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35  2018-06-0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5]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樟树中学2020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考试范围:高考范围默写必修(1-3) 命题:刘菲 审题:胡美玲、周佳丽 时间:2018.5 .8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
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换言之,我们怎样过日子就是文化。所以,依笔者理解,这个观点谈的是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对传统的认知,对文化的感受,我们更应重在平时的累 积和沉淀,让传统穿行于我们的每一个日子,让文化贯穿我们的整个生命。
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谈我们对于与众不同的文化的可敬、可叹、可咀 嚼与可珍惜,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
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昆曲向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戏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美,让一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趣味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神伤……”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
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
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近年来,故宫推出的一系列“萌系”文创产品迅速蹿红,比如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建筑彩绘“秘密皇宫”与“戒急用忍”等,“故宫淘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微信小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有600年历史的故宫这一古老IP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这一系列文化创意之举,改变了文物仿制品素来古典、肃穆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同和赞扬。正是这种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个性超拔的努力,让古老的故宫走入当代生活,融入时代的文化之中。这也正合了王蒙先生所说:让我们试着接触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看看到底有多少奥妙玄机,可塑可化,真才实力,奋勇前进,得其时矣!
这些年来,我们正努力寻找一个合理的方向和方式来对待传统文化,但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人在割裂传统文化,有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浅薄和轻浮的解 构和颠覆,更有甚者,干脆采取一种商业化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事实告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本就该是亘古常新的,这是其绵延五千年而不曾断裂的秘诀所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 —这是最好的传承之道。这也印证了文化和传统的生命力所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浏览完整试题(节选自徐明彤《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什么》,2017年10月26日《解放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文化是世代积淀的 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形成一种生活方式。
B.昆曲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是传统的,但它更代表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品味。
C.传统文化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应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D.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不曾断裂,就在于它时时求新,融入并内化为人们的时代生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以设问的方式,引出 “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 ”作为兴文的观点。
B.第三段以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例,论述传统文化具有一种“玄妙”美。
C.最后一段批评了对待传统文化的不正确的方式,从反面论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D.文章从“是什么,怎么样”两个方面,论证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层层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文化不只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表面,更在于一种思路风度气派,是一种精神呈现。
B.传统艺术的品位是可以和今天的审美趣味合拍的,进而推陈出新,具有时尚的色彩。
C.传统文化创意作品不同于文物仿制,而是融入时尚元素,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
D.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之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消费行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蓝发卡
周建
谭小薇接到一个电话,心里微微一颤。有飞机要去西藏,途经丈夫部队机场加油,问她要不要搭机去看看。谭小薇笑了笑,明白“看看”是指同丈夫团聚的意思。以往,她也会接到这类电话,但考虑到丈夫指挥新机改装任务,她都谢绝了。
自丈夫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三年,她很少给许开元的手机打电话。
这回,那个让她心里微微一颤的诊断书就摆在她眼前。如果他知道她得了病,会不会赶回来呢?当然,这事儿肯定不能让他知道。要是能在治疗前去看看他,不会影响他什么就烧高香了。
“嫂子,您去不去啊,这回可是难得的机会……”谭小薇捋着电话线,想把那些定了型的塑料线捋直。可那些弯曲的线只要外部力量离开它,就又缩回原形。
“告诉我具体时间,我会准时赶到。”谭小薇说。
许开元不知道妻子动了凡念,要来部队看他。但是,远远地看到从北京飞来的那几架大型运输机落地时,他也有种莫名的激动,心想,或许她会从飞机上走下来。
走进许开元空勤家属楼的二居室,谭小薇一点也不觉得陌生。走进卧室,淡蓝色的纯棉床罩就像一片温暖的晴空,让谭小薇顿感疲惫。枕头暄软,满是他的味道。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却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才想起昨天在超市,特为这次探亲买了一只蓝发卡。
看着睡梦中的谭小薇,许开元没忍心叫醒她。从小带孩子,她一向觉轻,能睡成这样,想必累坏了。他把屋里所有的脏衣物收拾干净,让司机带回空勤宿舍留着自己洗,便在床边坐下来。妻子明显瘦了,抚在脸的秀发根部,已经露出不少白茬。一只廉价的蓝色发卡,夹在马尾的一侧。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伸手去摘那只发卡,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
第二天,谭小薇去部队院外买了好多菜。她穷尽自己的厨艺,做了一桌丰盛的菜饭,等许开元回来。在这过程中,她不时幻想着两人见面的情景,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害羞,竟像等待初恋情人那般。
夜幕掩尽最后一抹霞光,也没见着许开元的人影。第三天临近中午了,他还没有出现。谭小薇绝望了。但她没有怪他。这时,机场那边传来飞机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原来下午还要飞行呀?!谭小薇立马替丈夫找到理由。想到丈夫每天要面对这么繁忙的工作,谭小薇的调整很快见了效。可是,想到回去即将面对的化疗,不免还是有些怆然。
谭小薇拿好行李准备登机。突然听到身后有碎急的脚步朝她奔来。她心里猛地狂跳了几下。转身,是许开元的司机。此刻,那位20来岁的小伙子,满脸愧疚地看着她。
“嫂子,真对不起,师长太忙了……嫂子,这是……”说着,举起手中的塑料袋,示意里面的两只饭盒。那浓重的大蒜芝麻调料酱味,让她一下猜中是凉粉。他还记着她喜欢吃凉粉?!
“谢谢你!忙就不用过来了。”谭小薇以长嫂的口吻说。“告诉他,一定保重身体。我很好,家里一切都好。”说罢,要上悬梯,司机又叫住她,将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交给她。这回,谭小薇像抢一样扯过来,攥进手心。接到信的谭小薇彻底释然了。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了这封信,仿佛不存在了一样。
为了能静下心来看信,她先去前舱跟兄弟们打过招呼,才去后舱坐下来。谭小薇正了正身子,激动地抻开那个用笔记本纸写的信札,上面竟然只有一行字:你的蓝发卡很美。
(摘编自《解放军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了一对军人夫妻的故事,丈夫三年没回过家,谭小薇到部队去探望,遗憾的是还没有来得及会面就匆匆离开。
B.丈夫许开元支藏戍边恪尽职守,妻子谭小薇重病在身还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他们都具有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
C.谭小薇刚到丈夫的家属楼二楼卧室,由于旅途劳累,体力不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许 开元看着睡梦中的妻子,没忍心叫醒她。
D.接过丈夫许开元的司机送来的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谭小薇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为这封信,她不再觉得惆怅了。
5.阅读这篇小说,请简要分析两位主人公的形象。(5分)


6.“蓝发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上海、浙江两地的首届高中毕业生迎来高考检阅。这一轮试点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六/七选三”模式下的学科失衡问题。
据初步调查,2016级高中生在2017年选定选考科目时,浙江省某中学近千人中只有7个学生选考物理;某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也只有不到50人选考物理;某县所有中学只有不到100人选考物理;某市2016级约 一万名学生,只有不到900名学生选考物理。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 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选自搜狐网《尴尬的物理:浙江新高考下的学科失衡与制度改进》,2017.9.14)
材料二:
“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
赋分制,即不以卷面实际分数为考生最后得分,而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给出一个相对分数。具体到本次高考,每门选考科目卷面成绩的前1%为100分,2%为97分,以此类推,以每3分为一个分差档设置21个得分档,直至最低分40分。
“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说:比如短跑比赛,一组是10个速度较快的高手,另一组是10个跑得较慢的人,两组的竞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样的规则赋分,最后在两组内排名相同的人,成绩就相同了。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新高考改革引争论“物理遇冷”是无解之题?》,2017.10.27)
材料三:
2017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选考的科目比例如下:

(选自搜狐网《高考改革后物理到底有多重要?》,2017.7.13)
材料四:
怎样针对物理选科问题调整高考改革方案?
其一,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这并不涉及学生选择学科的公平公正问题,如果各科等级比例在学生选择前就告诉学生,那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政策来选择学科,这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其二,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3门以及3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3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如果6门(或者7门)选考科目都允许学生参加考试(考试次数限定为1次),要参加高考录取的学生,必须至少选3 门,在考试完成后,再自行决定用哪3门的分数去报考大学,这会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能避免功利选科的问题,还有助于实现教招考分离。其三,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大学必须专门开设高中学习中心,配合高考改革,引导中学生理性选科,需要大学规范专业选科要求。
目前存在于高考选科中的问题,根源在于高考录取还是实行按总分录取模式,因此,学生选科主要关注的是等级、分数,而非自身的兴趣和长远的学业发展规划。在高考改革中,要真正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学业发展规划选择考试科目,还需要在科目改革基础上,推进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是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
(选自澎湃新闻《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么办》,2017.10.30,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新的高考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考学科失衡的问题。
B.材料二认为“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是众多学生的畏难心理。再加上赋分制所存在的漏洞,
最后导致了物理学科的尴尬境遇。
C.材料三中的图表数据表明,在所有的选考科目中高校要求选考物理的比例最高,这体现了高校对物理学科的青睐和物理学科的重要性。
D.材料四探讨了三种针对物理选科问题的改革方案,并指明选科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考依旧实行按总分录取的模式。
8.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因为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所以物理遇冷成为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
B.赋分制让学生在选择选考科目时产生趋易避难的心理,增强了高考的博弈性。对选考科目的选择成为高考的重要环节。
C.大多数高校在招生时毫不掩饰对物理学科的偏爱,这与学生对选考科目选择的实际情况有出入,说明这些高校并不配合高考改革。
D.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等选择考试科目,就能推进高考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E.尽管高考改革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问题,但改革依旧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果。这表明,高考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因噎废食。
9.根据材料,分析“物理遇冷”的原因,并找出一条可行的解决方案。(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父椿,避乱往依济南张荣,因家焉。彧幼颖悟好学,荣守济南,辟为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
中统二年,彧与荣孙宏入朝,因言益都李璮反状已露,宜先其未发制之,未报。明年春,璮果反。时诸郡不为兵备,璮即袭据济南。彧弃家从荣,招集散亡。迎诸王哈必赤进兵讨之。秋七月,捕得生口,言城中粮尽势蹙,彧乃昏夜请见王曰:“闻王陛辞时,面受诏曰:‘发兵诛璮耳,毋及无辜。’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王曰:“汝言城破,解阴阳耶?”彧曰:“以人事知之,若待城破言于王,晚矣。”王悟。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彧以功授大都督府参议,改知滨州。
时行营军士多占民田为牧地,纵牛马坏民禾稼桑枣,彧言于中书,遣官分画疆畔,捕其强猾不法者置之法。乃课民种桑,岁余,新桑遍野,人名为太守桑。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
至元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后累迁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归济南,寻擢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三十年二月,以疾卒,年七十六。子迪吉。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B.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C.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D.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11.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
B.“巫医”指专门从事于用咒语、符咒、占卜、草药等来治病、驱邪除祟等的人。
C.“虎符”古代用金属制成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 两半。
D.“六艺”古代称《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为六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姜彧幼年即聪明好学,因避乱随父亲移居济南,济南太守张荣对他非常欣赏,征召他担任自己官署的属员。


展开余下试题B.姜彧政治观察力很敏锐,曾与张荣的孙子张宏一道向朝廷进言益都李璮有谋反的迹象,后来李璮果然谋反。
C.哈必赤进兵讨伐李璮时,姜彧及时提醒他记住皇帝不要伤及无辜百姓的告诫,使济南百姓避免了一场灾难。
D.担任滨州知府时,因为督促农民种植桑树,一年多以后新成活的桑树漫山遍野,姜彧被当地人称为“太守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彧曰:“以人事知之,若待城破言于王,晚矣。” (5分)

(2)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纳兰性德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①寂。
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②湿。
天水接冥蒙③,一角西南白。
欲渡浣花溪④,远梦轻无力。
【注】①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如马嘶、风吼、戍角声、战鼓声等。②青绫:青色的丝织品,此指青绫被。③冥蒙:幽暗不明。④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此处借指自己的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短焰”暗示灯已燃良久,和下句的“夜久”构成一虚一实的关系,又引出“剔残花”。
B.“剔残花”暗示诗人虽置身“夜久”之时却无睡意,读者由此可以想到诗人有心绪。
C.“夜久”和“边声寂”构成了另一层次的虚实关系,含蓄表现诗人对和平的期盼。
D.从“剔残花”到“闻鸡”,从“冥蒙”到“西南白”,整整一夜诗人无眠,内心悲切。
E.这首诗歌卒章显志,既揭示了诗人一夜未眠的原因,又传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自责。
15.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倦”“ 轻”二字的表现力。(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过秦论》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 。
(2)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认为,由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新的师生关系是相对的,即“ , ”。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韩国前总统朴槿惠最近在读日本小说《德川家康》,她或许想效仿德川家康,以忍耐之心迎来无罪释放,东山再起,重返政坛。
②我们在学习时,要不断积累,必须厝火积薪,厚积薄发,才会学有所成。
③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④斯诺克世界公开赛第二轮,丁俊晖在对阵沃拉斯顿的比赛中表现的差强人意,很快以大比分拜下阵来,无缘16强。
⑤当今时代,殖民主义制度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⑥改革大潮席卷全国,经济方面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大好形势。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3分)
A.消费者习惯买涨不买落,可都等着买便宜的东西,就会导致企业产品积压,进而滞销,进而影响企业运转与员工收入。
B.《归园田居》反映了陶渊明深刻的思想变化,表现了他拥有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被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重视,广大陶诗爱好者也为之倾倒。
C.这一群科学工作者高度的工作热情、渊博的学识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成为让我受用终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鞭策我、激励我。
D.中 方宣布扩大开放的举措,显示了中方致力于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的决心。
19.下列句子中表达清楚,语意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侯。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
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无根萍是全世界最小的开花植物。它本来不具备生存和发展的优势,① ,反而生机蓬勃地开拓出一个广袤的萍的世 界。无根萍生存之道有两大绝招。②_______________。它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在36小时内长出一个新的植物体。第二个绝招是不断“缩小”“退化”。一般生物是顺向演化的,但无根萍③________________。演化到最后阶段,它几乎简化成了“一团细胞”,花只剩一枚雄蕊和一枚雌蕊。这种简单的构造使它更容易大量复制繁殖和传播。
2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要的文字说明其内容,概括其寓意。(6分)

(1)(2分)内容:
(2)(4分)寓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作家梁实秋说:“人类最高的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需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某中学某班班训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明确文 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树中学2020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
1.【B】原文说“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戏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并没有明确指出“生活方式和情趣品味”属于“时尚的”。
2.【B】文中是以“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来“论述传统文化的 ʿ玄妙' 美 ”,而白先勇制作背景版昆曲《牡丹亭》,源自他的大胆创新,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这论述的是传统艺术具有传统与时尚统一的特征。
3.【D】以“商业化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是作者所否定的,但作者对故宫的文化创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樟树”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