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61  2018-06-2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1]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台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卷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提出的经济主题和议题非常契合当前世界的需要,可谓恰逢其‘时’。”知名智库欧亚问题研究所专家汉内斯•德凯泽如此评价。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因此,全球治理体现为一种秩序性追求,核心是如何在制度上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有人注意到,在法国近代的《人权宣言》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发布的《人权宣言》中,都引用了《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论断。事实上,无论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理想,还是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平和禀性,在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中,和谐共存是最基本的关键词。从“仁者爱人”“民惟邦本”“言必信,行必果”到“君子喻于义”“和而不同”“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诸多中国百姓日用而不觉的处世之道,如同一股清流,为完善当前全球治理注入了新内涵,提供了新思路。
于强烈的纷争对抗中寻找共同点,引导各方换位思考,巧妙化解分歧,直到最终达成各方满意的结果——在不少国际观察人士眼中,不管是调解地区争端,还是倡导解决危机,中国人的方法总能“令人耳目一新”。灵活、务实的解决方案背后,是中国对支配性、排他性思维的坚决摒弃,对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理念的坚定支持。从“亚洲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在多个外交场合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需要各国“商量着办”,主张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声音“荡涤着利己、功利的价值取向,弥合着对抗、冲突造成的鸿沟”。
今天的中国,早已是全球各种重大场合的“主人”,有中国与没有中国,世界的风景确实不一样。从建立亚投行到创设金砖银行,从举办APEC会议到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针对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的现状,中国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同时,中国也用自身经历告诉世界:一张公平公正的“圆桌”往往更重要。
世界发展不应单峰耸立,更不应有孤岛。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只有“每一朵浪花有它的精彩”,彼此声浪相助,才能形成滚滚发展的春潮。中国愿为全球治理搭台铺路,为世界各国和人民谋求实实在在的好处。
(选自《人民日报: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提出了相关的经济主题和议题,展现了中国智慧。
B.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各国之间的关系唇亡齿寒,因而中国声音就显得尤为重要。
C.“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的大同理想和处世之道,其实质是和谐共存的理念。
D.中国百姓日用而不觉的处世之道,是解决当前世界诸多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值得推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浏览完整试题A.文章第一段汉内斯•德凯泽的评价,也是后文“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体现。
B.文章第二段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以及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后文立论的基础。
C.两个《人权宣言》都引用《论语》的论断,是为了说明中国智慧已经广泛运用于国际社会。
D.文章结尾,用“浪花”作比,再次重申了世界发展中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各国人民要想获得幸福,拥有和平,仅仅依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不够的。
B.运用“相互补台”“商量着办”的中国智慧就能解决好中东等地区争端和危机,实现和平。
C.“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的中国方案,可能是论语中儒家思想的借鉴。
D.事实证明,经济化全球浪潮中,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机制做出了贡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征服
陈忠实
夜已深,天很黑,田野悄悄静静,使人透不过气来的闷热散开了。南葫芦攥着一柄钢叉,死死盯着那个贼。
那贼正蹲在菜园地里。南葫芦渐渐看分明了,那是南红卫。高中毕业生,把书念到狗肚里去了。你在南村扯旗造反,整南恒的二爸……南恒今年当了队长,有你好受的,等着!
只见南红卫拔了一堆葱正往外转移。南葫芦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举着钢叉。南红卫一惊,接着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架势。
南葫芦把钢叉收回,呵斥说:“走!见队长!”倒霉透咧!南红卫边走边想。队长南恒是他的对头。看你南恒怎么揉搓我吧。“文革”中,我整了南恒二爸又怎么样呢?南恒二爸在“四清”运动【注】中,把我南红卫的老子整得还不惨吗?那年正好我高中毕业,考大学分数够了,政审通不过。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队长南恒惊醒了。他披上布衫,出来开门。问:“啥事?”
“光彩事!”是葫芦的得意的调门。南恒明白了:南红卫偷了南葫芦承包的大葱。
黑暗中,这十二张嘴也辩不倒的南村文化最高的农民站在那里,把脸摆到另一边,任南葫芦挖损。
“哈呀!葫芦叔——”南恒习惯地用食指顶顶鼻头,笑了,“红卫是我派去的……”
“你说啥?”南葫芦打断他的话。
“我派他去拔葱的。”南恒肯定地说。
“你……”南葫芦张着嘴,合不拢了。
“我想看你到底负不负责任。”南恒仍然平静地说,简直跟真的一样。
“噢!这……”南葫芦一下泄了气。南红卫转过脸,发出两声尴尬的笑声。
三人散后的好一会儿,南恒又听到有人敲门。南恒拉开门闩,一眼瞅见门口站着南红卫,忙问:“你还没睡?”
“睡不着……”
“好,咱俩扯扯。”南恒热情地说。于是俩人走到街巷里。
“刚才那事,你下一步……准备咋办呢?”
“没有下一步。”村巷里只有他俩的脚步声。
田野里比村巷里亮多了,清凉的带着湿漉漉的水气的夜风,吹得人心胸里好舒畅,河滩里无名水鸟单调的叫声,更显出田野的寂静。两人在大路边坐下。
“你为啥不整我呢?”南红卫突然转过头问。
“我不想整任何人。我今年当队长,能不能把南村的事办好,是另一回事。” “你刚一上台,把你堂哥整惨了。”南红卫说,“对我,你咋这么客气?”
“我堂哥挪用公款,不能不整!你呢?我想拉你进队委会,把你的面皮扒光了,就不好用了。”
“把我拉进你的班子?你是怯那些在“四清”运动中挨了整的人,是不是?”南红卫反问。
“对。”南恒承认了。
南红卫得意起来:“我早就看穿了你。”
“你先别得意。”南恒说,“你只说对了一半。”
“那一半是啥?”南红卫问。
“你有文化,有本事,对村里有用处。”南恒说,“你当队长那几年,队里烂了,穷了,也有当时社会的原因。你有几件事办得好,比如办秦川牛场、办砖场……”
“甭提了!”南红卫叹了口气,“一样也没成。”
“不成的原因,关键就在你只依靠你的那一股势力,把另外几股势力当敌人。”南恒说。
南红卫沉吟半晌,不得不承认。
“你宁可南村继续烂下去,也不能容忍我南恒当队长!”南恒毫不回避。
既然谈开了,就索性说个明白。“痛快!我承认。”南红卫激动地站起来,“我今晚来找你,就是想听你说句实话。”
南恒也站起来,“不整你,就是这原因。”
“我这号人……吃软不吃硬。”南红卫表白说,“其实,真正厉害的,是你老弟这号人!”
“甭钩心斗角了!老哥!”南恒也诚恳地说,“斗了十几年了,斗得大家碗里一天比一天稀!”
“南村不是没能人!”南红卫说,“却把本事花到钩心斗角上去了。”
南恒扶一下眼镜,高兴地叫起来:“这才是一句实扎扎的话。再往下说呀!”
“完了。”南红卫说,“我睡不着。你包庇我,比罚我更叫人羞愧。我找你,就是想说这句话……”
“好了,不说这事。”南恒说,“告诉你吧,我准备重办秦川牛繁殖场,这是独门生意。你准备一下,县里物资交流会就要开了,你去给咱物色几头纯种秦川牛回来。”
“那没问题!”南红卫说,“我研究过秦川牛!”
“咱俩可要共事了……”南恒说。
“要共事就共到底……”南红卫说。
繁星在不知不觉中隐匿起来了,湛蓝的天幕上,只有几颗很大的星儿,发着红蜡头似的光,晨风轻轻掠过田野,黎明了。
【注】“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开展的教育运动。初期在农村“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城乡“清思想、清政治和清经济”。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南葫芦的语言着墨不多,但言简意赅。“走!见队长!”刻画出南葫芦的强势;“光彩事!”运用反语,刻画出南葫芦内心的得意。
B.小说采用肖像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内心独白的形式,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真实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小说一明一暗地写了两人之间的“征服”,南恒对南红卫是“软征服”,南红卫对南恒是“暗征服”,一明一暗,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
D.小说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具有生活气息与农村特色,另外如“啥”“实扎扎”“甭”“咋”这些词语的运用,又使小说带有地域色彩。
5.小说中三处画横线的环境描写颇显作者的匠心,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指出其作用。(5分)


展开余下试题6.小说在刻画南恒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
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然而,公交车和地铁均是公共场所,车上的座位当属公共资源,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照顾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基础上,一般讲究的是先来后到、顺位而坐,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给特殊人群让座,并非是法律规定,而仅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价值取向。现实情况却是,年轻者给年老者让座,变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而年老者给年轻人让座,被公认为违反了常规和伦理,这显然是一种道德的“错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让座风波”,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人文关怀的呼唤与诉求。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6
(摘编自《让座不如增加专座》)
材料二:
图表一:你不让座的理由

图表二:你通常会给哪些人让座

图表三:如果发现真有人需要座位,对于不让座的人,你怎么看?

材料三:
越是这种人人自觉、从善如流的时候,也越要防止出现那种过犹不及的“指教心态”——有些人好为人师,常常越俎代庖,“做人情”。
有道是“让座是情分”,上海地铁中的“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时下确存这么一种文明的“陋习”: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常常是用作审判他人。这里,还应该批评一下那个拍照的乘客,且不议随意偷拍传播是否有侵权之嫌,而动辄以曝光威胁他人让座,显然已跟文明修为背道而驰。
真正的文明引导者,一事当前,只会先想到“我能怎么做”,而不是手电筒照别人,习惯性地去指教“你该如何做”
(摘编自《多做“让座主角”,少当“让座指导”》)
材料四:
在如何对待公交“让座”这类道德行为时,我们常常没有厘清,乃至有意无意间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很明显,“让座”只是一种“道德高线”,而非“法律底线”层面和意义上的行为。只可以在道德上倡导,而不可以在法律上强制,即使“拒不让座”,也并不违反法律。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强求甚至强制他人“让座”,势必不仅侵犯他人“不做什么”的法律自由,而且同时也会无形中矮化贬损“让座”等道德行为原本固有的高尚德行、成色。
作为一种社会美德,“让座”非常值得提倡、追求,但如何去提倡、追求,显然也应以一种充分合乎道德的方式来进行。要想真正倡导这种美德,更道德的方式方法,显然不是“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而是“自己主动让座”“检讨自己何以没让座”。
(摘编自《“让座纠纷”混淆了道德高线法律底线》)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座的原因、对象各不相同,不让座的原因却在自身。
B.大多数民众都有给人让座的经历,同时,选择让座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老人、孕妇等需要帮助的人。
C.即使真的有人需要座位,大部分人也认为不让座的人也有他的理由,另外认为“他买了票,让不让是他的权利”的也不少。
D.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人从来没有让座的经历;还有极少数人认为让不让座和自己没有关系,持无所谓的态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而面对抱小孩的妇女不主动让座,年轻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同。
B.“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他们所讲的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仅仅是为了审判他人。
C.“让座纠纷”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媒体的关注,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利于我们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
D.“让座”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行为,“不让座”也没有触碰到“法律底线”,若强制让座,势必侵犯了他人的法律自由和人生权益。
E.在“让座”纷争中,“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是导致中国式“让座纠纷”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
9.结合所给材料,谈谈如何避免让座纠纷。(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
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受册悲恸,观者莫不为之流涕。隋开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大业中,累转.鲁郡太守。
善果笃慎,事亲至孝。母崔氏,贤明晓于政道,每善果理务,崔氏尝于阁内听之。若处事不允,母则不与之言,善果伏于床前,终日不敢食。崔氏谓之曰:“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继父之心。自童子承袭茅土,今位至方伯,岂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善果由此遂励己为清吏,所在有政绩,百姓怀之。及朝京师,炀.帝以其居官俭约,莅政严明,与武威太守樊子盖者为天下第一。
从幸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为民部尚书,随化及至辽城。淮安王神通围化及,善果为化及守御督战,为流矢所中。及神通退还,窦建德进军克之。建德将王琮获善果,诮之曰:“公隋室大臣也,奈何为弑君之贼殉命苦战而伤痍若此?”善果深愧赧,欲自杀,伪中书令宋正本驰往救止之。乃奔相州。神通送于京师,高祖遇之甚厚,拜太子左庶子。
善果在东宫,数进忠言,多所匡谏。未几,检校大理卿。正身奉法,甚有善绩。寻坐事免。及山东平,持节为招抚大使,坐选举不平除名。后历礼部、刑部二尚书。贞观元年,出.为岐州刺史,复以公事免。三年,起为江州刺史,卒。
(摘自《旧唐书》六十二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B.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C.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D.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位,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各王朝都有封爵制度,并且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以世袭。
B.炀: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给予的带有评判性的称号,可褒扬可批评。按照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炀”表示批评。
C.弑:杀。古代专指子杀父、下杀上为“弑”。宇文化及本为隋炀帝近臣,他杀死隋炀帝自立为帝,故文中称其为“弑君之贼”。
D.拜、转、出:表示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拜沂州刺史”指授予沂州刺史一职,“转鲁郡太守”指调动到鲁郡担任太守。“出为岐州刺史”,指从京官外调到岐州担任刺史。


展开余下试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善果为名门之后。郑善果的祖父郑孝穆和父亲郑诚都曾担任重要官职,父亲郑诚在大象初年攻打尉迟迥时,奋力作战阵亡殉国。
B.郑善果知错能改。郑善果的母亲精通治家治国的道理,她因郑善果处事不合情理而教导他为官之道,郑善果自此励己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官。
C.郑善果为官清廉。他秉承清忠的家训,清廉为政,任职时多有政绩,得到百姓和皇帝的肯定,隋炀帝称他和樊子盖为官“天下第一”。
D.郑善果多次被贬。郑善果一生经历多个王朝,仕途多有起伏,担任检校大理卿时因选举不公被除名,担任岐州刺史,也因公事被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
(2)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①
文天祥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②《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③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注】①满江红: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俘北上,在驿壁上题词《满江红》,文天祥囚于大都,几年后作此词。②后山:陈师道,号后山居士,是曾巩的学生,曾写《妾薄命》诗,表达对曾巩的仰慕和悼念。③乐昌:陈朝乐昌公主,陈将亡时,与丈夫击破铜镜各执一半,陈亡,乐昌为杨素所有,后仍与丈夫“破镜重圆”。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作开头两句暗指作者被囚于燕京已很长时间了,“捱”字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与痛苦。
B.“曲池合,高台灭”两句写出曲池、高台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C.“妾身元是分明月”表明作者心志,虽然巨变后不少人侍奉新朝,但作者却不事二主,宁折不弯。
D.词作最后两句为抒情,作者希望宋王朝能像乐昌公主的铜镜一样,破碎之后终得重圆。
E.词作上片用“肌玉”“泪珠”“花钿”等塑造了一个动人的美人形象,表现了词人的爱国热情。
15.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印证了这句话。
(2)《登高》中作者由高到低,写自己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在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学识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长的师生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张禹以自己本来师承研读的《鲁论语》为基础,兼采《齐论语》,择善而从,形成了统一的版本《张侯论》。
②针对公众普遍期待的个税调整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确让人喜出望外,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
③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④迅速崛起的共享单车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退出市场,市场上只剩不多的几家企业平分秋色。
⑤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图书销售表现抢眼,市场上书目繁多,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令人震惊。
⑥人民日报的最新社论文章,大胆地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见解,突破了传统观念,读后颇有石破天惊的感觉。
A.①③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想方设法借助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时下薄弱学校着力改变自身困境、一步步地打造自己的品牌。
B.据了解,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亿吨,其中约有百分之十会进入海洋,那些尺寸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难以降解,可以在海里存在数百甚至数千年。
C.现如今,如何通过马拉松带动更多的人爱上运动,能否通过赛事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当地社会发展,已逐渐成为中国城市马拉松举办者的初衷和愿景。
D.自律机制是新闻界为了防止新闻媒体免遭大众和政府对其制定规定而进行的自我限制,也是负责任的媒体获取受众信任、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古人称“人生七十古来稀”,您老已是期颐之年,真是高寿啊!
B.我们医院最近引进一批先进的器材设备,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光临就诊。
C.我有一个棘手的问题要向你垂询,希望您不吝赐教。
D.恭敬不如从命,感谢您的诚意,这本书我笑纳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关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外国公民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即长城和龙,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符号,①,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令人震惊的新式建筑等。诚然文化符号有助于中国②,被外国民众认识。但是它也限制了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应该让外国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以便③。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判断力、鉴别力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对零食的质量、性价比都缺乏判断力、鉴别力的孩子,学习很难好。可见,越会买零食的孩子学习成绩越好。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肯定不会买垃圾零食。一些孩子买零食跟风,别人买我也要买,别人吃我也要吃,这是缺乏主见的表现。缺乏主见的孩子学习成绩必将不好。
①会买零食的孩子成绩不一定就越好。
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4月4日,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决赛中,37岁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名校硕士毕业生,成为总冠军,引发社会热议。对此,雷海为认为自己受到关注是因为越来越多人开始喜欢传统文化,是一种好现象;有人认为雷海为夺冠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他还是个送外卖的;也有人认为,虽然雷海为只是个外卖小哥,但他丰富的内心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是无人能及的。
对以上几种观点,你有何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①第一处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营造出南葫芦抓偷菜贼时的紧张氛围。(2分)②第二处烘托南恒与南红卫深夜畅谈解开心结后的畅快心情。(1分)③第三处暗示着南恒与南红卫将齐心把村子建设得更加美好。(2分)
6.【答案】①朐襟广阔,不计前嫌。曾经整过南恒二爸的南红卫被南葫芦抓住后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高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