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527  2018-09-1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7]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古诗文阅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古诗文阅读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__________,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
(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3)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表现自己孤独寂寞之情,并因此而觉愁浓酒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定风波》中借自然风雨以抒发自己傲然无畏、从容镇定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 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 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中有“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1)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这首诗表现送别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夜泊巴陵①
[南朝•梁]朱 超
月夜三江②静,云雾四边收。
淤泥不通挽,寒浦劣容舟。
回风折长草,轻冰断细流。
古村空列树,荒戍久无楼。
【注】 ①公元548年侯景之乱后,巴陵先后两次遭受叛军洗劫,本诗写于梁元帝败亡之后。 ②三江:指长江、澧江、湘江。
(1)诗的五、六两句中哪两个字比较精妙传神?请指出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送陈七赴西军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1)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评孟浩然诗,有“冲淡中有壮逸之气”之说。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道中寒食
陈与义[注]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1)请指出本诗最后一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赠程处士
王 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注],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 姬旦:周公,周文王之子。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唐多令
邓 剡[注]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 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
(1)“飞透窗纱”中的“飞透”二字极具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临江仙•送光州①曾使君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 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②飞诏下青冥:指皇帝下令征调回朝。青冥,代指朝廷。
(1)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9分)
何郯,字圣从,本陵州人,徙成都。第进士,由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言事无所避。王拱辰罢三司使守亳,已而留经筵,郯乞正其营求之罪。石介死,枢密使夏竦谗其诈,朝廷下京东体实,郯与张昪极陈竦奸状,事得寝。杨怀敏以卫卒之乱,犹为副都知,郯又与昪及鱼周询论之。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郯争辩尤力。帝曰:“古有碎首谏者,卿能之乎?”对曰:“古者君不从谏,则臣有碎首;今陛下受谏如流,臣何敢掠美而归过君父。”帝欣纳之。
时诏群臣陈左右朋邪、中外险诈,久而无所行。郯请阅实其是否,因言曰:“诚以待物,物必应以诚。诚与疑,治乱之本也,不可以一臣诈而疑众臣,一士诈而疑众士。且择官者宰相之职,今用一吏,则疑其从私,故细务或劳于亲决。分阃者特帅之任,今专一事,则疑其异图,故多端而加羁制。博访者大臣之体,今见一士,则疑其请托。君臣交疑,而欲天下无否塞之患,不可得矣。”
都知王守忠以修祭器劳,迁景福殿使,给两使留后奉。郯曰:“守忠劳薄赏重。旧制,内臣遥领止于廉察。今虽不授留后,而先给其禄;既得其禄,必得其官;若又从之,则何求不可?”既又诏许如正班。守忠移合门,欲缀本品坐宴,郯又言:“祖宗之制,未有内臣坐殿上者。此弊一开,所损不细。”守忠闻之,不敢赴。知杂御史阙,执政欲进其党,帝以郯不阿权势,越次用之。郯遍历三院,有直声。
以母老求西归,加直龙图阁、知汉州。将行,上疏言:“张尧佐缘后官亲,叨窃非据,外庭窃议,谓将处以二府。若此命一出,言事之臣,必以死争之。倘罢尧佐则伤恩,黜言者则累德,累德、伤恩,皆为不可。臣谓莫若富贵尧佐而不假之以权,如李用和可也。”其后卒罢尧佐宣徽之命。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宋史•何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B.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C.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D.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进士,是科举时代考中进士,因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等第,又称“及第”。
B.博士,古官名,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例如,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称“迁客”。
D.上疏,是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分条陈述的意思。


展开余下试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郯作为大臣,能够为朝廷着想,谈论事情无所回避,有的是针对大臣的错误的,有的是针对皇上的错误的。他言事从不从私心出发,皇帝都能欣然接受他的进谏。
B.何郯主张治理国家应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应该给予大臣本职内的行政自由,因为君臣互相猜疑会导致混乱的产生,甚至造成政治上的困厄。
C.何郯在进谏时能够在无所避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不激化矛盾的方式,从他赞美皇上能够受谏如流,以及他建议皇上对张尧佐一事折中处理就能看出。
D.何郯为人刚直,皇帝能够重用他,这说明了皇上对何郯的赏识。何郯在即将回乡任职时仍然为朝廷的事进言,也用行动回报了皇上的这份赏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知杂御史阙,执政欲进其党,帝以郯不阿权势,越次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谓莫若富贵尧佐而不假之以权,如李用和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9分)
高模翰,一名松,渤海人。有膂力,善骑射,好谈兵。
天显十一年七月,唐遣张敬达、杨光远帅师五十万攻太原,势锐甚。石敬瑭遣人求救,太宗许之。九月,征兵出雁门,模翰与敬达军接战,败之,太原围解。敬瑭夜出谒帝,约为父子。帝召模翰等赐以酒馔,亲飨士卒,士气益振。翌日,复战,又败之。敬达鼠窜晋安寨,模翰献俘于帝。会敬瑭自立为晋帝,光远斩敬达以降,诸州悉下。上谕模翰曰:“朕自起兵,百余战,卿功第一,虽古名将无以加。”乃授上将军。会同元年,册礼告成,宴百官及诸国使于二仪殿。帝指模翰曰:“此国之勇将,朕统一天下,斯人之力也。”群臣皆称万岁。
及晋叛盟,出师南伐。模翰为统军副使,与僧遏前驱,拔赤城,破德、贝诸寨。是冬,兼总左右铁鹞子军,下关南城邑数十。三月,敕虎官杨覃赴乾宁军,为沧州节度使田武名所围,模翰与赵延寿聚议往救。俄有光自模翰目中出,模翰喜曰:“此天赞之祥!”遂进兵,杀获甚众。以功加侍中。略地盐山,破饶安,晋人震怖,不敢接战。加太傅。
晋以魏府节度使杜重威领兵三十万来拒,模翰谓左右曰:“军法在正不在多。以多陵少,不义必败。其晋之谓乎!”诘旦,以麾下三百人逆战,杀其先锋梁汉璋,余兵败走。手诏褒美,比汉之李陵。顷之,杜重威等复至滹沱河,帝召模翰问计。上善其言曰:“诸将莫及此。”乃令模翰守中渡桥。及战复败之上曰朕凭高观两军之势顾卿英锐无敌如鹰逐雉兔当图形麟阁爵 后裔。已而杜重威等降。车驾入汴,加特进检校太师。
天禄二年,加开府仪同三司。至东京,父老欢迎曰:“公起戎行,致身富贵,为乡里荣,相如、买臣辈不足过也。”九年正月,迁左相,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战/复败之/上曰/朕凭高观两军之势/顾卿英锐无敌/如鹰逐雉兔/当图形麟阁/爵 后裔
B.及战复/败之/上曰/朕凭高观两军之势/顾卿英锐/无敌如鹰逐雉兔/当图形麟阁/爵 后裔
C.及战/复败之/上曰/朕凭高观两军之势/顾卿英锐/无敌如鹰/逐雉兔当图形/麟阁爵 后裔
D.及战复/败之/上曰/朕凭高观两军之势/顾卿英锐无敌/如鹰逐雉兔/当图形麟阁爵 后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显十一年,天显是辽太祖的最后一个年号,此时中原是“五代十国”时期。
B.石敬瑭,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
C.铁鹞子军,类似于护卫、仪仗和冲锋陷阵的“前军”,是皇帝的心腹部队。
D.迁,古代官职升迁或调动,这里指被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模翰膂力过人,善于骑射。他能征善战,在解救太原的战斗中,两次击败张敬达,被授予上将军一职。
B.高模翰在出师伐晋时,任统军副使兼左右铁鹞子军总领,一路所向披靡,攻下大小城市几十座,因此被加封为太傅。
C.高模翰喜好谈论兵法,在与杜重威作战时,能分析战争性质,以少胜多,最终迫使杜重威等人投降。
D.高模翰屡立战功,皇上把他比作汉代的李陵,并表示应当把他的形象绘于麟阁,把他的爵位传给子孙,以表彰他的功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敬瑭夜出谒帝,约为父子。帝召模翰等赐以酒馔,亲飨士卒,士气益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东京,父老欢迎曰:“公起戎行,致身富贵,为乡里荣,相如、买臣辈不足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9分)
于忠,字思贤。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太和中,授武骑侍郎,转太子羽军校尉。
世宗即位,迁长水校尉。寻除左右侍郎将。元禧之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卒,末知所之。忠进曰:“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果如所量。赐帛五百匹。又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
父忧去职。未几,起复本官。迁司空长史。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详所欲而给之。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阿衡王室,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以平元禧功,封魏郡开国公,食邑九百户。寻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以忠器能,宜居其位。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既而悔之,复授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遣中使诏曰:“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
忠既居门下,又总禁卫,遂秉朝政,权倾一时。初,太和中军国多事,高祖以用度不足,百官之禄四分减一。忠既擅权,欲以惠泽自固,乃悉归所减之禄,职人进位一级。旧制:天下之民绢布一匹之外,各输绵麻八两。忠悉以免之。
世宗崩后,高太后将害灵太后。刘腾以告侯刚,刚以告忠。忠请计于崔光,光计万全,忠等从之,具以此意启灵太后,太后意乃安。故太后深德腾等四人,并有宠授。忠以毁之者多,惧不免祸,愿还京师,欲自营救。灵太后不许。二年四月,除尚书右仆射,加侍中,将军如故。
神龟元年三月,复仪同三司,疾病未拜。
(选自《魏书•于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B.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C.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D.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展开余下试题A.弱冠,古代男女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授、转、迁,都是古代官职变动的用语,其中“转”多指平级调动。
C.父忧,朝廷官员的父母死去,须解职回祖籍守制,这里是指父亲去世。
D.崩,古代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天子的死,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忠年轻时被授予侍御中散之职。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刑政颇为严峻,于忠为人朴直少言,所以始终没有犯什么过失。
B.北海王元详是皇帝的叔父,权势很大,将作大匠王遇经常按元详的心意给他营造各种东西。于忠当着元详的面问王遇,为什么要阿谀附势,损公而惠私。
C.于忠把持朝政,权倾一时,想要用小恩小惠笼络百官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将所有官员都进位一级,并免除天下百姓的所有赋税。
D.于忠因为诽谤他的人很多,害怕有灾祸,想要回到京师设法自救,灵太后没有允许。神龟元年,朝廷再次授予他仪同三司之职,他因为患病没有就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1)重湖叠 清嘉 羌管弄晴
(2)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3)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销魂
2.(1)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2)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3.(1)①想象(答出“虚实结合”也可)。②本诗中诗人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辛,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2)①对朋友才华的肯定和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②尾联运用典故,把友人比作才子贾谊,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的才华;写到朋友将在郴州稍作停留,不会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
4.(1)“折”与“断”。冬季江风萦回,无情地摧折着枯长的野草。由于寒冷,江面上结成了薄薄的冰块,阻断了细细的流水。这两个字使画面具有动感,又营造了凄清荒寒的氛围。
(2)全诗通篇写景,开头两句描写了月夜泊船的大环境:三江静寂,云雾散尽,充满了开阔苍凉之感。中间四句描写水道被淤泥阻塞,江上细流也被薄冰阻断,所以舟楫不通。岸上江风强劲,衰草连天,凸显了凄清荒寒的氛围。最后两句描写远处岸上古老的村落空列着几棵枯树,戍楼空荡荡的,早已无人居住。进一步渲染了残破荒凉的景象。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表达了诗人旅途之中的孤单凄苦之情,又蕴含了深长的亡国之思。
5.(1)①对陈七从军的钦佩。②对自己蹉跎岁月的不满。③表达了忠心报国的决心。
(2)孟浩然的诗,整体具有淡雅清丽的特点,但这首诗却充满了壮逸之气。前四句陈述自己与友人的各自情态,平淡无奇。后四句描写边关吃紧,投军者争先恐后,对友人从军敬佩不已,表达自己以文报国的决心。
6.(1)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
(2)①奔波仕途、怀才不遇、一事无成的潦倒失意之情。诗的前两联,诗人自嘲为斗粟而奔走仕途,功业无成,只能以诗抒怀,虚度人生。②思念家乡、内心愁苦、孤独寂寞之情。寒食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
7.(1)①运用叠词。“扰扰”“悠悠”,突出了世事的纷乱繁多,让人忧愁思虑不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②质朴(通俗易懂)。全诗语言不事雕琢,近而不浅,质而不俗。③率真。全诗议论抒情自然率真,直截爽利,好恶分明。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或“任情”)人生的思想感情。首联写人生百年世事纷繁,表达了对世事的厌倦;颔联以日出日落之随意、河水流淌之任情反衬人生的不自由,表达对自由的渴望;颈联指责“礼乐”囚禁“姬旦”,“诗书”缚住“孔丘”,表达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弃。最后一联写诗人宁愿以睡忘世,以酒消愁,表达其忘怀世俗、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
8.解析:(1)结合注释和背景,可知邓剡是南宋词人,此时南宋已经灭亡,作者心情可以想见,“叶声寒,飞透窗纱”虽为写景,却是借深秋萧索之景,抒发悲凉之情。(2)从“雁”这一意象的内涵着手,结合背景可得答案。“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达对家乡故园的思念之情,此时北雁南来,无处栖身,寄寓了对战乱中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
答案:(1)“飞透”二字写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透窗而入。这两个字极具力量,带有夸张的意味,既写出了浓郁的秋意,又强烈暗示出诗人内心在改朝换代、沦落天涯之时的悲凉伤感。(意思对即可)
(2)“雁”这一意象的特点: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雁”的形象寄寓了词人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意思对即可)
9.解析:(1)上阕表达了诗人刚刚与朋友相见又要分别的伤感与依依不舍之情,“记得”回忆相见的美好,是虚写;“堪惊”“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19高考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