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355  2018-05-2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苏武传》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实词:请解释下面的重点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1. 引
(1)虞常果引张胜(牵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拿、举)
(3)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带领)
2. 节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节杖,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气节)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季节)
(4)常恐秋节至(节气)
(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节操)
(6)守节情不移(贞节)
3. 会
(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恰逢)
(2)会论虞常(共同)
(3)单于召会武官属(会合)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应当,表推测)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应当)
4. 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者)
(2)故使陵来说足下(派遣)
(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假使)
(4)使得奋大辱之积志(让)
(5)单于使使晓武(派遣使者)
5、当
(1)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
(2)副有罪,当相坐。(判处)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
(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掌握)
二、虚词:请解释下面的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即
(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连词,假使)
(2)昭帝即位数年(上)
(3)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就在(某时)/当(时)
2、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介词,因为)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介词,因为)
三、词类活用:请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1.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使……回去)
2.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语,告诉)
3. 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
4.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
5. 空以身膏草野(滋润,作肥料)
6. 天雨雪(下)
7.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校正)
8. 杖汉节牧羊(拄着,手里拿着)
9. 单于壮其节(意动,认为……壮)
10.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
11.反欲斗两主(使动,使……争斗)
12.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生育)
13.言太守以下皆白服(穿白衣服)
14.得夜见汉使(名-状,在夜晚)
15.收族陵家(灭族)
16.惠等哭,舆归营。(名-状,用车子 / 名-动,用车子送)
四、通假字: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女为人臣子(女-汝,你)
2. 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悬,悬挂)
3.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弆,收藏)
4.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旃-毡,毛织的毡毯)
5.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无,没有)
6.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决-诀,辞别;衿-襟,衣襟)
7. 南乡号哭,欧血(乡-向,向着;欧-呕,呕吐)
8.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宿-夙,早;昔-夕,晚)
9. 异域之人,壹别长绝(壹-一,一旦)
10.士众灭兮名已隤(隤-颓,毁坏)
1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叛,背叛)


浏览完整试题 五、古今异义词:指出下面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意义。
1.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成为皇帝亲近之臣)
2.武等实在。(确实活着)
3.武使匈奴明年,陵降。(第二年)
4.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不抱成见)
六、特殊句式:请解释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句子。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
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
为什么要见你?(见你干什么?)
4、见犯乃死(被动句)
被(匈奴)凌辱后才去死
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
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德惠,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6、陵尚复何顾乎?(宾语前置)
我还再顾念什么呢?
7、虽欲报恩将安归!(宾语前置)
虽想报恩可归去哪里呢?
8.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
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七、翻译: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2. 单于益愈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单于更加想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使他与外界断绝一切联系,不给他吃的喝的。
3.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4. 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保全我的老母,让我 得以施展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或许也能像曹沫在柯邑订盟的举动那样,这是我当初日日夜夜都不能忘怀的念头!


八、.填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    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答案:纪传 断代 书 列传 班固
九、给加点字注音。
昆邪王(  )(  )    且鞮侯(  )(  )    阏氏(  )(  )
煴火(  )  左伊秩訾(  )   浞野侯(  )
丈人行(  )   缑王(  )
答案:hún yé jū dī yān zhī yūn zǐ zhuó hánɡ ɡōu
十、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前后十余辈。(批)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
C.因厚赂单于。(贿赂)
D.召苏武受辞。(供词)
解析:C.应为“赠送”。
答案:C
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何以女为见?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解析:A.女:通汝;B.畔:通叛;D.县:通悬。
答案:C
5.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
解析:D.不要再说什么啦。
答案:D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同步练习2
一、基础知识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 、 、 和 。
2.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重(zhòng)负国  扶辇(niǎn)  临(lìn)数月 阏氏(yān zhī)
B.弋(yì)射   纺缴(zhuó)  驽(nú)怯 昆邪(hún yé)王
C.啮(niè)雪   牧羝(dī)  廪(lǐn)食 且鞮(jū dī)侯
D.熅(yūn)火   自分(fēn)  马畜(xù) 丈人行(xíng)
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前后十余辈(批)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 C.因厚赂单于(贿赂) D.召苏武受辞(供词)
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法令亡常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信义安所见乎
E.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F.与旃毛并咽之 G.空自苦亡人之地 H.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汉亦留之以相当 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C.武等实在 D.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皆为陛下所成就 B.且陛下春秋高 C.我丈人行也 D.何面目以归汉
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 )
A.惠等哭,舆归营。 B.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8.下列加点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
A.以状语武 B.得夜见汉使 C.天雨雪,武卧啮雪 D.杖汉节牧羊
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数通使相窥观 ②朝服衣冠,窥镜 B.①置币遗单于 ②小学而大遗
C.①凡随武还者九人 ②武留匈奴凡十九年 D.①恐汉袭之,乃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
A.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11.下列句子,属于使动句的是:( )


展开余下试题A.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C.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D.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E.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12.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
A.乃谴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子卿尚复谁为乎?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D.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13.选出“以”字用法与例句“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相同的一组:( )
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士亦以此不附焉 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⑦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⑧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
14.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赵氏求救于齐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④望长安于日下
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⑥而耻学于师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15.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答:
②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答:
③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答:
④武留匈奴凡十九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答:
三、课内阅读: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引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人止晋鄙军,留军壁邺 B.其一人夜亡 C.单于壮其节 D.欲因此时降武
4.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③副有罪,当相坐 ④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四、课外阅读(一):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发兵以御之        ②杀之以应陈涉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展开余下试题 C.①其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其庶几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五、课外阅读(二):
赵广汉字子都。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①。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②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尤善为钩距③,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中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预为调棺,给殓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广汉尝记召湖都亭长,湖都亭长西至界上,界上亭长戏曰:“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 亭长既至,广汉与语,问事毕,谓曰:“界上亭长寄声问我,何以不为致问?”亭长叩头,服实有之。广汉因曰还为吾谢界上亭长勉思职事有以自效京兆不忘卿厚意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选自《汉书&8226;赵广汉传》)
【注】①护作:协助监管;平陵:汉昭帝陵墓;方上:墓穴,陵墓的方顶。②中贵人:朝中显贵。③钩距:指反复调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 守:代理 B.广汉闻之,先风告 风:讽刺
C.京兆尹赵君谢两卿 谢:告诉 D.死无所恨 恨:遗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 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B.①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 ②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C.①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亭长既至,广汉与语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昭帝去世,京兆掾杜建监造昭帝陵墓平陵,他的宾客乘机非法牟利,赵广汉当即将杜建依法逮捕,并将其处死。
B.赵广汉擅长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如要了解马的价钱,却先问狗、羊、牛的价钱,然后再问马价,这样互相比较,就不会有差错。
C.有两人劫持郎官苏回,赵广汉亲自带人来救助,对两人进行说服,晓以利害,两人慑于赵的威名,终于开门出来,叩头谢罪。
D.界上亭长托湖都亭长转达对赵广汉的问候,赵广汉也让湖都亭长表示对界上亭长的谢意,并对他作了一番勉励。
4.翻译:
(1)若计如此,且并灭家。
答:
(2)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也。
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纪传、断代、书、列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2.D:煴(课文yún音错误)、分chù、行háng
3.C:赂(赠送礼物)
4.C
5.D:相知(相熟识、有交情)
6.D:面目(脸面)
7.A:舆(抬)
8.B:夜(在夜里)
9.C:凡(总共、一共)
10.C
11.D
12.C
13.C
14.D
15.D
三、课内阅读:
1.C(当,判罪)
2.D(①句的“会”,适逢,恰巧,副词②句的“会”,会合,聚会,动词,引申为共同,一同③句的“生”,活活地,副词④句的“生”,活着,动词)
3.A(例句和A句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B句是名词作状语,C句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4.B(①并列关系,②与③因果关系,④假设关系)
5.B(虞常要射杀卫律,尚未付诸实施,所以还不能称为“行动”,一错;况且,他想射杀卫律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在汉的母亲和弟弟“幸蒙赏赐”,这是从个人的私利出发,根本谈不上什么爱国主义,B错)
四、课外阅读(一)
1.D:“恨”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
2.A:两个“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表示目的;B项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另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C项一个“其”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另一个“其”,是副词,表示推断语气;D项一个“且”是而且、况且,另一个“且”是尚且的意思。
3.C: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4.C:“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