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658  2018-06-17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8]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枣庄三十二中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检测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怆然/苍白 伫立/贮藏 掠过/仙露琼浆
B. 洗濯/灼灼 矜持/忍俊不禁 鼻涕/剃头
C. 孱头/潺潺 忏悔/歼灭 祸不单行/字里行间
D. 绽开/沉淀 挣扎/盘虬卧龙 执着/著我旧时裳
【答案】B

2. 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哆嗦 赤裸 淅沥 垂垂幕老
B. 猥琐 褪尽 遗憾 察颜观色
C. 凝望 涉足 幽寂 零仃
D. 延绵 刹那 嫁接 恍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垂垂暮老。B察言观色。C伶仃。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听了这个笑话,大家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B. 刚刚挨了老师的批评,现在又丢了自行车,真是祸不单行。
C. 早晨登上高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极目远望,心安理得。
D. 走进世博园,看到栩栩如生的鲜花,令人流连忘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与下文的“哈哈大笑”重复。C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语境运用错误。用改为“怡然自得”。D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运用对象错误。
4. 与“一颗小桃树”短语类型不同的是
A. 最后一课 B. 驿路梨花 C. 土地的誓言 D. 游山西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最后一课”“驿路梨花”“土地的誓言”“一颗小桃树”都是偏正短语。“游山西村”是动宾短语。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6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其中的“智能机器人”板块,涵盖服务机器 人、制造机器人、运动机器人等许多大量内容。
B.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C.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 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D. 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让校园充满了活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句“许多”“大量”重复;B句“减少”“一倍”搭配不当;C句句式杂糅,答案为D。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 下列作家、作品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A. 贾平凹—现代作家—《满月儿》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B. 普希金——俄国诗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C.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
D. 陆游—宋代爱国诗人《游山西村》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改为“贾平凹—当代作家—《满月儿》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7. 填空。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浏览完整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诗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不是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
【答案】 (1). (1)不畏浮云遮望眼, (2). 自缘身在最高层 (3). (2)山重水复疑无路, (4). 柳暗花明又一村 (5). (3)落红不是无情物, (6).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缘”“柳”等字词的书写。
8.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30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一百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跟地上空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1)文段节选自法国作家________(填人名)的《海底两万里》 ,主要讲述法国________(填学科名)家阿龙纳斯带着一个捕鲸手和仆人康塞尔跟着________(填人名)船长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2)请用一句话概述这次探险旅行的结局。
【答案】 (1). (1)儒勒•凡尔纳(或凡尔纳) (2). 生物学(或“博物学”) (3). 尼摩
(2)阿龙纳斯逃出鹦鹉螺号潜艇回国后将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海底两万里》有关的文学常识。
读《望岳》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同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 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 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 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10. 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答案】9. A 10. 答题示例:“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解析】
9. 此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写法、主旨等方面加以理解。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A项有误,“自近而远”应是“自选而近”。
10. 解答此题时要读懂句子,并能从动词的角度赏析其的妙处.“会当凌绝顶”意思: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2017年中考安徽省卷】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 子罕》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1. 解 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谈笑有鸿儒 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12. 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13. 【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 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
14. 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答案】11. (1)出名,有名(2)这 (3)博学的人(4)官府文书
12. (1)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
13. 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
14. 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解析】
11.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名”:出名,有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展开余下试题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上”“帘青”“或”等字词的翻译。“如之何”固定句式的翻译。
13. 试题分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信息的前提和基础。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可分别提取“惟吾德馨”和“君子居之”作答。注意要求用原文语句填空。
14. 试题分析:可分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和“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几句,即可归纳出答案。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一)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译文:孔子想要去九夷地方居住,有的人问:“九夷地方的人粗鄙不开化,怎么能居住呢?” 孔子说:“君子住的地方,哪里简陋了?”
现代文阅读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4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
15. 画线句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
16. 品析: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17. 从开头“不由得停住脚步”到结尾“不觉得加快脚步”,作者的情感经历怎样的变化?
18. 最后一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答案】15. 答: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下了悬念伏笔。
16. (1)运用比喻,把紫藤罗花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写出了花之繁茂和气势非凡,充满生机,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之意。
(2)运用拟人、反复,赋予藤萝花以人的特征,生动形象的写出花儿争先恐后开放的美好情景和花儿的生机勃勃,抒发作者内心的喜悦。
17. 开头停住脚步是被藤萝花的辉煌茂盛吸引,驻足观看;结尾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从藤萝花的盛开感受到生命的长久,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受到鼓舞,振奋前行。
18. 插叙,补充交代藤萝花在十多年前的遭遇,为下文对生命的思考及揭示主旨做铺垫,和现在花的繁茂形成对比,有花及人,突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主旨。
【解析】
15. 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在内容上是在写作者内心的反应;在结构上为全文埋下了伏笔,设置了悬念。
16. 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明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花充满生机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对花的情感。
点睛: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7.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情感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此题被藤萝花的辉煌茂盛吸引,驻足观看;从藤萝花的盛开感受到生命的长久,所以不觉加快了脚步。
18. 试题分析:考查记叙的顺序及其表达作用。首先明确运用的是插叙。内容上:补充交代藤萝花在十多年前的遭遇,和现在花的繁茂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主旨。结构上:为下文对生命的思考及揭示主旨做铺垫。
又是五月槐花香
农人
①位于这个层层叠叠大山深处的小山窝窝是我的故乡。
②小村坐落在山的半腰上,被密密实实的槐树一层一层包裹着,就有了仙境般的感觉。每年的五月,当白花花的槐花铺满青山,那无孔不入的甘甜的清香,便轻轻地胀满了山里的世界。也仿佛只有在这时,劳作了一年的农人,才有了些许喘息的机会,深深地吸一口槐花那沁人心脾的香,生发出一种山里人少有的温馨又甜蜜的快意。
③家乡这满山遍野的槐树学名叫作刺槐,宁折不弯的枝干上斑驳着岁月留下的刀削斧凿般的皲裂和折皱,其上布满着尖利的针刺,像极了农家人朴实又倔强的性格。槐树的生命力极强,种植、扦插都可以成活,但主要靠根生,在几十亩方圆的山坡上,只要栽下一棵,不出几年时间,周围自然冒出的幼树便会一簇簇一团团地蓬勃开来。槐树是最早来这里的山区安家落户的树种之一,农家人之所以独独钟情于它,可能是由于它那甘于贫瘠、耐于寂寞的品性吧。这一棵棵无言的生命,仿佛只有那深深地扎进岩层的和紧抱着裸岩的根系,在不断地向这个世界炫耀着自己的清高与不屈。
④在我从小到大对绿的印象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槐树的叶,每当肆虐的残冬过后,献给荒凉山区的第一抹生命的亮色就是槐树的颜色。清明时节,尖尖的嫩嫩的叶芽就会悄悄地钻出槐枝的皮腺,这时的绿是一种柔如孩童肌肤的娇嫩。不出数日,槐叶迎风开翅长大,这时便是漫山遍野的绿了,一直到秋末冬初,槐叶才会变成金黄,依依不舍地离开槐树的枝头,融进这个世界。今天看到的槐叶,是大自然献给人们的景色,然而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槐叶却无一例外地每年都支撑着山里人几个月的生活。


展开余下试题⑤最不能忘怀的还是五月的槐花香。一朵朵洁白的晶莹剔透的薄如蝉翼的花朵被绛紫色的花萼缀成一串串,像一只只轻巧的蝴蝶,随风摇曳,翩翩起舞。槐花也是我所见过的花中,最慷慨最大方抑或是最奢侈的花了。每到花开时节,仿佛满世界都被它塞得满满的,真是树有多大,花丛就有多大,山有多高,花丛就有多高。最特别的还是槐花的香,除了那独特的甜甜腻腻的清香味道外,用农家人的话说,槐花的香气是打绺儿的,就是当你走在路上还未看到槐花的时候,便会有一波一波幽幽的香气,丝丝缕缕地透过你的鼻腔,再慢慢沁入心脾。这时的你,能不被槐花的香气深深陶醉吗?
⑥过去,每当槐花盛开的季节,我的父亲——当年的林业大队长,都会回忆起带领社员们战天斗地植树造林的情景。每到这时他总会对着我说上这样的一段话:“生你的那年,我刚好30岁,就是那一年栽下了咱村山上的这片槐树。那时虽然很难吃上一顿饱饭,但干起活来却格外带劲,从没有觉得日子有多么苦。”脸上总是一副满足的笑。好像这满山的槐花才是他一生最好的杰作。
⑦在一个五月,我的父亲未能再嗅到那满山遍野的槐花香,他没能够等到槐花盛开的日子,便匆匆地离我而去了。从此,我经常久久地伫立在密林深处,听松涛阵阵,品槐香悠悠,耳边仿佛依然能听到父亲那淳朴的话语,心中陡生一种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感伤。
⑧五月的槐花香啊,你是渗进我血液里的无尽的追思和浓浓的乡愁。
19.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20. 请分析“五月槐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1. 请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一朵朵洁白的晶莹剔透的薄如蝉翼的花朵被绛紫色的花萼缀成一串串,像一只只轻巧的蝴蝶,随风摇曳,翩翩起舞。
22. 文中⑥⑦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23. 本文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请分析作者在文中借什么物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19. 以“五月槐花”为线索,理由:从结构上看,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五月槐花”来展开的,文章先写“五月槐花香“给农人带来的温馨又甜蜜的快意,其次是忆槐,特别是五月的槐花香,接着写在槐花盛开的季节思念父亲,最后借五月的槐花香抒发对父亲和故乡的思念。
20. “五月槐花”象征了父亲那样的甘于贫瘠,耐于寂寞,朴实顽强,要求于人甚少,给予人甚多(或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普通劳动者。
21.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槐花的美丽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22. 不能删去。本文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写“五月槐花”实际上写像父亲那样的普通劳动者,表达的是作者对父亲的追思之情。如果删去,就没有这种效果了,同时文章也缺少了抒情的基础,使主题不够明确。
23. 借槐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对故乡思念之情,抒发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所具有的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解析】试题分析:
19. 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感情变化等等,找到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同类词语(表示时间的虽不是相同的词语却是同一类词),仔细分析,如果它能将文章零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统一而紧密的整体,那么它基本就是了。故文章的线索是“五月槐花”。
考点:分析文章的抒情线索。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此文写了像“槐花”一样的普通劳动者,甘于贫瘠,耐于寂寞,朴实顽强,要求于人甚少,给予人甚多(或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 这是一道语言赏析题,仔细观察这个句子,确定了赏析的角度为: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修辞手法结合文章内容考虑,然后套用上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述语言:将xx比作xx,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⑥写的是过去,每当槐花盛开的季节,我的父亲——当年的林业大队长,都会回忆起带领社员们战天斗地植树造林的情景。⑦写的是在一个五月,他没能够等到槐花盛开的日子,便匆匆地离我而去了,两相对照,表达的是作者对父亲的追思之情。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23. 文章以“五月槐花”为线索,写“五月槐花香“给农人带来的温馨又甜蜜的快意,其次是忆槐,特别是五月的槐花香,接着写在槐花盛开的季节思念父亲,最后借五月的槐花香抒发对父亲和故乡的思念。这种写法是借物抒情。
考点:分析作品抒情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4. 作文
请以“难忘那 的眼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横线上可填入“期盼、慈爱、失望、坚毅”等词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可能影响公正评分的信息。
【答案】难忘您的眼神
那一刻,您的眼神让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题记
独自徘徊在冰冷的黑夜,平日里温和的微风突然变成了尖锐的银针,根根直戳我心。脚被灌了铅似的沉重,全身无力,眼泪止不住的流淌,连抬手抹去泪珠的力气也没有,只能任它随风飘扬。我的心,好痛……
事情的起源是我的考试没考好,回家怕挨骂,更怕母亲严厉的眼神。我不断地给自己壮胆子,不断地说着没什么,可是母亲严厉的眼神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各种恐怖的设想开始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脚更沉重了。
低着头,一步一步地走着。终于到家了,我不敢推门。站在门外,寒风习习,全身冷得厉害。好冷啊!不仅是身体,更是心。更知道,妈妈可是很看重这次考试的,我绝对会挨批,而且是严厉的批评。但是,这么晚了,再不回去,妈妈会担心的。抱着这个唯一让我勇敢的念头,我打开了门,家里灯光耀眼,直射我破碎的心。饭菜的香味直扑我的鼻孔,可是我却不能像往常一样,扔掉书包,洗手吃饭。好怕妈妈会骂我,好怕好怕……暴雨前的宁静么?妈妈缓缓地走过来。不过,我能看见的,依旧是那严厉的目光。我想:暴风雨要来临了……
但是,我“失望”了。妈妈并没有骂我,而是轻轻地帮我取下书包,并拥着我,柔柔地让我坐下。“不就是一次考试么,没什么的。还有下次嘛。一次的失利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妈妈相信你下次会努力的,别伤心了啊……”温柔的话语让我悬着的心落了下来。心里猛然涌进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房,拼好了我零碎的心。
我缓缓地抬起低下的头,从余光里看了看母亲的眼睛,发现母亲的眼神是那么的温和。突然有种好踏实的感觉,心跳都似乎停了一般。好温暖,好温暖……
像一个依偎在母亲怀抱的小孩子,我尽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部编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