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评价检测 1. 加点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河干(gān) 轮廓(ɡuò) 湮没( yān) B. 辜负(ɡū) 吞噬(shǐ) 俯瞰(fǔ kàn) C. 刹那(shà) 舷窗(xián) 忧心忡忡(chōnɡ) D. 烧灼(zhuó) 灵犀(xī) 溯流( sù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D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廓”应读kuò。B项“噬”应读shì。C项“刹”应读chà。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毋宁 漫步 雪橇 精疲力碣 B. 点缀 烧灼 步履 耀武杨威 C. 合珑 稠密 遗孀 天涯海角 D. 闲暇 吟唱 遨游 耐人寻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项“精疲力碣”应为“精疲力竭”。B项“耀武杨威”应为“耀武扬威”。C项“合珑”应为“合拢”。 3.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B. 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C. 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D.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B项运用不恰当,“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仍有一些人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网络作家,认为他们只是一些雕虫小技,无思想无才华无生活底蕴,行之不远。 B. 伴随着《青春韵律》激昂欢快的旋律,天津市大运会开幕式文体表演正式开始,节目可以堪称一流,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C. 从黑龙江、贵州等地区将制定本地的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看,“收入倍增”作为十八大报告的热门词汇正在从文字变为现实。 D. 从秉承“航空报国”的志向到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中航董事长罗阳用生命诠释了一个航空人的忠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D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A项主宾搭配不当,人不能是“雕虫小技”。B项成分赘余,“堪”与“可以”删其一。C项不合逻辑,前面表示将要发生的情况,后面的结论却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前后矛盾。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浏览完整试题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 A. 这件事“知易行难”,譬如综合素质评价大多是“软指标”,由谁说了算,能否做到客观公正,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B. 2017年4月24日至5月1日是第15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我市以“职业安全健康技术和管理服务进基层”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C. 市民使用手机扫码进入“武汉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浏览百万册中文图书、电子期刊,聆听各地名家精彩演讲,畅享随时随地的云端阅读。 D. 莫泊桑批评的重点,可能主要还是侧重于人心——“人类顽固的、不可治愈的奢侈冲动”。 【答案】A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太空一日》回顾了他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的一些经历。 B. 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C. 斯蒂芬•茨威格,英国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D.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著名学者、文学家。著有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C项错误,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人。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 7. 综合性学习。 生活处处有语文,让我们展开一次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的活动,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吧!请你踊跃参加,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1)为营造活动的气氛,请你拟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2)在这次综合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分成不同专题小组搜集资料。 第一小组:搜集巧用了成语的广告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3)如果你参加了第二小组的搜集活动,并把搜集到的资料汇编成册,请为这个小册子命名。 【答案】(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第二小组:找出生活中的错别字 第三小组:讨论同音字作广告语的利与弊(可作辩论会) (3)命名:生活中的语文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不要求统一答案。要注意活动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活动主题搜集资料的能力。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家庭校园、社会上学习运用语文的情况,依照示例的格式进行拟写即可,可设计为:找出生活中的错别字,讨论同音字作广告语的利与弊等。(3)本题考查根据搜集的资料来为小册子命名,不要求统一答案,能反应材料的主要内容即可。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②须其夜艾 ③阴布大网 ④叹其以诈相笼 9. 翻译下面的语句。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10. 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11. 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答案】8. ①依照 ②止,尽 ③暗中,暗地里 ④笼罩,捕捉 9. 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10. 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致“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致以怨报德的现象。 11. 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②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