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324 2018-07-11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4]
甘肃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年级:高二 科目:语文 座位号
一、 基础选择题(14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却很有限,于是很多车主停车时只得见缝插针,有时甚至占用人行道,否则很难为爱车找到一箭之地。
B.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C.在台湾第49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部分获奖演员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让观众心中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D.世界气象组织气候专家巴杜尔在接受联合国电台采访时指出,“拉尼娜”确实是引发澳大利亚和斯里兰卡洪灾的当之无愧的罪魁祸首。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针对春运期间长途行车路况复杂、驾驶员容易疲劳及拼车人相互不熟悉等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提醒大家出行注意安全。
B.昨天,在老年人健康咨询会上,专家推荐了一套早春养生方案,都是简单易行的方法,行动起来,健康长寿不是梦。
C.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D.这部由新锐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主人公拒绝平庸、追寻梦想的励志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后五年,吾妻来归。 回来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大概,表揣测语气。
C.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伸开
D.比得软脚病 等到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表反问,难道
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代词,代指树
C.其无知,悲不几时 表假设,假如
D.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表选择,是……,是……,还是……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又可冀其成立邪
B.若不过焉则不及
C.三五之夜
D.而汝报无涯之戚也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风乎舞雩
A.庭中通南北为一
B.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C.病偻,隆然伏行
D.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7.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则何以哉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国者
B.故不我若也
C.浴乎沂,风乎舞雩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浏览完整试题
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性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佛教文化强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根本追求,也为其今天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儒佛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B.魏晋时期佛教通过依附玄学进入中国,玄学与佛教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
C.儒、道、佛三家有一部分思想是相通的,这就为它们之间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D.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出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B.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指出儒、道两家虽致思路向不同,但可以相融互补。
C.第三段论证“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深挖中华文化价值”的重要性。
D.文章论述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指出当前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B.如果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能避免文化传承中的形式化倾向。
C.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圆融和谐的包容精神,佛教将难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D.我们只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 文言文阅读(12分)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县)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梁内史之缺也,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欲请以为内史。窦太后闻,乃诏王以安国为内史。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袁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余不得。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安国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臣死。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 。”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临江王,适长太子也,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语曰: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诡、胜。”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之力也。
丞相田蚡死,安国行丞相事,奉引堕车蹇(跛脚)。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安国病免数月,蹇愈,上复以安国为中尉。岁余,徙为卫尉。……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有删节)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B.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C.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D.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宫车晏驾”,“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
B.“岁余,徙为卫尉”,“徙”,此处意为贬谪。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徙”即为此意。
C.“幸大王自改”,“幸”,希望。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中的“幸”含义相同。
D.“元朔二年”,“元朔”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三个年号。以纪念前129年卫青打击朔方(北方)匈奴祭祀祖先的龙城。同时“元朔”也指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
1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展开余下试题
A.吴楚等国叛乱时,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韩安国和张羽因此名声显扬。
B.韩安国在狱中被狱吏田甲侮辱。等到从囚徒被任命为梁国内史,韩安国不计前嫌,坚持让田甲回来就职。可见,韩安国是个宽厚大度的人。
C.公孙诡、羊胜蛊惑梁孝王争取做皇位继承人并增加封地,甚至为此行刺当权的谋臣。景帝得知后派使者捉拿他们,因梁孝王藏匿,没抓到。韩安国援引临江王之事,告诫梁孝王要痛下杀手,去除毒瘤。
D. 田蚡死后,韩安国代理丞相职务时,因给皇帝导引车驾而掉下车,跌跛了脚。天子本打算任用韩安国为丞相,因安国脚跛得很厉害,于是改任平棘侯薛泽任丞相。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3分)
(2)主辱臣死。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3分)
(二) 古代诗词阅读(7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①轴。
怒涛②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③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注】①车:指水车。②怒涛:汹涌的波涛。③侵早:天刚亮,拂晓。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首联“泼浓墨”,喻云色之黑;“翩车轴”形容风雨之声。一句写暴雨将至未至;一句写风雨已经到来。
B.颔联“卷”和“吼”两字运用夸张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既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又写出了骤雨声势之大。
C.尾联下句“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的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
D.作者巧妙地把风雨骤至之场景提到开头,先声夺人,和结尾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
E.本诗语言工于雕凿,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
(2)本诗在写夏日暴雨景象时,以哪几个场面突出描写雨势之骤?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
(三) 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诗句是:
, 。
(2)《虞美人》中将抽象的“愁思”形象化的句子是:
, 。
(3)《苏幕遮》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句子是:
, 。
(4)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是:
,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纯如:她用生命点亮历史
2004 年 11 月 9 日 ,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 230 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
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1968 年 3 月 28 日 ,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纯如之名出自《论语》:“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
张纯如 1989 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
1997 年 12 月,南京大屠杀 60 周年。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 1937 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1994 年 12 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
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不过,这位当时只有 25 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 1937 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说, 1995 年 7 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 25 天左右,“她那时才 27 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 10 小时以上。”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 • 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
在完成《南京暴行》时,纯如有一个心愿,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其他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使他们都能尽早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毕竟,这些来自过去的声音正在逐年减少并终将全部消失。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够唤起日本的良知,接受对这桩事件应负的责任”。
年仅 36 岁的纯如离开了,她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她的墓碑上写有这样的话:“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学家,人权斗士。”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他曾对记者说:“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
( 文章有删改 )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 )
A .全文重点记叙了张纯如写作《南京暴行》的经过,真实感人。语言在叙事中充满抒情的张力,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和可读性。
展开余下试题
B .许多人不能理解张纯如这样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C .引用一些友人对张纯如的回忆,可以使张纯如的形象更加真实,从侧面客观真实地体现了张纯如的精神面貌。
D .张纯如自杀的原因是她在收集图片资料的过程中,对人类在战争中表现的残暴人性的绝望和抑郁让她不能自拔,而且外界的压力使她整日处于惊恐不安之中。
E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了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并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的《拉贝日记》,这本日记成为历史的见证。
(2)张纯如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她写作《南京暴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4 分 )
(3)张纯如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5分 )
五、写作(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网络上,“佛系90后”一词传播开来。大意是不少“90后”把佛祖的无欲无求转换到了自己身上: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生活中,任性懒散,随遇而安;工作中,心如止水,不喜不悲,也不思进取。谈恋爱,男生不热不冷不粘,不想太麻烦;女生不作不靠不娇,分手也不伤心哭闹。
有人觉得,“佛系”没什么,化解戾气,淡泊名利,是压力下的放松,严肃中的调侃,有利于身心健康。
有人觉得,这是一种颓废心理的“丧文化”的表现,说明整个社会因“阶层固化”而失去了进取与活力,亟待改变。
请根据上述的材料,结合自身的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1.B
解析:A一箭之地: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不合语境。B.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使用恰当。C.付诸东流: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水流冲走一样,对象误用。D.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褒义词,用于此处褒贬失当。
2.A
B.偷换主语。 C.句式杂糅,可删去“应该”或“较为安全”。 D.搭配不当,可把“表现”改为“讲述”
3. B
解析:A.女子出嫁 C.抒发 D.近来
4. A 语气词,表揣测,大概。
5. D
解析:A.古义:成人自立 B.古义:不是过多 C. 古义:指农历每月十五
6.C
解析:A.数次作名词,一体,整体 B.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 C.名词作动词,患病 D.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7.B
解析:A.定于后置句 B.宾语前置 C. 状语后置 D.省略句
8.C
解析:A 范围失当,“神本向人本转移”和“人道主义思潮”二者都属于人文转向;B “进入中国”表述错误,原文是“走进中国思想文化”。另外,“玄学与佛教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的说法也错误;D 以偏概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儒、道、佛三家,还包括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流派。
9.C
解析:张冠李戴,本段内容确实谈到了佛教融入了中华文化”,但更多的内容是在论证 “佛教的作用和价值”,所以选项把“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两者的概念混淆了。
10.A
解析:条件混淆,原文认为,在努力实现复兴梦的今天,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这并非是必要条件。
三、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 文言文阅读(12分)
答案:
11. B(2分)
12. B 徙:此处意为调职。(2分)
13. C 韩安国援引临江王之事,是想告诫梁孝王不能以私乱公。(2分)
14.(1)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然:通“燃”。溺:浇灭。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2)主上受到耻辱臣下罪该当死。大王没有好的臣下,所以事情才纷乱到这种地步。(“故”,所以;“纷纷”,纷乱,杂乱。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1)答案:BE (各2分,共4分)
【解析】B项,夸张手法错误; E项,语言不事雕琢。
(2)答案:(3分)
①首联说乌云尚在牛身后,但大雨己经打翻了牛前的水车车轴。此种雨在云先的奇特景象,表明雨势之急猛,有急促突发之感。
②颔联写山洪暴发的情景。用“十万军声”写大雨中山洪倾泻奔吼的声势,创意颇新。
③五、六、七句由牛引出牧童,在溪流猛涨时骑牛过溪,又急又慌。
【解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要求答出“哪三个场面突出描写雨势之骤”,注意强调的是“雨势之骤”要求回答的是“场景”,根据诗中的“牛尾乌云”“牛头风雨”“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侵早骑牛牧溪北”三个场景分析。实际上是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案:
(1)(4分)AC (各2分,共4分)
解析:B 项,并不是“他们认为”,而是当时的社会现实; D 项,写她自杀的原因文中没有提到; E 项,《拉贝日记》是在今天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的。
(2)(4分) ①作为一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华裔后代,幼年深受父母的影响。
②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录的稀少,西方人对南京大屠杀的不了解让她震惊。
③还原历史的真相,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 1937 年南京发生的事情,理解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
④揭露战争的罪恶,唤起人民热爱和平的决心。 ( 1点2 分,2点3分,3点满分,任答其中的三点给满分 )
(3)(5分)①求真务实。收集了各种版本的原始材料,查阅审判记录稿,书信联系老兵,寻找最原始最真实的证据。
②严谨认真。亲自核对事实,把她听不大懂的幸存者的方言全录下来了,打破砂锅问到底,认真到偏执的地步。
③勤奋努力。在南京时,不顾气候不适,每天带病工作 10 小时以上。
④淡泊名利。放弃赚钱和事业,为历史的真相写作。
⑤勇敢执着。勇敢地追求历史真相,执着写作,揭露法西斯罪行。( 1点2 分,2点3分,3点满分,任答其中的三点给满分 )
五、写作(4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题目解读】
“佛系”,网络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因为原题对“佛系”概念和成因已经有所探讨,故而我们在写作中不必再过多解释,也不必再去树立新观点,只需要表明你所认同的观点,并按照规范的结构写作文即可。两种观点可任选其中一种。
【思路领航】
肯定这种活法的观点:“佛系”是应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本能,让自己慢下来去体会内心真实的需求,寻求精神和身体上的愉悦。降低物质要求,放弃争名逐利,回归生命本源,顺其自然地生活。持这个观点的同学,注意不要过于强调不
上一篇: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夏季会考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甘肃临夏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