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01  2018-05-31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1]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5月考语文试题
杭西高2018年5月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命题人:冯世杰 审核人:赵滢
一、语言基础与运用(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翱翔/嗥叫 一匹/匹夫 驮马/三驮货
B.诽谤/妄自菲薄 乾坤/潜意识 一场空/打场
C.谄媚/陷阱 溘然/阖家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D.赎罪/买椟还珠 刺柏/花剌子模 衽席/妊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遣漏 冰冷成坨 黏合 关键
B.抹煞 旁逸邪出 急躁 魅力
C.干瘪 入不敷出 茎叶 量具
D.偷觑 风度蹁蹁 韭菜 溅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人云亦云,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
C.狼的嗥叫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惊世骇俗。
D.在学校2018年艺术节上,团委书记和学生会主席的合唱将晚会推向高潮,真可谓鸾凤和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全国各地针对酒驾、毒驾、闯红灯等七类容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和交通乱象的交通违法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B.人性的善恶在中国历来是个讨论不清的课题,从古至今,这个问题在学者中广泛引起了议论,往往莫衷一是,各执一端。
C.张思德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对于现在的青年人可能是陌生的。
D.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总有家庭伦理的问题需要人们去关注,总有公共信用的问题需要人们去讨论,总有社会良知的问题需要人们去 。
②拱宸桥见证了大运河悠久的历史、 的文化,成为杭州的坐标。
③他以“炎黄”的名义捐款, 二十七年,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就是人们一直寻找的“炎黄”。
A.思辨 积聚 埋伏 B.思考 积聚 埋伏
C.思考 积淀 埋名 D.思辨 积淀 埋名
6.下列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这种缠绵的情致,并不能改变冷酷的现实, 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
①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
②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
③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
④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金矿、铁路、种植园里,渗透了他们的血汗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
7.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B.小园岂是春来晚?四月花飞入酒杯。
C.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D.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自生愁。
8.下列各句中的谦敬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您的大作能送给我是我的荣幸,我一定拜读并惠存。


浏览完整试题B.王同学课堂讨论时说:“李老师的分析是抛砖引玉,对我的启发很大。”
C.刘亚文到同学赵刚家去玩,得知赵刚的父亲是大学教授,就说:“你真幸福啊,家父是个有学问的人,对你的学习一定有帮助!”
D.盈盈找老师认错:“这次给班级丢了分,是我的失误,请您海涵!”
9.“朝晖夕照得清辉”是赞赏水墨画《竹》的下联,选为上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秋山春雨闲处吟 B.轻风细雨见高洁
C.暮鼓朝钟自击撞 D.水流花谢两无情
二、现代文阅读(共21分)
㈠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1题。(每题3分,共6分)
随着美国史上产量最高的一个玉米收获季进入尾声,全球粮食储备正接近15年来的最高点,但由于对肉类和生物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粮食短缺的威胁依然存在。
主要粮食生产国在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遭遇的旱灾曾导致粮价暴涨,使贫困人口增加数以百万计,在有些地方还引发骚乱,一些政府甚至因此被推翻。
联合国粮农组织说,从那以后,粮食储备一直在增加,有望达到自1999-2000年收获季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农业部预测,全球玉米储备将在本收获季末达到1.92亿吨,与28年前创下的2.05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相距不远。
不过分析人士警告说,一旦发生歉收,这些储备可能很快就会消耗殆尽。美国福四通集团澳大利亚分公司高级经理布雷特•库珀说:“我们可能仍处在一个恢复期,但显然尚未达到上世纪90年代那样安心的程度。”
当1987年的玉米储备达到创纪录水平时,那时的储备足够全世界吃上168天。目前的储备只能维持72天,因为消耗量自那时起已经增长一倍。现在很大一部分粮食用于生产乙醇,尤其是在美国。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肉类消耗增加,为了喂养牲畜,对玉米的需求也增加了。
目前的玉米储备大约相当于全球年均消耗量的20%。法国农业会议常设委员会研究部门负责人蒂埃里•波奇说:“从现在开始,为了养活全球人口并维持储备水平,储备需要达到年均消耗量的30%至35%。”
(选自2014年12月5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10.不属于目前全球“粮食短缺的威胁”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对肉类和生物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B.目前的玉米储备大约相当于全球年均消耗量的20%。
C.主要粮食生产国在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遭遇的旱灾。
D.一旦发生歉收,粮食储备可能很快就会消耗殆尽。
11.对玉米储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随着美国史上产量最高的一个玉米收获季进入尾声,全球玉米储备与28年前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相距不远。
B.目前的玉米储备约是全球年均消耗量的20%。
C.目前的玉米储备只能够全世界吃上72天。
D.玉米储备消耗量增长一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用玉米生产乙醇和中国的肉类消耗增加。
㈡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2~16题。(每题3分,共15分)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2.下面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在《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
B.本文意图揭示战争的残酷与罪恶,但与众不同的是,海明威在构思取材上,并没有侧重于展现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而是抓住了战争即将到来前,人们争相逃命的这样一个相对平静的场景,写一位76岁的老人在跋涉了12公里后再也无力前行,只能孤坐在桥边的无奈情景,冷静而逼真地揭示了战争对人的压迫与毁灭。
C.在本文中,海明威采用了小说式典型生动的选材构思,但在语言表达上却采用了新闻式短小精悍的描写叙述,将小说与新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D.本篇小说关注的是战争中的动物,体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珍视。
13.小说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人的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然”表现老人身心疲惫,陷入了绝望。
B.“不再对着我讲了”,表现老人不再期待“我”为他分忧。
C.“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复出现,暗含着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D.“只是”二字意味深长,交织着“怨”“冤”之情。
14.小说中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写体现了老人不关心战争中其他人的命运,只关心小动物。
B.体现了老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美好的人性。
C.小生命被战争摧残与扼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之情。
D.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15.对小说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像,挖掘小说的内涵。
B.小说选取的是一幅画面、一段对话的微小格局,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
C.小说选取桥边的老人来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体现了海明威提出的“冰山”创作原则:“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
D.小说的结尾交待了故事的结局(我老人毫无办法,只好强行带走他),点明了故事背景(法西斯挺进),渲染了氛围,烘托心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以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仅有的幸运)。
16.对小说第一段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战时景象。
B.鲜明地勾画出了这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孤老头的人物形象。
C.为小说表现动物主题作了铺垫。
D.为小说创造出悲凉的气氛。
二、文言文阅读(共42分)
㈠《逍遥游》(节选)阅读(共9分)
17.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后乃今将图南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不过数仞而下 D.《齐谐》者,志怪者也
1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翱翔蓬蒿之间 B.之二虫又何知
C.奚以知其然也 D.彼且奚适也
1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翼若垂天之云 B.犹有未树也
C. 三餐而反 D.旬有五日
㈡诗歌鉴赏(共3分)
20.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此诗自祠写起,因武侯祠而思蜀相,也是理之必然。
B.首联以问引起,开门见山,一问一答,自开自合;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日景色;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全诗“起承转合”章法自然、完美。
C.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今不如昔的特定心境。
D.诗句具有非凡的概括力,这突出地表现在颈联对诸葛亮为人和一生功业的表述上。
㈢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4题。(共12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止
B.且在邦域之中矣 既来之,则安之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㈣文学常识(共3分)
25.对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氓》选自《诗经•卫风》。诗中以一位弃妇的口吻叙述了她与丈夫从相恋、嫁娶到被弃的过程,抒发了悲愤伤感的情怀。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计三百零五篇,包括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之间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相传为孔子编定,被列为儒家经典。
C.《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论”指“论纂”,“语”指言论,“论语”即经过整理编辑的言论。其编辑者是孔子。
D.《论语》的组合形式是“篇”和“章”。“章”,即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段落;“篇”则是若干“章”的集合。全书共二十篇,每篇取第一章开头的词语命名。
㈤《<论语>选读》阅读(共8分)


展开余下试题⑴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26~27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6.以上章节中最能体现孔子“仁”“礼”观点的话是哪一句?(1分)
27.依据上述话语,你认为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请简要评价。(3分)
⑵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28~29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遗之,不可而止,毋自辱焉。”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28.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什么原则?(1分)
29.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简要说明理由。(3分)
㈥名句默写(共7分)
3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王实甫《长亭送别》)
⑵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⑷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⑸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四、写作题(60分)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刘震云说:“像登山一样,没到山顶时说的都是山顶的风景如何美,到了山顶,说的都是山下的鸡鸣和炊烟。”
刘震云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人生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杭西高2018年5月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
2.C(A.遣-遗;B.邪-斜;D.蹁-翩。)
3.A.(“人云亦云”应为“众说纷纭”;“惊世骇俗”应为“毛骨悚然”;“鸾凤和鸣”用于夫妻,可用“珠联璧合”。)
4.D(A.成分残缺,“交通违法”前应加“行为”;B.语序不当;C.主客体颠倒。)
5.C[①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思辨: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或指思考辨析能力。②积聚:指积累;积淀:指积累沉淀,也指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③埋伏:指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敌人;埋名:隐瞒真实姓名。]
6.D 7.B 8.D 9.B 10.C 11.D 12.D
13.C(暗含着老人对动物命运的担忧和对战争无声的控诉)
14.A(“体现了老人不关心战争中其他人的命运,只关心小动物”错)
15.D 16.C 17.D
18.A(省略句,其余为倒装句) 19.B
20.C(“今不如昔” 错,应为“凭吊古人”)
21.B(A.过:责备。C.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倾:倾覆)。
22. D(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
23.B(①是批评冉有的话;⑤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
24.D(文中并无“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 25.C
26.克己复礼为仁。
27.礼是准则,仁是品行。仁是礼的内在核心,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认为,仁的品行就是“克己复礼”。在材料中,孔子还强调一个人优良的“品行”要靠自身努力实践(为仁由己),人要不断地约束自己(克己)去回归礼(复礼),从而明确“归仁”的有效也说唯一的途径。
28.适中交往(适度交往、中庸)
29.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是认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味追逐名利。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若不认同,言之成理也可)
30. ⑴北雁南飞;⑵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⑷无边落木萧萧下;⑸雕阑玉砌应犹在。 (61.240.237.104)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杭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