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331 2018-09-14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1]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7分) 总分
得分
四(23分) 五(14分) 六(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写在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总计
得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一首曲,完成第1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首曲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题,“昏鸦”意为“黄昏时的乌鸦”,“人家”意为“农家”,“古道”意为“古老荒凉的道路”,“西风”是“寒冷、萧瑟的秋风”之意,“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B.前三句十八个字,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开头“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是主旨句。
C.“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形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
D.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最能表现“秋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C.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计谋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相信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B.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选择他善良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良的方面就对照自己而改正。
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浏览完整试题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语录体散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有许多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B.文中第二、三章主要阐述了个人修养的问题,第四、五章主要是阐述学习方法的问题,第五、九章是讲学习态度的。
C.每一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D.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四、十二章则分别概括为:“温故知新”“博学笃志”。
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第5题。
5.下面对《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两次返回花果山。一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边,菩萨赠唐僧紧箍咒;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悟空一气之下,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宝象国遇难,沙和尚用激将法将其请出。
B.《水浒传》中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林冲叫鲁智深不要打董、薛二人,与鲁智深分别后,来到柴进庄上,受到柴进厚待,与洪教头比武取胜。来到沧州,用钱买通差拨管营,又得柴大官人书信照看,免挨一百杀威棒,还开了枷,派去天王堂当看守,林冲深感“有钱可以通神”。
C.《三国演义》中,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D.《红楼梦》第三回中,黛玉母逝,贾母派人来接黛玉。林如海请雨村同行并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见到外孙女,贾母不免伤感。黛玉见了大舅母邢夫人、二舅母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后又见了王熙凤。晚饭后,宝黛初见,均有似曾相识之感。
二、(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
碎 暖
包利民
(1)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杂乱的书,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我奇怪它怎么进入到藏书的行列之中,目光不禁投向那张纸条。
(2)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①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有些语无伦次。下课时,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3)上大学时,我是学生会宣传部的成员,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悄悄地走到我身边,微笑着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②我疑惑地打开,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4)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时,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上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写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5)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我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从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敬服。
(6)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③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粘贴在上面的许多纸条,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一字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7)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抛弃,她却从不悲伤,也从没有怨恨过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估计是她的生日,后面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妈妈的表白,将会让她温暖一生。
(8)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怄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时,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④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9)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这样,生命才会在磨砺中温暖而多姿,生活才会在坎坷中多情而美好。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和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撞开”指用力碰开,突出力量之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纸条上的字句带给“我”的震撼。
B.②句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同学想保护“我”的自尊心,不想让“我”尴尬的心理,体现了女同学的善解人意、热心。
展开余下试题
C.③句描绘出了“我”坐在书中间回忆往事的情景,照应选文开头,引出下文。
D.④“瞬间”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突出了母爱能在短时间内消融一切隔阂。
7.下面对文章(4)(5)段中“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年轻的男老师,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
B.老师无视“我”上课扔纸条、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是因为老师班级管理能力有限。
C.老师有教育的智慧,没有当面批评“我”,保护了“我”的自尊。
D.老师有教育的智慧,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融入同学之中。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2)—(8)段,依次写了温暖的鼓励、温暖的提醒、温暖的融入、温暖的期望、温暖的表白、温暖的召唤。
B.文章采用插叙的顺序,紧扣“碎暖”的题目,选取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
C.文章所写的几件事都和“暖”有关,所以“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结尾画线句子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揭示了“暖”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三、(9分)
阅读下面李芳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9—11题。
浸润心田的芬芳
心中总有一隅柔软的天空,氤氲着花的芬芳,仅我与我挚爱的外婆共憩。
我三岁时,父母为了生活去了大都市打拼,而我,则如同像个巨额债款一般,左推右就地被塞给了外婆。①
那时的外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整整十岁,腰疾也困扰了许久,而对我的照顾却是无微不至。自此,一段无可比拟的幸福时光,倏地开场。
“囡囡啊——”早晨,耳边总会准时响起外婆这透着无限慈爱的唤语:(A)“该起床喽!太阳晒屁股了啊!”
“嗯。”我缩在外婆手工缝制的喜庆到不行的大红印花棉被里,奋力睁开眼皮,对着墙上贴的张柏芝画像,“三!二!一!起!”像个小泥鳅般的我,迅速从热腾腾的被窝里钻出来,趿拉着拖鞋,蓬头垢面(B)地走向端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外婆。
“起来了啊,乖!想吃什么?外婆这就给你做去。”
“西红柿鸡蛋面,两个鸡蛋。”
“好!”
如同剧本中的人物对话,却洋溢着满满的温暖。
我就坐在门口那把木椅上,合上眼皮,奢侈地享受着暖阳,不时飘来面香,那是外婆煮饭时独有的香味,我也不时地咂吧咂吧嘴。
“面好喽!”外婆微微佝偻着身子,极其虔诚地捧着一碗面,那张被皱纹侵袭得溃不成军的面孔上,微笑开成了一朵花,散发着清香,淡雅舒心。
红漆早已剥落得难辨原色的木桌,桌边围着一只“小馋猫”和慈祥的老妇人,②其画面温馨得快溢出来了。“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别噎着了。”我抬起一张残渣遍布的小脸,看到外婆脸上那每一条隶属于她的皱纹都似乎在慢慢伸展,美极!
就这样,我每天被外婆当小猪一般圈养着,过了段时日,较来时我足足胖了六七斤。仿佛上天看不惯吧,那个夜晚,我莫名其妙地发起高烧。
当时,意识模糊的我对其他一些细枝末节(C)已记不真切了,只依稀记得外婆一次又一次地给我擦拭降温,偶尔往我嘴里塞两个药丸。
翌日。我一睁眼便看见外婆眼袋肿大,血丝充斥着眼眶,暗黄无泽的脸上两道颦蹙的眉,③我猛地鼻头一酸,连忙把头别过去,墙上的张柏芝依旧一副万人迷的微笑,而我却乱了心绪,无暇顾及。
“吱扭——(D)”老旧的木门被人推开,我揩了揩眼角扭过头去,外公进来说:“去医院吧!”记忆由此便戛然而止,只记得一路上外婆那双长满老茧因缺水而形如老树皮的手掌,一直未松开我的小手,我在车上安心地睡了,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妙不可言。
外婆啊!您的爱时时播撒着馥郁的芬芳,浸润着我的心田,植根于我的心灵深处。④我的一生,您的余生,让我牵着您一起在那方柔软的天空下,共憩!
9.文中加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改为:而我,则像个巨额债款一般,左推右就地被塞给了外婆。
B. ②句改为:红漆早已剥落得难辨原色的木桌,在桌边围着一只“小馋猫”和慈祥的老妇人。
C. ③句改为:我一睁眼便看见外婆眼袋肿大,血丝充斥着眼眶,暗黄无泽的脸上两道眉颦蹙。
D. ④句改为:您的爱时时散发着馥郁的芬芳,浸润着我的心田,植根于我的心灵深处。
11.下列对文章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了“我”与外婆相处的两件小事,从细微之处表现了外婆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感人至深。
B.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外婆勤劳、善良、和蔼可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爱与深深的思念之情。
C.文中“墙上的张柏芝依旧一副万人迷的微笑,而我却乱了心绪”运用反衬的手法,将明星的微笑与“我”的心绪混乱作对比,突出表现了“我”因生病导致的脑子昏沉、身体不适。
D.文章首尾相呼应,以“我”与外婆的相处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7分)
本卷7小题,请把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四、(23分)
12.请你在下面的答题中认真书写,评卷老师将根据你的书写情况评分。(6分)
13.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12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4题。
玉林市某校七年级某班开展以“时尚微信”为主题的活动。班里的王俊同学怕苦怕累,学习不用功,总想偷懒。班里的同学想发一条微信规劝他。
14.假如这个发微信的同学是你,你打算怎样规劝他?(含标点限80个字内)(5分)
五、(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7题。
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地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上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展开余下试题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制止。渐渐地,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了!”“啪”的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长笛,扔进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有删改)
15.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含标点限90个字内)(5分)
16.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含标点限120个字内)(4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17.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含标点限150个字内)(5分)
六、(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经历是人生的财富,正如前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次有益的尝试,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尝试不成功,也能给你生活的启迪。
请以《______________的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第三单元测试卷
1.B 【解析】这首小令的主旨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2.A 【解析】B项,“乐”的意思是“以……为快乐”;C项,“谋”的意思是“谋划”;D项,“信”的意思是“诚信”。 3.D 【解析】A项,应译作“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B项,应译作“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C项,应译作“(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B 【解析】第八章是讲个人修养的。
5.A 【解析】用激将法将悟空请出的是猪八戒,不是沙和尚。 6.B 【解析】②句运用动作描写,而不是神态描写。 7.B 【解析】老师无视“我”上课扔纸条、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是因为老师能容忍,并不是班级管理能力有限。 8.B 【解析】本文采用的是倒叙的顺序。 9.A 【解析】冒号应为逗号。 10.B 【解析】量词搭配不当,“一只”后面不能跟“慈祥的老妇人”。 11.C 【解析】并非突出表现了“我”因生病导致的脑子昏沉、身体不适,而是突出表现了外婆对“我”的爱。 12.略。 13.(1)思君不见下渝州 (2)回乐烽前沙似雪 (3)星汉灿烂 (4)正是江南好风景 (5)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6)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4.示例:颜真卿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王俊,趁现在还年轻,要好好读书,否则等年纪大了想学习会很困难的,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15.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
16.她的心理:①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②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跃气氛)。父亲的心理:①为女儿的理解、体贴而欣慰;②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 17.①从情节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突出父亲的形象。③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展现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18.【思路点拨】审题:尝试,就是试验,品尝滋味。它是一种试验、探索、开拓、发掘、判断的主观性的行为。通过描写尝试的过程,写自己在尝试中的成长和收获,立意的角度要力求深刻。如:品味到生活的乐趣;发掘了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机会改变名誉;通过肯定自己走出了阴影。
选材: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技能(烤红薯、骑自行车、学做菜、走夜路、学演讲、学游泳、学登山、一个人去旅游、计划开支、过简单而又高品质的生活、与人沟通、打招呼等);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法(预习、总结、归纳、聆听、思考、制定计划、快速记忆、头脑风暴等);尝试一种新的生命状态(自信、快乐、勇敢、坚强、责任幸福等)。
写作思路:思路一:先抑后扬,用精彩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一次尝试过程,表现在尝试中的收获和成长。思路二:选择自己两三次的大胆尝试,以尝试才有创造性的收获为线索,将几件事串联起来。思路三:以点带面,从叙述自己一次尝试的行为,联想到他人一次尝试的行为,虚实结合,写出一次尝试给未来人生带来的影响。 (122.240.201.226)
上一篇: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2018年秋人”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