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学段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 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一般说来,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它们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它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国民族由接受佛教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这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的行程。所以,尽管同样是硕大无朋的佛像身躯,同样是五彩缤纷的壁画图景,它的人世内容却并不相同。如以敦煌壁画为主要例证,可以明显看出,北魏、隋、唐(初、盛、中、晚)、五代、宋这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不但题材、主题不同,而且面貌、风度各异。宗教毕竟只是现实的麻药,天上到底仍是人间的折射。 佛教传播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统治阶级便借雕塑把他们这种理想人格表现出来了。信仰与思辨的结合本是南朝佛教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脱苦恼的最佳选择,给了这批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这也表现到整个艺术领域和佛像雕塑(例如禅观决疑的弥勒)上。今天留下来的佛教艺术尽管都在北方石窟,但他们所代表的,却是当时作为整体中国的一代精神风貌。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不断被中国化,那种种接吻、扭腰、乳部突出、性的刺激、过大的动作姿态等等,被完全排除。连雕塑、壁画的外形式(结构、色、线、装饰、图案等)也都中国化了。其中,雕塑——作为智慧的思辨决疑的神,更是那个时代、社会的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现。 (摘编自《美的历程》作者:李泽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用虚幻幸福蒙蔽、麻痹人们,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又如醉如狂地信奉它。 B. 宗教艺术是为宗教内容服务的,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 C. 敦煌壁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这是因为宗教毕竟只是现实的麻药,天上到底仍是人间的折射。 D. 佛教传播之后,统治阶级便借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将其理想人格表现出来,佛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 宗教和宗教艺术相辅相成,宗教蒙蔽、麻痹人们,宗教艺术则是让世人信仰、崇拜宗教的特殊宣传品。 B. 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时期,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佛教为国教,是佛教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标志。
浏览完整试题C. 佛教历经隋唐,达到极盛,但最终走向衰亡,充分说明了清醒的华夏传统能够战胜反理性的神秘迷狂。 D. 今天留下来的佛教艺术尽管都在北方石窟,但他们所代表的,却是作为整体中国的一代精神风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信奉宗教,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但并不意味着宗教信封者都是不满现实或逃避现实的人。 B. 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这是因为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时期,其他艺术形式不如石窟容易保留。 C. 从整个艺术领域和佛像雕塑上,后人能够看出“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给了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D. 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连雕塑、壁画的外形式也都中国化了,可见,艺术要符合当地人的审美取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实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 文章第⑤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 第⑦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 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5.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4分) 6.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5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zhì)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B.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C.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D.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 “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 “贵人”,皇帝妃殡封号之一。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位之下,后世也把贵人当作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 D. “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9.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 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 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通问导致伤害无辜气,而是通过察言观色判定了作案者。 D. 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丰足。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4分)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3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1—12题。(7分) 遣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 “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 C. “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D. 本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12.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3.(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写出了周瑜潇洒从容的神态,谈笔自若的自信和才略,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的由衷赞赏。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 (3)《雨霖铃》词中的“ , ?”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积累与应用 (共17分) 14.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组是(2分) 网络谣言 于阴暗的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身败名裂正 。当然,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 ,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混淆视听。因此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 滋生 急不可待 扶摇直上 B. 滋生 迫在眉睫 以讹传讹 C. 萌生 急不可待 以讹传讹 D. 萌生 迫在眉睫 扶摇直上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前段时间燃爆荧屏的《红海行动》,表现了中国海军在异国他乡解救人质、执行撤侨任务的精彩故事,正是中国军队近年勇担和平使命的真实写照。 B. 多年以来,中国一直积极关注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中国坚定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坚持对话协商解决有争议的问题。 C. 麻省理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研发出了能与自然人驾驶员处理浓雾障碍相媲美的导航系统,但距离相关技术的整合应用还需要很多年深入研究。 D. 当代研究者需要不断地丰富对传统的体验,培育对古代画论、诗论、文论中随处可见的、虽淡化逻辑但饱蕴情怀的经验之谈的细致入微的领悟能力。 16.填入下文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应该是(2分)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 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开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 A.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 B.其实在古代,男子起女名的现象很普遍。 C.在古代,很多在今天用作男名的字用作女子的名字。 D.在古代,也有人用《诗经》起男名,用《楚辞》取女名。 17.下面这份邀请函在语言表达得体方面存在三处问题,请找出并作修改。(3分) 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科技素养,我校定于本月28日下午3点在校报告厅举行“科技节”开幕式。作为国内外有名气的物理学家,您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今诚挚邀请您惠顾我校,在开幕式上致辞,并指导同学们的科技创作。敬请百忙之中务必拨冗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