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21 2018-07-1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1]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缺少创世神话,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宇宙发生说,也不意味着中国古代思维认为宇宙是一永恒的存在。天地万物如何产生、存在,也是古代中国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屈原的《天问》最明显地表达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对宇宙起源、构成的兴趣。
中国哲学的主流看法虽然认为天地万物不是永恒存在着的,而是有其发生历史的,但天地万物的发生不是由一个外在于宇宙的人格力量创造出来的。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天地万物如果有一个开始,这个开始应该是自生、自然的。如汉代道家宇宙论认为,天地是从虚空中逐渐生成了气,又由气的凝聚而生成天地。所以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化生出来的。
宇宙不是创造出来的,那么存在着宇宙之内的主宰者吗?回答不是否定的。商周时代承认帝或天为宇宙之内的至上神,但早期中国文明中的“上帝”并不是创造宇宙和人的神,而是在宇宙之内的主宰者,不是宇宙之外的创造之神,而是宇宙之内的事务主宰。就人不是上帝所创造这一点来说,使得在中国文明中“人”的地位必然高于基督教文明中“人”的地位,“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的古老观念,表示在气论的背景之下,人可以获得高于宇宙内其他一切事物和生命形式的地位。正如中国哲学中易学哲学所主张的,人是与天、地并立的“三才”之一。中国哲学本来就有“与天地参”的传统,人能参与天地化育、参与大化流行,故“参与”论是十分中国的。人既能参与天的生成,又能与天相感相通。
在宋代理学中,也出现了一种主张,如邵雍和朱熹,他们认为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或天 地不是永恒的,它在消灭之后会有一个新的宇宙或天地来代替它;同样,在它之前也曾经有 一个旧的宇宙或天地存在,而被它代替了。这意味着,一切生成的东西,都会走向消亡。这 种生成与消亡借助“气”的聚散来说明,是非常自然的。而在它消亡之后,也一定会有另一个天地按照自然的途径再生成出来,这个循环是没有穷尽的。
在这个意义上,李约瑟称中国的世界观和宇宙模式是“没有主宰却和谐有序”,既是有 理由的,却又是不准确的。从新儒学的观点来看,主宰是有的,对于宇宙来说,主宰不是超 越的,而是内在的。这个主宰,商周时为“帝”为“天”,但宋代以来,宇宙内的主宰已经 被理性化,成为“理”或“天理”,对“理”的推尊成为 1000 年来成熟的中国文明的主导性 观念。理即是宇宙、社会的普遍原理和法则。
宋代朱熹是肯定这一“理”的最有代表性的哲学家。朱熹说过:“所谓主宰者,即是理也。”元代思想家吴澄也是以太极为“道”、为“至极之理”。他说:“太极与此气非有两物,只是主宰此气者便是,非别有一物在气中而主宰之也。”这种主宰说只是功能意义上的,没 有任何实体的意义。
(节选自陈来《中国文明的哲学基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中国缺少创世神话,但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也表达出对宇宙发生、构成的兴趣,思考宇 宙是否是永恒的存在。
B. 中国哲学主流看法认为天地万物不是由一个外在于宇宙的人格力量创造出来的永恒存在, 而是有其发生历史的。
C. 帝或天在商周时代被承认为宇宙之内的至上神,但并不是宇宙和人的创造之神,而是在宇 宙之内事务的主宰者。
浏览完整试题
D. 基督教有“上帝”创造人而中国却没有“上帝”,这一点使得中国文明中“人”的地位高 于基督教文明中的“人”。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与基督教文明不同,中国哲学家认为,世界不是被人格化的上帝创造出来的,而是化生出 来的。
B. 宋代邵雍和朱熹提出主流看法外的另一主张,他们认为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或天地不是永 恒的。
C. 从新儒学的观点来看,李约瑟称中国的世界观和宇宙模式是“没有主宰”的说法是不够准 确的。
D. 宋代以来,有哲学家认为,宇宙之中受到一种主宰的引导和制约,此主宰不是神,而是道 或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代道家宇宙论认为,天地是从虚空中生成了气,又由气的凝聚而生成天地,天地万物的 开始是自生、自然的。
B. 中国哲学中的“三才”说和“与天地参”传统,体现了人可以获得高于宇宙内其他事物和 生命形式地位的主张。
C. 朱熹的“理”、吴澄的“道”,都是宇宙之内的主宰,但是这种主宰说只有功能上的意义, 没有任何实体的意义。
D. 宋代以来,宇宙内的主宰被理性化为宇宙、社会的普遍原理和法则的“理”,中国文明的 主导性观念开始成熟。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中国文明和基督教文中人地位的高低,在于人是否被“上帝”创造,而不在于是否有“上帝”。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D项曲解文意。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或天地不是永恒的”是中国哲学的主流看法,这不是邵雍和朱熹 提出的另一种主张。他们的另一主张是“宇宙或天地”消失的前后都有“宇宙和天地”,并 一直循环。
3.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D项“理”成为成熟的中国文明的主导性观念,不是因为宇宙内的主宰被理性化为“理” 而是因为对“理”的推尊,而且成熟是说中国哲学不是说主导性观念。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怀念于北山先生
莫砺锋
①于北山先生出生于河北霸县的一个农家,幼年就读私塾,抗战时投笔从戎。1950 年起 先后在南京市第九中学、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和南京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尽管课务繁重,生 活艰辛,但他始终坚持从事著述。请看他在儿子心中留下的背影:“居所并不宽敞,书房与 卧室连为一体,夜半醒来,总见家君伏案写作之铁铸身影,总见家君以微笑回答我与家母的 劝语。”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里,于先生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从事《陆游年谱》的撰写。
②《陆游年谱》刚刚定稿,于先生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杨万里年谱》《范成大年谱》的撰 写和修订。没想到一场浩劫突然降临,他在红卫兵的关押下失去自由,家里也屡遭抄掠。要 是《杨万里年谱》的书稿被红卫兵发现,肯定会被焚为灰烬,还会成为于先生“宣扬封建文 化”的又一条罪证。这部长达 50 万字,装订成 10 册的原稿得以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完全是 于先生夫人马熙惠女士的功劳。对此,于先生在《杨万里年谱》的后记中有深情的回忆:“那时,熙惠在家,老病缠绵,只身苦撑灾难。在日日夜夜担心我的生死问题之外,同时暗下决心,保护这部书稿,不忍轻易地让它化为劫灰。因为她深深知道,我为它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几年如一日的精神消耗,心血凝聚,是得来不易的。几经考虑,索性把它投掷于走廊上 煤炉旁边的火具筐内,覆以破纸杂物,与竹头木屑为伍。几年中,‘造反派’常是不速之客, 但贪婪攫取的目光,却从来不屑扫射这个破筐。就这样,这部书稿才幸逃恢恢劫网,成了我仅存的青毡故物。”
③1978 年,于先生调入淮阴师专中文科,总算恢复了与古典文学相关的工作岗位。此时大地回春,万象复原,从事学术研究不再是一项罪行了。于先生带着兴奋的心情重新开始著 述,他赠给本校同仁周本淳教授的诗中有句云“天禄陈编资校理,喜看奋笔答明时”,明要与后者以此共勉。于先生恢复了横遭压抑十余年的热情和勤奋,在生命的最后九年中,争分夺秒地对三种年谱进行大幅度的增补、订正。例如早已出版并广受好评的《陆游年谱》,他 重写、改写的按语竟多达 400 余条,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杨万里年谱》的原稿在家中搁 置多年,字迹已有些模糊不清,就在增补的同时重新誊录。
④予生也晚,从未见过于北山先生。《于北山年谱著作三种》三册书的封二勒口都印着他 的半身小照,红彤彤的脸膛,结实的身板,颇像一位老农。其面部神情也颇似老农,憨厚、 和蔼地微笑着,但掩不住岁月风霜的痕迹。于先生自称“幽燕之士钝如槌”,自属谦词,但 也堪称夫子自道。在我看来,“钝如槌”意味着鲁钝、质朴,也意味着诚实、坚强。惟其“钝 如槌”,于先生从事著述绝无功利目的,而是发于对学术的衷心热爱,否则的话,在那个“白 专道路”成为畏途的时代,身为中学教师的他何必要冒着风险自讨苦吃?惟其“钝如槌”,于先生治学时绝不投机取巧,而是扎扎实实地下笨功夫,否则的话,三部书稿何以耗费三十多年的心血?惟其“钝如槌”,于先生下笔时绝无哗众取宠之心,而是实事求是地撰写古代诗人的“实录”,否则的话,以先生掌握材料之富,理解文本之透,为何不像时人这般写出一堆“宏论巨著”?惟其“钝如槌”,于先生将曾获前辈学者罗根泽、汪辟疆先生指导之事 在后记中郑重道出,否则的话,三书出版时两位前辈早已作古,当年请益之事,除于先生本人外又有何人知晓?……《于北山年谱著作三种》合在一起,厚约三寸这与时下某些动辄“著 作等身”的学者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于北山先生生前从未获得任何“项目”的支持,也未获得任何级别的奖励,这与时下某些项目无数、获奖频频的学者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真正推动学术前进的却是前者而决非后者。兴念及此,我凝视着于北山先生的小照,崇敬之意从内心深处油然而起。
展开余下试题
(有删改)
4.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选取了于先生在南京任教期间仍坚持从事著述的经历,通过写家人反对他熬夜兼职, 更加突出了于先生“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B. 余先生家被红卫兵抄掠时,马熙惠女士想方设法保护《杨万里年谱》的书稿,是因为书稿 若被发现,将会成为于先生“宣扬封建文化”的罪证。
C. “天禄陈编资校理,喜看奋笔答明时”表现了于先生看到祖国重回明时的欣喜,希望与同 行共勉,用学术研究成果为古典文学事业做出贡献。
D. 本文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对比、排比等艺术手法,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于北山先生 对学术的坚持和伟大的人格。
5. 于北山先生一生对学术都充满了热情和坚持,请联系①-③段的内容简要说明表现在哪里。
6. 作者认为“真正推动学术前进的却是前者而决非后者”,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的 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案】4. C 5. ①在南京任教期间,尽管课务繁重,生活艰辛,仍然坚持著述。②《陆游年谱》刚刚定稿,于先生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杨万里年谱》《范成大年谱》的撰写和修订,笔耕不辍。③在生 命的最后九年中仍争分夺秒进行学术研究。
6. “前者”是指对学术研究充满热爱,下功夫,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学者;“后者” 是指那些投机取巧,哗众取宠,功利地迎合市场,获奖无数的“学者”。学者就是要 耐得住寂寞做实事,才能真正推动学术前进。仅仅为了名利而做学问,既不能真正做出成绩, 也不能持久。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 项“家人反对他熬夜兼职”不正确;B 项还因为她不忍看先生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 D 项没有“语言描写”。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可知,答题区间在①-③段,需要筛选的是“于北山先生一生对学术都充满了热情和坚持”的具体表现,抓住原文中的概括性语句进行概括,如:尽管课务繁重,生 活艰辛,但他始终坚持从事著述。《陆游年谱》刚刚定稿,于先生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杨万里年谱》《范成大年谱》的撰 写和修订。在生命的最后九年中,争分夺秒地对三种年谱进行大幅度的增补、订正。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真正推动学术前进的却是前者而决非后者”这个句子不长,属于简单型的句子,主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解析即可。本题重点要指出“前者”“后者”的具体内涵,然后结合文段具体展开论述来回答题目。这句话的前面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前者和后者,原文有“于北山先生生前从未获得任何“项目”的支持,也未获得任何级别的奖励,这与时下某些项目无数、获奖频频的学者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从而可知:“前者”是指对学术研究充满热爱,下功夫,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学者;“后者” 是指那些投机取巧,哗众取宠,功利地迎合市场,获奖无数的“学者”。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船老板
韩少功
有根是个船老板,看见我游泳,远远地在船上招手,嘴巴一阵开合——喊声在柴油机噪 音中其实完全听不清。他有时给我捎来东西,在院墙外停了机器,一声大喊抛过墙来:“拿 兔子肉呵!”或者“拿野猪肉呵!”我闻声赶去水边,从他那里接过肉,还有坝上一个猎手朋 友的问候。
与有根熟了以后,碰到城里朋友来访,我常常包租他的船去库湖中游玩。在这个时候, 他对船钱总是推让。“给什么钱呢?几个朋友!”或者说:“下次再说,下次再说,我现在不 缺钱!”
我后来知道,有根在开船之外兼看风水,还懂一点小方术。他走进我家院子,总要东张西望,细加观察,然后讲解“内白虎(指我家院内一个坡)”和“外青龙(指我家墙外一道 山)”的深义。听说我家鸡埘里出现一种麻色小蛋,他一口咬定那不是鸟蛋,也不是蛇蛋, 而是臭婆娘(不知他是说谁)拿来偷换鸡蛋的。我应该马上去鸡埘边贴一红纸条,方可以正 压邪,清净门户,赶走那个臭婆娘!
他是一个业余萨满,常被乡亲邀去解决难题。乡亲们一碰到事情不顺,比如出门便摔跤, 进门又打碗,埘里刚死鸡,圈里又猪瘟……这就值得注意了,就不能当作一般事务来处理了。 取冷饭一碗,配鱼肉若干,倒在屋后僻静处,辅之以烧香和贴符,俗称为“倒冷饭”,可把 小鬼打发远去,算是打破险局的简易伎俩。如果事情比较严重,比如房屋起火还加上恶病缠 身,那就不光要救火和治病,更要找出形而上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乡下人信赖科学但不 满足于科学,一定会去求助有根这样的人,或是去求助更高级的和尚或道师。
到底找什么人,依情况的严重程度而定,也取决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这些做法十分可疑,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否算得上某种草根民间的心治之术?
祛邪驱鬼一类是否也不失为心理暗示和精神调节的偏招?就像很多老师要孩子们临考 前大喊三声“我是最棒的”,这种十之八九的谎言常常也管用,近来也被列为科学的一部分 ——不过是传统科学所忽略的科学。倒是另有一些科学的接连露馅:化肥破坏土质的大弊近 来才被人们认识。瘦肉精、催长素、DDT、隆胸硅胶、不沾锅的特氟隆等等,也以其危害 最终吓坏了公众。神经毒气和细菌武器更不用说,似乎比巫术更混蛋,其制造者分明是一些 穿着白大褂的邪教教主。
但我还是一个信奉科学的教徒,对有根的热情指导一笑了之,急得他瞪大眼睛:“你以 为这迷信?明明是科学,条条都是有书对的!”
他也想抢戴一顶科学的桂冠。
这一天,我与他在雁泊湾看朋友,在一农户家吃晚饭。天色渐晚,主妇把一只大母鸡追得满地飞,说那只鸡几天前不知受了什么惊,晚上总是不回窝了,怕是要变野鸡了。 有根笑了笑,“你等我来。”
“你抓得住它?”
“鸡有脚,自己不会走么?你只给我找一张纸。” “要纸做什么?”
有根讳莫如深,笑而不答,取一张废报纸去灶角里点火,嘴里念念有辞。 “回来没有?”他接下来大声问。
“回来了!”主妇往地坪里一看,大觉意外。
“你再看看,它进埘没有?”
“进去了!已经进去了!”
“看清楚呵,没有再出来吧?”
“没有!真的没有!”
主妇和我都目瞪口呆。如果我不是在现场目睹,如果这件事只是传说,我撞破脑袋也不会相信。但这的确是事实,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我立刻想到的下一点是:我是不是应 该遵照他的嘱咐,去鸡埘边贴红纸条?深夜,我们离开雁泊湾。他把我送回家。我上了岸, 在朦胧夜色中摇摇手,看他一点篙,船就离了岸,船尾有缓缓鼓动的浪花,搅碎了满湖星光。 我答应下次跟他去看看峒里最好的一块坟地,据说是块要出宰相出将军的宝地。我的巨大殊 荣是最早得知此事,是获准参观的第一人——他对我千叮咛万嘱咐:看了以后不能说。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
A. 小说用“他也想抢戴一顶科学的桂冠”来写船老板,使用了借代手法,写船老板相信他自 己“条条都是有书对的”的做法是科学的。
B. 小说中作者运用民间富有神秘色彩的素材,通过具有神秘风情的叙事,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奇特的乡土世界。
C. 小说写了自己和船老板的交往,写了他的多项事情,并借此塑造了一系列敬畏鬼神的乡村 人物群像,人间烟火气十足。
D. 小说详写船老板烧纸找回走丢的母鸡,目的在于印证船老板的神奇力量,见识了船老板的 神奇后,作者也渐渐理解并最终接受了他的说法。
E. 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船尾有缓缓鼓动的浪花,搅碎了满湖星光”一句,间接写出作者对 乡间神秘与现代科学有了新的思考。
8. 船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并分析。
9. 船老板执着守护着带有迷信色彩的乡土文明。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船老 板守护的乡土文明的。
【答案】7. AD 8. ①热情、仗义、大方的船老板:帮忙捎东西,推让船钱。②崇拜乡土迷信,抵抗现 代文明的业余萨满:打发小鬼,烧纸找鸡,相信风水。
9. 船老板守护的乡土文明代表着一种自然的、纯朴的,对自然和神秘充满着敬畏之心的传统 文化。缺少现代知识的乡民相信可以帮他们解决问题的神秘力量,所以遇到问题愿意求助萨 满;这种乡土文明也是一种心理慰藉。是草根民间的心治之术,也是一种心理暗示 和精神调节的偏招。实际上流露出的是作者对传统文化的难以割舍的复杂之情。无 论是写乡下人愿意向萨满求助,还是写我亲眼目睹船老板神奇的找回母鸡,都写出了乡土文 明的神秘与神奇。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A.是比喻修辞;D.并非接受他的说法。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比如本题中的船老板具体做的事有:帮忙捎东西、推让船钱、打发小鬼、烧纸找鸡、相信风水,可见他是一个热情、仗义、大方的,但又崇拜乡土迷信、抵抗现代文明的船老板。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尚希,弘农人也。父承宾,商、直、淅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 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 去,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 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 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高祖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 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 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 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 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 主所宜亲也。”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 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 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开皇十年卒官,时年五十七。
(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 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B.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 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C.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 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D.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 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龆龀”亦作“龆齓”,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黄发等。
B. “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 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C. “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六国时就有博士,秦因之。 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
D. “度支尚书”是官名,三国魏文帝设置,即掌管贡赋和税租的首脑。“度支”,即量入为出 之意,到唐代,改称户部。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尚希很小时就死了父亲,十一岁就告别母亲外出求学;他刻苦学习,学问优异,受到皇 上的高度重视。
B. 杨尚希不仅学问好,而且也有相当的政治敏感,并决策果断,避免了一场人生灾难,还进 一步受到皇上的信任。
C. 杨尚希洞察时弊,积极进言献策,皇上不仅嘉奖他,还采纳了他的政治建议,撤消了天下 的所有郡县。
D. 杨尚希不仅在政治上为皇上分忧,而且在生活上也为皇上着想,皇上因此对他关爱有加, 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
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
(2)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涿郡人卢辩见了对他感到惊异(觉得他与众不同),让他进入太学就读(学习),杨尚希 专心精研学业(聚精会神、用心专一),不知疲倦,同辈的人(同学)都推崇敬服他。
(2)杨尚希心性(天性)宽宏敦厚(宽大忠厚),加之(加上)自己精通学业,有很好的名 望(声望),被朝廷重视(尊重)。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仔细观察句子,可发现: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句式一样,吏卒人倍、租调岁减句式一样,排除AC。“所谓”前面的“觅”是动词,和“所谓”构不成句式,没意义,所以选B,原文标点是: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 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C“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错,“博士”是古代学官名。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C“撤消了天下的所有郡县”错。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异 :意动用法,以……为异;专精:聚精会神、用心专一;推伏:推崇敬服。(2)弘厚:宽宏敦厚;兼
上一篇: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篇: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吉林省梅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