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74  2018-05-1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4]
广东省云浮市伊顿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浮市伊顿实验学校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你们好!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相信自己,沉着冷静,认真答题,一定能考出自己最好的成绩!
一、基础。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数月之后,_______。(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
(2)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所见的意境开阔的奇丽景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门庭若市, (2). 时时而间进 (3). (2)黑云压城城欲摧 (4). (3)忽复乘舟梦日边 (5). (4)大漠孤烟直, (6). 长河落日圆。 (7). (5)飞来山上千寻塔, (8). 闻说鸡鸣见日升。 (9). 不畏浮云遮望眼, (10).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其中⑷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题。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诗(全文),然后根据理解选择出最恰当的句子。(5)小题默写整首诗。“朔”“摧”“圆”“自缘”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jué jiàng(____)地反抗着命运。
(2)女佣略一chóuchú(_____)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_____)。
(4)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mò zhōng yī shì(_____)。
【答案】 (1). (1)倔强 (2). (2)踌躇 (3). (3)销声匿迹 (4). (4)莫衷一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踌躇”字容易写错。“销声匿迹”的“销”容易写成“消”。
3.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曾被当作异想天开的无土栽培技术已经付诸实践了。
B. 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C. 现在很多人都患上了手机病,一旦远离了手机,往往就如坐针毡。
D. “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异想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使用正确。B“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使用不正确。C“如坐针毡”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使用正确。D“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使用正确。故选B。
4.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B. 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我校决定加快创建信息化校园的规模与速度。
C. 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D. “南海Ⅰ号博物馆”分水下考古现场发掘、海上丝绸之路史和水下考古史三个固定陈列部分组成,并将建设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服务”B.搭配不当,去掉“规模与”。C.两面对一面,把“能否”去掉。D.正确。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
5. 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示例:梅花忍受着冰雪的摧残, (2). 把芬芳的鲜花奉献给人间; (3). 矿石忍受着高温的考验, (4). 把坚韧的钢铁留给人们。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本题时注意语段是按照第一句话语“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来展开的,据此寻找相关事例,按照“××忍受着……,把……留给明天”的句式仿写即可,注意构成排比句。
【点睛】仿写句子的原则:①对象同类:仿写句的陈述对象应优先考虑与例句陈述的对象是同类事物;②句式相同:仿写句在句式、结构、语气、句子之间的关系上须与例句保持一致:③修辞一致:仿写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必须与例句一致;④结构对称:仿写句努力追求词性相同、词义相对、字数相同或相近:讲究文采:仿写句要尽可能讲究文采,恰当运用好词佳句。
二、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举于版筑之间(______)
②人恒过 (______)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连用六个历史名人为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这样排比说理,气势磅礴,力度非凡。
B. 孟子从个人事例对比推理,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时主要是对最高统治者而言。但这一观点现在的使用范围更广,已经深入到几乎所有领域。
C. 作者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篇末得出中心论点。其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例的高度概括。
D. 忧患与安乐相伴而生,在安乐中思忧患,在忧患中求上进。范仲淹也正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学习孟子这样的古仁人,以居安思危的“忧乐观”,鞭策自己和友人,也告诫后人。
【答案】6. (1). 任用,选拔(被选拔) (2). 犯错误 (3). 通“横”,梗塞。
7. (1)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2)(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势力、地位均等的国家和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8. B
【解析】8. 孟子从个人事例类比推理
6.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1)任用,选拔(被选拔)(2)犯错误 (3)通“横”,梗塞
7.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入”“拂士”“出”“恒”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8. 试题分析:“孟子从个人事例对比推理”有误,应该是孟子从个人事例类比推理,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孙权重用吕范
吴王以扬州牧吕范为大司马,印绶未下而卒。初,孙策使范典财计,时吴王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①,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②.吴王守③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④,功曹周谷辄为傅著簿书⑤,使无谴问,王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注释】 ①关白:禀告,报告。②见望:被怨恨。见,被。③守:担任。④料覆:审核。⑤傅著簿书:变着法儿登记账目,意思是制造假账。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私从有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 不敢专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C. 王临时悦之/俟其欣悦
D. 孙策使范典财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0.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以 范 忠 诚 厚 见 信 任 以 谷 能 欺 更 簿 书 不 用 也。


展开余下试题11. 吴王(孙权)为什么重用吕范而不用周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
【答案】9. D 10. 以范忠诚 / 厚见信任 / 以谷能欺更簿书 / 不用也.
11. 吕范坚持原则,不擅自答应孙权的私求,而周谷早年曲意侍奉孙权,不惜做假账来欺骗孙策.从两人的做事风格可见其人品的高下,故孙权不用见风使舵的周谷,而重用坚持原则的吕范。(意对即可)
【解析】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年代:北宋
9.A.私下 / 偏爱;B.许可 / 用在数词后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C.对……感到满意 / 高兴;D.派,让
9. 试题分析:D. “孙策使范典财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句中的“使”都是“派,让”的意思。A.私下 / 偏爱;B.许可 / 用在数词后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C.对……感到满意 / 高兴。
10.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以范忠诚 / 厚见信任 / 以谷能欺更簿书 / 不用也。
11.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重用吕范而不用周谷的原因,属于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点睛: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遵循局部—整体—局部的原则,认真地研读材料。当然,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完全读懂,可利用猜读法进行大胆推断,也可运用“跳读”法将一些疑难词语暂且跳过去。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同时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的议论抒情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译文】吴王任用扬州牧吕范为大司马,印信和绶带还没有下达,(吕范)就去世了。最初,孙策让吕范掌管财经,当时吴王孙权年少,私下向吕范借钱索物,吕范定要(向孙策)禀告,不敢专断许可,当时因此被孙权怨恨。后来,孙权代理阳羡长,有私下开支,孙策有时进行核计审查,功曹周谷就为(孙权)制造假账,使他不受责问,孙权当时对他感到十分满意。但等到孙权统管国事后,他认为吕范忠诚,(对吕范)深为信任,而周谷善于欺骗,伪造簿册文书,(于是)不予录用。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鲁云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 本文有删改)
12.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逐层论证,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B. 第②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
C. 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用比喻的论证方法,强调了“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
D. 作者善于运用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事例典型,说理充分,特别是引用名人名言,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
13. 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 “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克服浮躁,保持安静,终能有所收获。
B. 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之千年而不衰。
C. 李时珍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历时27年,终于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D. “定能生智,静能生慧”。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
14. 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答案】12. A 13. C
14. 含义:一个人想追求安静,受外界许多因素的影响,不是想安静就能安静的。途径:①要学会追求安静:②要学会享受安静;③要心无旁骛,处处历练。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不是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C.说的是勤奋刻苦有恒心。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展开余下试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视频
童真
(1)女儿从小不认生,觉得满世界皆是可亲之人,见谁都笑。有一次,我在街边的瓜果店买桃子,没零钱,卖瓜果的不以为意:“下次补吧,大家都认得你,你是那个小酒窝的妈妈。”我先一愣,然后才醒悟过来,原来女儿的人缘有这么好。
(2)我有些忧心忡忡,孩子总那么憨,像个不长心眼儿的小糖人儿,万一遇着个歹徒怎么办?回家后,我细细教导了女儿一番,教她如何防范陌生人,她正在吃桃子,满脸桃汁,只管咿咿唔唔点头,也不知记住没有。
(3)一个周末,我们一家去逛早市。这一路上,女儿结识了好几个朋友,甚至还得到一名穿超人斗篷的小男孩的邀请,两人打算下午一起去广场玩,而且不带家长,小孩子可以在一秒内信任对方,大人就未必了。超人的妈妈尽管面有难色,但拗不过儿子,答应了。婆婆则在我耳边嘀咕:“不知根不知底的陌生小孩,怎么可以一起出去玩!再说两个人都指甲盖那么大,没有大人跟哪行啊!”我朝老人家挤挤眼,叫她先别反对,我自有主意。
(4)下午,女儿准时出门,我悄悄尾随,小超人已到广场,他们荡秋千,滑滑梯,又看了一会儿别人放风筝。很快,我发现小男孩的妈妈也尾随其后,我们两个会心一笑,分别躲在隐蔽处,忠心耿耿地做保镖。荡秋千时,女儿险些翻下吊椅,幸亏小超人手快扶住了她,但脑袋似乎还是被磕了一下。我当时几乎要挺身而出,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因为女儿只摸了摸头,开心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哭!
(5)他们在人群里悠闲地逛了一会儿,又去看月季花,花圃边的长椅上,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妹妹不理会妈妈的劝阻,揪下自己的鞋子扔进草坪。他们帮忙捡回来,小妹妹觉得有趣,立刻停止哭闹,一遍一遍扔鞋,他们也当做有趣的游戏,争先恐后去捡。旁边有个老太太竖起大拇指:“三兄妹好和睦,相亲相爱一家子”我窃笑:这是相亲相爱陌生人啊!
(6)黄昏时,两个小人儿挥手告别,各自回家,我们两位家长也暗暗点头告辞。这时,空荡荡的路上,突然走过一个陌生男子,身材高大,语调温和,他与女儿攀谈起来,问她几岁了,家住哪里,上小学还是幼儿园。女儿似乎毫无戒备,一一告知,好像还顺口说出一连串电话号码。我心中惴惴不安,靠近两步,准备随时现身。
(7)那陌生男子又问女儿,为何单独走路,爸妈在哪里?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此时,陌生男子从背包掏出一把玲珑的小红伞,向女儿比比画画,我心咚咚跳叫自己沉住气,看看女儿会怎样应付。
(8)那陌生男子硬是将小伞塞入女儿手中,两人开始拉扯退让。我赶紧走过去,还未来得及出声,一名推婴儿车的女子忽然走过来,正是广场上扔鞋小妹妹的妈妈。她挡在陌生男子面前,质问他意欲何为。陌生男子大窘,举起小伞叫我们看,上面印着广告有家新开张的甜品店儿童节大酬宾。他解释,因为小女孩实在太可爱,忍不住多聊了几句,所以才造成一场误会。
(9)女儿对尴尬的陌生男子说:“叔叔,我想要两把小伞。”我颇为疑惑,男子开心相赠,还给婴儿车上也插了一把,我心里暗自决定,下周带全家人去这家店里吃甜品,女儿看着熟睡的小妹妹,惊喜地说:“这是扔鞋的小妹妹。”推车女子莞尔一笑:“真是有缘。我生怕你遇到了坏人呢。”
(10)到家后,我崇拜地问女儿,为何能这么聪明的应对陌生人。女儿骄傲地告诉我,在幼儿园老师经常讲,还请警察叔叔在课堂上演练,她做的最好啦,但我仍有疑惑:“那你为什么把地址和电话都告诉她了?”女儿得意地笑道:“我说的全是舅舅家的,坏人一定找不到我的!”全家人哄哄大笑。有这么一个外甥女,舅舅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11)我忽然想起一件事,问女儿:“你为什么要两把小伞?”她回答:“昨天幼儿园来了一个新同学,叫黄丝丝,总是哭,不说话也不玩。我送一把小伞给她,她就会笑的。”
(12)我的心忽然感到无比欣慰。我们常常行进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了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这份童真与善良我曾经是那样的熟悉,而现在又是如此的陌生。
(13)只是,欣慰之余,我内心却又是一丝沉重,如鲠在喉:天真的女儿在应付“陌生叔叔”的时候,是如此老练,如此“聪明”,这让我心中又多了一份陌生,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
(14)也许,面对陌生的童真,我们有太多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原文作者:刘继荣,有改动)
15. 读文章,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地点 情节 心情
街边瓜果店 买东西得知女儿人缘好 ① _________
早市 女儿得到小男孩邀请 心中为难
广场 女儿险些翻下吊椅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女儿与陌生男子攀谈 惴惴不安
家中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比欣慰
16. 文中说“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我”为什么会“又惊又喜”?
17.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12)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们常常进行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
18. 纵观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处“陌生的童真”的含义。文章第(13)段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请写出你对此问题的看法和理由,并谈谈你读完此文后的感悟。
【答案】15. (1). 忧心忡忡 (2). 十分紧张 (3). 回家路上 (4). 发现女儿的童真、善良
16. ①“惊”是因为原本憨憨的女儿会如实的告诉陌生男子,但实际是女儿对陌生男子有警惕之心,懂得保护自己,出乎我的意料。②“喜”是因为见到如此懂得保护自己的女儿,我不由地生出喜悦之情,再也不担心女儿被陌生人欺骗。
17. 运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危险、世俗比作浊流,把孩子的童真与善良比作清泉,把浊流与清泉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童真与善良的赞美之情,像清泉一样让人觉得甘甜,突出童真难能可贵。
18. (1)“陌生的童真”是指女儿并不像我想象中的全然的信任陌生人。另一方面指的是成人已失去了童真,带着世故的眼光看待世界,不再相信陌生人。
(2)看法:我“喜”是因为如此值得保护自己的女儿让我不由得生出惊喜之情,“忧”是因为女儿如此之小就懂得这些世俗的东西。
(3)感悟: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信任。
【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提取信息的能力,纵观全文,根据要求找到相关内容是作答的关键。一个是情节,一个是人物心情,人物心情是由情节所决定的。买东西得知女儿人缘好的情节,想到“孩子总那么憨,像个不长心眼儿的小糖人儿,万一遇着个歹徒怎么办”,所以心情自然是“忧心忡忡”;“女儿险些翻下吊椅”的情节自然使母亲“十分紧张”。而“无比欣慰”的心情是因为发现女儿的童真、善良。所以首先要读懂情节。
点睛:情节概括题。答此类题要做到两点:1、纵览全文,宏观把握。学生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容易犯顾此失彼、概括不全的毛病。要完整正确地回答该题,需要我们站在全文的高度来审视作答,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要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云浮”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