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实验班)第三次月考 高一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9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李北方 ①有些科学的支持者不甘于坚守科学的边界,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认识,这种倾向被称作科学主义。科学主义的轻慢态度和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在某些知识分子的身上变本加厉地延续下来,他们挥舞带有科学标签的大棒,一切与现代科学不相兼容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如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都可能遭到攻击和打压,被冠以“不科学”或“伪科学”之名。学者江晓原认为,称这些人为科学主义者是不准确的,把他们叫作“科学麦卡锡主义者”可能更恰当。 ②科学是靠其研究方法而获得认证的,只要稍微了解一点中医,便可知中医理解人体和治疗疾病所使用的并不是科学方法。经典中医的学习靠的不是在实验室里拿小白鼠做实验,而主要靠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和领悟;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不可实证的,如解剖学并不能证明经络和穴位的存在,但建立在这一理论之上的针灸却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在中西方广受欢迎;中医处置更多基于对特定病人病情的整体把握,治疗方式故而是难以复制的。中医的精妙正是体现在对看似相同的病症的不同处置方法上,如1957年北京流行乙型脑炎,名医蒲辅周先生治好了167例,共使用98个不同的处方。 ③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当中医面临这样的挑衅时,且让我们回到现代科学的定义,必须说,中医不是科学,它是非科学,而不是“不科学的”,更不是什么“伪科学”。中医是独立于现代科学的一种认知体系,在它的面前,科学应该止步。 ④可惜的是,慑于科学理念的霸权地位,如今的中医支持者在面对“科学麦卡锡主义者”的大棒时缺乏自信,往往陷入了被迫证明中医是科学的境地,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科学霸权地位。很多中医支持者没有认识到,捍卫中医最好的方式不是将中医和科学扯上关系,而是在中医和科学之间划清界限。 ⑤真正的科学精神不但相信通过科学获得进步,而且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科学的边界。科学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正如它不涉及终极关怀,不能赋予人生意义。在科学不能解释的领域面前,它应该停住脚步,而不是企图攻城掠寨。一个真正有科学精神的人必然反对将科学意识形态化,摒弃作为利器使用的“伪科学”的说法,用更加中立的“非科学”视角看待中医等传统文化的价值。 (选自2016年第1期《国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麦卡锡主义者”挥舞带有科学标签的大棒,攻击和打压一切与现代科学不相兼容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B. 作者认为,中医不是科学,它是非科学,是独立于现代科学的一种认知体系。 C. 如今的中医支持者因为缺乏自信,在面对“科学麦卡锡主义者”的大棒时,往往慑于科学理念的霸权地位而自证其科学性。 D.真正的退坡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科学的边界,知道科学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在科学不能解释的领域面前停住脚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提出“科学麦卡锡主义者”的概念,并列举了其攻击打压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现象。 B. 第②③④段,通过中西医的比较,阐述中医是“非科学”而不是“不科学”或“伪科学”。并揭示出中医比西医更能对症下药。
浏览完整试题C. 第⑤段,总结全文,推出结论:真正有科学精神的人,应该用中立的“非科学”视角看待中医等传统文化的价值。 D. 文章的论证结构周密严谨,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3.下列关于中医和西医的不同之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对人体的认识理解方面,中医依据民族传统,西医依据解剖事实。 B. 在学习方法上,中医主要靠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和领悟,西医是实验。 C.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更多基于对特定病人病情整体把握作针对性处理,西医以规范划一的科学化方式处理。 D. 在现实处境上,中医处于弱势地位,西医处于霸权地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暗 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看就是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石丁的“暗记”被胡笛识破。 B.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化表明了他对世间小人之多的愤怒。 C. “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以及“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等文句都是为下文胡笛并没有换走石丁的原作埋下的伏笔。 D.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此描写表现了胡笛的傲慢以及不满。 E. 石丁“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他这样做是为了警醒自己,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信任的呼唤。 5.胡笛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结合小说加以概括。 6.小说以“暗记”为题,有何作用?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插云霄。2017年5月5日下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飞机C919成功首飞。在欢呼庆祝的人群中,87岁的程不时是特意来见证这一时刻的。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47个春秋。作为运十飞机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则亲历了这一梦想步履蹒跚的曲折历程,也因此透彻地理解这一梦想的现实意义。 程不时:外国人曾经说中国,你中国是一只鹰,但是给你没有翅膀,你没有这种大的民用机。
展开余下试题1951年,程不时从清华大学毕业,从事了他的航天事业。后来,他成为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总体设计师。之后,我国的“初教6”和“强5”等机种,也是在程不时担任总体设计师时完成研制与定型工作的。 1970年8月,国家先后从各地调集了300多名航空技术人员,开始研制运十大飞机,当时只有41岁的程不时担任副总设计师。 在运十之前,中国设计的只是10吨量级乘坐一两个人的小型飞机,而运十设定的技术指标是最大起飞重量110吨,载人100到120名。摆在程不时和研发团队面前的,不仅有技术难点,还有现代企业管理上的盲区。 当时,甚至连正式办公的地方都没有的艰苦环境中,程不时他们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革新。 1980年9月26日,经过十年的研制,运十开始了首次试飞。 数据记录,运十起飞重量110吨,最大速度超过0.8马赫,实用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超过8000千米。从1980年9月的首次试飞,到1984年,运十一共飞行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先后到达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等国内主要城市,同时运十还是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飞机,并往返七次向拉萨运送救灾物资。虽然在飞行中,运十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在七次飞抵拉萨这个短暂的辉煌之后,运十的试飞因后续资金戛然而止。 程不时:当时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就是中国哪怕是简陋的条件,可以慢慢丰富起来,另外一条思路,是中国发展航空必须要有拐杖,拐杖指要外国人来辅佐,没有拐杖不行,这就是他们的话。 2007年3月,中国重启大飞机项目,并在第二年成立专门的商业飞机设计公司,程不时担任专家组成员,与大飞机之缘得以重续。47年,改变了程不时的容颜,但没改变他那份航空报国的情怀。 程不时:这是很大的历史转折,它不是一架飞机的试飞的问题,而是民族转了一个大弯以后,回到康庄大道上来,继续向前走将是一大片新的形势。 材料二 中国商飞美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叶伟在洛杉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C919机身线条流畅,机体从设计、计算、试验、制造等均为中国自主进行。飞机设计研制中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如超临界机翼、新材料应用等。叶伟指出,有人说,这款大飞机中国主要是造了个壳子,这是一种误解。总体集成正是大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航空制造业的一大难点,集成技术的突破正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的标志。 C919也堪称全球合作的典范。其发动机、航电、飞控系统等来自多个欧美合资或独资公司,供应商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等,可谓遍布全球。叶伟说,“从这一角度看,为各国供应商创造价值、为全球人民创造福祉的C919,正承载着全世界的骄傲和希望。” (摘自南方网《C919中国只“造了个壳子”?中国商飞这样回应》2017年5月6日) 材料三 新华社5月8日新媒体专电 据统计,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客机,5月5日成功首次试飞后,截至目前,其市场订单已达到570架。根据预测,未来20年仅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就需要干线客机5952架,价值近9000亿元,C919大型客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7.下列针对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从运十到C919,中国自主研制民用大飞机的梦想和行动一直没有中断过,经几代人努力,终获成功。 B. 程不时大学毕业后就从事航天事业,担任过多种机型的设计师。能于耄耋之年见证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飞,意义重大。 C. 运十一共飞行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圆满完成试飞,但因缺乏后续资金,最终运十下马,没有投入量产。 D. C919市场前景广阔,未来20年仅为满足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就需要生产5952架,价值近9000亿元。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三则材料都是围绕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并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的:材料一从发展历史,材料二阐明国产化,材料三从发展的联系与传承了。 B.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运十与C919研制相隔三四十年,因此两者除了都是国产大飞机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其他的联系与传承了。 C. 材料一中,多次引用程不时所说的话,强调了大飞机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一再表明要发展大飞机,自主研制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D. 材料二中,C919的机体从设计、计算、试验、制造等均为中国自主进行。据此可以判断C919同运十一样,都属于国产化的大飞机。 E. 材料一中有人提出发展大飞机没有外国人的帮助不行,材料二指出C919的发动机、航电等等来自欧美的公司,两者相互印证。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C919大型客机成功试飞的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阿房宫赋(节选) 杜牧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①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③后人而复哀④后人也。 10.下列两句中的加粗划线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⑥⑧ C. ①③⑤③ D. ②④⑥⑦ 12.对文中划线的四个“后人”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 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人;③是指唐以后的人。 C. 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D. 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13.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 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 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 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14.“灭六国者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这三个“六国”所指是否相同,指的是什么意思? 15.《新唐书•杜牧传》评价杜牧“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请结合选段的议论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认识。 (三)名篇名句默写(4分) 16.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贾谊的《过秦论》中通过秦由盛到衰的历史事实的论证,最后得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