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431  2018-06-17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1]
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六单元评价检测语文试题
七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评价检测
1. 加点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河干(gān)  轮廓(ɡuò)  湮没( yān)
B. 辜负(ɡū) 吞噬(shǐ) 俯瞰(fǔ kàn)
C. 刹那(shà) 舷窗(xián) 忧心忡忡(chōnɡ)
D. 烧灼(zhuó) 灵犀(xī) 溯流( sù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D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廓”应读kuò。B项“噬”应读shì。C项“刹”应读chà。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毋宁   漫步   雪橇   精疲力碣
B. 点缀 烧灼 步履 耀武杨威
C. 合珑 稠密 遗孀 天涯海角
D. 闲暇 吟唱 遨游 耐人寻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项“精疲力碣”应为“精疲力竭”。B项“耀武杨威”应为“耀武扬威”。C项“合珑”应为“合拢”。
3.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B. 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C. 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D.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B项运用不恰当,“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仍有一些人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网络作家,认为他们只是一些雕虫小技,无思想无才华无生活底蕴,行之不远。
B. 伴随着《青春韵律》激昂欢快的旋律,天津市大运会开幕式文体表演正式开始,节目可以堪称一流,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C. 从黑龙江、贵州等地区将制定本地的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看,“收入倍增”作为十八大报告的热门词汇正在从文字变为现实。
D. 从秉承“航空报国”的志向到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中航董事长罗阳用生命诠释了一个航空人的忠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D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A项主宾搭配不当,人不能是“雕虫小技”。B项成分赘余,“堪”与“可以”删其一。C项不合逻辑,前面表示将要发生的情况,后面的结论却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前后矛盾。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浏览完整试题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
A. 这件事“知易行难”,譬如综合素质评价大多是“软指标”,由谁说了算,能否做到客观公正,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B. 2017年4月24日至5月1日是第15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我市以“职业安全健康技术和管理服务进基层”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C. 市民使用手机扫码进入“武汉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浏览百万册中文图书、电子期刊,聆听各地名家精彩演讲,畅享随时随地的云端阅读。
D. 莫泊桑批评的重点,可能主要还是侧重于人心——“人类顽固的、不可治愈的奢侈冲动”。
【答案】A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太空一日》回顾了他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的一些经历。
B. 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C. 斯蒂芬•茨威格,英国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D.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著名学者、文学家。著有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C项错误,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人。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
7. 综合性学习。
生活处处有语文,让我们展开一次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的活动,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吧!请你踊跃参加,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1)为营造活动的气氛,请你拟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2)在这次综合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分成不同专题小组搜集资料。
第一小组:搜集巧用了成语的广告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3)如果你参加了第二小组的搜集活动,并把搜集到的资料汇编成册,请为这个小册子命名。
【答案】(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第二小组:找出生活中的错别字
第三小组:讨论同音字作广告语的利与弊(可作辩论会)
(3)命名:生活中的语文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不要求统一答案。要注意活动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活动主题搜集资料的能力。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家庭校园、社会上学习运用语文的情况,依照示例的格式进行拟写即可,可设计为:找出生活中的错别字,讨论同音字作广告语的利与弊等。(3)本题考查根据搜集的资料来为小册子命名,不要求统一答案,能反应材料的主要内容即可。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②须其夜艾   
③阴布大网
④叹其以诈相笼
9. 翻译下面的语句。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10. 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11. 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答案】8. ①依照 ②止,尽 ③暗中,暗地里 ④笼罩,捕捉
9. 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10. 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致“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致以怨报德的现象。
11. 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②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展开余下试题【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告诉我们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方面,却不知道另一方面的人很多,是可以根据常理主观地推断的。乙文的雁奴在人们点燃火把时都开始大声的报警之后,反复几次之后雁群不再相信雁奴失去了警觉性,而雁奴害怕大家去啄它,也不敢叫了,导致雁群都被捉住的故事,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方法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两文都不是单纯的说理,而是通过讲故事让人明白道理。借事说理指运用通俗化、趣味化的方法,以典型的案例情节作为主体部分,让教育对象(观众、听众、受众等)更容易的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伟大的悲剧》选段,完成小题。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遗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2. 为什么斯科特上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写日记?这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13. 斯科特将“我的妻子”改成“我的遗孀”,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14. 文中为何要写“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15.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一句中“这些”指代什么?
16. 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2. 因为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体现了他坚忍不拔的精神。
13. “遗孀”的意思是“某人死后,他的妻子称为某人的遗孀”。这是斯科特面对死亡时所表现出的冷静、坚韧的性格以及他对妻子深深的爱。
14. “国王”是英国人民的代表,以此突出他们心灵的无比高尚,表现了人们对他们的敬仰。
15.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16. 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是全文的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解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因为斯科特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体现了他坚忍不拔的精神。
13. 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与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辨析两个词语在词义上的差异,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去分析。“妻子”是男子对自己配偶的称呼,“遗孀”指的是失去丈夫的女人。因为斯科特此时已经做出了牺牲的准备,没有希望生还,当他的妻子看到这封信时,他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用“我的遗孀”更合适,更能增加作品的悲剧意味,打动人心。表现斯科特的冷静、坚韧的性格以及他对妻子深深的爱。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国王”是英国人民的代表,写“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以此突出他们心灵的无比高尚,表现了人们对他们的敬仰。
15.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这些”所指代的内容,大多都指此代词前面的内容,即: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16. 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是全文的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马的眼镜
莫 言
吴先生为我们讲课,应该是在1984年的冬季,前后讲了十几次。他穿着一件黑色呢大衣,戴一顶黑帽子,围一条很长的酱紫色的围巾。进教室后他脱下大衣解下围巾摘下帽子,露出头上凌乱的稀疏白发,目光扫过来,有点鹰隼的感觉。他目光炯炯,有两个明显的眼袋,声音洪亮,略有戏腔,一看就知道是讲台上的老将。因为找不到当年的听课笔记,不能准确罗列他讲过的内容。只记得他第一节讲杜甫的《兵车行》。杜诗一千多首,他先讲《兵车行》,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因为我们是军队作家班。这首诗他自然是烂熟于心,讲稿在桌,根本不动,竖行板书,行云流水——后来才知道他的书法也可称“家”的——他的课应该是非常精彩的,他为我们讲课显然也是十分用心的,但由于我们当时都发了疯似的摽劲儿写作,来听他讲课的人便日渐减少。最惨的一次,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只有五个人。
这也太不像话了,好脾气的徐怀中主任也有些不高兴了。他召集开会,对我们提出了温和的批评并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一次吴先生的课,三十五名学员来了二十多位,怀中主任带着系里的参谋干事也坐在了台下。吴先生一进教室,炯炯的目光似乎有点湿,他说:“同学们,我并不是因为吃不上饭才来给你们讲课的!”这话说得很重,许多年后,怀中主任说:“听了吴先生的话,我真是感到无地自容!”吴先生的言外之意很多,其中自然有他原本并不想来给我们讲课,是徐怀中主任三顾茅庐才把他请来的意思。那一课大家都听得认真,老先生讲得自然也是情绪饱满,神采飞扬。
吴先生讲庄子《秋水》篇那一课,就是只来了五个人那一课。那天好像还下着雪——我愿意在我的回忆中有吴先生摘下帽子抽打身上的雪花的情景。我们的阶梯教室的门正对着长长的走廊,门是两扇关不严但声响很大的弹簧门。吴先生进来后,那门就在弹簧的作用下“哐当”一声关上了。我们的阶梯教室有一百多个座位,五个听课人分散开,确实很不好看。我记得阶梯教室南侧有门有窗,外面是礼堂前的很大一片空场。因为我坐在第七排最南边的座位上,侧面便可见到窗外的风景,那天下雪的印象多半由此而来。我记得我不好意思看吴先生的脸。
虽然只有五个人听讲,但吴先生那一课却讲得格外昂扬,好像他是赌着气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先生朗声诵读,抑扬顿挫,双目烁烁,扫射着台下我们五个可怜虫,使我们感到自己就是目光短浅不可以语于海的井蛙、不可以语于冰的夏虫,而他就是虽万川归之而不盈、尾闾泄之而不虚,却自以为很渺小的北海。


展开余下试题讲完了课,先生给我们深深鞠了一躬,收拾好讲稿,穿戴好衣帽,走了。随着弹簧门“咣当”一声巨响,我感到这老先生既可敬又可怜,而我自己,则是又可悲又可耻。
因为当时我们手头都没有庄子的书,系里的干事便让我将《秋水》、《马蹄》这两篇文章及注解刻蜡纸油印,发给每人一份。刻蜡纸时我故意地将《马蹄》篇中“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中“月题”的注释刻成“马的眼镜”,其意大概是想借此引逗同学发笑吧,或者也是借此发泄让我刻版油印的不满。我没想到吴先生还会去看这油印的材料,但他看了。他在下一课讲完时说:“月题”,是马辔头上状如月牙、遮挡在马额头上的佩饰,不是马的眼镜。然后他又说——我感到他的目光盯着我说——“给马戴上眼镜,真是天才!”——我感到脸上发烧,也有点无地自容了。
毕业十几年后,有一次在北大西门外遇到了吴先生,他似乎老了许多,但目光依然锐利。我说:吴先生,我是军艺文学系毕业的莫言,我听过您的课。
他说:噢。
我说:我听您讲庄子的《秋水》、《马蹄》,很受启发,写了一篇小说,题目叫《秋水》,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马蹄》。
他说:噢。
我说:我曾在刻蜡纸时,故意把“月题”解释成“马的眼镜”,这事您还记得吗?
此时,正有一少妇牵着一只小狗从旁边经过,那小狗身上穿着一件鲜艳的毛线衣。吴先生突然响亮地说:
“狗穿毛衣寻常事,马戴眼镜又何妨?”
(选自《文汇报》2017年3月16日,有删节)
17.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吴先生授课的特点。
18. 我感到这老先生“既可敬又可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9. “我愿意在我的回忆中有吴先生摘下帽子抽打身上的雪花的情景”,为什么?
20. 试分析两处画线句流露的不同情感。
【答案】17. 有针对性,学识广博;声音洪亮,板书漂亮;情绪饱满,神采飞扬。
18. 老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因而可敬;听课的学生逐渐减少、知识不受尊重,因而可怜。
19. 突出先生的敬业认真;渲染了环境的清冷空旷;照应下文我的羞愧尴尬。
20. 第一处:对我治学不严肃、游戏学术的嘲讽;
第二处:对世事颠倒的戏谑与宽容,见怪不怪的无可奈何。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吴先生授课的特点:有针对性,学识广博;声音洪亮,板书漂亮;情绪饱满,神采飞扬。

18. 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吴先生的可敬在博大的胸怀、渊博的知识以及对学生尽心尽力的教诲,而可怜表现在却不被学生珍惜,只有五人听课。
19.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突出先生的敬业认真,渲染了环境的清冷空旷,照应下文我的羞愧尴尬。
20.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第一处画线句是对我治学不严肃、游戏学术的嘲讽。第二处画线句是对世事颠倒的戏谑与宽容,见怪不怪的无可奈何。
21. 请以“慢下来,会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答案】慢下来,会精彩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不由自主的让人们每天的生活节奏加快了许多。
人们把新一天的美好生活大部分都给了工作,随着物价不断提高,人们不得不把晚上休息的时间也用来工作,这使许多人都忽视了许多身边美好的事物和关爱他们的人。
记得前年的一次中秋节,父亲做出了一个决定—回去看望奶奶,因为我们家是做生意的而且父母各一个门市,因此很少去看望奶奶,父亲并没有打电话通知奶奶说我们要去看望她,而是自己去买了一些节礼和菜早早的就去了。
一到那,看见爷爷奶奶在看电视,我随后和他们问候了一声,他们抬头一看,脸上带了一些吃惊的表情,但很快的就消失了,立即乐开了花似的。他们赶忙要去买菜,父亲拦住了并说菜已经买好了,并叫他们继续看电视,他和母亲去烧饭。我就负责陪他们聊聊天,谈谈心,奶奶中途去了三次厨房叫爸妈歇着她来,都被父母拒绝了。
饭菜都好了,我们围着一张圆桌有说有笑,吃完晚饭后,我们一大家子都坐在门堂上,父亲突然看见了河对面的一棵大树,听爷爷说好像是隔壁邻居六年前栽种的,因为秋天了,上面的桃子已经结过了,叶子也都凋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那棵树看起来很孤独。
第二天早上,我们早早的就回去了,一路上父亲说了昨天看见的那棵树的感受,我在旁边煽煽情,父亲说:“以后你要常回来看我和你妈啊,如果实在没空我和你妈可以去看你,反正现在交通方便。”我笑着说:“会经常回来看你们的,放心吧。”
确实,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和具有意义的生活,但是,在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初心,放慢脚步,感受生活。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是“慢”和“精彩”,“慢”是原因,“精彩”是结果。这样就可以确定文章的一个重点就是“怎样慢”和“如何精彩”,从而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这一主题。慢慢阅读,欣赏到语言文字表现的美妙意境和深刻含意;慢慢行走,慢慢观看,体会到了生活的惬意幸福和风景的美妙(水城慢生活,尘世幸福多);慢慢做手工(画画),创造了美妙精彩的手工艺术品(慢工出细活);把自己的心情放慢,不急不躁,平和自然,淡定从容,就会发现,环境很美,人很美,生活很精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122.240.213.184)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部编版2017”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