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78  2018-07-3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8]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段羽 审题人:谢兴无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孔子将道德教育置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并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的“信”是指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主忠信”(《论语•学而》),即以诚信教育为主。
古人的诚信教育首先是在家庭里从蒙学开始,从婴幼儿抓起,以胎教、父范母仪,生活日用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实现诚信教化。婴幼儿善模仿,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中国古代的父范母仪,特别强调家长对儿童的示范教育。父母长辈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诚信教育。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俯拾即是,如商鞅立木,季札赠剑、管鲍之谊、范式守信等等;也有不少因不守信用而败德坏身甚至亡国的故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候,颇具警戒作用。
传统社会重视学校系统的诚信教育,朱熹提出了完整的德育阶段学说,从“小学”到“大学”是循序渐进的德育过程。8至15岁受“小学”教育,16、17岁受“大学”教育。两者的道德教育有不同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注重行为的训练;“大学”阶段就是“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有为忠信孝悌者”。朱熹还编辑“圣经贤传”和三代以来的“嘉言善行”为《小学》,作为“小学”德育教材;编著《四书集注》为“大学”教材,后成为元之后科考的必读书目。在不同年龄段施行不同水平层次的儒家经典教育,为学子包括诚信在内的价值观的萌发、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诚信教育,不论是私塾、官学,还是书院,皆行“明人伦”,“成德为事”。明清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传统学校诚信教育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虽在道德教育上分歧很大,但都重视生活实践,强调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信服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人做事不可脱节,朱子的“格致工夫”与王阳明的“事上磨”在一定程度上互通。
传统社会的礼俗文化承载着社会诚信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一种乡土社会中自然的教育,礼俗作为一种得宜的规范和生活方式,与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有时甚至会超越道德的权威和效力。礼俗的主要形式有三:古已有之、口耳相传的风俗;人们认同和遵循的“人情”习惯;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族规、村规和民约。通过礼俗约束民众从而实现“礼治”是传统乡土社会维护秩序和治理的基本方式。礼俗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诚信心理和行为习惯。
(摘自沈永福、邹柔桑《论中国传统诚信的运行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
1.下列关于原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孔子的学说中,诚信教育不仅属于道德教育,而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B.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教育,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起点,强调父母的示范作用。
C.在中国古代父母长辈在家给儿童讲故事,旨在使其顺利接受学校系统教育而更诚信。


浏览完整试题D.中国古代培养人诚信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到宋代形成了一定的学校诚信教育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列女传》记载周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强调的是胎教的重要作用,可补充论证第二段的论点。
B.若对父范母仪展开论述,应强调父母的行动示范比言说对于子女更有影响力,可用父范如曾子等事例作论据。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逻辑结构,侧重论述传统社会学校诚信教育的系统,指出了私塾、官学和书院诚信教育的一致性。
D.可选择成语“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作为文章中关于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论述的依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孩子则不说谎、诚实做人并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B.如果学校采用丰富适切的形式,就能显著地提高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有效性。
C.只要家长和教师都做到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学生自然做到诚信做人。
D.传统乡土社会已经瓦解,以社区为特征的城市,对市民诚信教育无能为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奇医•奇方
张舟平
先生姓宋名华,幼时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十岁便随父习医,深得祖上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纪轻轻即成阿城名医。
宋先生的药铺开在阿城的东街上,号“一文堂”,意即有一文钱可求医问药,无一文钱也可求医问药。药房门前大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宋先生怀有超绝的接骨医术。无人就诊时,他就在后院练手功。他将瓷碗砸成碎片和着胶泥装在一条布袋里,双手伸进去捏着,摸着,直到把碎瓷片捏成碗的全形。久之,那双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神力。遇到腰酸腿痛的,只需他轻轻一捏,便立时见效;折胳膊断腿儿的,一摸一捏也就接上了;有在别处断骨没有接好,到了宋先生手上,只见他冷观一眼,然后一个箭步冲上前,朝那坏腿弯膊处猛地一推,一提,一拉,一捏,眨眼功夫,就给弄好了。
就这样,宋先生每日坐诊“一文堂”,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有时,也有人请他去出诊。他从不要求来人为他配马备鞍,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嘚嘚嘚,洒一路清脆的蹄音,奔走四方,不辞辛劳,治病救人。
这年秋天,日本鬼子打进了阿城。原阿城驻防司令麻五摇身一变当了日本人的走狗,成了阿城第一号大汉奸。
一天夜里,宋先生正襟危坐在八仙桌旁捧读一本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突然,寂静的大街上传来一条游狗狺狺的惨嗥,似遭受了什么重物的捶击。接着一串哒哒的马蹄声响过来。随后,就有人跳下马,咚咚地砸门。
宋先生打开门,面前那人提着一盏马灯,影影绰绰一身军人打扮。军人十分恭敬地问候宋先生。宋先生垂眼一瞅,知道来人是已投靠了日本人的麻五的副官。副官叫宋先生上马。宋先生略一沉吟,说,是你家哪位姨太太不舒服吗?副官说,是麻司令。他老人家今晚就寝前不知怎么回事瘫软不能站立了,有劳先生去看看。先生笑了,这就去吗?副官一只手提着马灯,一只手紧按着腰间盒子枪的枪套,语气冷冷地,马上去!
宋先生扫了一眼副官,又微微一笑,说,好的。先生说着便去后院牵出了他的那头小毛驴。另一个伪军模样的人走过来,欲扶宋先生。先生摆摆手,抓住鞍辔,腿一跨,很矫健地上了毛驴背。走吧,他说,走吧。
宋先生是在子夜时分走进麻五的驻地的。麻五在床上蛤蟆样哼哼着,见了宋先生,一连声说,先生救我,先生救我!这阵儿只觉着浑身酥软,像没有骨头似的。说着就要往起爬,竟是动不了。
宋先生乜一眼一摊稀泥样的麻五,上前看了看病情,说麻司令病得不轻呢,我给你开几剂方药吃吃看。这里有两样药引子,是万万不可少的,你要务必弄到,方能见效。说罢端坐到一张紫檀方桌前,铺开纸张,挥笔就是一剂方药。药引子另纸附上,写的是:石松籽五钱,夏枯草五钱。
三天后,麻五的副官骑着马又上“一文堂”来了。其时宋先生正在药房配药,见到麻五的副官,宋先生也没放下手头的活,只散淡地问一句,麻司令的病好些了吗?
没有。副官说,先生你开的药剂好像疗效甚微。
药理全对,怎能无效?这就奇了。宋先生放下手里的活,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你家司令吃了枯草,可除草性;吃了松籽,当具松质。怎会无效呢?
副官一脸茫然。
宋先生缓缓地说,麻司令他把药引子吃到哪儿去了?
当然是肚子里呀!副官觉得宋先生的话有些愚蠢。
宋先生双手一拍,难怪不管用,我是要他把药引吃到心里去呀……
副官莫名其妙地去回话了。
当天,有人看见宋先生提着药箱,骑着毛驴去城外出诊了。
从那天起,阿城的人们再也没见过宋先生。
后来,有人传说,宋先生明里是个坐堂的郎中,暗里却在给城外赛虎岭上的抗日游击队供应着紧缺药品。传说又说,麻五的副官那天回去将宋先生的话一五一十学说给麻五后,麻五当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五官扭曲得极可怕。宋先生的那番话惹恼了麻五,他想暗害宋先生,但宋先生早已经参加八路去了。传说还说,宋先生当了八路,一身戎装,一改书生派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带领除奸队干掉了狗汉奸麻五……
抗战胜利后,宋先生的名字和那张奇方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以传统的传奇小说模式交代了人物的姓名、身份、成长经历,为下文具体描写这位奇医作了铺垫。
B.文中在表现宋先生的接骨神技时,用泥中拼碗训练肉中拼骨,看似不可思议,实则原理相同,有科学依据。
C.汉奸麻五突如其来的瘫软怪病,有巧妙的隐喻作用;而宋先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子,其实是暗讽麻五没骨气。
D.小说通过描写药铺的典型环境,比如“一文堂”的店名、门前大书的对联、“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等来烘托人物。
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位宋先生“奇”在何处。(6分)
6.小说最后用人们的种种传说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泛娱乐直播平台,指主要业务为传播泛娱乐直播内容,并提供用户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功能的平台。泛娱乐直播起源于秀场社区,自2008年上线后发展至今,在PC端拥有较为稳定的用户基础。2016年,移动直播迅速崛起,对PC端的追赶趋势明显,7月后用户流量激增,迅速赶超PC端用户规模,并逐渐拉开差距。艾瑞分析认为,移动直播的兴起除降低了直播的门槛、拓展了传播渠道外,也激发了直播的社交属性,激活了直播的潜在用户。直播的整体用户规模扩大,并没有带来PC端固有用户的大量转移,因而PC端的用户基础受移动端影响较小,仍会保持现有规模稳定发展。


展开余下试题伴随着泛娱乐直播的火热,一些不良现象也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从2016年9月以来,广电局、网信办、文化部纷纷针对网络直播行为下发系列文件。针对直播平台的监控要求不断提高,内容愈加细化,不仅对表演者提出要求,对用户的互动行为也采取了一定的监管限制,这些监管措施将会推动直播行业健康发展,遏制不良直播内容的传播。
(摘编自搜狐网,有删改)
材料二:
2014-2022年泛娱乐直播市场规模及预测

【注】e:预计的,估算的。
(数据源自《2017年中国泛娱乐直播平台发展报告》)
材料三:
仅仅两年的时间,曾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直播领域,在国内已经出现日渐明显的分化。一方面是泛娱乐直播的细分化,往游戏、综艺、体育等场景下沉;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直播与泛娱乐直播之间的分水岭越来越明朗。据艾媒咨询分析,泛娱乐直播领域正处于瓶颈期。数据显示,相比于2016年,2017年的用户规模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主要是因为优质内容匮乏、内容粗糙和严重同质化,导致了用户的加速流失。其次,泛娱乐直播的发展环境在改变。艾媒咨询分析,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另外,由于直播的投资热度冷却,资本趋于理性,资源趋于集中,导致行业出现新一轮的洗牌,不少泛娱乐直播平台开始谋求其他出路。最后,变现模式的固化也让泛娱乐直播平台的成本不断提高。用户打赏、网红抽成的变现模式,导致对网红争夺日益剧烈,泛娱乐直播平台疲于“抢人”,疏于改进用户体验,进一步造成用户流失,本来黏性不强的状况又雪上加霜。
然而一时间,直播答题突然成为中文互联网的新风口,仅仅是2017年年底到2018年新年的短短两周时间里,中文互联网上就有超过六款直播答题产品出现。直播答题的引入为过去奉行流量为王的直播平台找到了一条内容为王之道,益智问答以“知识竞赛”的面貌重塑了直播行业的形象,同时也收割了新的流量和用户。时参与的网友而言,直播答题开辟了新的娱乐消遣方式,甚至是益智、娱乐、赚钱三不误。因此,抛开当前出现的奖金透明性质疑、作弊外挂等问题.短期来看,直播问答是少有的负外部性较小的模式创新,非常有益于行业发展。
(摘编自中国娱乐网《直播行业现状剖析》,有删改)
材料四:
与国内的直播平台不同的是,国外的大直播平台多属于已成型的社交平台,如美国四大直播平台Fucebook Live、Youtube、Snapchat推出的Live Stories,Twitter旗下的Periscope等等,这些平台本身已经是大型流量入口,直播对于它们来说社交工具的属性要更多于流量工具,更直接的目的是用直播带来的社交体验重新激活已经越来越趋向沉默的用户,而不是导流新用户。依靠熟人社交奠定社交地位的Facebook在全球60个国家都拥有用户,它需要为日趋沉默的用户寻找新鲜感,让互动形式更为丰富,主打视频直播业务的Facebook Live上线后两个月便被放在了服务栏的明显位置。
目前看来,比较统一的现象是直播更适合作为内容生产工具,而不太具备平台化的条件。国外直播市场Facebook、Youtube、Snapchat和Twitter四大社交巨头激烈角逐,国内直播平台则凭措BAT和资本上层,以及微博等大流量平台的互动来彼此竞争。缺乏稳固的社交和流量基础的国内泛娱乐直播,凭一己之力平台化的道路目前来看非常艰难。
(摘编自百家号《看看国外的直播“四大天王”都是谁》,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泛娱乐直播 起源于 秀场社区 平台主要功能是 直播和实时互动
B. 国内直播领域 出现 分化现象 导致 泛娱乐直播陷入瓶颈期
C. 国内直播答题 呈现形式 益智问答 积极作用之一是 重塑直播行业形象
D. 国外大直播平台 多属于 成型的社交平台 直播目的是 激活趋向沉默的用户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移动直播崛起,用户规模迅速赶超PC端,在大幅提升我国泛娱乐直播用户整体规模的同时,也没有对PC端用户造成太大冲击。
B.根据材料二可知,至2022年,中国泛娱乐直播的市场规模会逐年增加,但经历2016年的“井喷式”发展之后,其增速将会放缓。
C.材料三重点分析了国内直播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指出直播答题这种娱乐方式才是未来直播行业发展的方向。
D.与美国四大直播平台相比,我国的泛娱乐直播缺乏稳固的社交和流量基础,目前尚不具备平台化的条件,只能依赖于其他平台。
9.目前中国泛娱乐直播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选自《明史•彭时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B.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C.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D.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展开余下试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B.入阁,明清时期作为宰辅的官员,以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称为人阁。
C.释褐,是指脱去丧服,换上官服,即做官。新进士及第授官亦称为释褐。
D.尊号,是指加给皇帝或者皇后的称号,意在歌功颂德,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他先是经过殿试考中了状元,后来被破例提拔,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深受皇帝器重。
B.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被陷害时,他也能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
C.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向皇上上奏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后来他提出了革除弊端、减免税收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D.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子弟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5分)
(2)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释】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开篇两句,用语简洁,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三四句宕开一笔,写初到黄州的喜悦之情,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
B. 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第六句中诗人用典自况,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C. 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写无功受禄的愧怍。
D. 诗歌语言平实清浅,幽默诙谐,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15. 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岁月流逝,英雄安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______
”两句,再现了古代英雄驰骋疆场、横戈跃马的雄姿,以及叱咤风云的英雄气魄。
(2)音乐是生活的必需品。《琵琶行》中,作者因被贬江州,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听到“ ”,虽有一些山歌村笛,却“ ”。
(3)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在国家倾覆之时,“ ,______ ”,自此走上了长达二十年的担当尽忠之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台风和海啸是海洋中人类最熟悉不过的自然灾害,这些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巨大影响的海洋灾害,不但危机了人类,海洋也 ,会遭遇到严重的海冰威胁。主要发生于海湾、近海和内海地区的海冰灾害,通常指海上因为温度低,海水表层大范围封冻的现象。海面被海冰冻结后,厚度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
中国的部分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就曾数次遭遇过海冰灾害。 的渤海和黄海北部在2009年12月,冷空气不断入侵下,海水陆续出现结冰的现象。该海域内的海冰范围到了2010年1月4日至8日迅速扩大,一直持续到2010年2月,成为30年来最严重的冰情。被厚厚的白色冰雪所覆盖的黄海和渤海, 凝固成了“冰塑”的世界。其中渤海超过50%的海域均被海冰冻结。无独有偶,1967年渤海经历过更为严重的可怕的大冰灾,海面成了巨大的冰雪平原,整个渤海湾被平均厚度超过半米的海冰封住,浩瀚的渤海仿佛一瞬间变成了平原,船舶孤零零地耸立在冰雪之上, 。
幸运的是,极端海洋灾害并不会频繁发生。因为只有苛刻的气候条件才能形成海冰灾害。前期大面积降雪、持续低温、极端冷空气袭击,才是其形成的重要条件。只有持续低温,海水的温度不断降低,还要发生大面积的降雪,提供凝结核,这是海冰结晶所需要的。( )。如果有多股冷空气不断袭击,海水温度不能回暖,海冰的面积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厚。
大范围的海冰灾害给航运、捕捞、养殖和海上石油开采等行业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危害。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而言,大面积的海面结冰还将导致海水缺氧和海水盐度的改变,严重时将威胁到海洋鱼类的生存,破坏区域生态环境平衡。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和四字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身受其害 波澜壮阔 措手不及 举步维艰
B.深受其害 汹涌澎湃 瞬息之间 举步维艰
C.身受其害 汹涌澎湃 措手不及 寸步难移
D.深受其害 波澜壮阔 瞬息之间 寸步难移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接下来是极端冷空气的驾临,促进在海面上形成海冰,海冰面积迅速扩增。
B.接下来驾临的是极端冷空气,海面上形成海冰,让海面上冷静下来。
C.接着海面上迅速形成海冰,伴随驾临的极端冷空气,海冰面积迅速扩增。
D.接下来海冰面积的变化,伴随驾临的极端冷空气,在海面上迅速扩增。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曾遭遇过数次海冰灾害的袭击的有渤海和黄海北部的部分海域。
B.中国的部分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就曾数次遭遇过海冰灾害。
C.中国曾数次遭遇过海冰灾害的袭击的有渤海和黄海北部的部分海域。
D.中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部分海域,就曾遭遇过数次海冰灾害。
20.学校邀请到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与学生座谈,文学社成员向同学们介绍作家时说的这段话,有五处不当之处,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得体,语体风格一致。(5分)
莫言,男,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系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创作的乡土作品充斥着“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代表作有《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在海内外小有名气。
21.为方便日常出行,我们会选择共享单车,下图是初次使用哈罗单车(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宜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