。听长辈们说以前还有过几棵果树,可我已记不得了。这样的花园虽说不上鸟语花香,但树木参差错落,一年四季倒也总是苍翠葱茏的。
④老房子花园内有一个造型别致的绿色的木质紫藤架,从斑驳的绿漆和虬曲苍劲的藤蔓,便可推断那紫藤是有了些年岁的。紫藤架高约三米,傍东墙而建,顶部与二楼阳台几乎齐平,是一个顶略大于底的倒梯形框架。几根矩形木质支柱由下往上恰到好处地微微外倾,长方形的顶部由许多木档子横横竖竖地拼搭成“井田”状,地面则由不规则花岗岩铺就,沿架子底部四边是矮矮的水泥条石墩,既起着固定支架作用又可供人小憩,一条由一块块方形水泥石板间隔连接而成的小径,从架子边衍生出去,一直通往花园的深幽处。
⑤印象最深的是,紫藤架上有一根极粗极长的老藤,苍劲蟠虬,曲曲折折地倒垂悬挂成一个“U”型。这便成了孩子们天然的“秋千”和“云梯”了。那时,顽皮的我时常会凭借这根粗壮的藤蔓,踩着架子上间隔的横档,爬到紫藤架最高处,然后小心翼翼地从顶部“井田”的一个枝条最稀疏的小木格子中钻出去,翻越到紫藤架顶上,在木格子和厚厚的相互缠绕着的枝条的依托下,或叉开手脚仰天平躺,极目天穹,随云彩变幻而思绪缥缈;或在阵阵微风拂动下,微闭双目不思也不想;或俯卧向下,藏匿在枝叶儿丛中,任凭玩伴们四处呼唤寻找,却屏住呼吸,暗自窃笑。偶尔,我会在有访客生人到来之时,特意拽着藤蔓,英雄武侠般地一口气爬到架顶,然后扶着高墙,慢慢地立起身子,用足尖摸索着紫藤架边缘,一步一挪地爬上二楼阳台,看得别人心惊肉跳,自己却不无洋洋得意。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这类看似胆大的举动,其实更多的却是“少不更事”的鲁莽。
⑥总觉得紫藤的性格淡雅而不事张扬,它的付出总要比获取多得多。除了那个可供其缠绕攀爬的架子外,紫藤不需要肥腻的养料,不需要精心的呵护,甚至也不需要特别的防风防雨防虫防病措施。它需要的只是与大地亲近。只要有土壤,紫藤就能依靠自身的生命力,顽强地成长起来。除了给人以阴凉庇护,给人以健康药用以外,紫藤特别能委曲求全,它不仅能包容人们恣意妄为地“拽”、“拉”,而且包容人们随心所欲地“爬”、“攀”。
⑦那年老房子大修,房屋管理部门“头头”认为,花花草草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情调,理应给与根除。于是便作出了拆除紫藤架的决定。
⑧就这样,紫藤架连同那紫藤被整个的拆除了,而且拆得很彻底,仅留了一小段紫藤余根裸露在土壤外。然而,正当大家都以为那紫藤的生命就此不复存在时,不几日,那残留的根部竟然又倔强地萌发出了几株细细的新芽。紫藤的生命力如此之顽强,大概是那下拆除令的“头头”所没能料到的。也记不清过了多久,也许有人嫌裸露在外的余根有点磕磕绊绊,于是,那仅有的余根又被整体铲断,挖出,彻底丢弃了。紫藤,到底还是远去了!
⑨人生苦短,岁月悠长。对紫藤的无奈消失,我总有种无法述说的惘然,也为此感伤过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我实在无法忘却它给过我的清幽、绿意和欢愉。
⑩在我的书柜里,至今还珍藏着一幅紫藤水墨画,一幅已故著名书画家戚叔玉先生生前专题为我作的画。画作用笔极为精到,无论色彩的浓淡枯湿,线条的行云流水,构图的疏密错落,无不显示出画作者深厚的翰墨丹青功力。在画家笔下,紫藤优雅清丽,高洁古朴,那翠绿欲滴的叶,那遒劲苍茫的藤,特别是那绽放着的花蕊,紫中透着些红,红里又带着点黄,不仅弥补了我儿时忘却的部分记忆,而且也勾勒描绘出了紫藤“花蔓宜阳春”、“绿叶隐歌鸟”的意境。
○11反复观赏,细细品味,时间长了,居然产生了错觉,仿佛画上的紫藤与记忆里的紫藤会动,会走,会游移换位,它们渐渐地靠拢,相互补充,最后完全重叠起来了,以致我分不清哪些是属于记忆里的紫藤,哪些是属于画中的紫藤了。这大约就是我那一直都挥之不去的,萦绕在心田的紫藤情结了!
○12如今,老房子早已不常去了,老房子花园的葱茏也早已不复当年了,而我,却会时常惦念起老房子的那个曾经的紫藤架,惦念起紫藤架上那早已远去了的紫藤。
……
○13窗外飘起了细雨,阳台上,那紫藤的枯藤细枝依旧在微风中摇曳。忽然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一段文字:“……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14我似乎又有了期待。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6.文章第○11段说“这大约就是我那一直都挥之不去的,萦绕在心田的紫藤情结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的“紫藤情结”是怎样形成。(4分)
17.第○10段作者为什么细致描写画中的紫藤。(2分)
18.文章第②段阳台上的紫藤“一次次地让我失望”,请你展开想象,描述一下“我“到阳台所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象。(3分)
(三)阅读《学会有“教养”地怀疑》,完成19—21题。(共7分)
学会有“教养”地怀疑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怀疑有如草木之牙,从真理之根萌生”……从小到大,我们读书做学问,常常听到教诲,要学会怀疑。
②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说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不慌不忙之时,读到不明处、违背常理处,自然就要留个心眼。做学问也是一样,不迷信权威,比照多方资料,严谨求证,这些方法不知被老师耳提面命了多少回,早已烂熟于心。细想起来,怀疑好像很简单。
③。互联网时代,搜索一个知识点,常会冒出好几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何止是读书做学问,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总会爆发一场“口水战”,吸引不少人围观甚至参战。浏览热门新闻尤其是争议事件的网友评论,辩驳、对骂直至上升到人身攻击,都不稀奇。除了那些永远分不清是非真假的娱乐八卦,争论内容更多是和食品安全、健康养生、伦理道德、生活理念等相关,观点五花八门,真相扑朔迷离。
展开余下试题
④这个时候,我们该怀疑什么,又该相信什么呢?
⑤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保持怀疑态度,似乎并不是件难事。很多年轻人更是敢于说不:我不喜欢、我不赞同、我不接受。但问题的另一面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你不喜欢、不赞同、不接受的,有没有可能其实就是真相呢?
⑥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在家教育”的言论引起争议。原来,现在的一些家长,因为种种原因,对九年义务教育说不,选择让孩子在家或者送到所谓“私塾”接受教育。这一明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不适合绝大多数家庭的行为,却受到不少人的盲目追捧。这位委员从法律常识和教育规律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任何“国学”“读经”“私塾”或各类外语、才艺、武术培训机构及个人,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取代义务教育的学校。
⑦就是这样一个好建议,却在网络上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家长有为自己孩子选择教育方式的自由”“国内教育质量差,只能在家学”“美国就可以自由选择在家上学”。这些说法真的合情合理吗?
⑧答案其实很简单,带着疑问,翻翻法律文件、看看教育书籍、问问周围师友、查查国外真实情况,也就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⑨“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们的怀疑,应该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
⑩何谓有“教养”?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讲逻辑、有底线;“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注意信息来源,不妄加揣测;自由与责任一体两面,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唯有如此,方可称作有“教养”的怀疑——这既是自身涵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1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的这句名言,后面接着的两句同样重要,“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不明白、说不清、有疑问的可以先放一放,仔细思量后再发表意见也不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 根据上下文,在第③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作为本段的观点。(2分)
20.阅读⑤—⑨段,将下面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2分)
由年轻人敢于怀疑的现象引出话题 ① ②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有“教养”的怀疑。(不超过10个字)(3分)
五、写作(共40分)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最终战胜强劲对手,一举夺冠。董卿为他点赞。“点赞”是对某个内容支持、喜欢和赞美。我们可以为九寨沟的水、玉门关的落日、钱塘湖的大潮点赞,也可以为文化长河中《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点赞,还可以为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点赞┅┅请将“为
点赞”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阅读下面连环画,请你发挥想象,以“买椟还珠”为题或自拟题目,将其扩写成一篇故事。
1.楚国有个商人,带着一颗珍珠到郑国去卖。他把珍珠装在一只漂亮的木匣面,吸引了很多顾客。 2.有个郑国人仔细观赏木匣,很想买下来。
3.他把木匣拿在手中,反复赏玩。 4.郑国人问明了珍珠的价钱,把漂亮的匣子买下,把珍珠还给了卖主。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中考统一练习(一)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7.4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1.(1)答案C (2分)
(2)答案:甲B 乙A (共2分。每个1分)
(3)答案要点:①讲述科举考试及相关情况 ②讲述进士们的相关信息
(共2分。共2点,每个要点1分)
(4)答案:选C(2分) 选A(1分)
2.(1)答案:①诗经 ②左传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2)答案示例: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共2分。修辞1分,表达1分)
3.答案:D(2分)
4.答案:A(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3分)
5.答案:惟吾德馨(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
6.答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共2分。每空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
(二)(共5分)
7.答案示例:欣喜、挚爱(2分)
8.答案示例一:
首联“丰年留客”的情境,表现出山西村淳朴的民风。主人的盛情挽留、待客食物的丰盛,
农村丰收后的喜人景象、欢乐气氛,让我感受到欣喜。
答案示例二:
颔联“山间水畔漫步”的情境,表现出山西村景色优美。重峦叠嶂的山,曲折的山泉,深绿的
柳色、红艳的鲜花,让我感受到喜悦。
答案示例三:
颈联“迎春社祭祀祈年”的情境,表现了山西村古朴的习俗之美。春社前夕,农民们吹箫擂鼓,
来来往往,准备做祭祀表演,热烈的气氛,简朴的穿戴,让我感受到喜悦。
(共3分。情境内容2分,体验1分)
(三)(共9分)
9.答案:④(1分)
10.答案:B(2分)
11.答案示例:低着头偷偷地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2分)
12.答案示例:
归鉞符合孝的标准。孔子认为孝不但是遇到事为年长的效劳,有酒食先让长辈先用;更主要
的是对待长辈要保持和悦的态度。归鉞在遇到饥年,母亲不能活的活的时候,接到自己家;有食物先让母亲吃,自己宁可挨饿;最主要的是,接母亲到自己家,心存恭敬的心理;且高兴地奉养母亲一直到去世。
(共4分。共4点,每点1分)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3.答案示例一: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优点:从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中可以看出他疾恶如仇,从大闹天宫这一情节表现他敢于反抗权威、热爱自由的斗争精神。不足:孙悟空与如来斗法失败被困在五行山下,可以看出他骄傲自大。
答案示例二: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优点:在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中可以看出鲁智深爱憎分明、见义勇为、疾恶如仇的特点。不足:在大闹五台山中捣毁金刚的情节中可以看出他鲁莽的特点。
答案示例三: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优点:温酒斩华雄——勇,武艺高强;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忠,对刘备的忠义;单刀赴会——守信、有胆识。不足:败走麦城——自负骄傲。
(共5分。优点2分,缺点2分,表达1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共6分)
14.答案示例:
从图中可以看出低影响开发和开发前水流量基本相同,峰值均为600立方米每秒,说明了低影响开发保持了水流量和峰值不变;峰值持续出现时间都为1秒钟,说明水流峰值出现时间保持不变;传统开发水流量、峰值持续时间大约是低影响开发的2倍,说明低影响开发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破环。
(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15.答案示例:
采用对环境低影响的建设方法,利用植物对雨水和洪水进行过滤沉淀净化等处理,尽可能
地利用雨水和洪水造福人们(利用雨水和洪水等建成生态化的景观,提供人们休息的场所)。
(共3分。共3点,每点
上一篇:
福建省厦门市2018年5月初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篇: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8年初三联考语文试题
标签:
北京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北京市平谷”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