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11  2018-07-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1]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名句默写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宁死也不改变节操的态度。
(2)《赤壁赋》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是 “______,______。”
(3)《论语》讲述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
【答案】 (1). 宁溘死以流亡兮 (2). 余不忍为此态也 (3). 驾一叶之扁舟 (4). 举匏樽以相属 (5).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宁死也不改变节操”“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溘”“匏樽”的写法。
二、现代文文本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会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是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之路。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可以获得一种观察世界的新途径和新起点,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对话。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能够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进而实现“民心相通”。
在全球化时代,欧美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制定语言战略,用以处理和解决世界市场带来的跨文化沟通问题,从而消除误解,减少冲突。以美国IBM为例,该公司不仅指定英语作为公司通用语言,同时还确定其他八种语言作为公司沟通语言的选择,为跨文化团队管理和沟通,以及本地化战略积极开展规划。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海外投资,都需要语言文化知识作为重要支撑。在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 的文化风险覆盖率高达71.3%,高于主权风险(46.9%)。近来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生存和发展 境遇即表明,中国企业遭遇到的语言障碍,给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语言是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
(摘编自光明网《沈骑:语言能力建设是“一带一路”的基础性工作》 ,2017 年 5 月 8 日)
材料二:
“一带一路”涵盖世界三大宗教、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如何在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取得共 识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石。
在人类文化的基底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体现出“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高远文明境界。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
历史上,每一个帝国崛起都有与它崛起相关的全球化地带和文化影响圈,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 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呢?
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应该能较好地与该国的标志性公司及个人相结合,即能够比较自然且有效地被呈现。比如微软和比尔?盖茨,苹果和乔布斯,“脸书”和扎克伯格,谷歌和拉里?佩奇,特斯拉和埃隆?马斯克等就成为“美国梦”的新偶像??如何把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更好地相结合并加以有效传递,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浏览完整试题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还要避免一些认知误区,比如简单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深厚 的文化软实力。其实传统文化更多是资源,只有被成功转化,才能转化为软实力。要想实现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目标,需要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才能打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文化价值体系。
应对文化挑战还要善于利用宗教规律,解决宗教问题。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广大民众都是 某一种宗教的信仰者。如果不尊重宗教规律,甚至回避、抑制宗教,必然导致沿线诸多信教民众的 疏离感。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与员工无意识地侵犯了驻在国民众的宗教禁忌 有关。
(摘编自中华网《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 ,2017 年 5 月 15 日)
材料三: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上有多种文明和上百种语言并存,国家(地区)间存在很 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以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为着眼点,通过大力促进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 及融合等方式来化解潜在的壁垒,推动中国与沿线 国家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的顺利实现。对于文化对话的内容,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展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另一方面也要将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中国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展示在各国民众面前,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近感。中华文化要想得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就要加强双向良性互动和合作沟通,即考虑各国不同历 史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宣传。
我国边疆地区一些民族与境外使用相近的语言,他们的民族语言同时也是“跨境语言”,对不同文化的融合能起到很强的润滑和推动作用。北京语言大学等学校已为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几十万留学生,其汉语教育几乎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培养了大量国际知名汉学家,这些人都是文化对话的潜在参与者。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约有50多种国家通用语和 200 多种 民族语言,且大多为非通用语种。而目前我国此类人才奇缺,亟须培养大量精通沿线国家语言的高 层次外语专业人才和语言能力过硬、具有国际视野、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领域和行业专才。
由于我国自身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国际传播力不够、少数商品的质量问题、一些国人在国外旅游中存在不文明行为等问题,对国家形象造成了影响。对此,我们必须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好感与认同。
(摘编自《光明日报》《以文化对话推动“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05月20 日 02 版)。
2. 针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中每一个帝国崛起的事实,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是中国以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的必经之路。
B. 材料一中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中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对跨国企业的重要性。
C. 三则材料都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深度思考,都强调了语言对文化的互通、共识和共融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解决现存问题的办法。
D. 材料三着眼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以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确保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一代一路”建设的认同。
3. 针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的语言,既是促进“民心相通”的保障,也是服务“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
B. 材料三指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在与沿线国家文化对话方面的优势、劣势及不足,这些劣势和不足急需语言建设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来消除和弥补。
C. 材料二侧重报道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复杂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挑战,及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D. 材料一中美国IBM的语言战略和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生存和发展境遇,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语言在世界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
E. 三则材料摘编自两家不同的媒体,文章风格虽相近,但由于考虑所面对的读者群体,两家媒体在用词方面还是有各自的特点的。
4. 要打造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价值文化体系,除加强语言能力建设外,我们还需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2. A 3. BC
4. ①把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与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相结合,使之自然有效传播;②走出认知误区,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③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对话与交流, 展示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丰富多样,化解潜在壁垒,增加文化的辨识度 和亲切感;④文化宣传要有针对性,要尊重沿线国家的宗教规律,关注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 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⑤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认同和好感。(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得满分;答出和“语言能力建设”相关的内容不得分)
【解析】
2.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针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B项,“材料一中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中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有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在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 的文化风险覆盖率高达71.3%”,可见应该是“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C项,材料二并未涉及语言建设方面的内容;D项,“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有误,应该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3.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针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不准确的”“两项”。B项,“商品质量、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不足非“语言能力建设”可弥补。C项,原文“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可见选项中“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不准确。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要打造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价值文化体系,除加强语言能力建设外,我们还需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材料二第三段说“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呢”,由此可以知道,可以到下文找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概括,材料二第四 段说“如何把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更好地相结合并加以有效传递,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第五段“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还要避免一些认知误区……要想实现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目标,需要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材料三中“以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为着眼点,通过大力促进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 及融合等方式来化解潜在的壁垒,推动中国与沿线 国家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等,考生可以把这些内容圈出来,然后依据分值分条进行概括。


展开余下试题点睛:对于筛选概括题,应先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筛选的要求、区域,比如本题中,“要打造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价值文化体系,除加强语言能力建设外,我们还需做出哪些努力”,“除加强语言能力建设外”,这一限制条件就把材料一排除在外,“做出哪些努力”,说明应到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找出我们该做什么,考生可以先找到材料二中“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呢”这一疑问句,然后确定答题的区域,最后进行概括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侯兆川的客人
赵春亮
在侯兆川这块地界上,二小儿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二小儿自幼眼瞎,几乎全盲,每天拖一根竹棍,走街闯巷,卖唱乞讨。每到一个村子,二小儿就拿出竹板,“当、当、当”敲打几下,循着响声,有人便陆续从家里走出来:“二小儿来了?”二小儿“嗯”一声,摸索着找块儿石头,坐下,自说自话:“我叫崔光活,光活不死的意思。”大伙谁也不加理会,仍然喊他二小儿。只要不是农忙季节,乡亲们大都会拿着手中的活儿,围聚在二小儿周围,谈天说地,逗二小儿开心。
二小儿就像个巨大的磁铁,总能迅速聚拢起一个不小的人场。
“笑几声!二小儿!”有人喊。
“笑啥呀?”二小儿反问,但不等人答话,二小儿便“嘎嘎、嘎嘎、嘎嘎”地笑起来。二小儿的笑声很有特点,像是一只孤单的鸭子抻着脖子鸣叫,两个音节一组,一声高一声低,颇具节奏。二小儿的笑声刚起,大伙的笑声就铺天盖地地响起,瞬间将二小儿的笑声堙没了。二小儿止住笑,抖开一块脏兮兮的红布,摸索着铺开,再伸手从分辨不出颜色的挎包里掏出卦牌来,小心翼翼地摆放好。
二小儿的笑声就像开戏的铃声,接下来幕布缓缓拉开,一场好戏便上演了。
大伙笑一阵子,也便淅淅沥沥止住了。有人说:“二小儿,又拿算卦骗钱,一点也不准呢!”说归说,仍会有很多人走到二小儿面前,明知故问:“算一卦多少钱?”
“五毛。”
“便宜点——两毛!”也不待二小儿答应,就伸手去抽卦牌了,抽出三张,依次交给二小儿。
二小儿便摸索着打开卦牌,先用右手拇指摸索几下,然后凑到眼前仔细辨认。接着便给算卦的人讲卦:“好事呀,最近家里定会进财。”
“哪有什么财呀?花钱如流水,好久都没有进财了!”抽卦的人反驳。
“收礼了吗?”
“没有!”
“粜粮食了吗?”
“也没有!”
“鸡下蛋了吧?”
“鸡下蛋也算啊?”
“算!算!当然算!这就算是应验了啊。”二小儿一边说一边如释重负地摸索打开第二张卦牌。
二小儿的卦牌无非就是“老三篇”,进财、动土、遇小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将他准备讲给抽卦人的卦辞背出来。卦算完了,二小儿接过递来的票子,凑到眼前仔细辨认一番,心满意足地塞进上衣兜里,等着下一个顾客。
围聚的人越来越多,时间也临近中午。有人提议:“二小儿,唱一段吧!”
二小儿站起来,摸出竹板开始敲打,锣鼓声、铙钹声、二胡声,诸多乐器的声响源源不断地从二小儿口中发出,惟妙惟肖,热闹非凡。二小儿唱的曲子多半是乡亲们耳熟能详的戏曲,穆桂英挂帅、秦雪梅吊孝等,所唱的却大都是旦角,二小儿手捏手绢,翘起兰花指,扭捏作态,不时惹得听众哄堂大笑。
唱过两三段,就该吃饭了,乡亲们吃啥,二小儿吃啥,连给自家男人准备的鸡蛋汤,也会有二小儿的一份。吃饱喝足,二小儿择一处向阳或背风处,眯眼小憩,休息足了,起身敲着棍子,“哒哒哒”地回去。在乡亲们的意识里,二小儿从未被看作是一名乞讨者,而是整个村子最受欢迎的客人。
有人说,二小儿有个哥哥,在云南某地当县长呢,也曾把二小儿接了过去,二小儿在那住了一段时间,觉得实在没意思,便瞒着哥哥偷偷溜了回来。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倒是二小儿临终前,床前聚集了不少偷偷抹泪的乡亲,让很多有儿有女的人也羡慕不已,都说二小儿前世积了德。
那天,二小儿艰难地扭了扭头,看看身边的乡亲,灰暗无神的眼眶里竟然溢满了浑浊的泪水。“这么多年,侯兆川的乡亲们待我不薄啊,我知足了!”二小儿说,“拜托各位,请在我的墓碑上刻上我的大名——崔光活,光活不死......”二小儿的声音逐渐小了下去。
“你放心吧二小儿,你叫崔光活!”乡亲们回答。
“我还得问大伙一句,”二小儿双唇翕动,像是一条濒死的鱼,“这么多年,我虽然要吃要喝,但也给乡亲们带去了很多开心和欢乐,你们说是不是啊?”说完,侧着耳朵等待众人回答。在场的乡亲们已经有人泣不成声,赶紧点头说:“那是,我们都把你当亲人呢。”
二小儿走得很安详。
没有了二小儿,侯兆川乡亲们的生活突然索然寡味了好长时间。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二小儿是侯兆川“响当当的人物”,不仅因为他会算卦,会唱曲,更因为他出身不凡,有一个当县长的哥哥。
B. 二小儿临终前“床前聚集了不少偷偷抹泪的乡亲”,甚至有人泣不成声,因为乡亲们已经把二小儿当成了他们的亲人,他们为二小儿的离去二伤心。
C. 二小儿的卦牌无非就是“老三篇”,进财、动土、遇小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将他准备讲给抽卦人的卦辞完整地背出来。且明知是骗钱,但人们还会抽卦牌、算卦,说明侯兆川的人都很愚昧、无聊。
D. 小说结尾说“没有了二小儿,侯兆川乡亲们的生活突然索然寡味了好长时间。”说明二小儿就是乡亲们生活中的调味料,没有了他,生活里就少了味道。
6. 二小儿不过是一个走街闯巷,卖唱乞讨的乞者,可是在侯兆川乡亲们的意识里,他是整个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客人,为什么?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7. 二小儿临终前请乡亲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他的大名——崔光活,乡亲们说:“你放心吧,你叫崔光活!”这一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5. B 6. 从二小儿的角度:(1)二小儿才华出众。他会算卦,会唱曲,会口技。给乡亲们带来了许多快乐。(2)二小儿乐观开朗,他的笑声很有特点,能感染他人。从侯兆川的乡亲们的角度:(3)二小儿走街串巷,卖唱乞讨,与侯兆川的乡亲们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有了深厚的感情。几乎所有人都能将他的卦辞背出来,且“乡亲们吃啥,二小儿吃啥,连给自家男人准备的鸡蛋汤,也会有二小儿的一份。”
7. (1)从情节结构上:呼应开头。前文二小儿自说自话“我叫崔光活,光活不死的意思”的内容,使得小说前后呼应,浑然一体。(2)从形象塑造上,丰富了人物形象。二小儿反复强调自己的真名,临死前也不忘记,表现他虽是一个自幼眼瞎的乞讨者,但他对自己的身份和对生命有强烈的渴望和要求,他虽要求乡亲们叫他真名,但未果,可是他与乡亲们依然能和善相处,体现了他开朗乐观的性格。(3)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文章主旨。开始他要乡亲们叫他真名,但乡亲们并没理会,临终时他的要求得到满足,说明乡亲们开始没有完全接纳他,最后却从心里接纳了他,把他当成了亲人。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感,凸显了乡亲们内心的淳朴与美好,深化了文章主题。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出身不凡,有一个当县长的哥哥”错误,文中说的是“有人说,二小儿有个哥哥,在云南某地当县长呢,也曾把二小儿接了过去,二小儿在那住了一段时间,觉得实在没意思,便瞒着哥哥偷偷溜了回来。是真是假,不得而知”。C项,“说明侯兆川的人都很愚昧、无聊”不当,侯兆川的人对二小儿有深厚的感情。D项,“二小儿就是乡亲们生活中的调味料”不当,因为二小儿给乡亲们带来过许多快乐,乡亲们把二小儿当成了他们的亲人,二小儿不在了,乡亲们思念他。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二小儿不过是一个走街闯巷,卖唱乞讨的乞者,可是在侯兆川乡亲们的意识里,他是整个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客人,为什么?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从二小儿的角度,找出文中二小儿的表现,概括出他“会算卦,会唱曲,会口技。给乡亲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乐观开朗,他的笑声很有特点,能感染他人”的特点,这应是他受欢迎的原因;二是从侯兆川乡亲们的角度,圈出他们对待二小儿的表现,概括出“二小儿走街串巷,卖唱乞讨,与侯兆川的乡亲们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有了深厚的感情”,这也是他受欢迎的原因。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8.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文化传统而言,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
B. 当今社会,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是维护传统礼仪,力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C. 一批饱学之士总是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浩如烟海、门类繁杂的中国文化的工作。
D. 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9.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绕着中国文化,文章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B. 文章前两段分别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
C. 文章结尾处提出了一系列中国文化的相关问题,这样写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发读者思考,从而解决这些问题。
D. 文章第二段对比了“盗火者”与崇洋者的异同,包含了对二者的褒贬评价。
1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中,“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一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这与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B. 之所以说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一个成功范例,关键是因为汉语白话文学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
C. 晚清至20世纪,中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的事实,增加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关键问题的复杂程度。
D. 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才能深刻理解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同时也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
【答案】8. B 9. C 10. A
【解析】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是维护传统礼仪”有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有误,见原文最后一句话“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1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大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