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507 2018-06-07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7]
河北衡水中学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衡水中学2017-2018年高二下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之道“智”“仁”“勇”
周可真
①君子文化不仅是儒家文化之精华,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②《论语•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③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在认知过程中,“智”所涉及的是事实关系,它表现为事实判断;“仁”所涉及的是价值关系,它表现为价值判断;“勇”所涉及的是行为关系,它表现为行为判断。其中,行为判断是认知过程的最高阶段,是根据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来作出行为决定。行为判断得当与否,取决于事实判断的正确与否和价值判断的合理与否。故行为判断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这意味着“勇”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着君子人格特征。
④根据孔子“见义不为,无勇也”的解说,“勇”的含义就是“见义而为”,其意义要素包括“义”和“为”,而“义”,:是“勇”的核心意义,“为”之为“勇”是由“义”决定的,当且仅当“义为”时,才是“勇”。
⑤荀子谓:“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也。”“无正义”的意思就是“人不行正路”。按荀子“礼”“法”并重的思想,他所谓“无正义”实际是指行为不合“礼义”“法度”。要之,“正义”的基本意义就是“人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具体而言,“正义”又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制定行为规则所依据的一定原理或原则(属于价值范畴),一是依据一定原理所制定出来的具体行为规则(属于制度范畴)。在儒家看来,前一种意义的“正义”就是孔子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的“仁”,后一种意义的“正义”就是“克己复礼为仁”的“礼”。进而言之,“仁”是正义原则,“礼”是正义标准。就其二者的关系而言,“仁”是“礼”的价值依据,“礼”是“仁”的制度表现。因此,在“智”“仁”“勇”的关系中,“见义而为”的“义”应是指作为“仁”的制度表现的“礼”之所宜。所谓“勇”,就是行其“礼”之所宜。按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观点,如此依“礼”行事乃是“仁”的行为特征。
⑥“见义而为”之由“见义”到“义为”,这个过程还包含被称作“权”的活动。“权”字的本义为秤砣,引申为称量物品轻重的秤,进而派生出称量、权衡轻重之义,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知轻重者,心中有数也,是“权”含有把握分寸之意。由是衍生出在度的范围内灵活应变之义。《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这里,“男女授受不亲”之“礼”和“嫂溺,援之以手”之“权”都在“见义”之“义”的范围之内。“见义而为”的“勇”既要守常而行“礼”,又要变通而达“权”,如此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君子“仁”且“智”的表现,也是君子为人处事的特点。
⑦综上所述,所谓君子,就是“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君子的人格特点是“见义而为”,其体现于为人处事,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此乃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
浏览完整试题
(选自2018 年2月《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仁”“勇”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人格定位。其中“勇”在君子人格中更为重要,因为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勇”表现为行为判断,是认知过程的最高阶段。
B.“正义”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制定行为规则所依据的原理或原则,一是依据一定原理所制定出来的具体行为规则,前者对应“礼”,后者对应“仁”。
C.“勇”,就是行其“礼”之所宜,如此依“礼”行事,以孔子的观点来看,即是“仁”的行为特征。
D.“勇”者也要善于权衡变通,不可死守礼法,胶柱鼓瑟,必要时可以超出“义”之范围,如孟子所言“嫂溺,援之以手”的行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引用《论语•宪问》中的相关文字,引出“智”“仁”“勇”的概念。后文则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依据,重点从“勇”这一概念解读君子文化。
B.文章第④段聚焦于“勇”,根据孔子“见义不为,无勇也”的解说,得出有且只有“义为”才是“勇”的结论。
C.第⑤段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仁”与“礼”的关系。作者先用荀子的话引出“正义”的概念,再解释“正义”的两种意义,进而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D.第⑥段使用《孟子•离娄上》中的“嫂溺,则援之以手乎?”的事例,论述了“见义而为”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记•游侠列传》中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言必信,行必果”,如果其中“正义”可以解释为“人应遵守的行为规则”,那可见游侠不是儒家所言有“勇”之君子。
B.因为“义”是“勇”的核心意义,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勇”,不在于他“为”不“为”,而在于“义”不“义”。
C.君子之勇,既要守常而行“礼”,又要变通而达“权”,但其中“权”是有限度的灵活应变。
D.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具有“见义而为”的人格特点的君子在为人处事,既“仁”且“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生活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树,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走了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做生意钱的致富经历。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我问他:“你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 元呢。”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摘编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懒木匠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高超的雕刻技艺,可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展开余下试题
B.文章借其他人之口,介绍了文中懒木匠这些年的打工经历,巧妙地展示了懒木匠的性格特征,也突出了他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C.木匠的高超技艺给了“我”写作上的启示,而我经过多年努力却未臻此境,因此拒绝约稿。
D.文章开头说木匠的手艺很好是个天才,可是他却没有挣到什么钱,然而最终却以木匠“致富”而终结,小说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5.小说中“我”对木匠的情感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5 分)
6.小说以“活着的手艺”为题有何好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材料一:
已传承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先人们丰富、深刻的行为规则,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认同与遵循的价值体系与规范系统。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文学之美、艺术之美,更具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也能够丰盈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和价值航向。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优秀的电视节目,有品质的学校教育同样不可或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更有“时代感”,显然离不开教师们的倾情投入。日常生活中,教师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却不能失去了对精神栖息地的向往与寻找。如果教师们自身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与感情,又怎么去做“燃灯者”?因此,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增强紧迫感与使命感。
(摘自2018 年3月13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校园文化代表着学校的文化品位,它会在无形中给生活、学习其间的每个人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因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植入校园文化中,形成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像花草生长在阳光下、鱼儿游戏在清水中,不知不觉间就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由知识学习、行为实践,再内化为品质修养,从而达到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目标。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是当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摘自2018 年3月20 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三: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
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7.下列关于三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具艺术之美、文学之美、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包含着先人们丰富、深刻的行为规则,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
B.材料一从提升公众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充实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和价值航向三方面全面肯定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C.校园文化会在无形中给生活、学习其间的每个人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因此,应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植入校园文化中,形成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具有时代气息,不仅需要有品质的学校教育,教师的倾情投入更为重要。
B.只有教师自身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做“燃灯者”,所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增强紧迫感与使命感。
C.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是当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包括担当意识、爱国情怀、社会风尚、荣辱观念以及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E.以上材料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其中材料三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要弘扬讲仁爱、重民本等核心思想理念以及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9.根据材料并结合实际概括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帝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数年,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循吏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B.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展开余下试题
C.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D.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社稷,天神和地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天神和地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C.《书》为《尚书》,《尚书》是儒家典籍“五经”之一。“五经”有《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D.二千石,汉代官员的等级,汉代郡守(太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因而有此称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龚遂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操。他担任昌邑王的郎中令时,敢于直言,以至国人都畏惧他。
B.龚遂侍奉昌邑王忠心耿耿。他规谏昌邑王,批评昌邑王身边的重臣,甚至到了哭泣着用膝盖爬行的地步。
C.龚遂才思敏捷,有政治远见。汉宣帝召见他询问渤海郡的治乱方法时,他对答如流,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赏赐。
D.龚遂理政才能突出。在担任渤海太守时,他命令罢免追捕盗贼的官吏,安抚百姓,改变当地的奢侈之风,使百姓安居乐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5 分)
(2) 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这首诗表达了兄弟二人分手时,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侧面写离别的哀痛,掀起感情的波澜。
B.颔联诗人抒发了自己报复落空的苦闷,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悟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
C.颔联中的“凉”暗用陶渊明“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悲观厌世、渴望归隐田园的思想。
D.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
E.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他善用典故,经过锻炼熔铸,显得浑成无迹,真所谓“水中着盐,食而方知其味”。
15.本诗的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一联,不仅写出大宋国势危亡之势,而且突出诗人一生坎坷之痛。
(2)《师说》中,韩愈明确指出自己所说的“师”,不是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一些落马的官员,曾经占用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②这个学生诚恳乖巧、聪明伶俐,凡是老师讲的,他都能师心自用,用心领悟,所以一直成绩优异,名列前茅。
③李明学的是冷门专业,不少同行都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致力于该专业的科研工作,最终硕果累累。
④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的言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的人,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⑤无论是总面积超过500 平方米的诊疗室,还是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治疗方法,都令国内外同行唯有望其项背。
⑥他今天真让我另眼相看了,处理事情竟然如此机智。我原以为他只会暴虎冯河、横冲猛撞,今日方知他是小事糊涂,大事精明。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①③⑥D.②⑤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造成事故的原因不仅是机械设备的保护性能差,还有施工人员操作的不规范,但根本原因是生产安全上的管理缺陷在作怪。
B.武大官方微博开通了互动平台,将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对于行为恶劣的失信游客,武汉大学将在预约系统中标记其身份,今后预约将会拒绝。
C.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记者和电影工作者,还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和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
D.“顺民”林冲面对高俅父子的陷害,从“一忍再忍”到“逼上梁山”的遭遇堪称以“官逼民反”为主题的古典小说的典型。
19.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正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某招领启事中)本人昨日在花园拾得皮包一个,内有人民币580 元。请失主尽快与我联系。
B.(某银行营业厅中)银行服务员对正在选择窗口办理业务的小明说:“你想干什么?”
C.(老张听说有老朋友来访)太好了,许久不见甚是想念,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D.(某失主感谢送回自己失物的人)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登门致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6分)
在一般场合中使用语言的时候,一个词只传达一种意义,而排斥他的其他意义,以避免发生歧义。,让读者无法排斥其中的一个。双关可以借助多义词造成。例如,“远”有两种意义:远近的“远”,表示空间的距离长;久远的“远”,表示时间的距离长。《古诗十九首》中“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的“远”字,就可以作为这两种不同的解释,或者两方面意思都有。。中国古典诗歌中同样也有大量的这类例子,如以莲花的“莲”双关爱怜的“怜”; ;以阴晴的“晴”双关爱情的“情”。
21.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请你写出构图要素及寓意。(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人说,现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这么发达,需要什么知识到网上一查就都搞定了,我们没有必要再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习知识了。这种观点无疑是十分错误的。那么,在这样一个技术日新月异、高度便捷的时代里,如何看待知识与学习?请根据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A 项“其中‘勇’在君子人格中更为重要”在文中无根据,文中只说“‘勇’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着君子人格特征”。B 项应是前者对应“仁”,后者对应“礼”。D 项“嫂溺,援之以手”的行为并未超出“义”之范围。)
2.C(第⑤段的主要目的不是分析“仁”与“礼”的关系,而是在此基础上解释“见义而为”的“义”字,并进一步为“勇”定义。注意此段中“因此”一词提示的句群关系。)
3.B(第④段中“勇”的意义要素包
上一篇:
河北省阜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0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河北衡水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