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94 2018-05-25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4]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高一语文组 审核人:裴芳
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6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会珍珠港演讲
罗斯福(美)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期——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蓄谋已久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日本处于和平状态,并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在同该国政府和天皇进行会谈,以期维护太平洋和平。实际上,就在日本空军中队已经开始轰炸美国瓦湖岛之后的一小时,日本驻合众国大使还向我们的国务卿提交了对合众国最近致日方信函的正式答复。虽然复函声称继续现行外交谈判似已无用,但并未包含有关战争或武装进攻的威胁或暗示。历史将会证明,夏威夷距日本这么遥远,表明这次进攻是经过许多天或甚至许多个星期精心策划的。在此期间,日本政府蓄意以虚伪的声明和表示继续维护和平的愿望来欺骗美国。昨天对夏威夷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遗憾地告诉各位,很多美国人丧失了生命,此外,据报,美国船只在旧金山和火奴鲁鲁(檀香山)之间的公海上也遭到了鱼雷袭击。
昨天,日本政府已发动了对马来亚的进击。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香港。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关岛。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菲律宾群岛。
昨夜,日本人袭击了威克岛。
今晨,日本人袭击了中途岛。
因此,日本在整个太平洋地区采取了突然的攻势。发生在昨天和今天的事证实了这一点。美国的人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十分清楚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安全和生存的本身。
作为三军总司令,我已指示,采取一切措施保卫我们的国家。
我们整个国家都将永远记住此次对我们进攻的性质。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此次蓄谋已久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
我现在预言,我们不仅要做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永远不会再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战争已经开始,无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都处于严重危险之中。
相信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愿上帝保佑我们!
我要求国会授权我宣布:
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发动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队对美国发动进攻,重创美在夏威夷岛的海陆军部队。
B.日本夏距威夷非常遥远,表明对美国的进攻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
C.日本空军先轰炸了美国瓦湖岛,一小时后才向美国宣布停止外交谈判,进入战争状态。
D.日本不仅仅偷袭了美国,还对马来亚、香港等整个的太平洋地区采取了突然的攻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先点明事件,再深入剖析事件性质,指出其危害,最后表明态度,发出动员号召。
B.文章的论述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削弱了文章的理性,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C.文章中间部分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列举了日本帝国义的侵略行径,语言简练而有力量。
D.本文作为总统发布的作战宣言,事实清楚,逻辑严密,感情饱满,具有极强的鼓动性。
浏览完整试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尽管当时日本早已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但美国仍想和日本维持太平洋局部和平。
B.美国曾经和日本政府会谈,对和平抱有幻想,因而对日本偷袭珍珠港没有丝毫的准备。
C.太平洋战争全面的暴发,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和生存,美国才被迫宣布了对日作战。
D.罗斯福相信,美国的武装部队依靠本国人民的坚定决心和上帝的保佑,必将取得胜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从奴隶社会鼎盛时期的西周至孔子论君子之前,是君子文化的孕育萌发阶段。从《尚书》《易经》等典籍的有关内容看,虽然这时“君子”一词的本义只是特指“君之子”,但“君子文化”已初现端倪。《尚书》中“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之说,实质上表达了“君之子”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易经》中有关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谦,亨,君子有终”“居中”“得中”“处中”“安节,亨”“甘节,吉”“君子几,不如舍”等论述所蕴含的君子要警惕忧患、自强不息,要谦逊做人,要秉持中正,要崇尚节俭,要审时度势等思想,都是对君子品质的要求,是初期君子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这个阶段,“君子”一词的指向狭小,人们的君子意识淡薄模糊。但它作为中华传统君子文化乃至传统人文文化的源点,为其后包括孔子在内的思想家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思想资料,具有重要的“源文化”意义。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传统君子文化实现了第一次重大变革,并达到成熟状态。这一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异常活跃,儒道法墨等各家思想相互争鸣、交流、融合,共同促进了君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中贡献最大的无疑是孔子。孔子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前人的“君之子”文化加以继承和改造,创立了新的君子学说,完成了传统君子文化的重大变革。一方面,孔子沿用前人的“君子”称谓,利用“君子”这个“题”铸就了中华传统君子文化稳固的“外壳”和思想库,使“君子”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绵延不断的鲜明标记。另一方面,孔子利用“君之子”与“有德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在逻辑上进行从“君子是君之子——君子是有德者”到“有德者是君子”的命题转换,由此获得论述君子思想的广阔空间。经过孔子在《论语》中的充分发挥,君子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以至于如晚清思想家辜鸿铭所言:“孔子全部的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即‘君子之道’。”随着孔子君子思想的传播及不同学派间争鸣的展开,思想家们的君子意识逐渐浓厚;在孔子的私学教育推动下,社会的君子文化舆论和价值认知也逐步显现。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传统君子文化的核心要素已经形成。但由于这个阶段关于君子的表述过于散乱,也给君子文化的后续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从西汉王朝一直到封建社会结束的整个时期,是中华传统君子文化实现第二次变革并实质上获得国家意识形态地位的传承发展阶段,实现第二次变革的主要推手是汉武帝和董仲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君子文化的精华思想提升为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和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从此,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君子文化,从民间走向官方;君子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主流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巩固。同时,由于先秦君子文化的诸多不确定性,更由于固有的历史局限性,西汉以后的君子文化可谓腐朽与进步同在,精华与糟粕并存,在官方和民间以及不同阶层不同集团之间呈现出严重的立场分化和观念分化。
中华传统君子文化是由君子精神、君子观念、君子境界、君子胸怀、君子修养、君子作风以及君子价值标准、君子文化认同、君子人格教育、君子治国理念等各种文化要素构成的多因素多层次的文化体系。它携带着民族文化基因,养护着民族文化血脉,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西周至春秋末期,“君子”一词特指君之子,所以普通人的君子意识是淡薄模糊的,但它是中华传统君子文化的源点,具有重要的“源文化”意义。
B.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巨大变革,“诸子百家”思想相互争鸣、交流、融合,共同推动了君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孔子为此做出的贡献最大。
C.孔子利用“君之子”与“有德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将“君子是君之子”,转换为“有德者是君子”,由此获得论述君子思想的广阔空间。
D.随着孔子君子思想的传播及不同学派间争鸣的展开,思想家们的君子意识逐渐浓厚,君子文化舆论和价值认知也逐步显现,传统君子文化已经形成。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A.《尚书》中“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之说,实质上表达了“君之子”的价值取向、文化内涵,“君之子文化”已初现端倪。
B.《易经》中有许多有关君子的论述,要求君子要警惕忧患、自强不息,谦逊做人,秉持中正……这都是初期君子文化的重要内容。
C.《论语》中,孔子赋予了“君子”以丰富的内涵,以至于后来有思想家认为孔子全部的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君子之道”。
D.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君子文化提升为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和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君子文化的主流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君子文化孕育萌发于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时期至孔子论君子之前,虽然当时“君子”一词指向狭小,但为其后的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B.君子文化成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孔子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君之子”文化加以继承和改造,创立了新的君子学说。
C.君子文化实现第二次变革并实质上获得了国家意识形态地位,是在西汉王朝,这是一个传承发展的阶段,其主要推手是汉武帝和董仲舒。
D.君子文化是由多种文化要素构成的多因素多层次的文化体系,它携带着民族文化基因,养护着民族文化血脉,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6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老街汉子
牛五每天清晨在薄雾中跺着青石板从老街南头的葫芦大院向街中的钟鼓楼走来。钟鼓楼下“马一鲜”羊肉汤馆刚好肉烂汤肥,牛五是第一个顾客。要一碗肥汤,两个火烧馍泡进去,碗面上漂着一层红红的辣椒油。牛五一边摇头晃脑地吹着,一边顺着碗沿呼噜呼噜地喝着。肥汤下肚,热气便往脸上窜,额头便渗出细汗。牛五惬意地抹抹嘴,伸伸双臂。此时太阳正好担在钟古楼的檐角。
展开余下试题
牛五回到院中。嫂子说,五子,你退伍回来三个月了,该出去找点事做啊。牛五晃着脑袋:那哪儿行啊,我是大军区给司令员做过警卫的,不能给首长掉脸。我就不信没人来请我。
还真有人来请牛五。宏发公司金老板是做电料生意发家的,专程到葫芦大院找牛五:好,跟我干,月薪两千。
周末,金老板急匆匆叫上牛五,说揽了笔大买卖。这次一定要把宋处长打发好,他就爱喝酒,喝痛快了,单就签了。三百万啊,够咱吃一年了。牛五拍拍胸脯,那还用说。
老街水席远近闻名,始于唐朝,因上菜是一道一道往桌上端,吃完一盘撤下去再上另一盘,如行云流水一般,而且几乎道道菜都带汤,干稀有致汤随菜走,故此得名。一张八仙桌,四人各居一端,一瓶杜康酒分倒进四个杯子。
宋处长兴致勃勃:怎么,带着保镖壮胆啊。不就是四瓶杜康嘛,来!
金老板对牛五说,五子,喝!
牛五说,老板,那不行,我不能空着肚子喝酒。
金老板说,好,先上盘蒸馍,韭黄炒肉丝,让我这小兄弟垫巴垫巴。
馍、菜端上。牛五拿起一个蒸馍从中间掰开,夹进韭黄肉丝,大口大口地吞嚼。很快,五个馍就没了踪迹。客人看得眼都直了,好胃口,好胃口。
五子,饱了没?
老板,饱了。
好,把酒干了。
那不行啊,我吃饱了是不喝酒的。
金老板嘴都气歪了,饿了你不喝饱了你也不喝,你啥时候喝?
牛五说,部队不准喝酒的,要关禁闭的。
金老板火了,你滚,你给我滚!
老板,我不能走。你干,醉了我背你回家。
金老板喝得醉成一堆烂泥,还真是牛五把他背上五楼的家。
丢了一宗买卖,金老板气得躺了两天。找了个借口,他派牛五去公司门岗做警卫,做了警卫的牛五每天也很神气,雄赳赳气昂昂的。
金老板对牛五也没说什么,态度是大不如从前,后来就拖欠工资。三个月后,金老板愁眉苦脸地对牛五说,公司经营不景气,外欠款也讨不回来。明市K公司讹了咱的三十万元的货,两年了一分钱也没给。一帮子无赖,没人敢去。你若能讨回来,百分之三十提成,讨不回来你也就另谋高就吧。牛五说,那还用说,我明天就去。
K公司的办公楼气派豪华。K公司的老板听说牛五是来讨账的,就呵呵地笑,你还来讨账啊,看你大老远来的,也挺辛苦,到财务支五百块回去吧。牛五说,我不要五百块,我要三十万呢。老板收敛了笑脸说,你恐怕还不知道我K公司在本市的影响吧,走吧,我手下的弟兄脾气有些不好。别惹他们不高兴啊。说着从门外就进来两个高出牛五一头的彪形大汉,牛五啥也不说扭头就走。
下午,牛五背了个编织袋又来到K公司。牛五从袋中倒出一堆红砖,老板吓了一跳,立即叫来两个保镖。保镖正要上前,就见牛五蹲下身,拿起一块砖一掌劈下,砖便断为两截。保镖怔住了,不敢靠前。牛五连劈五块砖,脸不红气不喘。随即左手拿起半块砖,右手中指尖顶在砖面,只见红色的粉尘纷纷扬扬,顷刻间红砖就被手指钻透。牛五连钻五块砖,还是脸不变色心不跳。牛五抽出一节铁丝,将钻透了的砖块穿成一串,这才缓缓站起身,拍拍手掌:我初来乍到也没啥送老板的,这串项链算是见面礼。说罢,他用脚尖挑起铁丝,小腿一抖,一串砖便挂到墙角的衣架上。
三十万元的汇票放在金老板的面前,金老板张大了嘴。
牛五说,我知道老板对我好,可我不适合在这干。没帮你做啥事又不好意思离开,今天我可以告辞了。
金老板拿出十万元,五子,这是给你的。
牛五摇摇头,欠我的工资给我,公司的钱我一分不要。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牛五因为是给司令员做过警卫的,不愿意屈身找工作,要等人来请。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清高孤傲的人。
B.牛五做事有原则。不空着肚子喝酒,吃饱了饭不喝酒;水席吃饭被金老板驱赶也不走;老板交代任务从不推脱。
C.牛五在宏发公司发展不好,陪酒不成,丢了买卖,再加上公司经营不景气,导致金老板对牛五的态度越来越差,以至于拖欠工资。
D.牛五不重金钱。帮老板讨回三十万的账,拒绝十万元报酬,只拿自己的工资,公司的钱一分不要。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中关于羊肉汤和老街水席的描写,一方面照应了题目中的“老街”,另一方面交代了人物的生活环境,使得人物形象丰富而真实。
B.手掌劈砖、手指钻砖、脚尖挑砖,一系列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让牛五的人物形象瞬间高大起来,小说由此完成了牛五人物形象的塑造。
C.小说情节的展开跟金老板对待牛五的态度变化是一致的,金老板的态度变化突出了牛五“真汉子”的人物形象。
D.小说在塑造牛五形象时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段,特别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更突出主人公“汉子”的特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中金老板对牛五的态度变化,起到了揭示主题,歌颂坚持原则、不慕金钱的品格,颂扬时代精神的作用。
B.小说第二段中,嫂子对牛五说得那句话既交代了牛五的退伍军人身份,暗含着嫂子对他的关心,同时也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C.小说中金老板请牛五上班是因为对曾经当过兵,在大军区给司令员做过警卫的牛五心存敬意,而最终牛五也如其所愿,帮他讨回了债务。
D.小说中写道“牛五背了个编织袋”,这说明如果对方不能还债的话,牛五就会使用武力,同时也给后面牛五讨债成功做了一个铺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我家附近有一座荒废的古园,围墙残败但仍坚固,失魂落魄的那些岁月里我摇着轮椅走到它眼前。四处无人,寂静悠久,寂静的我和寂静的墙之间,膨胀和盛开着野花,膨胀和盛开着冤屈。我用拳头打墙,用石头砸它,对着它落泪、喃喃咒骂,但是它轻轻掉落一点儿灰尘再无所动。天不变道亦不变。老柏树千年一日伸展着枝叶,云在天上走,鸟在云里飞,风路草丛,野草一代一代落子生根。我转而祈求墙,双手合十,创造一种祷词或谶语,出声地诵念、求它给我死,要么还给我能走路的腿……但睁开眼,伟大的墙还是伟大地矗立,墙下呆坐一个不被神明过问的人。空旷的夕阳走来园中,若是昏昏睡去,梦里常掉进一眼枯井,井壁又高又滑,喊声在井里嗡嗡碰撞而已,没人能听见,井口上的风中也仍是寂静的冤屈。喊醒了。看看还是活着,喊声并没惊动谁,并不能惊动什么,墙上有青润的和干枯的苔藓,有蜘蛛细巧的网,死在半路的蜗牛身后拖一行鳞片似的脚印,有无名少年在那儿一遍遍记下的3.1415926 ……
在这墙下,某个冬夜,我见过一个老人。记忆和印象之间总要闹出一些麻烦:记忆对我说未必是在这墙下,但印象总是把记忆中的那个老人搬来这墙下,说就是在这儿。……雪后,月光朦胧,车轮吱吱唧唧轧着雪路,是园中唯一的声响。这么走着,听见一缕悠沉的箫声远远传来,在老柏树摇落的雪雾中似有似无,尚不能识别那曲调时已觉其悠沉之音恰好碰住我的心绪。侧耳屏息,听出是《苏武牧羊》。曲终,心里正有些凄怆,忽觉墙影里一动,才发现一个老人盘腿端坐于墙下的石凳,黑衣白发,有些玄虚。雪地和月光,安静得也似非凡。竹箫又响,还是那首流放绝地、哀而不死的咏叹。原来箫声并不传自远处,就在那老人唇边。也许是气力不济,也许是这古曲一路至今光阴坎坷,箫声若断若续并不高亢,老人颤颤的吐纳之声亦可悉闻。一曲又尽,老人把箫管轻横腿上,双手摊放膝头,看不见他是否闭目。我惊诧而至感激,一遍遍听那箫声和箫声断处的空寂,以为是天谕或是神来引领。
展开余下试题
那夜的箫声和老人,多年在我心上,但猜不透其引领指向何处。仅仅让我活下去似不必这样神秘。直到有一天我又跟那墙说话,才听出那夜箫声是唱着“接受”,接受限制。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哭和喊都是要逃离它,怒和骂都是要逃离它,恭维和跪拜还是想逃离它。失魂落魄的年月里我常去跟那墙谈话。是,说出声,以为这样才更虔诚或者郑重,出声地请求,也出声地责问,害怕惹怒它就又出声地道歉以及悔罪,所谓软硬兼施。但毫无作用,谈判必至破裂,我的一切条件它都不答应。墙,要你接受它,就这么一个意思反复申明,不卑不亢,直到你听。直到你不是更多地问它,而是听它更多地问你,那谈话才称得上谈话。
我一直在写作,但一直觉得并不能写成什么,不管是作品还是作家还是主义。用笔和用电脑,都是对墙的谈话,是如吃喝拉撒睡一样必做的事。搬家搬得终于离那座古园远了,不能随便就去,此前就料到会怎样想念它,不想最为思恋的竟是那四面矗立的围墙;年久无人过问,记得那墙头的残瓦间长大过几棵小树。但不管何时何地,一闭眼,即刻就到那墙下。寂静的墙和寂静的我之间,野花膨胀着花蕾,不尽的路途在不尽的墙间延展,有很多事要慢慢对它谈,随手记下谓之写作。
(节选自史铁生《墙下短记》)
10.联系全文,对作者笔下“墙”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荒废古园的围墙。
B.作者遭受的不幸。
C.难于突破的陈旧的思想观念。
D.人生道路上种种限制、残缺、苦难。
11.对第一自然段写自己“掉进一眼枯井”这一梦境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4分)( )
A.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掉进一眼枯井”的梦境,实际上是作者生活中经常遭受的挫折不幸的反映。
B.井壁又高又滑,上面有苔藓、蜘蛛网、死在半路的蜗牛,这表现了作者面对不幸的绝望心理。
C.喊声没人能听见,井口上的风中仍是寂静的冤屈,表现了作者遭遇不幸后的心态:认为自己不被人理解,不被命运眷顾。
D.墙上“有无名少年在那儿一遍遍记下的3.1415926”,表明作者在苦难中只能借这样的演算消磨时光。
12.对黑衣白发的老人和《苏武牧羊》的曲子在文中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苏武牧羊》的曲子流露出苏武流放绝地的悲哀与痛苦,他人的痛苦让作者感到快意。
B.《苏武牧羊》的曲子弥漫着哀而不死的抗争精神,营造出高亢顽强的氛围,鼓起了作者战胜不幸的勇气。
C.苏武、老人都遭受了苦难,这使作者想到,不幸和苦难并非自己所独有,而是普遍存在的。
D.苏武、老人最终都战胜了苦难,这给作者以启示,成为作者思考怎样面对不幸和苦难的动因。
E.遭遇了巨大不幸的青年作者面对苦难选择了逃避,他听老人听箫是为了解闷。
三、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10小题,20分)
阅读《兰亭集序》,完成13-17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群贤毕至 毕:全部 B.列坐其次 次:旁边
C.信可乐也 信:任凭 D.人之相与 与:交往
14.用“/”给文中画线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5.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癸丑,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之一,顺序为第50个。前一位是壬子,后一位是甲寅。
B.流觞曲水,古代夏历三月下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C.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世称“王右军”。在书法上,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D.彭殇,“彭”即彭祖,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16.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细细的竹子,又有清水激流,围绕在亭子的四周。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看广阔的宇宙,低头看繁多的万物,用来纵目游观、舒展胸怀的(景观),也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觉、听觉的乐趣,确实快乐啊。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视为一体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是虚妄杜撰的。
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转眼之间,已经成为历史的旧迹了。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武德元年,与王世充所署洧州刺史崔枢以州城归国,授邹州别驾,累除右武候长史。
初未知名,李勣、尉迟敬德亦言之,乃引入幕府。时太宗为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所忌,因召公谨,问以自安之策,对甚合旨,渐见亲遇。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太宗深然其言。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表请置屯田以省转运,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
上一篇: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浙江省温州市2018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河北省石家”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