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余下试题D.小王和小张是高中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见面,今日一见,小王高兴地说:“久仰久仰!” 【答案】B【解析】A项“惠存” 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送别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提的上款;C项“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D项“久仰”意思是仰慕已久,用于初次见面时。 7.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劝学(勉励) 或不焉(不要) 不耻相师(以……为耻) B. 师说(一种文体) 其曲中规(中间) 小学而大遗(文中指“句读”) C. 用心一也(专一) 而闻者彰(清楚) 假舟楫者(凭借、利用) D. 无长无少(无论) 师不必贤于弟子(不需要) 君子生非也(同“性”,天性) 【答案】C【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A项,“或不焉”中的“不”同“否”。B项,“其曲中规”中的“中”,合于。D项,“师不必贤于弟子”中“不必”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不一定”。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 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别异同。C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因为后面都是人,故解释为“向”。A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第一个“则”,表转折,“却”;第二个“则”,“就”。D项,第一个“乎”,相当于“于”,“在”;第二个“乎”,句末语气词,“吗”。 9. 下列各句,与“蚓无爪牙之利”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句读之不知 B. 不拘于时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与‘蚓无爪牙之利’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句式的辨析。首先应辨别例句的句式,“蚓无爪牙之利”是定语后置句,应为“利之爪牙”;然后到选项中找出定语后置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应为“荷担的子孙”,也是定语后置句。A项,“句读之不知”应为宾语前置句,“之”是提宾的标志,应为“不知句读”。B项,“不拘于时”是被动句,“于”表被动。D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盛行于宋,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句式长短不齐。又被称作诗余、长短句、乐府、曲子词、歌曲等。 B.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提倡“性善论”。 C. 被后人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D. 朦胧诗往往借助象征、比喻、暗示等手法,变诗歌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性善论”不当。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曰:“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伍胥遂亡。 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竟立为王,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改)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美丽 B.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 媚:讨好 C. 不能无怨望 望:怨恨 D. 鞭之三百,然后已 已:已经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鞭之三百,然后已”,从语法关系来看,“已”处于谓语的位置,应为动词,“已经”为副词,故解释不当;联系《劝学》一文中的句子“学不可以已”,同时根据句意来推测,前面说“鞭之三百”,“然后”,前面是鞭打,后面应是停止了,故“已”应解释为“停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楚平王是个荒淫昏聩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